03.08 都說狗是被馴化的,然而原始社會是如何做到全球化同步馴化了狗?

想取個滿意的名字好難


跟人類一樣,犬類遍佈全球也是一個逐漸散佈的過程,而不是同時出現在全球各地的,而這種散佈過程與人類的遷徙又密切相關。原始社會的人類之間實際上並非完全孤立的,而是有廣泛的溝通和交流的(他們的狗也是這種交流的對象),雖然不能像現在坐飛機那樣快速地移動,但是原始社會的人類經過兩三代人,就可能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當然,也帶著他們的狗。

我們在這裡詳細解釋一下狗的馴化歷史:


狗的起源

狗的馴化歷史就是狗與人類之間古老合作關係的歷史。這種夥伴關係除了今天我們許多人都熟知的陪伴和寵物之外的需求,最初可能是基於人類對放牧和狩獵以及預警等需求而建立起來的。作為回報,狗獲得了人類的陪伴、保護、住所和可靠的食物來源。但是,這種夥伴關係首次出現的時間仍有爭論。

最近使用線粒體DNA(mtDNA)對狗的遺傳歷史進行的研究,表明狼和狗大約在10萬年前分化成不同的物種。儘管線粒體DNA分析揭示了犬類的馴化時間可能發生在4萬到2萬年前,但研究人員對這些結果並沒有達成共識。一些分析表明,狗的最初馴化地點是在東亞,而其他人認為是中東,還有人認為是在歐洲。

上圖:全球犬類的基因多樣性分佈圖。多樣性最多的是在中國的西南地區以及東南亞。說明這裡可能是現代犬類的起源地。


迄今為止的遺傳數據表明,狗的歷史與跟它們生活在一起的人類的歷史一樣複雜,這為這種長期合作關係提供了支持,但也使狗的起源理論變得格外複雜。


犬類馴化的兩個歷史事件

2016年,一個生物考古學研究團隊發表了來自線粒體DNA方面的證據,證明了家犬有兩個起源地:

  • 一個在東亞歐亞大陸——古老的亞洲犬至少是在12500年前起源於亞洲狼的馴化事件;

  • 一個在西歐亞大陸——歐洲舊石器時代的狗大約在15000年前起源於歐洲狼的獨立馴化事件。


研究認為,後來在新石器時代之前的某個時候(至少在6400年前),亞洲的狗被人類帶到了歐洲,在那裡取代了歐洲舊石器時代的狗。

上圖:“人類最好的朋友”的全球遷徙路線。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到目前為止的DNA研究報道發現所有的現代犬都來自一個馴化起源,但卻存在著來自兩個不同的遙遠地點的兩個馴化事件的證據。假說認為,舊石器時代有兩種狗,但其中一種(歐洲舊石器時代的狗)現已滅絕。

但此外還有很多問題:目前的DNA數據中找不到古老的兩種美洲狗的記錄,這可能表明這兩個來自相同的狼群祖源的兩種遠古的美洲犬類現在都滅絕了。

一些其他學者的研究雖然發現了支持整個中亞草原地區人類遷徙事件的證據,但他們的研究不能排除歐洲是原始的馴化地點的可能性。

最早被馴化的狗

迄今為止,被確認的最早的家犬是在德國的一個名為“波恩-奧伯卡塞爾(Bonn-Oberkassel)”的墓地遺址被發現的,這隻狗與人類的共生遺蹟可以追溯到14000年前。

而中國最早被確認的家犬是在河南省新石器時代早期(公元前7000-5800年)的賈湖遺址發現的。

狗與人共存的證據來自歐洲上古石器時代的遺址,但“共存”並不一定意味著馴化。這些證據只表明狗與人發生了某種互動,這包括比利時的Goyet洞穴,法國的Chauvet洞穴和捷克共和國的Predmosti等遺址。歐洲中石器時代的遺址,如瑞典的Skateholm(公元前5250年至3700年),都有狗的埋葬坑,證明了這些毛茸茸的野獸對獵人-採集者聚居地的價值。

美國猶他州的Danger Cave犬類埋葬遺址有大約11000年的歷史,是目前美洲最早的犬類埋葬遺址。而這些埋葬的狗可能是亞洲狗的後裔。

狼與狗的持續雜交是在世界各地狗的整個歷史當中普遍發現的情況。美洲發現的雜交黑狼就是這種過程的實例,其毛皮的黑色是狗的特徵,這種特徵從來沒有在狼群中出現過。

上圖:遠古壁畫上的狗與人共同打獵的形象。


遠古的狗享受著跟人一樣的待遇

在西伯利亞順貝加爾地區的晚中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犬類埋葬遺址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某些情況下,狗被給予了“人間待遇”,即與人類同等待遇。

  • 沙曼那卡遺址的一處埋葬坑埋的是一隻中年雄性犬,脊柱受傷,受傷後康復。根據放射性碳測算埋葬於6200年前。這隻狗被葬在正式的墓地中,並以與該墓地中的人類相似的方式埋葬,很可能被視為了家庭成員。

  • 洛克莫迪夫-雷索韋維特公墓(約7300年前)的狼埋葬坑埋的也是一隻成年雄性。通過穩定同位素分析,這隻狼的食物是鹿,而不是穀物,儘管它的牙齒看起來有些磨損,但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這頭狼是該古人群的一部分。但顯然,它也被埋在了正式的人類墓地之間。

這些埋葬坑並不罕見。但也有證據表明,貝加爾湖的漁民獵人也以狗和狼為食,因為研究者發現它們的骨頭被燒過並破碎,出現在垃圾坑中。但研究者得出結論,至少那個時期的狩獵採集者曾講這些狗跟“人”一樣對待。

上圖:遠古人類把狗如同家庭成員一樣埋葬在族人的墓地中。


現代的犬類品種和遠古起源

在歐洲幾處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了犬類品種變異的證據。

  • 在近東的納圖夫遺址中發現了中型犬(肩高在45-60釐米之間),葬於15500-11000年前。

  • 在德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發現了埋葬於17000-13000年前的中型至大型犬(肩高超過60cm)。

  • 在德國、瑞士、法國和西班牙發現了約15000-12300年前的小型犬(肩高低於45釐米)。

於2012年發表的對現代犬類特徵性DNA片段單核苷酸多態性的一項研究發現(Larson等人),得出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結論:儘管有清晰的證據表明犬類具有明顯的身體尺寸差異,那些非常早期的犬類(如在Svaerdborg發現的小型、中型和大型狗)都與現代犬類沒有血緣的上下游關係(也就是說不是現代犬的祖先)。

實際上最古老的現代犬類品種的誕生歷史不超過500年,而大多數只能追溯到150年前。這實際上的意思是,現代的很多犬類品種在500年前並不存在,500年前存在的是一種遍佈全世界的全球性“土狗”,就像“中華田園犬”一樣。


現代犬類品種的起源

現在,學者們一致認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多數犬種都是最近的數個世紀發展而來的。然而,犬類外觀的驚人變化是它們古老而多樣的馴化過程的產物。犬類品種身材尺寸不一,從0.5千克的“茶杯貴賓犬”到重達90千克的巨型馬士提夫犬。不同的犬類品種具有不同的肢體、身體與頭骨比例,而且能力也各不相同,有些品種具有特殊技能,例如放牧、搜索、超級敏感的嗅覺和引導能力等等。

犬類差異如此之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馴化發生在人類仍然是狩獵採集者的時候,那時廣泛的遷徙生活,使得犬類隨著人類散播開來。雖然早期犬類和人類一起在地理上的某些區域隔離發展了一段時間,而最終,人口的增長和跨地域的貿易網絡使得人類群體之間重新建立了聯繫,這也隨之導致了犬類種群的遺傳混合。當大約500年前人類開始積極選育犬種時,這些新的犬種是從相當同質的基因庫中選育產生的,而這些同質化的基因庫實際上是由具有廣泛遺傳多樣性的犬在不同地方發展但又歷經上萬年的混血而成。


總結

雖然研究發現犬類的馴化有兩條“故事線”,但最終來自東亞的犬類隨著人類在大陸之間的遷徙而散步到了全球各地,這個過程發生在過去的一萬年間。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各式各樣的犬類都是最近500年人類人工選育的結果。


小宇堂


千尋君來回答。

狗並不是全球同步馴化的,而是在某個地區被馴化之後隨著人類活動而擴散到全世界。也就是說,目前全世界的7億多隻狗源自同一祖先。關於狗在何時何地被何人馴化的目前還存在爭議,最具代表性的說法是在1萬-3萬年前在中國被馴化,河北武安磁山、 河南新鄭裴李崗、 浙江餘姚河姆渡等遺址中都出土過狗的骨骼。

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早狗化石是在中國吉林榆樹縣的周家油坊,距今26000-10000年。歐洲最早的狗化石出土於德國,是一個14000年前的狗下頜骨化石。以色列北部出土過距今12000年的一個小型犬科動物骨架化石。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張亞平院士領導的團隊根據採自世界各地的12只灰狼、27只土狗(未經歷品種選育的家犬群體)和19只不同品種犬的樣品,利用二代基因測序技術對這些樣品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根據結果推斷:約在3.3萬年前,東亞南部地區的一些灰狼可能受到人類居住地周圍的食物殘餘等所吸引,逐漸與其他灰狼群體分離,而與人類慢慢地相互靠近(拾荒者假說),被人類用食物餵養起來,逐漸依賴於人類,最終被人類馴化為狗。狗在這一地區與人類共同生活了上萬年之後,於1.5萬年前開始向西遷徙。在到達中東地區後,狗又從這一地區向非洲和歐洲等地輻射擴散,並在約1萬年前到達歐洲地區。

2006年《Nature》上,美國科學家宣佈已經完成“狗基因組計劃”,成功破解狗的全部基因密碼。研究結果表明:所有狗的基因有超過99%是相同的,剩下不足1%的差異形成了350多個狗品種。所有的狗,小至茶杯犬,大至高加索犬,其血統都源自共同的祖先——從狼到狗的那批過渡種。▲我國古老的獵犬品種——細犬

在我國先秦時期狗就被廣泛飼養,是一種常見的家畜,和馬、牛、羊、雞、豬合稱為六畜。按照《禮記》描述,當時的狗按用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守犬,就是守禦田舍,防止偷盜,俗稱“看門狗”。第二類是田犬,也就是獵犬,用於田獵。第三類是食犬,也就是肉犬,是肉食來源。《孟子·梁惠王上》記載: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意思就是:飼養雞、豬、狗等家禽、家畜不要耽誤它們的繁殖時機,這樣七十歲的老人都可以吃肉。

在家貓傳入中國之前,狗還有抓老鼠的職責。

▲漢代崖墓中出土的“狗抓老鼠”石畫像

《呂氏春秋》記載:齊有善相狗者, 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 曰:“是良狗也。”意思就是:齊國有個能識狗優劣的人,他的鄰居讓他幫忙找一隻擅長抓老鼠的狗,這人一年之後才找到一隻,說:“這是一隻非常優良的狗。”

還有《三國志》記載:(曹操說)“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盜狗而善捕鼠,盜雖有小損,而完我囊貯。”意思就是曹操說:”我有丁斐,就好比家庭裡有一隻喜歡偷吃東西而擅長抓老鼠的狗,食物被狗吃了雖然有輕微的損失,但狗抓老鼠保證了我的倉庫完好無損。可見狗對於古人的重要性。

隋唐開始,生產力提高,豬牛羊可以大規模飼養,產肉少的狗便不再作為主要肉食,“狗肉上不了席面”、“掛羊頭賣狗肉”等俗語開始產生。加之貓傳入我國並流行開來,狗也不再用來抓老鼠,“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等俗語也產生了。狗的社會地位和作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致於現在吃狗肉會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在近代,狗經過人類數百年的雜交、變異、選育、改良之後才擁有了數百個模樣各異的寵物狗品種,狗跟隨人類擴散到世界各地,成為人類“最忠誠的動物伴侶”。

馴化實際上是一個相互依賴、共生共存的過程,人類需要狗,狗也依賴於人類。

我是百科千尋君,關注自然,熱愛自然,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百科千尋君


狗現代家居寵物中最常見的一個物種,相對於同為寵物的貓類動物,狗的膽子更為膽大,對人也是比較熱情,一見到自己所喜的人就會往前衝撲上去。作為人類史上最早被馴化的物種,狗的地位可是不能和其他動物比擬的,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它的適應力極強早在原始社會的時候就已經被人類給馴化了。

講到狗在古時候的用處最初並不是幫助獵人打獵、捉老鼠或者在家防小偷的,而是和五穀裡面的稻穀有著深厚的淵源。根據傳說在很久以前人類世界並沒有稻穀的存在,到了冬天大家都要飽受飢餓之苦,這個時候狗從天而降身上的毛都沾滿了食物的種子從而為大家帶來了稻穀種子。大家把狗的到來看做天神賦予人類生存的福利。為了給狗給予相應的回報,大家拿著種子播種後來有了收成在收了新谷以後大家也就解決了長期捱餓的問題。也就有了當收割新谷的時候也要給狗送上一碗的傳說。

由此可見人類和狗的關係從新時期時代就已經產生了。從人類開始能夠播種稻穀的種子時期我們把它稱作“新石器時代革命”。這個時代的革命攝食方式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從而產生了人類第一批早期聚落點。後來狗的作用更是做了延伸,在古代獵人們用狗來追蹤受傷動物,或銜回死去的獵物。還能在強大的猛獸靠近的時候事先做了警覺作用,後來的“看門狗”就延續了這種功能。而且,狗還會吃掉人類扔掉的廢棄物對於環境保護可是有著一舉多得的功效。

狗並非一出現就被人類所馴服的,它有著自己的思想,它對於自己的主人要求度非常高,所以它只會和人類的統治者待在一起。長時間和統治者生活在一起適應了和人類共居的生活,並最終被自己的生活習性馴化了。 狗被馴化後,對於人類文明有著前所未有的進步和發展。後來人們發現狗在捕捉獵物的時候具有強大的合作能力,這個優勢很快就被人類利用起來。以至於在人類開始農業之後、馴化家貓之前的幾千年裡,狗的作用起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捕捉老鼠還是看家都是靠狗來幫人們解決。


完顏翠花


原始社會不是一天,而是千年萬年漫長的過程,狗的馴化是偶然加必然的過程,因為狼是群居動物,有依賴屬性,當狼脫群后很難生存下來,尤其是幼狼,而人類聚居地有少量剩餘食物,所以狼加入人類群體也就是必然的事情。原始社會的長度遠遠超出人類文明史的時間,根本沒有什麼同步一說。


tree5433


狗是被人類從野生動物中馴化而來的,如同馬牛羊雞鴨。但是,對狗的馴化要被其他家畜家禽要早的多,這是因為,人類在舊石器時代,狗已經對人類社會有所依賴了,當時人類在狩獵時候,把吃過的動物骨頭扔在附近,野狗經常吃,慢慢的就依附部落,而人類也需要狗來狩獵。


太興真人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牽涉到處理人和人之間關係的問題,諸如價值觀、文化、制度等等很難全球化,為什麼人類訓化狗早就全球化了?不單是狗,馬啦牛啦羊啦雞鴨早被人類訓養全球化!為什麼人類自己久久不能全球化?我想索其原因,人類的大腦大大發達於其它動物,大腦一發達,慾望就無止境,人人都這樣,為慾望爭鬥不止。其中有佼佼者能訓服一部人,更有佼佼者,比如希特勒像征服全世界,想全球一體化,奈何人力之限,只是黃粱一夢。現在再大的英雄只能“一體化”一部分人。N個英雄把人類“一體化”成幾個塊。不過,人類歷史總會把“N個塊”推向全球一體化。拭目以待。


史照根


狗是自主被馴化的,而且不是全球同步

以現在的科學研究與分類,夠其實和灰狼是一科的,兩者不存在生殖隔離,其後代也可以順利繁殖後代。

從目前的研究,狗很可能並不是人類主動馴化的,在馴化的初期很可能是狗主動的。

在很久以前,有一群狼(狗的祖先),在尋找食物的時候,來到了人類的村落旁,由於人類村落旁有著大量垃圾可以作為食物,於是它們就在附近定居了下來。(目前很多野生動物靠近城市就是類似的情況)

而定居的這群狼主要以垃圾為食,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其也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他們的存在或者說他們對垃圾場食物的保護,使得他們驅趕其他靠近的狼或者生物,起到了保護人類存在的作用。一種互利關係產生了。

當人類發現這一點之後,人類開始主動的向狼投餵食物,甚至養殖幼狼,於是真正的馴養開始了。

而通過DNA的證據,類似追查人類起源的DNA方式,狗最初的馴化發生在大概1萬多年以前,而發生的地點,大概在目前中國東北或者俄羅斯西伯利亞這個區域。


葉飄刀


狼是狗的祖先,當時社會的人,可能是捕到小狼以後圈養,逐漸馴化了一代又一代的小狼,使小狼的野性減退,變成了現在的狗。不一定是同步馴化,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老林子28


狗其實就是狼,被馴化的動物很多,只要是體型差不多,人類能控制的,基本上都被人馴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