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拖垮拿破仑帝国的不是帝俄,而是这个曾为法国坚定盟友的半岛国家

文|过春天


俄国打赢拿破仑运气成分居多

公元1812年,拿破仑纠集70万大军,踏上了远征沙皇俄国的道路。尝尽了战争胜利甜头的年轻皇帝不会知道,由他统率的多国联军,竟会和数十年前的瑞典国王一样,在俄国的暴雪与游击战中被轻易拖垮。

后世史家对此段历史颇为重视,一部分史家受到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煌煌巨著影响,更是把俄国视作拖垮拿破仑帝国的决定性力量。笔者在这里无意否认俄国在对抗拿破仑军事扩张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但是,须知,即便拿破仑退出俄国后,自以为胜券在握的亚历山大一世联合普鲁士等逼近法国腹地,试图将元气大伤的拿皇一举歼灭,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拿破仑在短时间内集结的劣势力量,竟然连续击败反法联军的进攻,最后还得是英国和奥地利、丹麦等都加入进来,才能借助拿破仑友军倒戈将其暂时击溃。由此可见,如果不是俄国特殊的自然环境,拿破仑帝国还真有可能缔造历史上罗马帝国的辉煌。

拖垮拿破仑帝国的不是帝俄,而是这个曾为法国坚定盟友的半岛国家

(拿破仑远征俄国)

那么话说回来了,在这样一场欧洲大陆两个军事强国的对决当中,法国有没有取胜的可能呢?其实,除了俄国"冬将军"的神助攻外,还有一点因素,也间接影响着战争的走向,直到拿破仑帝国的瓦解,这就是拿破仑的机动兵力此时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此话怎讲?拿破仑的远征军不是有70万人?事实上,在这70万的总数中,法军仅仅占到了三分之一不到,而且大多都是刚达到服役年龄,就被拿破仑征召入伍的新兵。除此以外,法军深入俄国腹地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留下部分兵力警戒与保护漫长的补给线。所以当拿破仑逼近莫斯科时,忠于他的联军,仅仅十万人出头,所以拿破仑在俄国的失败,说到底,还是他的实力不够。

拖垮拿破仑帝国的不是帝俄,而是这个曾为法国坚定盟友的半岛国家

西班牙:从盟友到仇敌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法国不是19世纪初期军事动员力度最强的国家吗?为什么在这样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只能拿出这么点力量来?拿破仑那些骁勇善战的元帅和他的嫡系部队去哪里了呢?其实,他手中的一部分主力,还真没有被投入到俄国战场,而是困在了伊比利亚半岛。这支军队的数量,达到了30万人左右,而且大部分是久经战阵的老兵。我们不妨做一假设,如果拿破仑在攻打俄国过程中,把他们也带上作为战略预备队,那么就是十个库图佐夫,恐怕也挽救不了俄军颓势了。但是,历史毕竟没有如果,拿破仑惨淡经营的大帝国,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战争中,就露出了衰亡的迹象,而远征俄国之后的事情,则是它结出的苦果。

拖垮拿破仑帝国的不是帝俄,而是这个曾为法国坚定盟友的半岛国家

伊比利亚半岛上,体量庞大的西班牙,本是拿破仑的反英盟友,他忠实的执行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而且不惜把自己的海军主力都交给法军将领指挥,以致于在特拉法加海战拼个精光。这样的铁杆盟友上哪找去?

拖垮拿破仑帝国的不是帝俄,而是这个曾为法国坚定盟友的半岛国家

(有关特拉法加海战的画作)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外战失利,西班牙上层一部分官员酝酿调整外交政策,其中,王储甚至秘密同英国人协商和谈,另外,此时国王卡洛斯四世被他的王后与王后的情人忽悠的晕头转向,朝政糜烂,内部矛盾重重。这些都让国王与王储之间矛盾不断积累,终于在1808年集中爆发了出来。

面对盟友窝里内讧,拿破仑做了他一生中最蠢的事情,那就是命令攻打亲英的葡萄牙的远征军在完成战斗后,密切监视西班牙动向,接着,他一面将卡洛斯父子接到他的控制区域,假意调停,然后将其软禁,逼迫老国王将王位让给自己的兄弟约瑟夫,最后,他以西班牙国王主动让出王位为由,派自己的主力部队越过比利牛斯山,与驻扎在葡萄牙的法军一起,攻占马德里乃至于西班牙全境。

拖垮拿破仑帝国的不是帝俄,而是这个曾为法国坚定盟友的半岛国家

偷鸡不成蚀把米,法军被拖入游击战泥潭

拿破仑此举,极大地伤害了盟友的心,西班牙上层的亲法派一转而为坚定地抗法先锋,他们回到自己的农村庄园,组织起来私人武装,同地方其他反抗力量一起,攻击法军的部队。

为什么没落的古老帝国,会表现出这样坚韧的抵抗能力呢?实际上,西班牙三面环海,另一面为山地所阻,地形封闭,这样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其民族的保守与排外的性格特点。从罗马帝国时代起,西班牙就一直抵制着各种外部势力的干预,迷信武力的拿破仑,自然没有功夫了解西班牙的文化传统,所以在这方面吃了大亏。

西班牙本来就国土广袤,体量相当于法国,而且其内部多为山地丘陵,地形破碎,易于游击战的开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法军处处挨打,只能收缩力量到一些城镇据点当中,防御圈的收缩,很快引发了补给上的困难,最后,被饥饿与冷枪折磨的法军只能狼狈走出据点,向西班牙自卫武装投降。例如杜邦将军,即是其中鲜明的一例。

拖垮拿破仑帝国的不是帝俄,而是这个曾为法国坚定盟友的半岛国家

(西班牙地理)

败报传回巴黎,引起了法国高层震动。拿破仑打仗胜利惯了,根本不信这个邪,当得知法军在西班牙遭遇失败后,他又从国内抽调主力前去救火,拿破仑的援军,在短时期内恢复了对马德里等城市的控制,可是绝大多数乡村地带仍然掌握在反法力量手中。

海峡对岸的英国人也看到了西班牙抗法运动的蓬勃发展,对自己报"大陆封锁"之仇,未尝不是一个机遇。所以日后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率领五万英军神不知鬼不觉在伊比利亚半岛登陆,他们先和葡萄牙反法力量汇合,歼灭部分法军主力,然后又迅速进入西班牙,和拿破仑打起了消耗战。

英国的干预,很快让拿破仑有些吃不消了,在这块土地上,他已经部署了超过三十万的主力,如果再来一个西班牙这样的情况,他将无兵可调,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中欧的普奥等国看到拿破仑远在伊比利亚半岛,虎视眈眈于其姊妹共和国,拿皇眼看再这样折腾下去无济于事,只能率领少数近卫军离开了马德里,前往中欧策划对俄国的远征。

拖垮拿破仑帝国的不是帝俄,而是这个曾为法国坚定盟友的半岛国家

留在西班牙的法军,在游击战的持续消耗中走向覆灭,一些曾被拿破仑寄予厚望的种子军官,也惨死于冷枪之下。日后,当拿破仑从俄国的冰天雪地中逃回巴黎,妄图调动西班牙的法军来充实自己的兵力,以便东山再起时,他哪知道,这三十万法军主力,光在西班牙战争中阵亡的,就超过了二十万人,至于剩余幸存者也是士气低落,负伤居多。拿破仑复兴帝国东山再起的梦想,在这残酷的实力下降面前,也终究只能是空梦。

最后简单总结,拿破仑帝国的瓦解,与其说是远征俄国,不如说是从卷入西班牙游击战开始。依靠炮兵发家的拿皇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没有败给欧洲任何一位君主,却偏偏输给了伊比利亚半岛乡村农夫手中的鸟枪和粪叉子,这真是莫大的讽刺了。

拖垮拿破仑帝国的不是帝俄,而是这个曾为法国坚定盟友的半岛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