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人说清代宮女离开皇宫后,连流浪汉都不愿娶她们,是真的吗?为什么?

奇异猫191


不请自来,因为之前写过这方面的一些文章。

中国宫女的文化有几千年了,宫女最早出现,并不是后来的由民间选入,这时的宫女其实全部是战俘,全部是俘虏来的女子。知道到了汉朝,汉朝国力强盛,不需要对外开战,这样宫女获得就开始极具减少。当时的统治者已经习惯了有人伺候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只能另外想办法,命手下之人从民间选取一些生活困苦之人进宫侍奉。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女制度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到了唐朝,宫女成为了统治者不可或缺的东西。也开由之前的民间困苦女子变成了民间的良家女子。因为宫女进宫,侍奉的都是当时的统治者,经常可以探听到一些万人不知道的消息,而且有一些有姿色的宫女会被统治者选中,地位瞬间高涨。就这样本来民间抵触的宫女制度开始松缓,民间的家庭都想着要把自己的儿女送入宫中,期望有一天也能飞黄腾达。这一制度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期才结束。

而题主说的清朝的宫女的悲惨结果,其实清朝的宫女已经很幸运了,他们是可以出宫的,可以嫁人,不想元朝,元朝的宫女很少有可以善终的,不是被当做礼品送人,就是被折磨致死。

其实清朝的宫女不愿意有人娶是有真实的原因的,主要原因是以下三点。

第一,宫女的名声不好。

在明朝时期,宫中的宫女是很少会被允许出宫的,一入了皇宫有些人就是一辈子。而在宫中宫女一个人过日子是在太辛苦,于是大多数宫女就会效仿宫外的普通人家开始给自己好另外一半,可是宫中除了宫女就只有太监了。最后无奈之下,这些宫女只能找女子或者太监最为自己的另一半。这就有了后来的“对食”和“菜户”一说。其实这些宫女在宫中除了没有生孩子,其他的男女该做的事,他们都做了。而这个传统跟着朝代的更替一直传到了清朝。尤其是到了乾隆时期,这种事已经达到了顶峰,甚至还有皇上跟皇上或者嫔妃亲近的太监,甚至会得到皇上的“赐婚”。这让当时女子失贞比杀头还严重的社会,宫外的人确实无法接受这样的女子。尤其是他们跟的人还不是正常男人而是女人或者太监。

第二点,宫女的身体情况

其实不管是在那个朝代,后宫争斗都是很严重的,为了上位真的是不择手段,尤其是到了清朝。宫斗尤其严重。在后宫之中。所有宫女的容颜可以说是都是中等偏下的,因为宫女和秀女是一起选拔的,稍有姿色的都已经被选走了,这些人要么成了嫔妃要么会被赏给大臣或者立了功的将领。而剩下的这才姿色很差的才会被选为宫女。进了宫,通过简单的一些培训,开始被分配到各个宫内,去侍奉宫内的主子们。一般被送到皇帝和太子贝勒们身边的女子算是最惨的,虽然他们有了接进这些统治者的机会,但是宫中的老人或者皇后为了防止他们跟皇帝太子一不小心发生超出友谊的关系。都会事先用药也好用邢也罢,让他们失去生育能力。所以这些宫女虽然还是处女但是他们大部分就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就算一些不在这些男主子跟前伺候的宫女。他们也是常年累月的在繁重的工作中度过,每天面对的都是潮湿阴冷和肮脏的生活。久而久之就算身体再好的人都是生病,长年累月下来每个宫女其实都是一身病。宫女一般都是十四五岁入宫,二十六七岁出宫。出了宫的宫女,外面的平民老百姓,有谁会去娶岁数这么大,又不干净,还没有生育能力的宫女呢。

第三点,宫女的生活和平民不对等

在宫中的宫女,每天见得都是些什么人,王公贵族,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几乎可以说是锦衣玉食,山珍海味。穿的也是一些绫罗绸缎。所以说每个宫女的见识都是很广的,就算是最低等的宫女,他们肯定也是见过什么事大鱼大肉的,而这些大鱼大肉他们虽然不能每都吃到。但是总会有机会尝尝的。尤其是清朝,宫女的地位虽然不高,但是他们的待遇还算可以了,他们每天的吃食和穿衣虽然在皇宫中算是最差的,但是如果拿到宫外,他们的待遇还是很多人没有的。所以宫女出宫以后,他们内心还是有很大的落差的,尤其是没有什么技能的宫女出了宫就几乎是失业了,如果在宫中有点积蓄的话,还能勉强过日子,没有积蓄的话那出了宫就等于进了苦海。


在清朝,普通民众面对宫女大多的态度都是敬而远之,不愿意太疏远更加不愿意接进。一般的达官贵人有的是可以娶的女子,为什么要娶这种女子呢。而在低下的男子,这就不是男人想不想娶了,而是宫女愿不愿嫁了,之前是面对的不是高官就是贵胄,以后要面对的是窝窝囊囊的男人,宫女也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说,宫女这一生还是很悲惨的,都是清朝封建社会制度害了他们。


平凡的帝企鹅


这个事情,成因复杂,大小问题都有。从几点罗列说下,主要涉及《宫女谈往录》。


《宫女谈往录》一书曾多次提到宫女嫁人的问题,其中有几点值得罗列对比:

  • 宫里的制度规定,到十七八岁时就要出去嫁人。

  • 在明朝,太监和宫女有假为夫妻的行为,被称为对食、菜户等等。而清宫中的绣工,则因技艺较好只能长期服役,所以也有与太监相伴的。

  • 原书中记载的何荣儿,是一名侍奉慈禧长达八年的宫女。在18岁时,曾由慈禧指婚,赐给名叫刘祥的太监,是李莲英的干儿子,专给光绪剃头。因不堪婚后生活,何荣儿选择了回宫。

  • 宫里相识多年的姐妹,也有嫁人者,但下场并不好。如小娟子,嫁了护军,常年受苦,最后难产而死。

涉及出宫嫁人的制度,《清稗类钞》中也有提到(作者徐珂,生卒年1869-1928),即出宫嫁给旗人,或是被转卖他处,或者与家中断了联系无人理会等等,原文:

出宫而嫁旗下男子或恃之餬口;而转卖他处,孤苦飘零,绝无加怜者亦有之。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红娘自配”这一菜肴的典故传说。所以说在清朝灭亡之前,普通闲汉与宫女的接触都是个问题,谈不上只有“不愿娶”的心理。但是在此后,从《宫女谈往录》说到的这几条来看,清末时的宫女们,首先涉及人们对明代菜户、对食的认知。所以不愿娶,可能含有怕人非议为太监的名声问题。


再则就是出宫成因。在清代宫女的出宫,并非向上述那样只有年龄满了,也有生病、愚笨等原因造成的提前出宫。1907年由清廷主办的《政治官报》曾多次提到宫女出宫时,内务府查验“因病出宫”一事(1908年356期,1910年876期、988期)。由此可证宫女出宫涉及伤病残愚,且应为较高发问题。而清代对宫中事宜又较为保密,于外人来说,自然难以知晓这些宫女是因为什么缘故出宫。


其三书中提到“小娟子”难产时,也曾说到“戳脚子”,即长达数小时的站立,且身形笔直,这就可能导致“静脉曲张”,是可能导致难产的,而这也涉及传统医学中提到的“血郁、血瘀”。况且除了这点,腿上如蚯蚓般出现的青蓝色血管,也着实有些吓人。(如图,今日的相关手术)


又或如缠足问题。当时民间多以缠足为美,至民国时还有缠足比赛。而宫女是旗人,自然不会涉及此类缠足,书中说到:

旗下人虽然是天足,也并不放开了让脚随意扩张,用一句简练的话说——要底平趾敛。就是脚板儿要平,五个脚趾头要收敛在一起。所以虽不像汉人的缠足,也是从小就要受到约束,用包脚布紧紧地把脚勒住。

这种方法被称为“刀条儿”,与当时的缠足审美观自然有着显著异同。对闲汉们来说,这种即非缠足,又非天足的存在,除了涉及对宫女们地审美观念、劳动能力的质疑外,更可能会触及对满汉通婚的思考,继而出现抵触。(注:“满汉不通婚”清代施行的民族隔离政策,除个别原因,大多会被严惩。而1901年12月,慈禧才刚刚解禁这一政策,至民国初期,有时间太短,传播不广等原因)。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就是辛亥革命期间出现的“排满”思潮、革命和主义。1907年杨度在给梁启超的信中,曾将“排满革命”称之为“操术”。而这一时期内出现的各种排满原由诸说不清,于报刊杂志中十分多见。在这种环境下,宫女因涉及封建王朝和满族旗人的双重身份,自然也会备受冷遇。


那么这些林林总总的原因,就造成了民间对宫女们的“不愿娶”态度。


毅而三思吴六奇


没有公主的命,得了公主的病——说的就是满清的宫女们。满清的宫女,虽然在宫里面地位不咋地,出了宫,可都是斜着眼睛瞧人的主。为啥呢?满清宫女,必须是满人上三旗里面的良家子。汉家姑娘想要进紫禁城干点劈材烧火的粗活,那是没门的。汉家非要入宫怎么办?男人可以,找小刀刘切了子孙根,可以试一试——进了宫,至少保你饿不死。

上三旗那个都是京城里面有身份有地位的主,一般汉家平头老百姓,人家还真瞧不上。就是宫里面地位最低的宫女,那生活水平,也是高过一般平头百姓一大截的,吃惯了宫里面的香和辣,能跟着流浪汉吃糠咽菜,想都甭想。

为什么有连流浪汉都不愿娶出宫宫女的说法呢?先看看满清宫女的几个出路。

正常情况,宫女们到了25-30就该退休了,到了年龄正常出宫。在古代15岁左右的结婚年龄,25-30那就是老姑娘剩女了,找正常的人家很难,只好给人家小老婆或者找个老光棍嫁掉。不过即使老光棍,也不是平常人家。有一段时期,满汉不通婚,人家嫁个流浪汉,也得是旗人的流浪汉。

还有的一种情况,就是宫里直接把宫女赐婚给王公大臣,这算是出路比较好的。最差的就是,得了重病或者是被打残的,这类宫女,正常人家看不上,落魄的旗人流浪汉也不待见,怎么办?只能悄悄摸摸找个穷乡僻壤,有些实在找不着媳妇的老光棍,也顾不上旗人汉家了,就那样凑活过日子了。

在大清刚刚亡了的时候,遣散一大批宫女,那时候真的是,连流浪汉都不愿娶。也不是不愿,而是不敢。京城的流浪汉哈喇子都流出来了,怎么会不愿意呢?主要是,那一段时期,满人人人自危,连满人都偷偷的改汉姓呢。谁敢收留上三旗的女子,万一改朝换代秋后算账,那就是祸害家族的事。

至于,宫女勾搭皇上,凤凰飞枝头,那是百年一遇的事,就不用想了。


尔朱少帅


假的。

清朝的宫女都是通过内务府选秀的途径入宫,“凡内府佐领下,内管领下女子,年至十三岁,该佐领、管领造册送会计司呈堂会奏,交总管太监请旨阅看”。内府三旗的包衣女子们入宫时大概13岁左右。

宫女们被分配到各宫服侍主子们。例如,皇太后宫中设宫女12名,皇后宫额定10名,皇贵妃位下有8名,贵妃位下8名,妃位下6名,嫔位下6名,贵人位下4名,常在位下3名,答应位下2名等等。

这些宫女加起来共有几百人左右。根据档案统计,乾隆二十六年(1726),各处官女子177-193人,家下女子32-54人,使女24-32人,嬷嬷31-32人,妈妈里27-29人,姥姥4人,看灯火妈妈里6人,兆祥所妈妈里20人。

宫女最终的命运有很多种。有一些容貌美丽的女子,就被皇帝看中,进而提拔成为内廷主位。例如,咸丰九年(1859)四月十一日,敬事房传旨:长春宫官女子海棠春封为禧贵人,次序在吉贵人之次。

当然,更多的宫女其实是服役年满后出宫。雍正元年(1723)规定,“宫女年至二十五岁,令其出宫”。凡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位下的宫女,都会受到主子们的赏赐;贵人以下位的宫女,进宫时间达15年以上者,赏银30两,10-15年者赏赐20两,10年以内者赏赐10两。

最后,这些年满即将出宫的宫女在婚姻市场上也是抢手的对象,甚至有一些八旗官员请求皇帝赐婚。如上面这张表格所示:雍正十一年九月十八日,一位名叫七十的蒙古镶白旗佐领,请求赐婚某位23岁的宫女,这名宫女是原任员外郎佟保的女儿。


HuiNanHistory


文|历史农夫子

现代社会讲究男女平等,熟不知在清朝,女性的地位尤其是宫女的地位是很低下的。

清代宫女大多是十四五岁进宫,姿色出众的如果能够被皇帝看中并临幸,那便能飞上枝头做凤凰,摆脱皇宫仆役的低下身份。

被皇上临幸的宫女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其实这些宫女的上升突进也是比较艰难,需要从家人子、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其中艰难可想而知。

这些幸运的宫女自然是极少数人,大多数没有被皇帝看中的宫女到了25岁左右都会离开皇宫。

清代离开皇宫的宫女们的生活大都是两种,一种是穷困潦倒,一种是积攒了一些积蓄而能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但不论出宫后的宫女们生活条件如何,她们的婚姻生活都很不幸,难以向普通女性那样婚姻嫁娶,甚至连市井流浪汉都不愿迎娶。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宫女们不愿卑躬屈膝地下嫁,因为能进宫的宫女大都是接受过良好礼节教育。她们举止得体优雅、见过大世面,普通市井百姓既不愿意娶比自己更加有眼界、有能耐的宫女,而她们自然也不甘愿嫁给市井流浪汉,而有钱有势的权贵也不想娶这些曾经的“皇帝的女人”。

二是出宫后的宫女们大多无法生育,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宫女入宫之后便失去自由,衣食住所都比较简陋,长期的宫廷生活加之年老,生育能力大大降低。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中国,这是万分严重的事情。

所以说这些离开皇宫的宫女们的确命苦。


历史农夫子


清代宫女离开皇宫后,流浪汉不娶她们,这种现象是真的,但不应该说是“不愿娶”,应该说是“娶不了”。

▲清代宫女图


为什么这么说呢?

1.先来了解下清代的宫女

清代的宫女可不是谁想做就做的。清代宫女只在内务府各佐领所属的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包衣任职佐领、管领以下家庭的女儿中选取。汉人家庭的女儿是没办法进宫做宫女的。

▲清代宫女图


宫女进宫的年龄在13-15岁左右,大多数在宫中会做10年左右。清代的宫女如果运气好,皇帝那一天看上并且宠幸后,做了妃子这些,那就相当于工作转正了,从奴才摇身一变成了主子。能得到这样殊荣的宫女就不用再在宫中受苦了,说不定还能惠及娘家人,这也是大多数家庭将女儿送去做宫女一个原因。

但大多数的宫女没有这么好运,10年还没转正(被皇帝看上),就会被准许出宫婚配。古代女子在13-15岁左右时就会婚配,宫女们出宫时已算是老处女了,要想找个人家其实是很难的。

2.出宫的宫女虽然不好出嫁,但流浪汉想娶也娶不了

▲清代宫女图


我们先要明白,清朝时的流浪汉可不会是满族人。满族的八旗子弟(男子)都是吃皇粮的,待遇可是比汉人要好很多。就算是清朝后期一些八旗家族衰落了,但也不至于沦落到流浪的地步。就像老舍先生的《茶馆》里的常四爷和松二爷,没有谋生能力,却依然能每天泡在茶馆中。

这样说来,流浪汉不是旗人,是汉人。根据清朝的规定,汉人是不能娶旗人女子为妻的。汉人的流浪汉就算是想娶出宫的宫女,他也娶不了啊。说什么不愿娶,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罢了。都沦落到流浪的地步了,有个女人能嫁就不错了,还谈什么不原娶。

▲陪在主子身后的清代宫女图


总结一下:出宫的宫女都是旗人的女儿,因为清朝的旗人高汉人一等,朝廷禁止满汉通婚,汉族人没办法娶得到旗人的女子,更别说流浪汉了。

不过,出宫的宫女还是比较苦的,在宫里小心翼翼的侍候皇帝的女人们,时常被欺压。高强度的工作也落下了一身的病根,大多数的旗人家庭其实也不太愿意娶她们的。所以说,这些出宫的宫女还是很值得同情的,你说是不是?


挚守静笃


这自然是有点夸张的说法了,毕竟流浪汉三餐不继、食不果腹的,能有一个媳妇肯跟着他就是天大的幸事了,何况还是皇帝名义上的女人。

不过这也侧面表明,宫女出宫后的生活也不是我们想得那么美好。


清朝宫女的悲惨生活

想比起明朝不允许宫女出宫的无人道规定,清朝对宫女的规定算是人性化多了。但出宫的宫女大多都是因为年纪到了,或是有病,不适合在内苑伺候,亦或是犯了错误被赶出去的,属于戴罪之身。

以上三个原因,也就是宫女出宫后,没什么敢娶、愿娶的原因了。

一般宫女年纪到了出宫,大抵都是到了二十五岁的年龄段。在古代,女子二十五岁还没嫁,是会被人嫌弃的,清朝规定女子十四岁就要嫁人了。像二十五岁出宫的女子,即使花容月貌、身体健康,可无论如何也是比不上那些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的。

而且清朝有个硬性规定:官员不准娶出宫宫女。嘉庆帝给和珅定的二十款大罪中的第四条就是:“并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所以官员不敢娶,有钱人不愿娶:凭什么花大价钱娶一个二十五岁的老女人,有钱的话,大把豆蔻年华的可以娶,不管是妻还是妾。


而第二个、第三个原因就很好理解了。毕竟谁也不会去娶一个有病或者有罪的女人,有病还得治,有罪害怕拖累。

除了一些实在找不到老婆的光棍之外,其他有点资产的人家,都不会想要娶这样的人。除非是宫女家里有钱,可以由家里安排婚事,可这在整个满清历史上来看,是属于凤毛麟角了。

宫女十几岁入宫,在深宫禁苑浪费了十几年的最美好的青春,直到二十五岁时,又被内宫像累赘一样扔掉,最后也只能回家,终身未嫁,或者去有钱人家家里,继续服侍夫人小姐们。

要说能嫁人和婚姻美满的,在封建社会上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事。



一贰一橙


不说旧社会,就是新时代,如果一个女人年龄不小,名声不好,不能生育,不愿干活,还瞧不起人,恐怕也没几个男人愿意娶这样的女人。

极端地说,被皇宫扫地出门的宫女就是这样“一无是处”的女人。

先来说说宫女都是从哪里来的?清朝的宫女来源于清皇室的家奴女子,也就是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女子。虽说有很长一段时间,包衣三旗的女子也叫秀女,但她们参加的内务府选秀和户部选秀还是有天壤之别的。户部选秀是给皇帝选女人,只选八旗女子;内务府选秀是给紫禁城选杂役,只选包衣三旗女子。所以说,千万不要认为选秀能改变包衣三旗女子的命运,她们就是一群命中注定要做杂役的女子。

有人说,那宫女中有成嫔妃的怎么解释?这种在宫中让皇上看中的情况极凤毛麟角,比中彩票难多了。

清朝的宫女进宫时一般十二三岁,干十几年活,出宫时多在二十五六岁。在封建时代,女子十五六基本就出嫁了,十六七基本就抱娃了,二十五六岁还没嫁人,说的严重点,那几乎就是剩成怪物的概念了。

说出宫宫女是怪物,除了以上这一点,另一点对形成这种偏见起的作用更大,那就是宫女的名声不好。

常年身处只有一个男人的深宫中,又处在春心最易荡漾的年岁,宫中的环境又有淫邪污浊的一面,宫女的精神需求和生理需求怎么满足?只能二选一,要么跟其他宫女“磨镜”,要么跟宫中太监“对食”。

在普通人眼中,这是很变态,很淫邪的。不说礼教纲常大于天的封建时代,就是现在,有几个男人会要一个同性恋或者有过变态黑历史的女人?

如果说前面这两点是带着偏见拒绝的话,那接下来的第三点就不是偏见了。

出宫宫女绝不多数都不能生育。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关于宫女不能生育,慈禧的御前女官裕德龄在回忆录中曾提到过,她说宫女基本上都患有血郁,患有这种病的女子不仅身子虚弱,四肢无力,更要命的是不能生孩子。

在封建时代,女人不能传宗接代、不能延续香火那基本上就是“罪孽深重”的废品,而宫女还是个药罐子式的废品。要说流浪汉也不愿意娶宫女,这一点恐怕是最重要的。

年龄大、名声差、不下蛋,有这三点,出宫宫女的婚姻基本上就算是被宣判死刑了。

这还没算上宫女自身心态的问题,加上这个,就更雪上加霜了。

一个宫女,青春年华都让低三下四、提心吊胆消磨完了,好不容易走出深宫,谁还想再去过伺候人的日子?

另一点,在宫里,她们伺候的都是尊贵的主,到了民间,让她们再去伺候一个平头老百姓,她们怎能不心生“嫌弃”?

所以说,宫女出宫后的性情多数也是很古怪的,既不愿伺候人,也会瞧不起人。

从这个因素讲,宫女出宫后没着落,又有自己把自己晾晒起的成分。

有人说了,宫女毕竟是紫禁城里出来的女人,难道没有单冲这一点对宫女感兴趣的?

弄一个宫女回家,多有面子呀。

这种情况当然有,但干了十几年脏活累活,还能有几分姿色的宫女又能有几个呢?

据说和珅就好这口,挑过一些有姿色的出宫宫女回家,但这后来也成了他的一大罪状,“娶出宫女子为妾!”

其实从和珅身上就能看出来,把出宫宫女弄回家是很有风险的一件事。

太高调是一方面;有姿色宫女知道太多是另一面。

敢碰这两方面都有可能是给自己埋雷。

所以说,即便是看上了宫女的姿色身份,但说到弄回家,真会这么做的却不多。

过实惠日子的不会要,过富贵日子的不敢要,那宫女出宫后都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抱药罐子守青灯的是一类;破罐子破摔入青楼的是一类;无计可施被迫继续人下人的是一类——

总之,有幸嫁个好人家的少,靠宫中一技之长活得体面的也不多。


黑句本


这个问题提的让人心里痒痒,你这不是在抬杠吗?

首先要明白,在清朝那时候,如果想结婚,想娶媳妇,那是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程序的。

不是说,我一个流浪汉,看到一个宫女,我就马上能娶。而是要经过六道程序,比如第一道程序就是“纳彩”:

所谓的“纳彩”,说白了,就是请媒人去提亲,试问一下,流浪汉能请得起媒人吗?即使请得起媒人,也有人愿意给做媒,而且宫女也愿意嫁给他,那么他付得起礼金吗?

其次,还有互相问生辰八字,看看是否相克,这都需要双方父母见证的,虽然说宫女也是有父母的,但流浪汉有父母的少之又少!

当然,后面还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没有钱,根本办不到!

所以,并不是流浪汉不想娶宫女,而是根本娶不到宫女,即使他愿意娶,宫女还不愿意嫁呢!再说,一个流浪汉,哪来的狗屎运,能碰到宫女?

不过问题还没有解答,我们还是思考一下,为什么宫女不容易嫁出去?

其实在溥仪写的书《我的前半生》中有关于宫女的记载:

宫女大都是十四五岁进宫,到二十四五岁时放出宫,这个阶段正是第二次身体发育阶段。而宫女是高强度工作,一直比较压抑,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时间久了,就会让很多宫女在宫内就得了一种气息虚弱的病,甚至会影响到生育能力。

本来,那时候的人民娶妻生子都在二十岁之内完成,不要以为过去的人可以三妻四妾,其实都是假的,普通人家劳作一辈子,也就能给儿子娶上一个老婆,而且还会花掉半辈子的收入。那么他们会娶一个二十五岁的还可能失去生育能力的宫女吗?

显然不会,毕竟那时候的人,还很少有丁克思想,娶老婆也都是为了传宗接代。

而宫女大都相貌端庄,又会伺候人,一般都有些积蓄,不能嫁给大户人家吗?

大户人家一般也有点忌讳,比如担心这个宫女是否失身,担心是否有秘密,万一招惹了麻烦,自己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如果宫女在宫中没有被皇上或者某个贵族相中,那么基本就留不下。那么还有两条路,一种是跟太监对食,两个可怜人一起生存,另一种就是看造化了,那就是出宫。

运气好了,能碰到老实人嫁了,运气差了,就孤独一生,还有那种一辈子给人当丫鬟的,毕竟做习惯了,也能做好!

倒是让杨角风想起了前几年刘德华主演的《桃姐》,其实这个桃姐就是他家的保姆,连续好几代人都带大了,最后也算是善终了。

如果某个宫女运气好了,进了一个府上,从老爷到少爷再到小少爷挨个伺候个遍,老了也能受到府上的妥善照顾,也算是良好的一生了。

其实不用拿宫女举例子,就拿我们现在的明星举例子就行,请问,你会娶一个四五十岁失去了名气的过气女明星当老婆吗?

即使你想娶,她会嫁给你吗?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大龄女明星嫁不出去的原因啊!

当然,这个例子或许不恰当,但多少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你说呢?


杨角风发作


有网友问:有人说清代宮女离开皇宫后,连流浪汉都不愿娶她们,是真的吗?为什么? 其实这种说法,都是靠想象。首先,我们要知道,清朝的宫女都是从哪里来的?都是八旗旗人家庭选拔出来的。

本身清朝就规定,旗民不通婚,也就是说,流浪汉想娶旗女,实际上也没有资格。也就根本谈不上,清朝宫女连流浪汉都不愿意娶这种说法了。清朝推行的旗民不通婚,主要有2个原因。

第1个希望,可以保持八旗骑射性格,可以继续打仗。第2个是,避免驻防八旗权贵和军官们依靠当时的身份优势去强抢民间女子。

至于有人说的什么,宫女正值年少,经常进出皇宫,多少和别人有些暧昧,所以嫁不出去。则都是纯粹的自己的想象,满蒙在当时对这些男女之防,关注度很少,不太在意。八里桥战役失败以后,那些阵亡者的寡妇,也一样都婚配给了其他的八旗士兵和军官。

在《宫女往谈录》里,慈禧的贴身宫女说过,当时进宫当宫女的那些家庭,主要是希望每月女儿可以给家里挣几两白银工资,另外逢年过节,还可以得到一些赏赐。女孩在宫里,还可以学习到一些标准的礼仪和规矩。

经过皇宫调教出来的女孩,名声好,可以借此往高枝上攀,找个好婆家。而且,清朝皇宫里面的宫女数量并没有一般想象的那么多,康熙时期也不过400-500人,在乾隆时期就已经下降到300人。

可以入选的女孩,都是出身于内务府上三旗包衣,家里基本都是官宦世家,也有普通级别的官员,当然也有其他的普通旗人家庭出身的。内务府上三旗出身,在当时还是比较高的门第。

雍正的时候规定,伺候皇后,嫔妃的宫女,需要官员世家女子出身的宫女。而贵人以下挑选宫女,需要拜唐阿,校尉,八旗护军家庭出身的宫女。这些人根本不愁嫁的。

宫女如果出宫,那么,服务15年以上的,赏赐白银30两,服务15年以内的赏赐白银20两,服务10年以内的赏赐白银10两。其实宫女具体出宫年龄,并不是规定死的25岁,而是根据情况在20岁左右到30岁左右之间。

而且,宫女其实不会去干那么粗苯的工作,那么活都是辛者库妇女的任务。辛者库是“吃斗米口粮”的意思。其实就是贱者的意思,都是真正的家奴性质了,比阿哈的级别还要低。都是战争时期掠夺来的人口。

在雍正的时候,在皇宫和皇宫附近干活的辛者库妇女有5000多人,主要是针线活,米面食品加工,打水,挑水,照看灯火等等。而且,她们每年只有几两银子,待遇很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