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埃塞克斯级和翔鹤级大型舰队航母,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一跃成为新的“海上霸主”。特别是在波澜壮阔太平洋战场,航母更是每次大型海战的主角,左右了战争局势。当时美国和日本都拥有数量众多的航母,这些航母形形色色、各有千秋,其中实力最为强悍、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就属大型舰队航母。

当时的大型舰队航母有两个代表作,一个是美国大批量建造的埃塞克斯级,再一个就是日本1937年丸三造舰计划中的“理想型舰队航母”翔鹤级。最终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日本则战败,两艘翔鹤级航母也命归大海。但假如当时翔鹤级也能大批量建造,同埃塞克斯级没有数量差距的话,到底哪个更强呢?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揭开这个谜底。

埃塞克斯级和翔鹤级大型舰队航母,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埃塞克斯


埃塞克斯级和翔鹤级大型舰队航母,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翔鹤


攻击力

航空母舰作为舰队攻击力的中坚力量,其攻击力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舰载机的数量(前提是不考虑飞机性能)。能搭载的飞机越多,可以输出的攻击力就越大。

埃塞克斯级标准排水量27100吨,飞行甲板长264.81米,机库面积3948平方米,最大载机量90架。翔鹤级标准排水量25675吨,飞行甲板长242.2米,机库面积5660平方米,最大载机量72架。从数据来看,这埃塞克斯的吨位和尺寸优势并不是很明显,而且机库面积比翔鹤小了几乎三分之一,但是载机量却反而有较大的优势呢?原因就在于美日双方使用航母的战术不同。

日本二战期间机动部队始终遵循的是“航母集中主义”战术,并不追求单艘航母单次放出最大规模的攻击波,而是采取全队多艘航母每次放出一半的飞机,轮流进攻的所谓“半甲板攻击”。因此日本习惯于将飞机停放在机库里,便于每个进攻波次的组织。

埃塞克斯级和翔鹤级大型舰队航母,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日本航母编队,甲板上空空如也


美国航母使用的是“全甲板攻击”战术,除了机库里的飞机,只要不影响起飞,飞行甲板上也得尽量停满,在一个进攻波次中全部放飞出去,从而爆发最大的攻击力。直到后期美国航母下饺子占据了太平洋战场的绝对优势,才开始改用“半甲板攻击”战术。假如翔鹤也采用全甲板攻击,飞行甲板上长期停满飞机,载机量超过100架不会有问题。

因此从攻击力来看,翔鹤领先1分。

埃塞克斯级和翔鹤级大型舰队航母,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美国人不浪费甲板面积


防御力

航空母舰作为舰队的核心,海战时自然会成为敌人“重点照顾”的对象。航母虽然身边有护卫舰只的层层保护,但也不是绝对安全,总有些亡命之徒会突破护卫圈,因此航母自身的防御力也很重要。航母的防御力主要是看

防空能力和装甲防护水平

防空能力

埃塞克斯装备了12门127毫米大口径防空炮、17座4联装40毫米高射炮、55门20毫米高射炮。翔鹤装备了16门127毫米防空炮、12座3联装25毫米高射炮。从防空火炮的数量来看,埃塞克斯明显被武装得像个刺猬。翔鹤的127毫米大口径防空炮看似多了几门,但是同美国得到火控雷达指挥、使用了VT引信的127毫米防空炮相比,实际战斗力相差甚远。更何况在防空作战中,真正可怕的是射速快的中小口径高射炮,美军数量众多的40毫米、20毫米高炮组成的中近距防空火力网威震太平洋,而日本的25毫米高射炮数量既少,性能又差。

埃塞克斯级和翔鹤级大型舰队航母,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美舰40毫米4联装高射炮

既然美国航母防空能力强,可我们却常在美国海军飞行员的回忆录中看到“在如同一面墙一样扑来的密集高射炮弹雨中冲向日军航母”的描述,而日本飞行员类似的描述却很少呢?原因很简单:美国人的描述是为了增加文学效果,其实日本火力网满是漏洞,美国人才能在攻击中全身而退活下来写回忆录。而那些冲向美军防空火力网的日本飞行员都“玉碎”了,根本没机会描述美军防空火力网到底是像墙还是像泼水。

装甲防护水平

埃塞克斯的侧舷装甲带厚度为102毫米,参照的是轻巡洋舰的侧舷装甲带标准。水平装甲方面,没有飞行甲板装甲,装备了63毫米厚的机库甲板装甲和37毫米厚的下甲板装甲。其中63毫米的机库装甲可以抵挡从3200米高度水平轰炸投下的1000磅(454公斤)普通炸弹。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军2艘埃塞克斯级航母被日机投下的250公斤炸弹命中,这2艘航母并没什么大碍,都没返回母港在前进基地就修好了。从这可以看出,埃塞克斯的63毫米机库装甲加上37毫米下甲板装甲,防御力还是相当有效的。

翔鹤的侧舷装甲带厚度为127毫米,参照的是重巡洋舰的侧舷装甲带标准。水平装甲方面,翔鹤没有装备飞行甲板装甲和机库甲板装甲,只装备了下甲板装甲带,厚度为84毫米,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抵御800公斤穿甲弹。这种穿甲弹由长门级战列舰的主炮炮弹改装而来,偷袭珍珠港时爆了“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弹药库的正是这种炸弹。从实战来看,翔鹤的84毫米下装甲带非常有效。在1942年的珊瑚海海战中,翔鹤被美军俯冲轰炸机命中了几枚1000磅炸弹,当时飞行甲板一片狼藉。但舰体下部的关键部分却安然无恙。当时日本海军的损害管制水平并不高,翔鹤却可以带伤安全退场,依靠的就是强有力的下甲板装甲带。

埃塞克斯级和翔鹤级大型舰队航母,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珊瑚海海战中,躲避美机攻击的翔鹤


因此从防御力来看,防空能力埃塞克斯领先,装甲防护水平两者不相伯仲,总体来说埃塞克斯领先1分。

机动力

航母作为机动打击力量的核心,进攻时需要快速突入敌人控制区域,突击完成后还得快速撤离。此外在舰队作战中,航母还需要频繁更换战位,利用天气保护自身或者躲避敌人的打击,因此航速也是航母的核心性能。

埃塞克斯主机功率为15万轴马力,最大航速32.7节。翔鹤主机功率为16万轴马力,不但主机功率更大,而且排水量还较轻,再加上采用了球鼻艏舰型设计,因此翔鹤的最大航速达到了惊人的34.2节。

机动力翔鹤领先1分

感知力

军舰在海上发现对手的手段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早期靠的是桅杆上的瞭望哨;后来有了岸基巡逻机和舰载水上侦察机,大大增加了先敌发现的机会;到了太平洋战争中后期,雷达终于登上历史舞台。当时美日双方航母都装备了雷达,可双方雷达的性能却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由于具有科技优势,埃塞克斯装备的雷达性能优秀且稳定,能够做出有效预警。例如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战,美军就是利用了雷达优势做到后发制人,运用防守反击战术几乎全歼日本舰载航空兵,使“先下手为强”的传统航母战术惨遭淘汰。

埃塞克斯级和翔鹤级大型舰队航母,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美舰装备的雷达


反观日本当时电子技术落后,翔鹤装备的“电波探信仪”简直形同虚设,只能比瞭望哨提前3分钟发现来袭的飞机。

日本第一航空舰队航空参谋田中正臣少佐就这样评价日舰的雷达:“当时的电探形同废物,可以说完全没用。直到飞机飞到了快用肉眼能看见的地方才发现它们。就是这样,这时完全来不及准备了。”

因此在感知力方面,埃塞克斯可以说比翔鹤领先了一个时代。

结论

从以上攻击力、防御力、机动力、感知力四个方面综合分析,虽然翔鹤攻击力和机动力略胜一筹,可由于感知力方面埃塞克斯优势太大,甚至形成了可怕的“代差”,这是其他性能再优秀也无法弥补的差距。

再加上美军还有很多无法在纸面上比较的优势,例如飞行员的素质、损管系统的有效性、战术条令等等的灵活性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让性能看起来似乎中规中矩并不占优势的埃塞克斯,展现出远胜于纸面上的战斗力,赢面越来越大。

因此就算翔鹤同埃塞克斯一对一单挑,最终的结果也将是翔鹤命归大海,埃塞克斯才是太平洋战场真正的王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