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世人都以为“兄弟不睦”是闽国灭亡的原因,却忽略了这几点

自“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节度使,大者割据十余州,小者也能兼并三四州。这些节度使为了扩充领土、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就不断地扩充军队,组建自己的私人武装部队来达到目的。

在这些军队中,节度使或者将领会挑选一些骁勇善战的士兵作为自己的亲兵、心腹,视为自己的爪牙,形成忠于自己的护卫队。称这些领导护卫队的将领为“牙将”,亲兵为“牙兵”。这就是唐末到五代十国时期“牙兵制度”的由来。

“牙兵制度”其实就是一支忠于领导者的亲兵卫队。为了区别于其它军队,它们都有专属的番号:以“都”或者“军”来命名。

世人都以为“兄弟不睦”是闽国灭亡的原因,却忽略了这几点

前蜀王建雕像

前蜀皇帝王建曾是唐末“忠武军”一员,也是“忠武八都”、“陪驾五都”的重要将领。在黄巢攻陷长安后,忠武军监军杨复光率队进攻黄巢,并将部队分为八部,任命牙将王建、鹿晏弘等八人为都头,号称“忠武八都”。杨复光去世后,鹿晏弘率领剩下军队前往蜀地护卫唐僖宗。途中,鹿晏弘攻城略地,占领地盘后自称留后,与王建等人分道扬镳。

于是,王建与晋晖、韩建、张造、李师泰等各率一都军队到蜀地迎接唐僖宗。唐僖宗大喜,收编五人及所率的军队为亲兵,编入宦官田令孜麾下,号称“陪驾五都”。

僖宗得之大喜,号“随驾五都”,以属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令孜以建等为养子。(选自《新五代史·前蜀世家》)

有了此番经历,王建知道“牙兵制度”的好处,也知道亲兵的重要性。所以在称帝后,大肆收养功臣作为养子,组建成为自己的亲兵护卫队。

除了前蜀皇帝王建外,其它政权的创立者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牙兵”护卫队。诸如:南吴政权的杨行密,在击败孙儒后,挑选降兵中骁勇善战者五千人,组建自己的亲兵卫队,号称“黑云都”。

孙儒降兵多蔡人,行密选其尤勇健者五千人,厚其禀赐,以皂衣蒙甲,号“黑云都”,常以为亲军,使之先登陷陈,四邻畏之。(选自《十国春秋·吴太祖世家》)

从上述可知,“牙兵制度”有利的保障了主将或君主的安危,既可以作为亲兵宿卫于身边,也可以作为精锐部队冲锋陷阵。

这些牙兵虽骁勇善战,但也恃宠而骄,桀骜难驯,屡屡成为朝政动乱的元凶。

世人都以为“兄弟不睦”是闽国灭亡的原因,却忽略了这几点

亲兵护卫队(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闽国的“二都”之乱

闽国是王审知建立的割据政权。从唐末黄巢之乱以来,王氏三兄弟就跟随王绪一路南下来到闽地。经过王潮和王审知的努力,他们所率领的光、寿二州军民在此安家落户,成为闽国的开拓者。闽惠宗王延钧继位后,将当初跟随王审知征战的光、寿二州军队调集至福州,组建成“拱宸都”和“控鹤都”。

二都长期驻扎福州,成为王延钧的直属亲兵护卫队。王延钧死后,他创立的拱宸和控鹤二都就开始主宰了闽国皇位更迭的大事。

古语云:“一朝天子,一朝臣”。闽康宗王继鹏继位后,为了培植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就召市井之徒建立了“宸卫都”。

初帝募勇士二千人为腹心,号宸卫都,赐予给赏独厚于拱宸、控鹤二都。(选自《十国春秋·闽世家·康宗本纪》)

因召市井屠辈别立宸卫军名,衣以罗褥银带,饮食之器悉皆中金,所给俸赐数倍于威武(即拱宸、控鹤二都)。(选自《五国故事》)

出于对二都的不信任,王继鹏通过奢侈的赏赐来培植“宸卫都”对自己的忠诚,摆脱对“拱宸、控鹤”二都的依赖。此外,王继鹏还屡次在公开场合侮辱二都首领(即拱宸军使朱文进、控鹤军使连重遇),甚至扬言要将二都移出福州,分驻泉州、漳州二地。这让盘根于福州的二都将士怨恨不已,便起了作乱之心。

世人都以为“兄弟不睦”是闽国灭亡的原因,却忽略了这几点

公元939年,连重遇率二都士兵入宫作乱,焚烧宫殿,趁机拥立王审知少子闽景宗王延羲继位。又率部和逃往宸卫都的王继鹏交战,最终绞杀了王继鹏。

虽然拥立了王延羲,但是王延羲对二人非但没有感恩戴德,反而是心怀不满。同样,朱、连二人自从发生兵变,擅自拥立王延羲上台后,也整日惶恐不安。当得知王延羲对二人有杀心时,便再次发动兵变,唆使拱宸都马步使钱达刺杀了王延羲。

王延羲死后,连、朱二人不再拥立王氏族人为帝,改由拥立朱文进上位,自称闽国国主。虽然闽国后来又有王延政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是王延政的统治并未让闽国“起死回生”。在南唐大军的压境下,闽国最后一位国主王延政兵败被俘,宣告闽国灭亡。

这两次兵变就是“牙兵制度”的副作用。王延钧在位期间,二都尚能听命于君主,也能受到厚待。但从王延钧去世后,朱、连二人执掌拱宸、控鹤二都大权。出于继位皇帝的不信任,二都将士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在朱、连二人的挑拨下,先后两次发动政变,终结了闽国几十年的统治。

所以说,闽国的灭亡和“牙兵制度”有着因果关系,两次“亲兵护卫队”的兵变是导致闽国灭亡的直接原因。

朱、连二人灭亡闽国的“帮凶”

朱、连二人之所以能通过兵变更立皇帝,并非全是拱宸、控鹤二都的功劳。在闽国灭亡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因素成为朱、连二人的“帮凶”,一起加快了闽国灭亡的步伐。

  • 奢侈无度的生活。

闽国早年在王审知的执政下,尚能保持勤俭节约的精神,凡事劳民伤财之事,王审知能避则避。但从王审知去世后,后继之君抛弃了王审知的节俭风尚,过起了奢侈风靡的生活。闽国先后历经王延翰、王延钧、王继鹏、王延羲及王延政五主。这些君王都生于富贵之中,整天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在登基大位后,更是奢侈无度。

在闽国,除王审知外,其余君主都热衷于修建宫室。王延翰在西湖(福州)修建了绵延十里的宫殿群,名曰“水晶宫”;王延钧发动工匠万人,修建极其奢侈的“东华宫”和“宝皇宫”;王继鹏则是修建“紫微宫”,并用水晶作为装饰,另外又为道士修建了“三清宫”。

仅这些列出的宫殿就耗费了无数的人力和财力,还有未列举出的宫殿,也是多不可数,可见闽国君主的奢侈程度。

世人都以为“兄弟不睦”是闽国灭亡的原因,却忽略了这几点

福州西湖

  • 朝政昏庸。

修建宫殿耗资无数,给闽国财政带来巨大压力。虽然靠着海外贸易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但还是不够让这些君主挥霍。所以,在朝政上,这些君主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私欲,就想方设法的创造出另类“生财之道”来供他们挥霍。

王延钧时期:

1、王弓量田土第为三等......科取之法,大率效唐两税而加重焉。

2、以中军使薛文杰为国计使......文杰以聚敛求媚......建州土豪吴光入朝,文杰利其财,将求光罪治之......


王继鹏时期:

命吏部侍郎、判三司蔡守蒙纳赂除官......令医工陈究以空名堂牒鬻(yu)官。


王延羲时期:

加国计使陈匡范礼部侍郎,匡范增商算之法,请日进万金......匡范贷省务钱足之。(以上史料均选自《十国春秋·闽国世家》)

从史料可知,闽国几任君主为了敛财,各种花式手段层出不穷:增加税赋、卖官鬻爵、抄家等等,让闽国上下都处在乌烟瘴气之中。

此外,几位闽王在处理问题上,都酷信神仙之术,尤其是王延钧、王继鹏父子 ,对于这些更是深信不疑。

巫者林兴传神言宗室将为乱之兆,帝(王继鹏)乃命兴率壮士杀叔父延武、延望并其五子......政无大小皆兴传宝皇命决之。(选自《十国春秋·闽国世家·康宗本纪》)

世人都以为“兄弟不睦”是闽国灭亡的原因,却忽略了这几点

源于闽国的闽南建筑(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 手足相残,自断双臂。

政令昏庸、生活奢侈是使闽国一步步走向衰亡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朱、连二人发动兵变的借口。

本来陷入困境的闽国尚有挽回局面的机会,只可惜在闽国君主的内斗中,几位君主大肆诛杀宗室良将,将掌握实权能控制地方的宗室铲除,这虽能短暂稳固君主的个人统治,却从根本上削弱了闽国统治者对下属藩镇的控制,导致后来兵变时,闽国内部缺乏一支能够驾驭全局的宗室力量,最终让朱、连二人有了可乘之机。

从王延钧继位后,闽国内争继起,宫廷政变不断。先是王延钧死于儿子王继鹏发动的宫廷政变;接着是王继鹏被拱宸、控鹤二都指挥使朱文进、连重遇发动政变杀害;最后是王延羲在和王延政分庭抗礼时,被拱宸都马步使钱达刺杀。

在这一系列的宫廷政变中,有两场是由兄弟相争引发的悲剧,也是闽国宫廷政变的祸乱根源:

其一,是王延翰执政时期,建州刺史王延禀和泉州刺史王延钧各自率兵进攻福州。王延禀抢先一步进入福州,杀掉王延翰,控制政局,迎立王延钧成为闽王。

其二,是王延羲执政期间,建州刺史王延政不满王延羲的所作所为,便与他刀兵相向。后来两兄弟虽有短暂的和好,但是在利益面前,王延政抛弃了兄弟情谊,在建州称帝,改国号“殷”,与王延羲分庭抗礼。

世人都以为“兄弟不睦”是闽国灭亡的原因,却忽略了这几点

王延羲和王延政分庭抗礼地图

兄弟相争、骨肉相残让闽国的国力迅速分化和瓦解,也让别有用心之人有了可乘之机。所以,闽国的灭亡是几位君主咎由自取的结果。

综上所述,闽国君主的奢侈和昏庸是挑起闽国内乱的根源,兄弟相争分化了闽国实力,而朱、连二人分率的拱宸、控鹤二都发动的政变直接导致了闽国的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