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李顯已經當上太子,不久即可繼承皇位,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武則天,自名武曌。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在“廢王立武”事件後成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參預朝政。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

李顯已經當上太子,不久即可繼承皇位,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花甲之年稱帝武則天,自然也考慮自己的後事。這個時候,狄仁傑在後續接班人的問題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先是從從親疏關係做一番,一邊是自己的兒子李顯,一邊是自己的侄子武承嗣,雖然都是親戚,但是侄子的和親生比分量當然不夠。這是首先打動武則天的一點。 其次從政治角度分析而言,武則天自己的威信只能管身前事,身後事太複雜管不到,與後世殊榮而言,如果自己退位而以高宗皇后的身份入李唐祖廟,自己的一生榮光必定能保留。而如果傳位給武家人,後世待遇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畢竟在這後世問題上供奉自己親生父母是人之常情,而供奉姑姑又是什麼道理呢?如果皇位傳給了武家人,武則天何以自處呢? 時間到了公元698年9月,廬陵王李顯就被立為皇太子。回到京城,李顯也很聰明主動和武氏聯姻,李顯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孫。武家和李家其樂融融,儼然成了一家人,作為大家長的武則天當然開心!

李顯已經當上太子,不久即可繼承皇位,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如果一些按照這樣進行下去,神龍政變當然不會發生。可就是在這番和諧的景象之下,一個被忽略的人走上了歷史舞臺。 那就是武則天的第四子,太子李顯的同母弟弟李旦。

李顯已經當上太子,不久即可繼承皇位,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對李旦和他的政治團隊來說,李顯提前上位看似沒有必要,不過李顯上臺後,誰能主導政局卻很重要。也就是說,神龍政變就是一場聲東擊西的政治事件,其最重要的價值,並不在於李顯的上位,而是李旦集團提前在李顯一朝,佔據政壇制高點。 可能有人會說,李旦當初自願放棄了太子之位,怎麼可能再站出來跟李顯較勁?是的,正是因為李旦對皇位不太感興趣,否則的話,神龍政變後上臺的一定不是李顯。李旦可以不關心皇位,但有一件事他必須關心:李顯會不會再度墮落到丟掉李唐江山? 後來的事實證明,李旦的這個擔心不多餘,李顯一上臺,立刻冊封武氏為後,追封武氏的父親為王(當年李顯宣稱要把江山送給老丈人),又與武三思結為親家。這個結果導致,韋氏與武氏勾結,幾乎架空了李顯,韋氏差一點繼武則天之後,成為第二位女皇! 李顯的“前科”,及軟弱的作風,讓李旦集團不得不對大唐的未來,產生深深的憂慮。如果再折騰一次,誰敢保證李唐還能恢復? 所以,必須在李顯登基前,佈局好未來的政治格局,要讓以李旦為核心的政治團隊,提前佔據大唐的中樞要領。所以他需要替兄長來一場政變用以掩蓋真相。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來到神都紫微城北門玄武門,派李多祚、李湛及內直郎、駙馬都尉安陽人王同皎到東宮去迎接李顯。李顯不情願的被王同皎抱到馬上,來到玄武門,斬斷門栓進入宮中。此時武則天在迎仙宮,張柬之等人在集仙殿的走廊下將張易之和張昌宗斬首,然後進至武則天居住的集仙殿,接下來逮捕了張昌期、張同休、張昌儀等人,將他們全部處斬,並在神都天津橋的南邊將上述人犯與張易之、張昌宗二人一道梟首示眾。 正月二十三日,武則天頒下制書,決定由太子李顯代行處理國政,大赦天下。任命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派遣十位使者分別攜帶天子的璽書前往各州進行安撫工作。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將帝位傳給太子李顯。

李顯已經當上太子,不久即可繼承皇位,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神龍革政變後,朝政大權不出所料的逐漸被韋后一族掌握,武三思在韋后和昭容上官婉兒的幫助下,位列宰相,在朝堂中形成了一個以韋氏為首的,韋、武集團。外戚勢力與李唐皇族鬥爭進入白熱化階段。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子李重俊,他並非韋后親生,安樂公主與其夫武崇訓(武三思子)經常侮辱他並想奪了他的太子之位。

707年7月,李重俊發動兵變,殺死武三思父子,但因皇帝仍是中宗,羽林軍倒戈,最終兵敗被殺。武三思雖死但韋后的勢力反而更加強大。

唐隆元年(710年)6月,唐中宗李顯暴死,外界傳韋后和安樂公主下毒,暗殺李顯,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申時(7月21日),李旦之子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殺死韋后、安樂公主等,後開始大肆捕殺韋氏一族。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三日(710年7月24日),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退位,李旦登上寶座,是為唐睿宗,改元景雲,三天後,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李顯已經當上太子,不久即可繼承皇位,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應該說,李旦集團的目的達到了,正是靠著團隊作戰,他們與韋氏集團展開了為時五年的拉鋸戰。在犧牲了“五王”(張柬之等五人政變後被封王)等骨幹成員後,以李旦、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為核心,策劃的“唐隆政變”爆發,一舉剷除了韋氏集團,將李旦推上了皇位。 假如沒有神龍政變,李顯在武則天駕崩後平靜地即位,李旦恐怕只能當個逍遙王,也不會存在以他為核心的政治集團。假如是那樣的話,有誰能阻止得了韋氏的勢力? 最後可以說,神龍政變是由李旦在背後操盤的一場“一石二鳥”的大局,在這個局中無論是武則天還是太子李顯都是“鳥”,最後真正獲益的只有他李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