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錚錚鐵骨,血性諫臣:大明真君子楊繼盛,真正的硬漢級錚臣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明朝楊繼盛《就義詩》)


錚錚鐵骨,血性諫臣:大明真君子楊繼盛,真正的硬漢級錚臣

明朝多諫臣

楊繼盛其人

明朝直隸容城人楊繼盛,七歲時母親病故,父親又再娶,繼母對他很不好,還讓小小年紀的楊繼盛幫家裡放牛,可楊繼盛天性好學,他一邊放牛一邊到私塾旁聽。

楊繼盛執意向學,還向家人表達了想讀書的想法,他父親拗不過,就讓他一邊讀書一邊繼續為家裡放牛。楊繼盛雖然貧苦,但是勤奮好學,終於學有所成,他在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考中進士,從此步入官場。

《明史》:(楊繼盛)年十三歲,始得從師學,家貧,益自刻歷。


錚錚鐵骨,血性諫臣:大明真君子楊繼盛,真正的硬漢級錚臣

初入仕途

不畏強權、直言進諫

楊繼盛初入官場,被授予南京吏部主事,後改任兵部員外郎。當時,北方的蒙古俺答汗屢屢進犯邊境,甚至越過長城兵臨北京城下。當時負責率部迎戰俺答汗的大將軍仇鸞,投靠嚴嵩,他畏敵如虎,所以提出要和俺答汗在邊境開互市馬市的建議,好與俺答汗洽談媾和。

楊繼盛聽說之後,當即上疏《請罷馬市疏》給嘉靖皇帝,力陳開放馬市的“十不可”和“五謬”,同時斥責仇鸞貪生怕死畏敵如虎。並指出,仇鸞提出和俺答汗互市,其實就是喪權辱國。

《明史》:繼盛以為仇恥未雪,遽議和,示弱,大辱國,乃奏言十不可、五謬。

嘉靖皇帝看了之後,頗受感觸,於是拿出來和一眾輔臣討論,楊繼盛的這一建議當即遭到仇鸞的打擊報復,仇鸞立刻向嘉靖皇帝進讒言還說服皇帝將楊繼盛貶官。

當時的情況之下,嘉靖皇帝擔心和俺答汗的戰爭勝負難以估量,也還沒下定決心要徹底解決邊患。於是嘉靖皇帝聽信仇鸞的讒言,將楊繼盛下獄,後又貶到西北的狄道縣擔任典史小官。

錚錚鐵骨,血性諫臣:大明真君子楊繼盛,真正的硬漢級錚臣

“十不可”和“五謬”

重新啟用,冒死進諫

楊繼盛在狄道任職期間,勤勉治理,得到了百姓的擁戴,也在地方做出了一番功績,深受當地邊民百姓的愛戴,還尊稱為“楊父”。

不久,果如楊繼盛所料,俺答汗在馬市之後,仍然屢次犯邊,力主開啟馬市的仇鸞,被嚇得暴病而亡。嘉靖皇帝氣得下令將仇鸞戮屍處罰,連死了也不放過。

仇鸞倒臺之後,當時的北方邊患根本還沒有解決,馬市也無法阻止俺答汗的繼續南下,嘉靖皇帝這才想起了具有先見之明的楊繼盛。而此時,因為爭寵而和仇鸞翻臉的嚴嵩,也想拉攏楊繼盛。

於是,楊繼盛先是升任知縣,又擢升為南京兵部主事,三天之後,又再擢升為兵部員外郎,不久又被調往北京並擢升為兵部武選司郎中。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楊繼盛的升遷速度令人咂舌。

其實,這只不過是當時內閣首輔嚴嵩的手筆,一來嚴嵩揣摩出了嘉靖皇帝的心思,二來嚴嵩也為了能拉攏楊繼盛這樣的名士到他的“嚴黨”當中。

兜兜轉轉,楊繼盛好不容易才回到北京,如果他“識時務”的投靠嚴嵩,他的官運前途自然是無可限量。可是,楊繼盛嫉惡如仇、秉性剛烈,他不僅痛恨仇鸞、更厭惡嚴嵩,儘管嚴嵩一再用高官厚祿來招攬楊繼盛,但是楊繼盛仍然認定嚴嵩就是一個禍國殃民的大奸臣,即便嚴嵩當時權勢熏天,楊繼盛還是決意要死諫皇帝彈劾嚴嵩。

錚錚鐵骨,血性諫臣:大明真君子楊繼盛,真正的硬漢級錚臣

嘉靖皇帝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的正月十八日,寫好奏疏《請誅賊臣疏》的楊繼盛,齋戒三天並焚香祭天,然後就將奏疏上呈。當楊繼盛的奏疏送到嘉靖皇帝手上之前,嚴嵩就已經先看過一遍了。

嚴嵩老奸巨猾,他第一時間就發現楊繼盛在奏疏中的內容裡已經犯了大忌,奏疏裡雖然列舉了嚴嵩的十大罪狀,但是卻觸及了皇權的禁忌,即便給嘉靖皇帝看過,倒黴的也只是楊繼盛而已。於是嚴嵩不慌不忙,原原本本地將《請誅賊臣疏》送到了嘉靖皇帝御前。

果不其然,嘉靖皇帝才不管什麼“嚴賊十大罪狀”,他盯著的是“願陛下聽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問二王,或詢諸閣臣”,以及“陛下之臣工,皆賊嵩之心膂”。

這裡的二王,是指裕王朱載垕和景王朱載圳,他們分別是嘉靖皇帝的第三子和第四子。對於“乾綱獨斷”的嘉靖皇帝來說,

楊繼盛的這一封奏疏,一是犯了藩王不得干政的大忌,二是犯了皇權的“乾綱獨斷”忌諱。

嚴嵩有罪,為何要問二王?皇帝的大臣,怎麼會是嚴嵩親信黨羽?說來說去,意思是皇帝被旁人左右,大臣有罪,還得去找二王問詢?這簡直就是對皇帝的藐視。

嘉靖皇帝當即下令,逮捕楊繼盛。

錚錚鐵骨,血性諫臣:大明真君子楊繼盛,真正的硬漢級錚臣

嚴嵩劇照

被拘三年,錚錚鐵骨

楊繼盛被下獄之後,嚴嵩一再向嘉靖皇帝進讒言,嘉靖皇帝非常憤怒,詰問楊繼盛為什麼要牽涉裕、景二王進來。楊繼盛告訴嘉靖皇帝,普天之下,也就只有裕、景二王不怕嚴嵩。結果,楊繼盛被嘉靖皇帝下令杖一百,同時命令刑部對其定罪。

當時刑部侍郎王學益是嚴嵩黨徒,按照嚴嵩的指示,刑部對楊繼盛給出的罪名是:詐傳親王令旨,按律要判楊繼盛絞刑,可時任刑部郎中的史朝賓卻堅決不認可嚴嵩的判法,嚴嵩於是直接將史朝賓貶官,逼迫刑部按照“詐傳親王令旨”判楊繼盛絞刑。

刑部的結果到了嘉靖皇帝御前,嘉靖皇帝仍然心存猶豫,畢竟楊繼盛是諫臣,真要殺了,影響不好。可是,嚴嵩又怎麼會放過楊繼盛?楊繼盛這一關就關了三年,期間被嚴刑拷打,受盡折磨。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十月,楊繼盛的名字,被嚴嵩故意塞入到了一批處決名單當中,趁著嘉靖皇帝沒留意,直接審批通過,嚴嵩得以奉旨處決楊繼盛。

楊繼盛死時,年僅四十歲。

錚錚鐵骨,血性諫臣:大明真君子楊繼盛,真正的硬漢級錚臣

裕王——後來的隆慶皇帝

冤屈平反,永為流傳

楊繼盛死後七年,嚴嵩也得到了應有的報應,被削職抄家,兒子嚴世藩被判斬首。當年的裕王朱載垕,在嘉靖皇帝死後繼承大統,改元隆慶。

裕王即位之後,大力表彰以楊繼盛為首的直言諫臣,不僅為楊繼盛平反冤屈,還追贈楊繼盛為太常少卿,上諡號忠愍。不久,又為楊繼盛在故鄉保定府建立旌忠祠給予傳頌和表彰。

結語:

楊繼盛的遭遇,無疑是讓人扼腕嘆息的,他鐵骨錚錚不畏強權,一心為國直言進諫,不愧是大明朝的第一硬漢級錚臣,是真正的大明真君子。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