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准备复兴周王朝,却被岳父出卖,周幽王背了个昏君的“黑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一位王在世人眼中,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昏君

。世人说,他昏在沉迷女色、酒池肉林,昏在好坏不分、戏弄诸侯,昏在薄情寡义、废妻弃子。他就像大喊“狼来了”的小牧童一样,撒了弥天大谎,不惜丢掉了整个王朝,只为博得美人倾国一笑。他,便是“烽火戏诸侯”中的周幽王。

准备复兴周王朝,却被岳父出卖,周幽王背了个昏君的“黑锅”

比周幽王更黑的诸侯们

人们总说,他的下场是自食其果。可是,人们却没有想到,所谓的昏君背后,却隐藏着诸侯们的狼子野心、各怀鬼胎。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西戎的威逼之下,东迁都城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平王东迁”。以此为界,东迁之前为西周,东迁之后则是东周,即春秋战国之际。众所周知,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礼制的瓦解,早已埋下罪恶的种子,直至周幽王时期爆发,而他则成了时代的“替罪羊”。

准备复兴周王朝,却被岳父出卖,周幽王背了个昏君的“黑锅”

此时,周天子的实力和震慑力大不如前,西周初年所流行的,以血缘为纽带来分配国家权力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已逐渐趋于崩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各国诸侯蠢蠢欲动,不愿再向周天子朝贺,不愿再受到礼制的约束。他们更希望的是,扶持一位碌碌无为的天子,以便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从中为所欲为、渔翁得利,夺取大权。

周幽王侵犯了申侯的利益

在这些诸侯中,又以申侯为代表。申侯是谁?他是申国的国君,管辖整个南阳地区。他的女儿就是周幽王的发妻申后,周平王宜臼的生母。他的叔父即为申伯,曾辅佐周宣王“中兴”,立有大功,并且还是周厉王的妻舅,周宣王的母舅。申氏满门,可谓世代尊贵显赫,多次与王室联姻。但是,因为政治联姻而得到真正幸福的,又有几何?

准备复兴周王朝,却被岳父出卖,周幽王背了个昏君的“黑锅”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幽王三年,王嬖褒姒。”实际上,周幽王深谙各国诸侯心怀诡计,企图谋取大权,以致周王室于不利。因而,为避免申氏独大,幽王继位不久后,便娶了褒姒为妃,日夜召幸,大加宠爱。很快,褒姒便有了身孕。根据周礼,王位应由嫡长子宜臼继承。周幽王这样的举措并非自己好色,而是为了削弱诸侯的权利,让自己的权利更加集中,避免西周陷入后来东周那样分裂的局面,周幽王整体上还是立志要复兴周王朝的

准备复兴周王朝,却被岳父出卖,周幽王背了个昏君的“黑锅”

不过,自古又有“母以子贵,子亦以母贵”的道理。申后的不得宠,促使褒姒有了后宫弄权的野心。她勾结卿虢石父,怂恿周幽王废后,改立自己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攻打申后的母家——申国。

申侯代表了广大诸侯的利益

此事很快传到了申侯的耳朵里,他怒不可遏。一方面,他觉得申氏家族的颜面丧失殆尽,另一方面,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权利和生命安全,他决定采取行动,报复周幽王。于是,他利用周幽王对褒姒的迷恋,趁势勾结犬戎。在周幽王攻打申国之前,先发制人,带兵将镐京团团包围。

此时,各国诸侯则处于观战态度,各有各的心机算盘。他们或借于幽王无故废嫡立庶,违反祖制,“理亏”在先,又或不满褒姒弄权,再或考虑到宜臼无能,拥护可便于操控,何必出兵?只需坐等幽王战败而崩,拥立宜臼称王,便可获取既得利益,何乐而不为?果然,不出所料,周幽王惨败,被犬戎杀死。

准备复兴周王朝,却被岳父出卖,周幽王背了个昏君的“黑锅”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幽王死,申侯、鲁侯、许文公立平王于申。”太子宜臼在申、鲁、许等诸侯的拥戴之下,于西申(今陕西宝鸡),是为平王。

周幽王背上了这个“黑锅”

中国古代史学家是站在宗法礼制的立场上,来看待周幽王,以此为后世帝王所借鉴,告诫他们切勿沉迷女色。前有司马迁《史记》中写,“幽王以褒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后有刘向《列女传》,“幽王惑与褒姒,出入与之同乘,不恤国事,驱驰弋猎不时,以适褒姒之意。饮酒流湎,倡优在前,以夜续昼。”这些记载的目的都是抹黑周幽王,让西周亡国的原因归结于周幽王这个“昏君”,而不是西周分封制的正常朝代更替。毕竟西周的礼制是儒家所尊崇的理想社会,而儒家学说对于封疆王朝的意义,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

准备复兴周王朝,却被岳父出卖,周幽王背了个昏君的“黑锅”

实际上,近现代史学家早已质疑“烽火戏诸侯”的真实性。例如,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及,“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此外,考古发现的《竹书纪年》与《清华简》中也并未记载该事件。

所以,当把幽王与申侯的对抗,放在西周末年大动荡的时代背景中考虑,我们或许只能给幽王加之“情种”的罪名,不能片面地说他是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甚至可以认为“烽火戏诸侯”不过是“小说戏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