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網上開學已兩週,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你們還好嗎?

距離2月17日網上開學已經過去了兩週。在這半個月的時間裡,全國的老師、學生和家長一齊上陣,創造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在線教學場景。雖然“翻車”現場不停出現,卻也充滿歡樂。而這之後,又能給未來的在線教學提供哪些思考呢?

忙亂並歡樂的“全民”在線教學

忙亂,是所有老師、同學和家長對這次全國大規模在線教學開始後的最直接印象。

1、五花八門的平臺

教育信息化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各個學校的信息化程度都已經很高。但以往的信息化應用場景大部分面向S-S(學校-學校\\班級)模式,也就是在校內和校際間的應用。但是如此大規模的S-C(學校-個人\\家庭)模式,所有學校應該都沒有應對過。

幸而由於這些年知識付費的興起,能夠提供在線直播、錄播課程的平臺非常之多(見下圖),在線教育10大模式及支持工具


網上開學已兩週,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你們還好嗎?

注:根據北師大餘勝泉教授公益講座內容整理


但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校方不可能有時間細緻比對各個平臺的優劣,於是各大系統紛紛上場,除了被小學生們吊打的釘釘,還有ZOOM、騰訊會議、騰訊課堂等直播系統。當然,僅有直播系統還無法完成家長通知、課件下發、作業上傳、批改回復等功能,於是,百度雲盤、校內外、作業簿、微信、QQ也加入了這場網課大操練。

數量多也沒關係,可惜有些平臺當真是沒有做好為廣大個人用戶服務的準備,產品設計不到位,反人性的功能經常出現。比如同一個平臺的同一個功能,在手機端和電腦端叫不一樣的名字;上傳附件的功能隱藏在傳送文字的功能鍵下一級;提交圖片的選項,不能讓用戶直接選擇相冊中的圖片,而是調出了手機文件夾讓用戶一籌莫展。在互聯網已經發展的如此成熟的今天,能做出這種設計,真是既難為了用戶、又難為了自己。

2、三頭六臂的老師

現代社會,原本的趨勢是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緻,“術業有專攻”的專業主義是人們的共識。

在線教育也是如此。研究表明,與傳統教學相比在線教學的五大特點是:多階段、新任務、新環境、團隊作業、新理念。其中團隊作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程需要一個項目組共同完成,其中有教師、有教學設計人員、學習支持人員等等。

上過成熟教育機構的網課的人們都知道,每一門課程,都有校務人員負責發送講義,有主講老師負責授課,有助教老師負責與家長溝通、督促提交作業批改作業,有技術團隊負責解決技術問題。有些客戶服務領先的機構,甚至可以自動監控學員的狀態,一旦發現斷線、畫面卡頓等情況,1分鐘之內就會有電話打到家長手機上,指導家長操作。

可這一次的情況,是將學校的老師們推到了最前臺。要知道,傳統學校的組織體系中並沒有根據在線課程設置的團隊。所以,老師們不得不成為了在線課程的多面手,努力學習各類專業知識,成為授課擔當、課件製作擔當、客服擔當、技術擔當……

這麼多項任務齊頭並進,老師們再努力也難免有錯漏,一不小心成了“班寵”,老師們也是欲哭無淚。

網上開學已兩週,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你們還好嗎?


3、手忙腳亂的家長

老師們忙,家長們也毫不遜色。既不能耽誤手頭的工作,還得指導、協助、監督孩子們認真聽講。手機、電腦、IPAD、打印機各類設備一起上陣,查詢課表、打印資料、啟動課程、拍照打卡、提交作業各個環節一應俱全。為了不給老師們添麻煩,家長之間互相幫助,共享課件、提醒交作業、解決技術問題……網絡學習逼出智慧家長,半個月下來,家長的智商和團隊合作能力大大增強。


網上開學已兩週,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你們還好嗎?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傳統課堂教學力量的配備,通常只有一個教師,沒有學習知識服務人員。正是因為沒有團隊的配合,卻又要保證延期開學期間的學習效果,只能由家長承擔了在線教學的學習知識服務角色。嚴格說來這不是家長的職責,家長其實也並不專業。


網上開學已兩週,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你們還好嗎?


雖然老師和家長們忙的不亦樂乎,但對於學生來說,還是很開心的。一方面在線學習讓一個冬天未曾謀面的同學們在線上相見;另一方面,對於電腦、手機等新事物的天然好奇心讓他們興趣盎然。


但這些互聯網原住民強大的“學習”能力卻著實讓家長們提心吊膽,尤其對於“神獸”級別的中小學生來說,


網上開學已兩週,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你們還好嗎?


疫情之後是否需要大規模在線教學?

雖然忙亂,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這次疫情提供了一個契機——大規模的在線教育實踐。這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做過的,應如何看待此種教學形式在未來的應用?

1、受制於終端及應用水平限制,短期內不適合普及S-C(學校-家庭/個人)的在線教學

在這次大面積在線課程開始之前,筆者一度認為智能手機、電腦普及率等已經可以滿足在線學習的需要。而通過本次事件發現,雖然終端普及率已經很高,但終端與在線課程適配的程度,家庭、學生對軟件的使用能力,卻依舊差別較大。

北師大陳麗教授曾指出,要關注學生的終端環境,不同地區學生的信息素養,不同家庭的設備環境很不一樣。城市尚且如此,更何況偏遠一些的地區。很多農村地區,家裡沒有電腦,學生怎麼開展在線學習?

網上開學已兩週,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你們還好嗎?


網上開學已兩週,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你們還好嗎?


2、疫情結束之後,傳統學校也應該儲備S-C式在線教學的能力。

這次全國大規模的在線教學,是為了應對疫情。一旦迴歸正常的班級學校授課之後,還需要儲備在線教學的能力嗎?

托馬斯·弗裡德曼曾經說過,當迫切的需求突然成為可能,重大的突破便會降臨。

北京師範大學馮曉英老師認為,這次疫情為學校提供了由在線教學向混合式教學轉變的契機。現在教育部和很多學校都在推進混合式教學,很多老師其實都能感覺到突然開展混合式教學時的困難和不適應。這次疫情中,老師和學生都在熟悉在線教學,如果能夠藉此機會真正理解、掌握在線教學的規律、教學法,未來向混合式教學過渡會非常容易。

在線教學的能力儲備也可以分為幾個層面,筆者認為,工具類的儲備並非必要,一則是市面上的系統百花齊放且不斷演進,只要負載能力足夠,應對未來常規情況下的在線教學,應該不成問題。

而在線教學中的軟件部分,是學校更為需要儲備的能力,包括工具應用、團隊配合、以學生為中心為導向的教學設計等。

3、長遠來看,應重視如何培養中小學生自我導向的學習能力

遠程教育的專業領域有一個詞叫自我導向的學習,對學生要求極高,大部分中小學生是沒有這方面的訓練和培養的。成人是因為到這個年齡段,有了一定的能力的積累。但是如果沒有經過訓練,也仍然遇到困難。比如很多人都問,網絡上有那麼多資源,為什麼不自己在家學呢?就是因為人們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不夠,自我目標感、方向感沒有那麼強。

但是,人類所有的活動,又不可避免的正在從兩空間(物理空間和人類社會關係空間)向三空間(物理空間、人類社會關係空間、網絡空間)轉變,未來的人類必然與互聯網共生。如何能培養學生自我導向的學習能力,既不被光怪陸離的網絡信息帶偏,又能夠在網絡環境中快速獲得有價值的知識,是很值得思考並亟待解決的問題。

(部分素材來自於互聯網公開信息、北師大公益講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