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日本戰國:上杉謙信時期,越後豪族為何屢次叛亂?

上杉謙信,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大名之一。與武田信玄、毛利元就等名將為爭奪領土而戰不同,謙信公一生多以援助弱者的大義名分而戰。“不可引發不義之戰”-在綱常混亂、禮儀崩壞的戰國亂世,謙信公卻憑藉義理而廣受世人尊重。

然而謙信公雖遵循大義之理,其家臣卻對謙信之志不甚理解。在連年的義戰之中,其手下家臣竟多次掀起叛亂,一度令越後之地陷入戰火。本文就講述一下謙信時期的家臣叛亂及其原因。

日本戰國:上杉謙信時期,越後豪族為何屢次叛亂?

上杉謙信


一、爭奪權力的長尾政景之亂

1548年,經由越後守護上杉定實的周旋,上杉謙信作為其兄長尾晴景的養子繼任了家督之位。然而年僅十九歲的謙信顯然難以令越後眾豪族信服。

雖繼任了越後守護代之位,但越後局勢依舊錯綜複雜。其中北越後等豪族便更為親近越後守護上杉定實;而以長尾政景為首的豪族更是試圖與謙信爭奪家督之位。為防止反抗勢力相互勾結,運籌帷幄的上杉謙信決定率先調略親近上杉定實的北越後豪族。

1550年,越後守護上杉定實因病去世,因其膝下無子。長尾景虎獲得將軍足利義輝支持,繼任越後守護,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越後國主。而北越後地區藉助上杉定實之名,保持著高度獨立性的諸豪族也紛紛在名義上倒向了上杉謙信。

日本戰國:上杉謙信時期,越後豪族為何屢次叛亂?

宇佐美定滿


上杉謙信成為越後國主之後,長尾政景的立場變得愈發尷尬。早在上杉謙信與其兄長長尾晴景相爭時,長尾政景便加入晴景一方與謙信敵對。在晴景落敗後,政景依舊企圖藉助越後混亂的局勢趁機奪取家督之位。而如今謙信繼任守護獲得大義名分,政景作為眾矢之的,再無爭奪家督權力的機會。

1550年,長尾政景孤注一擲於上田掀起叛亂,不過叛亂很快被壓制。1551年,謙信重兵包圍坂戶城。經由宇佐美定滿與仙桃院(謙信之姊)的周旋,長尾政景投降,成為謙信手下一門眾。

長尾政景之亂的平定,也標誌著上杉謙信完成了越後地區的統一。

二、領地之爭引發的大熊朝秀之亂

因大熊朝秀與其父大熊政秀在家督之爭中支持上杉謙信,本是謙信手下最早一批重臣。

1555年,大熊朝秀與同為重臣的本莊實乃因為領地問題發生爭吵,甚至導致上杉謙信親自出面調節。然而大熊朝秀卻認為上杉謙信有意偏袒本莊實乃,於是與上杉謙信關係惡化。1556年,領內紛爭不斷,上杉謙信不勝其煩,一怒之下出走高野山。大熊朝秀趁機聯絡武田信玄造反,使得越後陷入內憂外患的局面。

失去上杉謙信,群龍無首的越後勢力陷入混亂。為防止信玄侵入越後,長尾政景與宇佐美定滿合意請求上杉謙信迴歸。並且令中條藤資等人驅逐叛亂的大熊朝秀。同年上杉謙信迴歸,失敗的大熊朝秀逃亡至武田家。

日本戰國:上杉謙信時期,越後豪族為何屢次叛亂?

上杉謙信


大熊朝秀之亂雖一度使越後陷入危機,卻意外地促進了越後豪族間的團結。1556年上杉謙信迴歸之後,豪族之間亦自知除上杉謙信以外,再無一人有足夠的威望統領越後。為防止謙信再次出走,各豪族紛紛應謙信之要求送上誓書與人質,上杉謙信的中央權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而武田信玄企圖利用大熊朝秀之亂分化越後的計劃也就此宣告破產。

值得一提到是:大熊朝秀雖然背叛了上杉謙信,卻對武田家忠心耿耿。1582年,織田信長圍殺武田勝賴期間,武田氏譜代家臣都大多反叛。反而是大熊朝秀一直相伴勝賴左右,並最終與勝賴一同死於天目山之上。

三、反覆的北條高廣之亂

“是氣量、骨幹、能力都倍於他人的無雙勇士”《北越軍談》中如此形容北條高廣。

北條高廣,其人雖然能力出眾,卻自視甚高,與上杉謙信之間的主臣關係並不和諧。1554年,北條高廣便內通武田信玄於北條城中謀反,但其叛亂於次年被上杉謙信所平定。礙於北條高廣的地位,上杉謙信並未對其進行嚴厲處分,高廣依舊高居要職。

1563年,為處理關東事物,上杉謙信任命北條高廣為上野廄橋城城主,負責監視關東後北條氏動向。然而北條高廣卻於1566年叛離上杉謙信,投靠北條家。由於廄橋城的叛亂,上杉謙信出入關東的路口被封死,使得上杉謙信的關東攻略大受打擊。

日本戰國:上杉謙信時期,越後豪族為何屢次叛亂?

上杉謙信


直至1569年,北條氏與武田氏交惡,被迫與上杉謙信簽訂越相同盟。而北條高廣作為條約之一被引渡回上杉家。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面對兩次反叛的北條高廣,謙信依舊未對其進行處分。上杉謙信對叛變家臣的寬容可見一斑。

四、規模最大的本莊繁長之亂

相比於之前的家臣叛亂,“本莊繁長之亂”無論是規模還是造成的破壞都是最大的。此次叛亂甚至導致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織田信長、蘆名盛氏多位大名攪入其中。

1568年,武田信玄將目光轉向駿河,無力與上杉謙信糾纏。為牽制上杉謙信,便唆使本莊繁長髮動叛亂。同時為策應本莊繁長,武田信玄同時策反了越中的椎名康胤,與越中一向宗勢力共同騷擾上杉謙信。甚至會津的蘆名氏與陸奧的伊達氏都收到信玄的出兵邀請。

另外,武田信玄本人也於七月出兵北信濃,試圖侵入越後。而在此之前,武田信玄甚至請求同盟織田信長出面周旋,試圖從外交上弱化謙信的防備。

從局勢上看來,越中的一向宗、北信濃的武田信玄與北越後的本莊繁長已經對上杉謙信形成了包圍態勢。“本莊繁長”之亂造成的影響,一度使上杉謙信陷入困境,甚至謙信的愛將色部勝長也死於叛亂之中。

日本戰國:上杉謙信時期,越後豪族為何屢次叛亂?

上杉謙信


1569年,為處理本莊繁長之亂,謙信令柿崎景家與直江景綱兩位重臣于軍事政治兩方面對本莊繁長施壓。迫於上杉謙信的壓力,原先與本莊繁長配合的大寶寺家最終投降。之後在直江景綱的勸說下,本莊繁長亦隨之投降。

到本莊繁長投降為止,“本莊繁長之亂”已經持續兩年,極大地牽制了上杉謙信的軍力。使得武田信玄趁機完成了自己的駿河攻略。

本莊繁長之亂後,謙信公繼續前往越中討伐反抗的椎名康胤,並於1576年逼迫椎名康胤自殺。

在以上所有提及的叛亂者中,唯有椎名康胤一人被謙信逼迫自殺,而這也是有緣由的。自上杉謙信繼任家督起,便多次應椎名氏之邀支援越中,可謂對椎名氏仁至義盡。然而椎名康胤卻在謙信公最危難的時候背叛了他,這也使得謙信公心寒不已。

上杉家臣多有叛亂的原因

除以上提及的叛亂以外,加上關東地區的家臣動亂。在上杉謙信在位的短短三十年間,上杉氏家臣的叛亂次數竟高達數十次。竟然謙信公實力強大且越後富裕,為何其家臣叛亂次數卻如此誇張呢?以下便與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一、越後豪族獨立性強

與武田信玄的統治方式不同,越後各個豪族之間更像是軍事同盟的關係,上杉謙信對各家臣的掌握力並不強。形成這樣的局面還得從上杉謙信其父-長尾為景統治時說起。

長尾為景,本為越後守護代,為越後守護上杉氏的家臣。日本進入戰國之後,長尾為景趁機奪取越後實權,並且以春日山城作為據點。然而上杉定實雖失去權力,但作為越後守護仍有極高的威望。離春日山城較遠的北越後藉助上杉定實的名號,依舊保持著高度的獨立性。並且為景下克上得位不正,越後反為景勢力層出不窮,各豪族之間離心力進一步增強。

雖謙信1550年已經獲得越後國主的名分,但北越後各豪族在自己領內紮根已久,對上杉謙信的統治依舊不上心,只是在名義上臣服於謙信。同時春日山城位於越後最南端,與北越後、上野等地相去甚遠。短期之內,謙信也難以消除各豪族的獨立性。

日本戰國:上杉謙信時期,越後豪族為何屢次叛亂?

上杉謙信


從以上看來,謙信公與各豪族之間的聯繫,更像是種以謙信為首的軍事同盟關係。

二、君臣不能同心

上杉謙信一生出陣數十次,絕對是戰國大名中作戰次數最多的大名之一。而其一生雖戰事不斷,領地卻並未有大規模的擴大。因上杉氏領地未能增長,其手下家臣雖與敵人惡戰不斷,卻也得不到應有的領地封賞。

此事在第四次川中島決戰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第四次川中島決戰後,武田與上杉氏都遭受有巨大的傷亡。信玄其下家臣因功皆獲得領地上的補償,而色部勝長等上杉家臣卻只得到謙信公的感恩狀。兩者間對待家臣的差別,由此可見。

對尚處於農業社會的戰國豪族來說,領地的增長往往是其動力源泉。而豪族們對領地增長的渴望與謙信公為大義而戰的利益卻是相沖突的。君臣難以同心,這便是武田信玄能夠屢次利誘謙信家臣叛亂的原因。

三、謙信缺少自己一手提拔的家臣

與上杉謙信不同,武田信玄等大名的重臣幾乎皆為自己一手提拔上來。以信玄為例,其手下四天王除山縣昌景外,都並非出生顯貴,乃是因有戰功,而逐漸成為重臣。信玄對此類家臣有知遇之恩,所以才能君臣同心。

日本戰國:上杉謙信時期,越後豪族為何屢次叛亂?

山縣昌景


而上杉謙信手下重臣除河田長親等少數外,大多為越後本身的豪族,乃是因為謙信繼任越後國主而在名義上臣服,大熊朝秀等人更是因為利益才跟隨謙信。當利益背離時,怎能企圖大熊朝秀等人忠心?缺乏自己一手提拔的家臣團,也是其家臣多有叛亂的原因。

四、武田信玄的調略

武田信玄,確實是長於外交調略之人。除對付上杉謙信以外,在與今川氏真、德川家康的爭鬥之中,武田信玄常常能利用其家臣弱點實現調略,以此在內部瓦解敵人。在上杉家臣的叛亂之中,其身後或多或少能找到武田信玄的影子。

當然將謙信公家臣的叛亂全部歸罪於信玄自不合理。但上杉家臣本就離心力強,信玄外交調略上的高明手段往往能起臨門一腳的作用。

結語

謙信公死後,其繼承人上杉景勝吸取上杉謙信在位期間家臣多有叛亂的教訓,親自培養了直江兼續等一批忠於自己的家臣,解決了上杉家臣向心力弱的問題。即便在關原戰敗後領地遭到削減,其家臣也一心跟隨,留下了君臣和睦的美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