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gulidajin


原著党答一波。无论哪件事情的发生,都是当时只道是寻常,过后思之,其实都是一分一毫共同发力,才形成合力。这么一想,哪怕是蚂蚁搬家这种小事儿都有史诗的味道。何况封神大战乃是真正的史诗,更需要诸天诸地诸圣的合力了。神仙圣人为何在商末如此活跃?便是因为在天意的指引下,他们都要参与到商周易代的史诗级大战中来。至于周末,从春秋到战国共500多年,太乱了,连神仙也很烦,不愿趟这趟浑水。

一、五个原因

商朝末年这场战争有三个称呼:神界是封神大战,人间是武王伐纣(或商周易代),在道门则为阐截之争。

因此它至少存在着三方面的利益。

第15回说了五个原因:

成汤合灭;周室当兴;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五大因素汇合到一起,便引发了这场史诗级大战。

正如《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经典台词:

如果那个朋友鞋带没有松
如果那辆货车提前几分钟开走
如果那个服务员没和她的男朋友分手,商品被提前包好
如果那个男人的闹钟提前上了五分钟
如果那个司机没有停下来去喝杯咖啡
如果那个巴黎女人没有忘了拿大衣,而坐上早一班的出租车
那么黛西和她的朋友穿过马路时,出租车也只会和他们擦肩而过……

但是,生活没有如果,只有一连串互相交错的意外,无人能够控制。

周朝为何没有神仙干预?

那只是因为没有一系列事件造成的必然,所谓“恰逢其数,非是偶然”,而周朝没有这种偶然。

西周自厉王、幽王两位乱搞一气,平王东迁,周室彻底衰微。时为前770年,离武王伐纣已过去270多年,中国正式进入春秋时代。

平王的即位本来就有弑父之嫌,东迁洛邑后又因周郑互质和伐郑而大败两件事,威信降至冰点。从此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四国渐渐坐大,政由方伯而出。

按理说,此时周道既衰,便是失却了气数,若有另一国秉大气运而起,自能上演又一出“周武合灭,某室当兴”的好戏。

问题就在于,竟无人有此气运。

人间不改朝换代,封神战争启动不了,神仙自然也不能下界。

为什么会有这种尴尬的情况发生呢?

二、五百年有王者兴

第一个原因,气运未失。

第1回女娲见亵诗大怒,说:

我想成汤伐桀而有天下,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已尽。

第15回,在写完五个原因后,紧跟着来了一句:

所以“五百年有王者起,其间必有名世者”,正此之故。

可见,五百年左右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过了500年,气数差不多就该耗完;不到500年,还能拖一阵子,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嘛。夏朝享国470来年,商朝600来年,都接近500年之数,所以该亡也就亡了。而平王东迁时,周朝才堪堪过去274年,其道虽衰,而气运并没用尽。

事实上,在这274年之中,仙界相当看重周天子,这种好感在周穆王时期达到了顶峰。

《列子·周穆王》:

(穆王)肆意远游……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别日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诏后世。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王和之,其辞哀焉。

一个是人间的天子,一个是天上的女主,人神相爱了。穆王临行之时,西王母吟唱歌谣: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穆王和歌: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此及三年,将复而野。

穆王见到的这个西王母,住在天庭的瑶池,按封神原著来讲,她其实就是瑶池金母,与封神第一高手昊天上帝乃是一对,两人还生了个女儿叫龙吉公主。金母曾经在殷郊岐山受犁锄一回出场。

王母自然代表封神第一大势力天庭,她与穆王相爱,竟置昊天于不顾——也许昊天是鼓励的也说不定,可见周天子的吸引力。

而穆王停留的昆仑,正是阐教玉虚宫所在地。按封神原著来讲,穆王到此或许就是专门拜访元始天尊,感谢几十年前阐教为西周建立所做的奉献。

周穆王凭着自己的个人魅力,亦如先祖武王姬发一般,赢得了金母、元始等仙界圣人的好感,这种好感延续了八百年之久,以至即使周道衰微到病入膏肓,圣人也不肯宣布天意。

三、一千五百年杀劫

第二个原因,杀劫没到。

封神大战的起因之一就是昊天上帝命令玉虚宫十二金仙称臣,昊天所谓的称臣就是兵解。肉身毁灭,而以魂魄进入天庭服务。

以是之故,十二金仙皆逢杀劫。

这个时间节点是1500年一次。

原著中好几次提到这个关键的时间,如十二金仙陷于黄河阵,就说“只因一千五百年逢此大劫,乃遇此斗,装入阵中,总是神仙也没用了”,万仙阵上逢劫之仙也表示“今日之会,正完其一千五百年之劫数”。

这可能是昊天与修真界约定好的时间,到点了就来收取人头。元始比较护犊子,当然肯定还有一些私心,用一张封神榜保住了十二金仙性命,从而引发了阐截之争。

武王伐纣约在前1046年,下一个1500年应该是454年才对,此时正是南北朝时期。

既然封神劫数不曾在周朝开启,自然也就不存在封神大战了,相应地神仙传说也就少了。

从前770年春秋始,至前265年周灭于秦止,这500多年简直太乱了。

周辙东,王纲坠。说的是周天子东迁,丧失故国,也丧失了威信。

逞干戈,尚游说。诸国间连年战争,游说之士辈出,仗三寸不滥之舌纵横捭阖。

五霸强,七雄出。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皆一时之豪强。

五百年间天意纷乱,五百年间变数齐出;

五百年间礼崩乐坏,五百年间僭窃不臣……

天意归于何人?

天意的代表昊天上帝不说,各大圣人也只敢静默观望。

谁也没注意到,在周天子弃之而去的西陲,赳赳老秦日渐崛起——但他们就是秉天意而生吗?沛泽一户姓刘的人家微微一笑。

我已经写了400多期封神,愿景是:十年光阴,千期篇幅。关注我,共赏封神。

王事情


关于这个问题,我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具体合不合理,请大家帮忙看一下。

首先,我认为的是,商朝之后,周朝开始,并不是神仙不能干预人间了,而是说神仙没必要再干预人间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一、在商朝之前,神仙和人的地位,没有十分显著的区别,也就是说神仙对人不存在压倒性、绝对性的优势,不存在谁统治谁,而且,我觉得那时人间帝王的地位和仙界应当是平起平坐的。

这从以下两点就可以看出。

1、纣王女娲宫进香并题诗,女娲娘娘看后大怒。本是派碧霞童子驾青云往朝歌,可正行间见顶上两道红光冲天,女娲娘娘被此气挡住云路。

往下一看才知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只得暂回行宫。

就连贵为圣人的女娲娘娘都无法对一个人间帝王进行干预,可见人间帝王朝代是受天道气运保护的。

2、闻仲作为截教四大弟子之一的金灵圣母的弟子,按理说已是神仙之体,按现在观点来说,神仙是看不上凡人的啊,可闻仲仍下山辅佐商朝帝王,可见在那时,人间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二、封神之前,当时的人间有着不少高手大能,其中不乏有能对神仙造成威胁的存在。并且当时西方教兴起,自然也想扩大势力范围。

而且修行嘛,就像我们现在看的一些小说,当然是需要资源的。

因此一方面仙界自然不能看着人间做大,进而威胁到自己,和自己去争夺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西方教又想扩大地盘,同样也想获得更多的资源。于是这时便需要对各大势力进行重新洗牌,神仙出手对人间进行干预,展开封神之战。我认为这是商朝之时神仙出手干预人间的主要原因。

三、封神之战后,人间有能力的大能,或是殁于封神之战中,或是大势已去,而被迫同仙界签订协议而隐世修行。人间自然难以再对仙界构成任何威胁。而且仙界之间,除了截教外,也各自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一点。

而且自周朝开始,君王都自称天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在辈分上就矮人一头了,怎么敢行大逆不道之事再对抗仙界呢?

至此,神仙认为人间再也不可能威胁到自己,又有了足够的资源,因此便转而一心修行,追求天道,不再过问人间之事。这也就是为什么从周朝开始神仙就不再干预人间了,并不是不能,而是不想再耗费那个精力了。

一家之言,不足之处,欢迎补充;出错之处,敬请指正!






听戏听戏


周朝之前,神仙到处都有,有的在天上,有的在人间,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山里。这就好像的土匪恶霸,有能力的占个好山头,没能力的只能随便找地方呆着。今天偷张三的葱,明天抢了李四的馒头,也没什么人管他,谁知道他是谁啊。

但自从姜子牙封神,成立了天庭这样的官方部门,一群土匪恶霸突然从无党派的流氓变成了天庭正式工作人员,而且姜子牙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规定神仙不能干预人间的争乱。一群神仙害怕丢了工作,只能老实在天上呆着,不再来人间干预。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条规定呢?很可能是鉴于这次灭商的封神之战,要知道,因为两个教派分别支持两个人间势力,打得不可开胶,死伤惨重,为了不再重蹈覆辙,所以才有此规定。

你看,自从神仙不干预人间的事情,从那以后天庭一直没有大的争斗,对不?


那年清阳


按《封神演义》的逻辑线索是这样的:

昊天大帝打算让阐教的十二金仙,也就是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这些人给他干活。其实是升职了。但是,由于这十二个人1500年没有斩三尸。按今天网络小说的说法,就是没觉醒。所以元始天尊就打算让他们升级。

这时候,通天教主就不干了。你也有徒弟,我也有徒弟,为什么你的徒弟能升职,我的徒弟还得老老实实在人间干活?于是三教定立封神榜,榜上封了阐教和截教的很多人,大家一起升级。

然而,这个安排出现了两处BUG:

第一处:截教除了各种禽兽、异物修炼得得道的以外(比如石矶娘娘就是一个大石头),还有相当一群人类。这些人大多数都在纣王手底下当差,毕竟闻太师是大关系户,自然要安排很多自己人出来。

第二处:姜子牙。姜子牙这个人资质不够,大家没法把他带走。所谓阐教四门手艺,说学逗唱占个”忠“字,这哥们没法直接升官,所以就让他干活,主持封神大计。

后面的事情以后细说。反正就是阐教、截教之间打来打去,所有有背景、没背景的;有地位、没地位的;有钱的没钱的……这些人死后,封神了——也就是封神榜上有名人。

然后是哪吒、杨戬这些没在榜上的人,肉身成圣;

太乙真人他们投奔昊天大帝了。

其他人都走了,剩下谁呢?姜子牙……于是他保了周朝800年的江山。

但这个安排不公平对吧?封神的是姜子牙,主持武王伐纣的是姜子牙。然后大家都升官,元始天尊又没法给姜子牙封神,怎么办呢?

特许姜子牙云游众神部,每去一处,该部正神暂时让位,就是所谓的“太公在此,诸神回避”。

好了,回到主题:

为什么神仙不干预人间了?

废话,都升官了,谁还管人间这堆破事。就好像你一个月都赚2万块了,就不要为白菜是1块2一斤,还是1块3一斤操心了吧?


酒骑风


如果真的有神仙,那这些神仙可以骂一句:都是吃屎的!远的不说,就说近代侵华日军的暴行,南京大屠杀30多万,这些神仙没事的时候接受人间供奉,天下黎民在如炼狱般的南京城被屠杀的时候怎么一个不下来帮忙?唐山大地震的时候那些专管风雨雷电的神怎么没一个出来告知一下,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连日本都派人营救,那些神仙在干嘛?开蟠桃会庆祝吗?所以救人者人自救之!没有什么神仙,一切都是靠我们自己!用鬼神传说解释这个问题的人我只想说:你的信仰是什么?如果是宗教请坚持自己的教宗,如果是知识分子请端正世界观,如果是党员,你问问你的信仰对不对!不要误导了阅读的下一代人,如果青少年读了会产生错误的世界观,容易被邪教利用!

学习知识,远离邪教!


千里独行特


其实不能这么说。

事实上,不仅商朝的时候神仙干预了人间,商朝之前和商朝之后,神仙应该都会干预人间,只是参与度多少的问题。

按照《封神演义》的说法,因为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伐临身,所以玉虚宫闭宫止讲。再加上昊天上帝命令十二仙首称臣。所以呢,三教合谋——阐教、截教、人道这三个等级的成员,需要组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再加上成汤气数已尽,神仙犯戒,姜子牙又有将相之福,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神仙纷纷下山,帮助武王扶周灭纣。

也就是说孟子说的“五百年有王者起,其间必有名世者”。换句话说,一切都是天意。天意想要让人间获得大一统,自然会派很多贤能的人下来辅佐真命天子。而武王,不过是其中之一。

因为扶周灭纣的缘故,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已经确定,而且玉虚宫的神仙们也已经经历这一场事件之后,功德圆满,所以他们这么多神仙不必时不时下来干预人间的事情了。

但是呢,这并不代表商朝之前神仙就没有干预过人间,也不代表商朝之后神仙不会再干预人间。

比如说商朝之前吧,黄帝和蚩尤的那场著名的战役——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发生于现在的河北境内,是由于蚩尤太过强大,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无奈便求救于黄帝。这场大战经历了很长时间,其间先说黄帝任命有翅膀的应龙畜水,以便淹没蚩尤军队;蚩尤也请了风伯、雨师相助,一时风雨大作,黄帝军队陷入困境。没奈何,黄帝只好请了天女旱魃,一时间风静雨止,黄帝大军乘机掩杀过去,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争中,神仙们的参与度还是蛮高的啊!

不过,商朝之后,基本上神仙参与度不是太高了,但也不是不参与。毕竟,有那什么“天人感应”这一套东西在。什么叫“天子”?可不就是天选之子吗?刘邦不是给自己弄了个什么斩白蛇起义吗?当然,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其他历朝历代的“天子”都会给自己造一系列神话。

《水浒传》里面的梁山好汉不就是什么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吗?他们不也干预了人间很多吗?只是使命不同而已,他们几个没有影响到国运的最终走向罢了。

还有那些军事行动中的什么阵法,动不动就请什么“九天玄女”,这么说这些战争之神的参与度还是蛮高的嘛!

其实,哪有什么神仙参与不参与啊!只是因为朝代越往前,史料留下的记载越少,越适合大家发挥想象力而已!再说了,按照《红楼梦》的说法,神仙不仅干预国家,也会干预一个家族呢!

《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不过也就是明朝人而已。他想让神仙干预哪个朝代,神仙就得干预哪个朝代。

开心就好。


半瓣花上阅乾坤


我是云梦泽中的无名之士,专注于中国古代神话、北欧神话、希腊神话。

商朝之前神仙基本上会亲自参与到人间的战争之中,很多是为了建立人间的秩序。特别是类似应龙、风神、雨神、九天玄女等等参与到涿鹿之战,还有后来共工和祝融之间的战争。



自商周王朝交替更新以后,人间的各种道德礼仪纲常秩序开始确立,特别是周公确立的那一套礼乐制度。让社会发展都被限定在这一框架之中。不管是黎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还是君王天子,都无一例外。顺着这一趋势的那些人就会不断推动社会往前走,任何违背这一趋势的人或者王朝都会被推进历史的深渊。


而随着神仙体系的确立,人间的运转已经形成一个闭环,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去改变。符合黎民百姓的王朝、统治者、思想家以及相关思想都会得到天下的认可和拥护,反之则遭到反对。这样人间虽然经历浩劫,特别是王朝的更替,但是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自我运转体系,不需要有太多外部因素去干预。

其实神仙对于人间的干预,从来没有停过,而且方式多种多样。只是他们放弃了最直接的粗暴干涉,而是采用了用中间人的方式。让自己在人间不仅具有存在感,而且还能让人们对他们礼敬有加。

从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的出来。


我们知道,自周朝以后,作为华夏共主,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多了一个名字,叫做“真龙天子”,简称“天子”。也可以说,皇帝是天的儿子,他代表着上天来管理人间,所谓“君权神授”。

不知道从何时,统治阶级的老大,也就是皇帝或者君王,他们都给自己冠以“天子”的称呼,来展现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是得到上天的认可。黎民百姓不能反对他,反对他就是反对上天。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大儒董仲舒确立的天人合一思想,特别是对于君权神授的观点确立。


除此之外,周朝以后依然有很多人成为神仙,加入到天庭神仙的队伍。而且他们是有具体的任务,比如斩妖除魔,或者修炼仙丹,或者为“天子”卜测国运。例如唐朝时期的状元钟馗,就是死后成神,负责在人间斩妖除魔,维持人间和阴间的秩序。还有隋朝的大将韩擒虎,因为忠直刚勇,死后成为阎罗殿的阎王,列于十殿阎罗的序列。汉代张道陵修道成仙,同时还将人和鬼划分开,人主昼,鬼主夜,阴阳分别。

另外就是“天子”的更替。也就是通过神龙或者神仙托梦,显示吉兆,诞生新一代的人间帝王,来完成王朝的更替。例如汉高祖刘邦出生,就是他的母亲在田间劳作休息时神仙托梦怀孕;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之时也是他的母亲陈氏得神赐药丸后生出大明开国君主。

各种神仙会显现各种天相,以及在人间展现各种异象,从而来告知人间天神的意志,不管是认可或者斥责。比如周惠王时期的莘地降神事件就是对周惠王的一种警告,亦或是宋真宗时期因为澶渊之盟,想封禅泰山,结果有仙鹤送“天书”,让他有封禅泰山的理由等等。当然也有类似“荧惑守心”或者紫微星暗淡无光等天象来昭示人间即将到来的灾祸。



总之,我们可以看出来,神仙从来没有闲着。只是商朝之后,神仙对人间的干预,更多的是间接的方式处理问题,而不是粗暴的直接下场实操。 各位看官大大觉得是不是如此?


云梦泽中的无名之士


这跟干预不干预没关系,其实说的是神仙和人类发展的三个状态。

第一个状态,神仙时代。鸿蒙之初,天地未开,盘古手持大斧开天辟地,诸神纷纷觉醒,这时候天地间是没人的,只有神。而且天地之间是相通的,通往天上地下的通道就是八根擎天柱。八根擎天柱其实是八座山,比如位于东胜神洲的花果山,位于南瞻部洲的不周山,位于西牛贺洲的昆仑山等等。区别只是有的神仙盘踞在地上,有的神仙盘踞在天上。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夺地上的统治权,共工战败,一头把不周山撞到了,于是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大神炼石补天,补好后一帮大神一开会,发觉天地应该分离,否则长此以往,再出来几个共工,那么八根柱子都撞断了,又回到鸿蒙状态可咋整。于是就让女娲捏土造人,造出来的人是没有神力和法力的,撞不倒天柱。

第二个状态,人神共治时代。此时的神仙们大多住在昆仑山修炼,就如希腊神话的奥林匹克山一样,想要修仙的人类可以去昆仑山拜师学艺,比如姜子牙申公豹等等。但是天庭政权也正在筹建中,玉帝和三清四御等等高级别大佬都在天上住。封神演义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天庭建好之后,严重缺乏神职人员,所以玉帝给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神农氏燧人氏女娲等等大神下令,各自从自己的阵营中出些弟子充实天庭神职人员队伍。几位大佬开了个碰头会,弄了个名单出来,就是封神榜。由于天庭是个“清轻”的东东,因此不能承受凡人的肉身,只能承受灵魂,所以被封了神的阐教截教弟子在天上都是以灵魂形式存在,需要下凡的时候才会在凡间寻找肉身,完成任务上天,又是灵魂状态。因此各位大佬回去跟弟子们说,想封神就出去,不想封神就在家呆着。结果大家伙儿都想出去,不想出去的也被裹挟其中,终于造成封神大战,最后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都大打出手。

第三个状态,神人分治时代。封神之后,天庭神满为患,所以玉帝就把天地之间的通道隔绝了,还在天庭的东南西北装了四个门,重兵把守,凡人们根本上不了天,即使修道有成,上了天也进不了天门。进了天门也拿不到仙箓,没有仙箓就会被打下天庭。但是神仙还会干预人间的,比如下雨啦,投胎转世啦,甚至凡间的帝位争夺啦,都要干预。皇帝就是玉帝派到人间的代理人,名义上是玉帝的儿子,其实并没有血亲关系。比如宋仁宗是赤脚大仙下凡。包文正是文曲星下凡,猪八戒是天蓬元帅投胎转世等等。如果不干预的话,人间那么多和尚道士神棍巫婆靠啥吃饭呢。


唐风宋月


神仙干预人间的历史,是被文字终结掉的。

我们中国人重视历史的记载,我们中国人自从有了文字,便被用来记述历史。有了文字的记载历史,人们就能清晰的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事。

商朝时期,中国就有了成熟的文字,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书。《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和“典”都是指的竹木简形式的书。



也许是因为商朝文字作品太少,也或许是周朝毁掉了商朝的书。令人遗憾,记载商朝的文化和历史的书一直都没有被发现。

而除了竹木简,商朝人记载文字另一种形式――甲骨文,直到1898年才被发现。


在商朝灭亡直到1898年这段时间,因为没有文字记载的佐证,商朝的历史一直是以传说流传下来的。在口头流传的过程中,讲述者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为了讨好周朝统治者,周朝的历史工作者就发挥想象力,尽力去抹黑商朝,并强调周朝取代商朝的合理性。于是,神仙介入人间事务,助周灭商的神话就出现了。

到周朝时期,尤其是周朝后期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文化、科技实现了爆炸式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文化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竹木简已经普及开来,时政、历史、科技等也广为传播。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有人说神仙介入人间,人们就可以打开竹木简,查阅资料以求实证。神仙之说,自然可以立即无处遁形。

也正因为如此,道家、儒家便主张无神论。孔夫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在周朝神仙之说是没有市场的。如此以来,曾经介入商朝的神仙们,就无力再次降临人间了。(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德全不畏


为什么商朝以后没有神仙干政了,因为没有必要了。纣王的陨落,代表三界统一了,既然三界统一了为什么还去干政呢。

在商朝以前,天地人神鬼,人族是可以和神仙平起平坐的,人族可以跟神仙开战而不败,甚至有可能赢。这也是为什么攻打纣王要辅佐周,而不是神仙亲自去灭了商朝。

在商朝以前人族势大,人族可以修炼,在人皇时期也有妖魔鬼怪,最后还不都被人族镇压了。只是到了纣王时期,人族开始走下坡路了。神族势大,发动战争,一统三界。最后以人族战败而告终,人族也被进行了大清洗。从此人间再也没有修士,人族皇帝也俯首称臣,以天子自居。纯属娱乐,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