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谪仙人太白


为什么古代漠北各族势力在被沙俄吞并前屡次被剿灭又屡次复苏,反而归统沙俄后再无动乱呢?

古代所称的漠北是指南起蒙古喀尔喀南部戈壁、北抵贝加尔湖之间的狭长地带,在这里出现了匈奴、鲜卑、柔软、突厥、回鹘、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少数民族,这里也成了这些少数民族的竞技台,上演着一浪更比一浪强,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景象。

就是这一个个少数民族,致使中原王朝不得安宁。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最早从从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最后到满清入关,一幅幅中原王朝对抗漠北游牧部族的历史画卷,也可以说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原王朝与漠北少数民族互殴的历史。

可为什么以莫斯科公国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沙俄却能够降服这些游牧部落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武器装备

游牧部落一直觉得谁强谁就是老大的道理,只要能把我打败我就认你做老大。18世纪后期沙俄统一欧洲部分后,便把目光盯向了中亚草原。想要征服这些游牧部落可比征服欧洲难多了,当时的沙俄已经意识到西方的先进,并进行了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了近代火器装备制造和军士制度管理,这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毫无疑问,沙俄的军事实力变得更加强大,足以把漠北的游牧部落锤的心服口服了。

如沙俄在攻打塔什干时只用了1940名士兵,可塔什干可是30000人驻防的大城,但是沙俄最终打赢了,并让让塔什干赔了50万卢布,拳头硬就是硬道理。

2、近代化的社会管理

一个社会里最重要的就是人,漠北游牧民族的人口相对城镇来说,密度较小,沙俄为了统治自己占领的这些区域就采取了移民的政策,这在很久一段时间后的苏联期间对哈萨克斯坦的移民效果就可见一斑。再加上沙俄还让游牧民族进行定居并从事农业耕作,这就使以前剽悍的风气得到收敛,最重要的是游牧民族失去了战马的辅助,再很难纵横草原了。

3、多方力量的牵制

漠北夹在沙俄和中原王朝中间,虽然他们有很强悍的战斗力,但是连年的战争消耗他们也吃不消,有着中原王朝的牵制,沙俄在办起事来就相对容易一下,可是沙俄却很不厚道,还不要脸的霸占了原本属于中原王朝的许多领土。

总之,跟上历史的步伐进行工业革命是沙俄决胜的最重要原因,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才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够傲视群雄,现在的祖国母亲就是最好的例证。

多有疏漏,请多多指正!

【我是中简堂历史文化交流群第六指,历史中简堂写手团队中的“六指天魔琴”西域鹰眼,专注于西域边疆历史的研究和整理,望大家多多支持关注!谢谢!】

历史中简堂西域鹰眼


其实老毛子搞定漠北中亚的游牧部族,也没那么简单,曾经也是多次反复的。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老毛子有什么秘笈,而是时代变了,战斗的方式变了。

所谓战斗的方式变了,其实就是火器的出现。火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曾经纵横不可一世的游牧帝国、马背民族都变得不堪一击,那些曾经风云一时的马背民族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

这些游牧帝国最典型的有两个:一个是中东的阿拉伯帝国,另一个就是漠北的蒙古帝国。

阿拉伯帝国将近600年,曾经是纵横中东,不可一世的帝国,其版图向东则扩张到今天的印度,也是巴基斯坦穆斯林的由来;向西则最远达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垄断了东西方的路上海上交通要道。但现在的阿拉伯各国,哪还有一点点阿拉伯帝国的威风?

在被西方摁在地上摩擦了数百年以后,至今是四分五裂,内部可以说是相当的混乱。

而蒙古帝国在创造了游牧民族最辉煌的一页以后,至今也是偏居一隅,消失在世界的政治版图中。记住我这里说的是政治版图,也就是说,今天的蒙古国,不管它能不能代表蒙古正统,因为黄金家族都生活在中国,但它在世界政治上是完全可以忽略的。谁会在乎一个国民只有三百万,没有任何科技可言,军队不堪一击的内陆小国呢?

原因何在?就是我一开始提到的,火器的出现。

太史公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有明确记载,“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远处则用弓箭,近处则刀劈斧斫,这是他们的主要攻击方式,数千年由匈奴、鲜卑、柔然、突厥而蒙古,一直没有变化;而且其战斗模式非常有特点,“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这种战斗方式,曾经让大汉名将李广苦不堪言。在文景之时,李广守卫北方边疆,历任雁门、北郡等七郡太守,可以说是立下了赫赫功勋,把他善守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这种倏忽而来,倏忽而逝的不可捉摸的战斗方式,李广则极为不适应。李广善守,善用步兵和弓箭手,可人家不和你纠缠,李广就只剩下吃苦头了。

其实真正能够痛击草原部族的,也只有善于使用骑兵快速突击的霍去病、李靖;善于调动骑兵和诸兵种配合作战的卫青等寥寥数人了。

后世名将,比如戚继光,打倭寇是神出鬼没,厉害得很;但是在北地,抗击游牧民的进攻,却没有建立太大的功勋,原因也是没有找到应对骑兵快速机动突击的办法。

后来蒙古骑兵横扫中亚西亚和东欧,更是将这种机动攻击的方法发挥到了极致。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不断骚扰包抄阵型严密的欧洲军团,而笨重的欧洲重骑兵和步兵又不敢离开阵型分散攻击,这么的反复几轮接触下来,欧洲军团就会陷入崩溃状态,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

在农业社会,火器没有发明或者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之前,马匹加上弓箭的攻击,在野战战场上是无解的。要不就像霍去病一样,建立自己的骑兵部队,突的比你还快,攻的比你还狠;要不就是结寨防守,就像戚继光、李陵李广孙子那样,这样可以有效杀伤骑兵,甚至获胜。但结寨防守的弱点在于,游牧骑兵即使输了,你也无法将其歼灭,因为他能跑,会很快的消失在大漠中。

但是在火器得到大规模应用以后,骑兵的这种攻击方式就失效了。火器的威力远在弓箭之上,攻击距离也更远,发射也更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火器将人的能力降到了最低,只要经过适当的培训,老弱病残女人都可以使用,而弓箭要想射得远,射得准,对臂力是有较高要求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军的八里桥之战。

僧格林沁的3万蒙古骑兵抗击8千英法联军,最终的战果是:

  据俄使伊格估计,当时清军投入约5至6万人,其中3万骑兵,损失1000人(清朝自己估计为3000人)。法军死亡3人,受伤17人,英军死亡2人,受伤29人。

多么恐怖的差距。

冷兵器时代至此,可以说彻底落幕。

而俄罗斯是率先进入火器时代的列强之一,靠着火器对骑兵的巨大优势,这些漠北民族也就翻不起什么大浪来了。

但是题目中后半句说法是错的,老毛子搞定这些漠北游牧民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也是打了100多年。从1607年俄罗斯在托木斯克和卫拉特和硕特诸部第一次大战开始,一直到1757准格尔汗国灭亡,整整150年,老毛子搞定这些漠北游牧民族并不容易。而且这还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的持续打击下完成的。

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时候的火器还没有对马匹和弓箭形成绝对的优势。但随着火器的不管改进,威力逐渐加强,骑兵已经不复当年之勇。蒙古骑兵在通州之战就是骑兵最后的挽歌。

这个时候,不止老毛子不再把漠北这些部落当回事,其实现在中国还会考虑漠北的威胁么?一样能搞定他。

所谓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就是冷兵器时代最大的威胁草原游牧民族的骑兵不再能够威胁中原,而新的威胁来自海上。

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时代变了。


江上一峰青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漠北各族,包括蒙古、西伯利亚和部分中亚地区被俄罗斯吞并之后,这些地区的民族绝非甘心受沙俄的殖民和压迫,反抗和起义也从未断绝。所不同的是,只是这些民族的反抗和起义从未成功而已。

那么,为什么漠北诸多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屡次被中央王朝击败,消灭甚至占据,却屡次复苏,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外患。而在沙俄侵占这些地盘之后,却从未出现反复,始终被沙俄牢牢占据呢?

沙俄东扩,占据漠北地区的时候,正赶上了火器时代,因为自从火器的出现和大规模应用后,冷兵器时代纵横无敌的骑兵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农耕文明和步兵也才有了彻底击败骑兵的可能。

因此,能够牢牢占据漠北地区,沙俄其实是赶上了好时候,正赶上了火器的大规模应用,因此。以火器为主的沙俄军队才能够势如破竹先后击败了众多游牧民族。占据了辽阔的西伯利亚。

而农耕文明的中原王朝却无法在漠北地区形成有效统治。数千年来,一直与北方游牧民族纠缠不清的中原王朝,也并非无法击败他们。事实上,中原王朝强盛之时,曾无数次击败甚至消灭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突厥、契丹、柔然等曾强盛一时的游牧民族,接连被消灭或驱赶。



但是,由于漠北恶劣的气候,根本不适合农耕文明的生活和居住,因此才造成了“铁打的漠北,流水的游牧民族”这一情况。才造成了北方游牧民族一次次被击败,新的游牧民族却一次次卷土重来的情况。

而沙俄却并非纯粹的农耕文明,他们的侵略先锋哥萨克本身就是过着游牧生活。因此,沙俄不但拥有犀利的骑兵,对抗游牧民族的骑兵,不落下风。而且利用哥萨克人,也能够有效的占据漠北。同时,一直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俄罗斯人,也能适应没被严酷的环境。这些都成为沙俄彻底占据漠北地区的有利条件。


鸢飞九天2018


漠北从来都不是我国心腹大患。只不过因为我们是农耕民族,漠北的土地并不适合耕种,所以才被放弃。

汉朝时,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霍去病甚至到达了贝加尔湖。汉军击破匈奴,漠北风沙不可留,于是汉军在击破匈奴王庭后便返回了。甚至没有派兵留守。



东汉大将军窦固再次击破匈奴。设置了
宜禾都蔚统治漠北。后来由于漠北实在太贫瘠,没什么利用价值,便被废弃了。汉军撤回。

章帝时期,窦宪讨伐匈奴。这一次汉军彻底击败了匈奴。北匈奴遁走,从此彻底消失在了茫茫漠北,不知所踪。窦宪在燕然山刻石记功。今天在蒙古国境内一座山上已经出土了当年窦宪刻石记功的石头。此后,汉朝并没有把漠北当做领土。而是交给已经投降的南匈奴看管。


汉朝之后,一直到唐朝,唐朝和汉朝一样。虽然武力远达漠北,但是却没把漠北当做领土,认为这地方贫瘠寒冷,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周边又不像西域一样有重要的贸易路线,于是便放着不管。

唐朝之后,漠北基本被排除在中华领土之外。再加上蒙古族等民族的崛起,中原王朝再也没有像汉唐一样掌控漠北的主动权。

今天的俄国,实行的是邦联制度。漠北地区被分成几个自治共和国。他们都有自己的总统,行政。所以当然不会反叛了。而且即使在今天,漠北地区也是贫寒无人。虽然分成了几个自治共和国,但是总人口不过几万人而已。


忘川星玉


这个问题提得好!

北方游牧民族为什么归统沙俄后不再动乱了,我归纳为几点:

一、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铁路的建设,俄国对西伯利亚进行移民和开发管理。

二、火器的改良,火枪射速和威力更大,在与传统游牧民族的战斗中占有优势,善骑射、弓马娴熟将成为历史。

三、俄国在侵略西伯利亚、外东北地区时,沿途建立城堡、军事据点,对当地部落进行管理和征税。对抵抗的势力进行屠杀,留在漠北的各部落臣服于沙俄。

四、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边界被固定下来,生存空间被挤压,漠北各部落不再移动。

中原王朝的边疆政策

历史上传统中原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是怀柔、和亲、羁縻、拉拢、册封,实在不听话就采取军事行动,进行扫荡式、犁庭扫穴式的打击,打胜了还是要撤兵回到中原,这样北方的少数民族可以逃遁,等你撤兵了再回来,继续在边疆地区集结骚扰、寇边,你要是追击就需要粮草、还需跋山涉水、在陌生的环境容易中了埋伏,在武器上也没有优势,而且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原王朝都以天朝上国自居,视北方少数民族为夷狄、杂胡,多带有歧视,北部的荒漠也不适合农耕民族生活,冬季漫长寒冷。所以秦汉以来修筑长城,以此为界,阻止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清朝以前的历代王朝都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

漠北游牧民族被现代化的风暴所吞噬

俄国采取的现代管理方式,先在军事上占领西伯利亚,然后在各地建立城堡、驻军,并对当地部落进行管理和纳税,人数虽然不多,但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近代以来俄国开始修建铁路,从欧洲经西伯利亚到达外东北的海参崴,铁路的建设为移民和开发带来了条件,更多的欧洲人来到西伯利亚、外东北,游牧民族无处遁形。

俄国与清朝签定的《尼布楚条约》,给亚洲带来了国际法和现代领土观念,将北方的边界固定下来,两国居民不得擅自越界。对北方少数民族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打击和扫荡,还要在当地驻军、建城、派官员管理,移民和开发建设,这样北方的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安定下来,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社会进入现代工业化,最后的游牧部落土尔扈特部东归,定居在了中国的新疆,游牧民族纵横驰骋的时代结束了,被即将到来的现代化的风暴所吞噬。


黑土边疆


漠北一直草原民族生存的地方。漠北寒冷,只能放牧为生,资源贫乏。生存环境极为恶劣。草原民族极为能征善战,凶悍勇猛。古代骑兵打步兵,全面辗压,好比坦克打步兵。农耕民族大多修长城,或者依靠天险,躲避草原民族进攻。除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唐太宗,追着匈奴,突厥打。

漠北除了放牧,是不能耕种的。

我大汉是农耕民族,天生喜欢耕种。就算打下草原,灭了草原民族,比如赶跑匈奴人,汉人也不要草原。一是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二是,得了草原,种不了田,要它有什么用。

古代科技落后,根本不知道漠北其实是聚宝盆,草原下面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石,富可敌国。当时国民党放弃外蒙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蒙古又穷又苦,天寒地冻,荒无人烟,没啥值钱的东西。这么大的地方还要派兵去守,浪费钱粮。

俄罗斯人统治西伯利亚,是有谋略的。

一,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比蒙古还狠,西伯利亚的蒙古人几乎杀光了,没人怎么反?

二,俄罗斯人是军事强国,又是工业大国。蒙古人只会弯弓射雕,拿刀怎么打得赢拿枪的?


笑傲侯


这主要是管理方式、政治制度不同。中国历代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漂忽不定、居无定所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在游牧民族归附时期仍然以“抚”为主,给个官衔、爵位,仍然是自已管理自已,等同附庸国,每年朝贡一次,赏赐都远远超过贡献。如果有少数民族内讧有归附的,就安置在晋北、陕北靠近少数民族的边缘地区,并逐渐同化。而少数民族一旦看到中原王朝衰落,就会乘势南下,夺取政权。而沙俄采取的策略则不同,以“管”为主,直接在占领区设置各级政府加以管理,在官员任命上开始以俄罗斯族为主,剿抚并用,逐渐软化,同化,变游牧为定居,重视教育,作为公民平等对待,使至今远东居民拒不愿谈与中国的历史渊源。至今俄罗斯在远东设置行政区,而不是少数民族自治区。


自由论谈


中国人和欧洲人适应西伯利亚气候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当时没有铁路,内陆地区的矿产意义不大,农业价值可以忽略,只有皮毛算是有价值的物品,所以欧洲哥萨克比中国边区的农民更有动力深入亚洲腹地,沙皇动员远征小部队的成本也比中国皇帝低的多。亚洲腹地草原上的战略优势再次转向西方。最终,中俄两国吞掉了亚洲草原上的全部游牧部落,在贝加尔湖和黑龙江之间碰撞。中国保留了有一定农业价值的地区,沙俄则用零散的居民点和半职业士兵占据了人口稀少的内地。但直到今天,白种人占优势的地区也只是沿着铁路和较温暖地区的一条线(下图绿色线):


再往后,这片土地上的边界就和游牧民没多大关系了,而是文明帝国之间的碰撞。

清俄两国虽然都是火器帝国,但核心地带所处的赛区不同——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把欧亚大陆温暖区隔成两半。

中国只需要参加东亚杯赛,拿到冠军一劳永逸;俄国和欧洲文明要参加葱岭以西的大赛区循环赛,和奥斯曼帝国、萨法维帝国反复争斗。

所以西方的火器进步速度要比东方快很多。只是在铁路和远洋航运不发达的时候,这个差距还不会造成明显的后果。中俄在亚洲内陆的边界当时还是一条被地形和气候确定的边界线。

等到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东西方被海运和铁路打通,中国进入了100多年的相对衰落期。俄国借助铁路和枪炮的技术优势,又把边界前推数百公里,把蒙古渗透为半独立的地区,这就是今天的亚洲内地现状。

总的来说,中俄在亚洲内陆的势力范围和工业时代中国的落后有一定关系,但大格局是被气候确定的。比如说中俄在19世纪反复争夺的伊犁,20世纪反复争夺的塔城,冷战期间大打出手的铁列克提,就是中国仅有的三个向西开口的宽阔谷地,也是中国极少数靠大西洋-地中海水汽灌溉的农业区。这几个地方是靠近中国的农业区,会吸引中国中央政府的驻军;另一方面在地理上也适合西来的俄国冒险者渗透,至少也要鼓动代理人独立。最终结果是三个谷地都被一分为二,中国拿到重要城市,俄国拿到了下游农业区。可见气候对政治的长期影响。


努力奔跑的的蚂蚁


单看题目,好像漠北地区能够安静下来全靠着俄罗斯的功劳,而实际上又如何呢?沙俄不过是赶在了一个适合的时间,赶在了一个能够根除漠北动乱威胁的时代。

其实在沙俄统治了漠北地区以后,谁说他们就没有反抗之心的?漠北地区的游牧民族真的甘心臣服于沙俄吗?如果他们真的甘心臣服于沙俄,当初南方汉人政权将他们击溃的适合,他们就会考虑臣服了。

说到底他们之所以不臣服,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南方汉人政权有实力打压他们,乃至统治他们,但却做不到一劳永逸,而北方的沙俄政权因为赶在了一个合适的时代,可以轻松使用武力强行攻占,武力十分强大,几乎可以做到一劳永逸。

自古以来,我国北方的漠北地区就一直在接连不断的出现着少数民族南侵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还是因为北方地区实在贫瘠,只能形成游牧文明,而这种文明又十分脆弱,很多时候,下一场大暴雪,甚至整个部落都要冻死,他们窥觑南方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于是不断的向南入侵。

当然了,北方的游牧民族能够攻入南方地区,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汉人政权实力不够强大,秦末汉初,两晋时期,唐中后期,大宋时期,明王朝后期,这些都是中原王朝弱势的时期,而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是在这种时候攻打入南方的。

汉王朝强盛的时候,可以驱逐鞑虏,刻石燕然,唐王朝强大的时候,万邦来贺,这些都是南方汉人政权强大的时候。

他们没有想过完全根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吗?当然想过,不仅想过,还实施过。

靠着强大的武力做坚强后盾,这两个王朝都曾经侵入北方游牧民族腹地,制造过一时的统治,更是为了彻底将后患断绝,甚至曾经在匈奴地区一改以往的游牧文明,试图用农耕文明取而代之,不过因为北方的气候与土地问题,始终难以真正实施。

到了元朝和清朝,这两个王朝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击败汉人形成的王朝,他们本身对北方的统治都比较坚固,自然不会出现太大的麻烦。

在南方汉人政权强大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会十分难受,但是一旦等汉人政权衰弱了,他们便会疯狂生长。

历代的王朝,哪有长盛不衰的,既然无法根治北方的问题,自然会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是不是的反戈一击。

而到了近代,沙俄凭借着强大的武力,直接完成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打击,沙俄配备着重火力枪械,这是骑兵的克星,北方的游牧民族自此再没了反抗的能力。

而随着现代化的不断进行,这些少数民族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他们也抛弃了曾经的游牧生活,开始建立起了现代化的房屋,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曾经北方的大患,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而然的消除了。


魏青衣


说的再多无非两个原因:

一是不喜欢,自古中原人率先进入农耕社会,不管是改朝换代还是造反起义,目的无非是获得可以耕种的土地,有土地就有粮食,有粮食就有钱,有了钱啥都有了。但是漠北苦寒冻土之地,根本不适合耕种,种不出粮食和瓜果蔬菜的贫瘠土地谁要??自打心底就不喜欢,那有动力去占领呢?

二是下手软。不管是汉唐还是明清,对漠北民族叛乱和攻击都不够硬,总是是用金银财宝劝降或送公主美女和亲,但是看世界其它地方,俄罗斯向东扩张,只要不投降就全部杀光,中国江东64屯被清朝送给俄罗斯,当地中国人不愿归降,俄罗斯马上杀尽,著名的海兰泡惨案,一万多民众被俄罗斯人赶入大海淹死。再看看美洲,欧洲人抢夺了印第安人土地,印第安人奋起反抗,欧洲人仗着船坚炮利,几十年功夫将北美600万印第安人象狩猎一样杀的只剩下40万,如果不是美国建国,估计印第安人就象剑齿虎一样被灭种了。所以想占领一块地方得下手狠,不服就杀光,想通过什谈判金钱美女夺地,只是痴心妄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