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家乡新泰— 杞国故都 千年诗画


泰山东麓,平阳河畔,新甫拥翠,汶水拖蓝。新泰,古平阳,杞国国都。取新甫山、泰山首字而得名。这里被山带河、风光秀美,历代在此建邑置县,经营相继。数千年来,帝王巡幸,圣贤流连,名臣牧守,可谓风云际会,兵戎胶葛,演出过不少威武雄壮的活剧。新泰英彦辈出,名贤不绝,犹如日月行天,令人仰止。漫漫历史长河,积演成灿烂的新泰古代文化。

家乡新泰— 杞国故都 千年诗画


这里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曾吸引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不远千里来此隐居。“徂徕之松,新甫之柏。”因被收入孔子所编纂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而名扬天下。莲花山(原新甫山)九峰拥簇,如莲花盛开,山上松柏森森,飞泉流瀑,奇峰林立,蔚为壮观。在山下羊流镇的雁翎关、北天井峪附近发现的距今有28亿年以上,太古宙时期的科马提岩,隐藏着地球形成初期的地质密码,世界上只有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新泰羊流所拥有。徂徕山,松声百里,气势恢宏,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此隐居先后长达4年之久,与杜甫、竹溪六逸等在此饮酒唱和,留下了一段美丽传奇。山右有一小山,名叫梁父山,是古代帝王禅地之所,三国时少年诸葛亮随其任梁父县尉的父亲诸葛珪在此读书时,常游于此,并好为“梁父吟”。东汉候风地动仪的发明者、诗人张衡在此写出了“我之所思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的著名诗句。隐居山中,待时而飞的诗人李白在此发出了“长啸梁父吟,何日见阳春”的无限感慨。城东青云山峰顶存有国内外罕见的距今250万年左右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冰脊、角峰以及一些冰蚀地貌,仿佛见证着世间的沧海桑田巨变。山下青云湖,一碧万顷,水波连天,湖光山色,相映如画。青云湖下,是长达百余华里的新泰人的母亲河——柴汶河。河水汇集境内五十余条小河之水汤汤西去,最后汇入大汶河、东平湖、进入黄河,流入大海。“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白在新泰沙丘城写给杜甫的诗中写尽了柴汶河水的美丽与多情。

家乡新泰— 杞国故都 千年诗画


这里文化灿烂,人文厚重。上溯五万年前,“新泰智人”就在此刀耕火种,标志着人类由直立猿人向现代人的转变;商周时期,杞国屡次东迁到新泰境内,曾定都于斯前后达四百余年。“杞人无事忧天倾”,由《列子》记载与李白在此隐居时所作长诗《梁父吟》所形成的“杞人忧天”的成语故事,已成为新泰人具有强烈的集体忧患意识,未雨绸 缪,知难而进的创新动力之一。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音乐家之一、《阳春白雪》的作者、被后人称之为“乐圣”的晋国太师师旷就诞生并埋葬在城北的南师店村,他把音乐融入政治,以音乐教化民风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人。以和谐思想领先世人,直道行事、坐怀不乱的“和圣”柳下惠,是“和”文化的最早倡导者,“孔曰贤、孟曰圣”,名至实归。他的故乡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村建有“和圣园”,已成为著名风景区。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无人能传承《礼记》的情况下,新泰龙廷人高堂生居然能记会诵,传《仪礼》17篇,被汉武帝聘为礼学博士,后人称之为“礼圣”。有此三圣,奠定了新泰文化博大精深的厚重基石。此外,被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无限崇敬的“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的西晋名将羊祜,被孔夫子屡屡称赞的好学生、被沿海渔民和东南亚各国所尊崇的海神妈祖的先人林放,以“管鲍分金”享誉古今的齐国名臣鲍叔牙,以《舒序本红楼梦》闻名天下的清代新泰知县舒元炜等无数历代先贤,都对传承和发扬新泰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里物产丰富,得天独厚。新泰是山东省境内著名的煤城,煤炭储量非常丰富,明代皇宫曾派太监前来监督采煤和收税,鲁迅先生在1906年编著的中国第一部矿产专著《中国矿产志》中曾详载新泰煤矿分布、成煤时代、埋藏量、开采状况及煤质特点和煤层情况,目前是新汶矿业集团主要采煤基地,也是省内外重要的能源基地。

近年来,新泰市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和乡村文明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模范卫生城市活动,打造最美城乡环境,已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书法之乡、中国体操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三圣山水故里,千年诗画新泰”已成为新泰市对外展示其无限魅力与风采的崭新名片,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的目光和脚步。

家乡新泰— 杞国故都 千年诗画


“新无止境,泰达天下”。走遍新泰,感受人文,新泰人在新的时代,必定会创造出新的辉煌,书写出更新更美的画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