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是不是还没有读过漳河

你是不是还没有读过漳河

ERDOS(鄂尔多斯)时装说

嘘!

静一静

去阅读 去倾听

华灯初上,我仍停坐在城西绕城而过的水岸上,凝神观赏着脚下日夜流淌的河水。河流与我睦然对视,仿佛与我欢快畅谈。

河岸灯光闪耀,河水波光潋滟。新月映照,树影婆娑,月轮摇曳,五光十色。河里鱼儿青蛙泛游,河边芦苇河水欢歌。

着迷的鸟儿全神贯注地观瞻着河段里流光溢彩的景致,时而晃动一下疲倦的翅膀,悄然发出低怯的鸣唱。

如此风景,不禁令欣赏者心旌荡漾。此刻,却难以抑制一位历史过客的遐想:

我住河之头,谁住河之尾?滔滔大河流不歇,共饮漳河水。

这条与我们亲密无间的河流,是我家乡的母亲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

漳河有二。

一出长子鹿谷山,为浊漳;

一出上党沾县大黾谷,为清漳(清漳后割属辽州,不在境内。《潞安府志》清顺治版)。

这条依偎着上党大地,世世代代福泽山西、河南、河北、天津的大河,为什么从北魏《水经注》开始,就前缀了一个让人不屑的“浊”字呢?

我们的众多先人也曾由此愤愤然深表大惑不解。

清代“郡王司理致中”曾穷源发鸠山 (《清一统志》:发鸠山亦名发苞山、鹿谷山、廉山),详循根由。

并在《潞安府志》中,留下他的释疑:“虽名浊漳,其泉源实清且洌”。并写诗《辨浊漳》以告示后人:

穷源四十里,灵窃泻芳泉。

眉睫池中见,蒸尝石上镌。

濯缨发清兴,逃世隐尘辁。

寄语循名者,浊漳空浪传。

往事悠悠,浊漳一说,先哲卓贤已详叙备至。却也让后来者空留兴叹。

发轫于长治城南四十里的长子发鸠山(鹿谷山)是漳水之南源。其与发源于沁县安家岭的西源以及发源于榆社柳树沟的北源三源并泄。

河水盘桓在华夏中部晋东南的高台之上,纵横山岭沟壑,像一张大网,汇聚了这片土地上所有山脉的大小河流,像这片黄土地上的主人们一样,竭尽全力为下游豫冀津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无私,恩泽了全流域约2万平方公里的庄稼及人畜用水,养育了流域内的芸芸众生。

你是不是还没有读过漳河

图中绿色水脉,即为漳河

漳河出于发鸠山,在《山海经·五藏山经·北山经·精卫填海》中有完整记叙: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之前的历史古籍。其精卫填海一文即有“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的表述,可见漳河形成之,传世弥,是一条世代奔流不息的河流。

面对漳水,我崇拜并感恩地吟咏着孔夫子的诗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漳河历史远逾先秦,河水数千年如一日昼夜流淌,一代又一代,世代伴随我们和谐共生。我不禁叩问流淌的河水:

河畔谁人初见月,明月何年照河明?

循河东望,山西省平顺县阳高乡奥治村为我们预留了答案。

据县志记载,上古时漳河流经奥治,壅塞不通,洪水肆虐,水患猖獗。尧帝体恤百姓,命司空崇伯鲧到此治水。鲧凿渠引漳水南流,因失败而搁置。

舜帝时,再派司空夏伯禹来此治水。大禹“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凿通,低处疏导。夏伯禹劈山引漳水东流,根除了水患。

夏伯禹凿山疏通的渠痕以及崇伯鲧错凿引渠的留痕至今仍可睹史迹。古诗《错凿遗渠》记叙了此则故事:

天造漳流塞未通,重华遴选拜司空。

鲧候妄竭南山力,禹圣终收东海功。

石上凿痕千古异,台端庙貌万方同。

徘徊不尽伤心事,徒切联依千古风。

大禹根除了漳河水患,造福了人民。百姓铭记夏伯恩德。传说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无疑是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境界。

平顺县奥治村把每年的三月十三辟为纪念大雨神的传统庙会。奥治村大禹庙至今香火旺盛。不仅奥治村,几千年来,至今上党地区的许多地方还留存有很多大禹庙,百姓世代不歇地祭祀赐福漳河守护人民的大禹水神。

月亮佐证,漳河水源地的人民把大禹和他的治河水工烙记为上党地区的平安保护神

太史公司马迁在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竟不惜笔墨,也为我们漳河流域的一位好官著书立说,歌功颂德。

你是不是还没有读过漳河

漳河告别太行山,径流至古邺城,此即今豫冀交界的河北省临漳县。

《史记》记载,战国古邺令西门豹上任之初感恤百姓艰难,为生民撑腰做主。智斗邺城三教九流,改变坊间旧俗,惩治官绅巫婆。筑渠引漳水浇灌农田,兴修水利,致邺地经济快速繁荣,百姓富庶,传为佳话。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史记 滑稽列传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是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的内容。漳河随古邺令西门豹进入了教科书,漳河成为举国上下家喻户晓的知名大河。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浊漳河岸的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以及古邺城,陪伴魏武帝和刘邦、孙权的三国纷争而长期彪炳史册,营造了曾经鼎盛的漳河文化。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

借漳水之力,引漳河从铜雀三台流入宫禁,挟天子以令诸侯。

并在漳河操练水军,最后终于统一蜀汉和东吴,实现政治上的三国一统。

与其二子曹丕、曹植营造出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建安文学。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采录了曹植撰写的《铜雀台赋》: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面对逝者如斯的漳河水,曹操在铜雀台上留下了著名的诗篇《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在雕梁画栋,飞阁重檐,楼宇连阙,气势恢宏的铜雀台上,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建安十九年,建安二十三年,三下《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漳水流长,曹操求贤若渴,群贤毕至。曹操、曹丕、曹植以及王桀、刘桢、陈琳、徐干、左思、蔡文姬等旷世奇才,共同掀起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人创作的高潮。

此国家之幸,漳河之大幸也!

明代著名诗人谢榛《漳水有感》表达了诗人的史学感怀:

不畏奔腾急,其如转折多。

出山通远脉,兼雨作洪波。

偏入曹刘赋,东流邺下过。

古往今来,抚昔思今,漳河的历史,从来都是激越奋进的篇章。

上世纪30年代,国家沦陷,日寇铁蹄践踏中国华北。1937年11月,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以129师为先锋,准备开赴上党地区。

临行前,刘伯承为129师的八路军将士壮行时说:晋东南,是毛主席选定下棋的“眼位”,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眼”做起来。

之后,八路军的最高指挥机关也一度在漳河沿岸的潞城和武乡安营扎寨。共产党八路军在我们这片神奇土地上运筹帷幄,酿造了一个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以弱胜强,打败了日本鬼子,消灭了蒋家王朝,解放了全中国。

陈毅1944年在由华中去往延安路经上党时,曾在漳河岸边动情地作诗歌咏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万年民族发祥地,抗日精华又此间。

山西在怀抱, 河北在左肩。

山东收眼底,河南示鼻端。

长城大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

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

创业不拔赖基地,我过太行梦魂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只有100万人口的上党区域就有9万多人参军参战,2万多壮士为国捐躯,2.5万名干部告别家乡南下北上播撒红色种子,有45万民工踊跃支援前线。

上党人民共为我党我军筹集军粮1亿多公斤。漳河水源地的广大人民作为共产党八路军的坚定支持者,是人民政府的铁杠粉丝。

是他们抛家舍业,振奋了我国的民族精神。

是他们的铮铮铁骨,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巍巍太行,壁立云天,奇峰危耸,群峰并峙。千百年来,雄伟瑰丽的太行山揽漳河水进入时光画廊。

河水流淌,如跃动的键盘,在太行山高大的琴架上日夜弹奏着欢快动听的自然乐章。站在河南林州西侧的林虑山巅,是这样的一幅画面:

漳水西来石断边,急流落涧涌湍漩。

高悬银练舒长卷,迸溅珍珠散不穿。

玉露横浸赤壁地,漳河倒泻碧云天。

年年几度桃花浪,群鱼无数不敢前。

上世纪1960年,常年闹水荒的林州人民,为了引漳河入济林州,组织了10万人的开山大军,西上太行山,历时10年,吃穿住行都聚集在太行山上。

在完全缺乏机械化生产工具的条件下,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了211座隧洞。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筑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一渠绕群山,精神撼天地。红旗渠像一条碧绿色的飘带,在海拔1200多米的沟壑山巅之间穿行,把几千年流淌的漳河水灵动起来。

他们战天斗地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塑造了新的漳河风骨。在太行山的云天之巅,红旗渠其工程之艰巨,其劳动量之巨大,其美学价值之崇高,堪称当代世界之最。被国外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漳河河流的长度因红旗渠而得以延伸,漳河的史话也因红旗渠而更加浓墨重彩。

我的思绪被手机反复提示而暂时中断。由于近期我对母亲河的钟情,在网络上推发了一些有关漳河的信息,得到网友们的热情互动。

在这些信息中,有的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希望向政府建议加大河域投入,进一步把我们的母亲河治理好、管理好,让下游的人们享受更清澈的河水”;

有的朋友说“挖煤挖得河源快要断流了,去灵湫庙看看就知道了。决不能让母亲河在我们这一代断流”;

来自天津的网友说“他1967年随工厂迁址长治,长治人民对他们太好了。现在退休后回到天津,饮用的海河水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漳河水。很甜蜜,真是缘分。漳河一家亲啊”;

还有位朋友帮我纠错“漳河西源出自沁县安家岭,不是安高岭”。

网友的众多留言,既是与我的网络呼应,是对我的支持和厚爱,更是对漳河的一往情深。

还有一条信息让我非常感动:

浊漳河一路东出你们长治,在河北邯郸之后与卫河并流,在山东河北交界处折北流淌,流经我们家乡山东德州。

我常说,山西下多大的雨,我们家门口就能看到

。正因为一脉相承,所以对浊漳河有异乎寻常的情感。

今天,我了解到山西浊漳河河谷有大量古建筑群。这是活着的历史,是鲜活的国保级别文物。这是漳河对世界的贡献。让我对咱们神秘的漳河有了更深地崇拜和由衷地敬仰。

此时此刻,我难以抑制自己的内心对我们母亲河产生的激越和澎湃。有人曾经说: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其实,漳河已成为如今河南和河北的真正界河

漳河两岸的河南河北人民,对漳河,也有如同我们一般浓浓的深情。静水流深,漳河不语。江河之大,不拒溪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漳河精神,不正是我们这片流域神奇的土地上广大人民包容、宽厚、朴实的写照吗?

我起身走近河水,躬身捧起温润的水花儿,覆洒在我的额头、脸上。双手合十,向着三个水源地的方向,鞠躬敬拜!

你是不是还没有读过漳河

交由老家山西V平台原创首发的作品,可以接受“打赏”了~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我们

你是不是还没有读过漳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