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红颜祸水”的花蕊夫人

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 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

今天我所说的花蕊夫人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是三位花蕊夫人中名气最大的,最有才气的女子。

这是花蕊夫人的剧照,个人认为这个女演员五官太硬,完全不像。

“红颜祸水”的花蕊夫人


“红颜祸水”的花蕊夫人


“红颜祸水”的花蕊夫人


一个女子才貌双全是很难得的事情。如李清照、谢道蕴,虽才华横溢,才情过人,但容貌只能称的上是平凡;纵观中国历史上能称为才貌双全的唯有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可靠者90余首。《全唐诗》归属于孟昶妃。

后蜀主孟昶少年风流,无心政事,整日寻欢作乐,让人四处搜寻年轻貌美的女子。后来,有一位心腹太监在青城明察暗访终于物色到一位美女。这位美女体态轻盈,浅着粉黛,容颜绝世,孟昶一见如获至宝,立即留在宫中,封为慧妃。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特地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花开时节,孟昶便带着慧妃登城饮酒赏花,望着花丛中的美人,于是感慨万千地说:“你真美呀!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艳,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为花蕊夫人。”这花蕊夫人就由此得名,继而声名远播,名扬天下。连宋太组赵匡胤也知道孟昶有位爱妃姿容绝色,貌美无双。

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南击后蜀,蜀军不堪一击,整日醉生梦死的孟昶只得自缚请降,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陪孟昶被押解进京。

这一年牡丹花开,绿柳才黄的时,孟昶,花蕊夫人与李昊一行三十三人被押赴汴梁。到汴梁后,孟昶被封为秦国公,封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宋太祖赵匡胤如此优待孟昶,只因他久闻花蕊夫人艳绝尘寰,欲思一见颜色,以慰渴怀,又不便特行召见,恐人议论,便想出这个主意,重赏孟昶,连他的侍从家眷也—一赏赐,料定他们必定进宫谢恩,就可见到花蕊夫人。果然如此,那天谢恩,孟昶的母亲李夫人之后就是花蕊夫人。太祖格外留神,觉得她才至座前,便有一种香泽扑入鼻中,令人心醉,仔细端详,只觉得见驾,愿皇上圣寿无疆时,那一片娇音,如莺簧百啭,呖呖可听,方才把太祖的魂灵唤了回来,但两道眼光,仍射住在花蕊夫人身上,一眨不眨。花蕊夫人也有些觉得,便瞧了太祖一眼,低头敛鬟而退。这临去时的秋波一转,更是勾魂摄魄,直把宋太祖弄得心猿意马。七天后孟昶暴疾而终,年四十七岁,史家多认为是太祖毒死的。

太祖听到孟昶已死,辍朝五日,素服发表,赙赠布帛千匹,葬费尽由官给,追封为楚王。孟昶死后,他的母亲并不哭泣,但举酒酹地,说道:“你不能以一死殉社稷,贪生至此,我也因你而苟活在人间,不忍就死,现在你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于是绝食数天而死。孟昶葬在洛阳,他的家属仍留汴京,少不得入宫谢恩。太祖见花蕊夫人全身缟素,愈显得明眸皓齿,玉骨珊珊,便乘此机会,把她留在宫中,通令侍宴。花蕊夫人在这时候,身不由己,只得宛转从命,饮酒中间,太祖知道花蕊夫人能诗,在蜀中时,曾作宫词百首,要她即席吟诗,以显才华,花蕊夫人吟道: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 宋太祖赵匡胤听罢长久不语,连饮三杯,说道你再做一首新的。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再启朱唇: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野史上说,花蕊夫人来到大宋之后,第一眼见到她的,是白袍将军赵光义。他们相爱。宋祖宣花蕊进宫的前一天晚上,她向赵光义求救,然后后来的宋太宗为怕太祖怀疑、自己的野心暴露而矛盾的迟迟不应。花蕊死的那一天,赵光义在猎场林间的小屋里将自己的夺权篡位之谋相告于她,并允诺让她当上大宋之后,母仪天下。骄傲如她,却又怎么会容忍一个男子将自己作为政治的筹码,更何况是自己深爱的男子。于是她假装要去告密,奔向太祖。于是一支箭穿透她背心。临死的时候,她躺在赵匡胤的怀中,眼睛却缓缓地转到赵光义的身上:“皇上……”赵光义的呼吸忽然停住,那一刻,似乎连空气也凝结住了。花蕊用极轻微的声音,挣扎着道:“我有一句话要对晋王说……”赵匡胤疑惑地看着赵光义,他也看到了他的身后,那来时路上扔下的弓箭,他的眼神变得冰冷:“光义,你过来--”赵光义如同木偶般地走到花蕊身边,花蕊的脸上,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她在他的耳边轻轻地说:“我知道,你一定会射这一箭的。赵光义骤然间,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凝结住了,他失声叫道:“花蕊--”然而没有回应,他看着怀中的花蕊,眼睛已经闭上,嘴角却仍留着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那一刻,犹如醍醐灌顶,他明白了:花蕊,她根本不是想去告密,而是逼他亲手射杀自己!只是有一点赵光义一定始终都不会明白,为什么,就在他们将要天长地久,共享尊荣的前景下,花蕊却要弃他而去,她竟要他亲手射杀她,来做为对他的惩罚吗?故事在这里结束。花蕊夫人死去数年后,赵匡胤死,是为宋太祖。

相关史记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徐氏,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人称许。孟蜀亡国后,被掳入宋。宋太祖久闻其诗名,召她陈诗。徐氏就诵了这首“述亡国之由”的诗。诗泼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从题材到风格,都与作者所擅长的“宫词”大不相同,当时就获得宋太祖的赞赏(事据《十六国春秋·蜀志》)。后世诗评家也每每乐道。

野史《铁围山丛谈》记载了赵光义亲手杀死花蕊夫人的一幕:一日,赵光义随从太祖在苑内射猎,花蕊夫人陪伴在太祖身旁。赵光义调好弓矢引满弓似要射兽,却突然间回射花蕊夫人,一箭毙命。当然,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红颜祸水,沉湎误国。不过这个理由似乎有些牵强,因为还有一说佐证了赵光义图的是“色”而非出于对江山社稷的呵护。

南宋《烬余录》载,赵光义素慕花蕊夫人,一天夜晚,太祖生病就寝,赵光义前往探视,呼之不醒,遂乘机对花蕊夫人动手动脚,太祖被惊醒。接下来就发生了那场“烛影斧声”的疑案,太祖蹊跷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