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朱泽荣: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牺牲时仅24岁

英烈事迹|朱泽荣: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牺牲时仅24岁

朱泽荣,1911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一个贫苦家庭。朱泽荣同胞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二。其父因辛苦劳累,哮喘病严重,过早的失去了劳力。母亲操持家务,抚育孩子。家中有三斗田,老大朱泽堂承担耕种农活。朱泽荣只读了一年书,因家境困窘,被迫辍学。他7岁时,就帮人家放牛,整整十个年头。他冬天身不沾棉,长年脚无鞋穿。艰苦的岁月,经久的磨炼,使这个穷苦的孩子意志坚强,行为勇敢。

1929年5月6日,安徽党组织领导的立夏节武装暴动成功了,参加革命的人越来越多。这年农历十月初六,双河、桃岭一带农民,在彭氏祠举行暴动,成立了六乡农协会和赤卫队。赤卫队由杜昌甫带领,捉地主、豪绅、分浮财,大灭了敌人的威风,大长了人民的志气,广大贫苦农民纷纷响应,争相报名参加赤卫队。腊月初六,朱泽荣去双河卖柴返回,一进家门就对大哥朱泽堂说:“大哥,我们也革命吧,参加游击队,杜昌甫当队长了,跟着他一起干。”朱泽堂一听说杜昌甫是个领头的,格外高兴地说:“行,杜昌甫是我们桃岭桐岗冲的人,我们是一根藤上的苦瓜,跟他一块干革命没错。”1930年农历正月,朱泽堂、朱泽荣、朱泽华兄弟三人,同时参加了革命。老三朱泽华有文化,在乡苏维埃农协会干文书工作,朱泽堂、朱泽荣都在游击队里。由于朱泽荣斗争坚决,杀敌勇敢,1932年便担任了游击队中队长。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西去。红军主力部队一撤走,敌人就窜入革命根据地,原先外逃的地主恶霸、民团头子也回来了。他们反攻倒算,残杀人民群众。霎时,乌云翻滚,逆风骤起,白色恐怖笼罩着大别山区。在这严重的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各地苏维埃和游击队转入山林,坚持斗争。朱泽荣带领游击队,由赤城退到西界岭,和刘士奇、郭述申领导的红二十七军汇合。当时由于朱泽荣生病,组织决定:部队由刘士奇、郭述申两人带领,继续转战。朱泽荣和其他几个生病的同志,留在吴家店的群众家养病。半个月后,朱泽荣和李正荣、朱世成、朱泽堂等七位同志病情稍好,回到了六乡苏维埃,找到了转入地下活动的游击队长杜昌甫。杜昌甫说:“当前形势很紧张,敌人很疯狂,这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共产党员决不能倒下去,我们必须利用各种机会,接近敌人,摸清虚实,然后集中力量,打他几下。这样可以教育群众,说明我们党还在,游击队还在,还有力量。”这一番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坚决干到底!”就这样,一支革命武装又在双河一带活动起来,打得敌人心惊肉跳。

1933年夏,朱泽荣调任皖西北二路游击师一营营长。当时连接固始、商城、叶集的交通要道武庙集,有一股民团200多人。民团头子叫张其胜,外号“活扒皮”,敲榨勒索,奸淫抢掠,刺探红军情报。师部决定拔掉这个钉子,命令营长朱泽荣和教导员占广华执行这个任务。朱泽荣与占广华作了研究,认为张其胜狡猾,人多枪多,必须予以智取。随后,命令一排长吴善成、二排长陈世玉进行实地侦察。侦察组通过地下党组织得到了一个准确的情报,张其胜有三个老婆,每逢三六九,张必然到他的小老婆那里去,届时可以乘机瓮中捉鳖。农历十月初三的夜晚,朱泽荣和占广华带领一营战士出发了,30多里路,在游击队员们的脚下,是轻而易举的。深夜3点多,队伍赶到了张其胜小老婆住地。一个排控制前门岗哨,朱泽荣带一个班翻进后院张其胜的卧室,踢开了房门。张其胜和他的小老婆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忽听朱泽荣大喝一声:“我们是共产党游击师,举起手来!”张其胜吓得晕着转向,老老实实地就擒了。这时前门的岗哨也被游击队解决。捉了张其胜后,朱泽荣、占广华带领一营战士,奔袭武庙集敌人,近200人的民团被歼过半,余部溃逃。朱泽荣叫战士们打开民团和官商的粮仓,分给老百姓200多石粮食和一些衣物。“活扒皮”张其胜积怨甚多,民愤极大,被群众乱石砸死。这一仗,为民除了害,震慑了敌人,扩大了革命影响,使游击队发展得更快了。当晚,朱泽荣率领一营战士,兴高采烈地返回金刚台驻地。

1935年春,朱泽荣被任命为四路游击师师长,他率领全师为开辟英(山)、霍(山)、潜(山)、太(湖)根据地,浴血奋战,屡建新功。同年5月,游击师在潜山、太湖之间的五河(今属岳西县)与敌人遭遇,在激战中朱泽荣英勇牺牲,年仅24岁。


温馨提示: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华英烈网(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须知:投稿请将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议将邮件主题命名为“作品形式+标题+投稿人姓名/单位/地址/联系方式(手机/QQ/微信)”)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详情请点击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