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民国时期,河北省蝗虫灾害往事:两天吃光全部收成,受灾耕地245万亩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河北在民国时期遭遇蝗虫灾害的故事。


民国时期,河北省蝗虫灾害往事:两天吃光全部收成,受灾耕地245万亩


旱涝和蝗虫灾害,这几乎是民国时期困扰河北民生的三大灾害。河北气候相对干燥,干湿季分明加上境内大部分地区冬季温度在零下十五度以上,利于蝗虫繁殖,所以在民国时期,河北所遭遇的蝗虫灾害就尤其严重。


经过当时的资料记录还原,我们能从中窥见当时河北蝗灾的真实情景。


民国时期,河北省蝗虫灾害往事:两天吃光全部收成,受灾耕地245万亩


从1912到1949的38年时间,河北发生蝗灾31次,有蝗灾记录的县份多达109个,可以说河北全省几乎没有没遭遇过蝗灾的县。而几乎1.2年即发生一次蝗灾的概率也高于古代。


根据记录,在河北省遭遇蝗灾最严重的1933年,当时受灾县达到了85个,受灾耕地面积达到了245万亩,根据粗略统计,直接晋级损失就有125万大洋。


民国时期,河北省蝗虫灾害往事:两天吃光全部收成,受灾耕地245万亩


在一些河北县区的地方志中,更是不乏对蝗灾情景的记录。比如三十年代的文安、霸县遭遇蝗灾,蝗虫在两天之内把农民辛苦劳作而得的农作物几乎全部吃光。在192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蝗灾更是夸张,当时的蝗虫遮天蔽日,蝗虫群所到之处,半天之内所有的农作物、树叶都被啃光,几乎成了光杆。


而在1943年,今天黄骅一带的蝗灾,蝗虫把农作物吃光后竟然把农户家的窗户纸也吃光。蝗虫竟然将婴儿的耳朵咬的鲜血淋漓。


民国时期,河北省蝗虫灾害往事:两天吃光全部收成,受灾耕地245万亩


当时的河北境内,除了冀北的高原和冀西的少数县区没有被蝗虫侵袭过外,其他县都曾遭遇蝗灾荼毒。整个民国时期,河北县份的蝗灾发生率高达90%左右。


而一些比较“倒霉”的县更是经常发生蝗灾,根据粗略统计,当时发生蝗灾次数最多的县是霸县,多达9次,大名、宁晋也有6次。


民国时期,河北省蝗虫灾害往事:两天吃光全部收成,受灾耕地245万亩


宁晋县甚至在1914-1916连续三年发生蝗灾,而霸县的蝗灾发生情况就更夸张,1914-1923年期间,霸县曾有7年都发生过蝗灾。


春夏大旱,蝗虫铺天盖地,到了秋天因为下雨又有洪涝灾害:这是当时河北一些县灾害的真实写照。


除了诸多天灾,地处京畿的河北还总是成为军阀混战的主战场。每逢大战,军阀们拉壮丁、强征民夫,这些都让老百姓们苦不堪言。当时的粮食产量本来就很低,频年出现的灾害让河北百姓过的很艰难。


民国时期,河北省蝗虫灾害往事:两天吃光全部收成,受灾耕地245万亩

影视剧中因灾逃荒的人群


这一状况直到新中国建立后,经过科学的防治和人为的干预,才让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逐渐减少,而昔日令人谈之色变的蝗灾也逐渐成为了历史。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