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站樁之“醒面、揉麵、拉麵”,怎樣才能不讓站樁與實戰脫節?


大成拳大師王選傑先生曾形象把站樁與實戰的關係比作“醒面、揉麵、拉麵”,下面就來一一探討。

“醒面”,意思是撐好了樁架求松,但不能一味求松,是以松為主,只有那麼一兩成勁求爭力。

“醒面”階段,爭力是站樁的框架,比如頭領腳踩、手推背靠之類,這個階段爭力是為整體求松創造條件,主導是松。

為了避免站樁的枯燥感,也可以松一會兒再找找各個類型的爭力;但松也就是“醒面”的意思始終佔主導。

下一階段,當主要精力放在爭的時候,就屬於所謂的“揉麵”階段,該階段整體的松就不是重點了,重點在爭,爭就得用力,由一兩成勁長到七八成,再回到一兩成,如此反覆。

一味求爭也不行。

人的肌肉、筋腱,其本身天然對身體兩頭比如肩撐肘橫,對兩肩的外撐和兩肘的外橫有內在的收縮抵抗。

如果松的過程也就是面醒的不夠,爭力一大,肌肉、筋腱會內收,抵抗你的外爭,造成一定的僵。

因此,剛練站樁,頂多爭力只能使一到兩成勁,拳家管這叫“用意不用力”,有那麼點意思即可。

如果感到肌肉、筋腱由於爭力過大而疼痛,就得以求松為主,一味爭力只能適得其反。

揉麵不行就醒面,醒面好了就揉麵,一直到怎麼加大爭力,身上相關的肌肉、筋腱裡頭也不抵抗了,爭力就練到家了。

最後爭和松要成為渾然一體,因此拳論說站樁爭力中是含蓄放鬆的。

具體到教學中要看人開方,看方抓藥,不能一個方子治百病。每個人身體素質不一樣,強壯的讓他站樁“醒面”,注重放鬆;瘦弱的讓他適當加一點爭力。最終都回到一條道上,爭、松合一。

松和爭,不能各執一端。

主松派最終會迷茫在不知如何增力,偷偷在家舉槓鈴;主爭派自言“撐筋拔骨”,遇到肌肉、筋腱裡面疼的,只會自己忍著,不少人因此練出病來。

站樁之“醒面”、“揉麵”,這還是靜態,往實戰動態上轉才是關鍵,那就是站樁的“拉麵”。

松的意思夠了,爭的層次也有了,松沒丟掉爭,爭沒忘了松,這時需要有個微動試力的鍛鍊。

在站樁原有的架子基礎上,把爭力的形式稍微表現出來。

比方說表現兩手之間的拉力,本來站樁只是靜態下體認該拉力,這時要兩手像扯麵一樣往外拉,想著兩手間有細彈簧或橡皮筋牽著,有點內扯的勁,拉完了再回來,反覆拉。

養成這種習慣,打前手拳的時候,後手停在下巴處不動,但兩手長期訓練的內在拉力習慣,會在前手發力尚未力竭的時候,後手像被前手扯的似的,疾速前打。

以上只是舉個極小的例子,爭力的用法還有很多。

在平步渾元抱球樁的條件下,最起碼要建立頸椎與兩手腕、頸椎與兩腳腰,以及腰椎與兩手腕、腰椎與兩腳腕,這幾條內在的拉力關係。

松不失爭,爭不失松,然後樁法放大,做出外形來,這就是所謂的“拉麵”;站樁能不能用於實戰,該環節起到的作用很大。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各異,站樁這塊“面”之醒、揉、拉,其練功的切入點也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