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每年被動收入40萬左右,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可以辭掉工作嗎?

希望否極泰來


每年被動收入40萬,恭喜你,很多人窮其一生都做不到這一點,至於是否實現了財務自由,需要通過計算才行,你所謂的可以實現財務自由,我無法確定你的標準,但是如果你能通過下面的公式計算,那麼你應該就實現財務自由了,換言之,可以辭掉工作了。


財務自由度=(淨資產*投資回報率)/年度支出

被動收入40萬,實現財務自由了嗎?

對於財務自由度,可以說是數字越大,你的財務越自由,但是財務自由度跟是否實現財務自由還不能完全的劃上等號,財務自由度的高低取決於你的年度支出,這一點很重要。


比如說你年度支出在40萬,而你的淨資產也就40萬,同時你的投資回報率就算15%,這也只能說明你賺錢的能力很強,不代表你能實現財務自由,而對於你所說的可以實現財務自由有著怎樣的定義,我不甚瞭解,但是,你可以對照以下公式進行衡量。


財務自由=年被動收入/年投資回報率

也就是說你每年的被動收入是40萬,而你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必須在15%以上,為什麼?因為通貨膨脹太高,如果你只有10%的投資回報率,那麼抱歉,拋開了7%的通貨膨脹,你也就3%的投資回報率而已,太低了。

40萬/15%=266.67萬,

如果你的被動收入能維持在40萬,那麼你只需要手上有266.67萬就足夠實現財務自由了,我猜測你手上至少有高於266.67萬的本錢,為什麼?因為年度投資回報率能打到15%的投資者,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這點你應該很清楚。


你肯定發現了一個問題,收入越高,開銷越大,換言之你的年度支出就越大,所以很多人縱然是被動收入很高,也無法實現財務自由,就好像你現在的狀態,我大膽的猜測一下,你每年有40萬的被動收入,那麼我給你10%投資回報率,也就是說你手上的本金應該就有400萬左右,這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你應該是實現了財務自由了,但是注意一個問題。


你的開銷有多大?每年的被動收入能不能抵消你的年度支出?如果能,恭喜你,確實實現財務自由了,如果沒有,那麼你只能算是快要實現財務自由,那麼有什麼方法能實現呢?

1、降低支出,至少要你的被動收入能抵消你的開支;

2、提高投資回報率


那麼這就就得根據你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判斷了,畢竟你的問題中,我們能接收到的消息不多,如果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那麼你可以辭職了,至於辭職之後幹什麼,說實話,對於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來說,你能做的事情非常多,比如尋找更好的投資,比如用你的錢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以前自己沒做過卻又想做的事情等等,如果你沒有實現財務自由,那麼就不能辭職。


相信你應該聽說過農夫與鵝的故事,話說農夫有一隻鵝,某一天這隻鵝下了一個金蛋,並且以後每天都下一個金蛋,農夫卻因為一時的貪婪,想要一次性獲得更多的金蛋,於是殺掉了自己的鵝。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我們估算你手上的本金在400萬左右,而你的年被動收入


總結: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鵝”,或多或少而已,實現財務自由的一大重要指標就是看你的被動收入,但是你的支出如果大於了你的被動收入,這就意味著你還得從兜裡掏錢出去,換言之就是你的支出過高了,而如果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那麼工作對你來說就是可有可無了,甚至可以說你有比工作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實現自己的價值,這並不需要工作的成功來體現。


當然,你的被動收入是否穩定,這個同樣重要,今年有10%,明年只有1%,那這就說明你的投資能力並不強,如果拉長5年週期,你的平均投資回報率都能達到10%,那麼你的投資能力就很不錯,當然了,如果能到15%更好,比如你10%的被動收入是40萬,那麼你15%的被動收入就是60萬,當你不工作以後,你或許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如何提高5%了,不能小看哦,有的人一輩子都做不到年度投資回報率5%……


關注螺絲釘,為您帶來更多優質原創內容。


易論招財圈


前段時間我閨蜜辭職了,因為她就是覺得她的被動收入, 也就是,她的幾個理財投資, 已經可以不上班也能夠供自己平時的花銷,所以認為也沒必要繼續工作。

辭職之後她每天過起來以前就想像過的好日子:在家閒著逛街、買衣服、來回接送孩子,其他事情一概不管不問。

但是, 沒過半年, 這樣的生活讓她變得越來越頹廢,原來本想辭職之後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結果發現家裡一個人掙錢根本就支撐日常花銷。

而且自己不工作之後花銷也比之前變多了,所以最後不得不重操舊業又回到了工作崗位。

這樣來回折騰讓她的薪資比同齡人低了很多,但是為了生活這也是迫於無奈。



所以呢,

1.辭職可以,但是別盲目,起碼先考慮自己家庭的實際支出情況。

畢竟,每個家庭的花銷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支出比較多,而有的家庭支出較少。

如果被動收入與自家的支出不相等或者小於支出,就不適合辭掉工作。

2.辭掉工作之後也要做好以後的規劃,人生不能因為錢足夠了就不努力。

我們努力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當然早日實現財政自由,過上吃喝玩樂不需要上班的日子,那是最好,如果不行的話, 那就得不斷的提升自己才能獲得更好的生活體驗。

3.人的需求在不斷的變多,被動收入總有難以滿足需求的時候。

我們解決完溫飽問題,就會想要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人的思想和需求總是在不斷變化,我們也需要更高的經濟支撐。

所以辭職之前要考慮以後自己是否想過這種平淡無味的日子,如果自己需求變高了應該如何解決的問題。

歡迎關注苑燕兒,一起分享職場收穫,一起成長。

苑燕兒


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是我一好友講給我聽的。

他的姐姐每年被動收入就有幾十萬,她姐姐非常的能幹,之前投資了幾家美容店,後來便將這些美容店請了專人打理,在前幾年的時候房價還沒上漲,她買了五個鋪面外加幾套房子,現在鋪面自己租出幾間,每年依靠房租就有幾十萬,不止如此,她還在一家大型的企業當銷售總監,收入自然不低,不過比起開美容店與房租的收入差得太多。

那麼,她這麼高的收入,有沒有辭職?當然沒有。可能在很多朋友看來,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要是自己收入這麼高早就辭職了,過點逍遙快活的日子多好。

我也問過朋友他姐姐這麼高的收入,為何還選擇上班。朋友回答,他姐姐是一個以實現自我價值為主的人,就喜歡折騰,閒不下來。

至於可不可以辭掉工作?當然可以,畢竟被動收入那麼高,完全可以過得非常好。

辭不辭掉工作之前,需要你衡量以下問題:

一、自我價值的體現在哪裡

每個人追求不同,自然自我價值的體現也不同。被動收入那麼高,到底該不該辭掉工作,其實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個人的追求。

你要是愛折騰,可以不用辭掉工作,要是追求舒適安逸,當然也可以辭掉工作。

二、被動收入的可持續性

被動收入如果能夠持續,那麼是可以選擇辭職的。如果不能持續,有一定的風險,那麼可以考慮不用辭職。

一邊工作,一邊自我精進其實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即便有一天你的被動收入變少,也不用愁,你的工作依舊會給你一份收入,不至於到時候找工作不適應。即便辭職,也要找一份可以增收的自由職業,比方說投資,微商,精進自己等,只有讓自己有本事,最終你才會真正的無憂。


肖軍說職場


我2011年實現財務自由不工作,當時所持現金按保守理財4%年收益的話年收入大概100萬。另外廣州有4套毛坯房子空置沒出租。支出主要是房貸27000一個月,給老婆作為家用零用孩子開銷每月20000,其他個人開銷每月不超過一萬。另外本人是金融專業人士,擅長理財,辭職前是基金經理。這幾年我也不是沒有工作,我和姐姐有一家小私募公司,怕累不發新基金,就維持著以前發行的老基金老客戶,長年累月公司關門上鎖,自己在家工作,只投資自己熟悉的消費藍籌,2011到今年,平均年化收益率超過15%。


投機的投資者


座標武漢,好多年前村裡拆遷,私房加土地賠償六套還建房和1100多。別人家都是我家幾多倍。自己家買了套商品房花了200多,買車50。還剩800多都買了銀行理財,理財每年30多加上五個房子房租。一共一年有40多吧。我真心不敢財務自由,看到村裡不上班滴人各種糟蹋錢,攀比,炫富,賭博等等。最後結果就是敗家了。我也有大半年時間冒上班,屋裡呆的除了花錢找樂子就沒事做。因為不想步別人家後塵,還是上班吧,雖然自己現在做司機,這兩年慢慢跟老闆學會了低調,特意去買個國產車去公司。每個月4000塊也夠我自己花了,一直告訴自己畢竟自己賺錢能力只能這點。我覺得財務自由不是不用上班吧,上班至少有個人價值,不會整天想著享樂亂花錢吧。個人覺得,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控制自己慾望,提升自己能力,這樣才有幸福感吧。


國在家在人在


前段時間我閨蜜辭職了,因為她就是覺得她的被動收入, 也就是,她的幾個理財投資, 已經可以不上班也能夠供自己平時的花銷,所以認為也沒必要繼續工作。

辭職之後她每天過起來以前就想像過的好日子:在家閒著逛街、買衣服、來回接送孩子,其他事情一概不管不問。

但是, 沒過半年, 這樣的生活讓她變得越來越頹廢,原來本想辭職之後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結果發現家裡一個人掙錢根本就支撐日常花銷。

而且自己不工作之後花銷也比之前變多了,所以最後不得不重操舊業又回到了工作崗位。

這樣來回折騰讓她的薪資比同齡人低了很多,但是為了生活這也是迫於無奈。


v小小草


朋友們好!

每年被動收入40萬左右,如果有房子的話,只要是稍微省一點,這個肯定是能夠實現財務自由的,如果真是不想幹了,想辭掉工作的話,也是可以辭掉工作的。

1

年入40萬的概念

每年40萬的被動收入,如果有房子的話,只要是稍微省一點,足夠生活了。一年40萬的被動收入,平均一個月有3.333萬元,這樣的收入水平可以說是相當的高了。

根據全國2018年分地區分崗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來看,全部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是68380元,每個月平均稅後收入大概在4500元,全年稅後收入在5.4萬元。

如果你拿到40萬元被動收入的話,基本上相當於全國平均工資淨收入的7.4倍了,這樣的收入水平,當然是相當高的一個水平了。

這樣的收入水平可以說只要是省一點,肯定是足夠過上較好的品質生活了。

2

足夠過上較好的品質生活了

一年40萬元的被動收入,平均每個月3.333萬元,這樣的收入只要是稍微省一點,可以說足夠過上相當好的品質生活了。

一般來說,每年生活費用有5萬元也就基本上夠了。然後就是每年的買衣服等費用,省一點,5萬元也基本上夠了。

你可以一年拿出來10萬元作為旅遊基金,一年兩個人可以出國遊玩一兩次,然後國內遊一兩次,這樣的話大概10萬元也就夠了。

然後還有20萬元,你可以自由支配,可以偶爾去吃一頓大餐,也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因此,可以看出來,一年40萬元的被動收入,足夠過上相當好的品質生活了。

3

如何選擇呢?

是否辭職,主要看你的想法了。每年被動收入40萬元,只要是有房子,稍微省一點,是足夠過上相當好的品質生活了。

如果你想過上閒雲野鶴的悠閒生活,這樣的情況下,你是可以辭職的。

如果你還想過上更好的生活,想過的稍微奢華一點,那麼一年40萬元的被動收入可能還是不夠,那麼你還是要繼續努力工作賺錢的。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給大家講講身邊的真實案例吧:


一高中同學,出來打拼幾年,被動收入早已是本職工作的好多倍,她的被動收入來源於自身業務拓展之外的收入,還有一些其他的投資收入。


想著說一年也有好幾十萬的收益,乾脆辭職專職幹起了之前的副業,辭職之前想德挺好,要自律,每天上午工作,下午去運動。


結果事實是辭了職,整天生活不規律,黑白顛倒地生活,說好的自律,說好的早起,說好的運動,一樣都沒做到。


雖然收入不用愁,但生活卻過得一團糟。


所以像題主說的經濟不發愁,是不是就可以辭職了。勸你最好還是不要。


首先,工作能讓你生活更規律。


就像上面說的我朋友那樣,很多人想著辭職的生活多美好,實際辭職後生活一團糟。所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起碼能讓你每天自律的生活。


每天按時上下班,按點吃飯。


所以從生活層面來說,不建議你辭職。


其次,工作能拓寬你的交際圈。


工作有時候是幫我們拓寬交際圈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辭職了,那很可能整天都在家宅著,不可能接觸新鮮的人和新鮮的事,


所以為了人際交往的發展,也不建議你辭職。


如果你的工作不累,那就依然做著,同事有被動收入不是更好的麼。


最後,年入40萬根本就不是什麼財務自由。


年入40萬看似比你工資收入高不少,其實這根本不是什麼財富自由。


一旦你辭職就會發現這點收入根本不夠開銷,所以千萬別高估你的收入,也別低估你的開支。


這世界根本沒有什麼財富自由,有的只是填不滿的慾望。


所以,從長遠的角度來說,也不建議你辭職。


時小慢


每年被動收入40萬左右,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可以辭掉工作嗎?

我認為可以,但是要看你在什麼地方生活,一般情況都是夠了的。

我最近認識一個朋友,銀行工作人員,他就跟我說,如果資金到1000萬,他就計劃退休了,基本就財務自由了。1000萬,按目前固定利率,被動收入就是40萬左右。對了,這個朋友是省會城市,算是二線吧。

所以,我認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40萬被動收入真的夠財務自由了。

當然,財務自由也是有段位的,咱就不用和那些企業家,大明星去比了,就一般人,正常過日子,應該是足夠了。

無論從平均收入,人均消費,40萬怎麼著都夠了,我實在不想擺數據了,這個實在人,都應該能算出來吧。

如何能夠實現每年被動收入40萬?

關鍵不是這個,關鍵是如何能賺到1000萬,或者說,如何能夠實現每年被動收入40萬?否則,說那麼多都是廢話,空想。

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不能滿足現狀,要想改變現狀,最簡單的就是本職工作以外,看是否還有機會?這個機會最好是和本職工作有關聯,這樣上手更快一些。要開拓現在的職業空間,為以後去佈局,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

只要有心,現在社會機會很多,越專業,你的職業空間開拓性就越強。記住,專業是根本。


趙冰峰財經


什麼叫做被動收入呢?在我理解看來就是什麼也不做,每年就會有40萬的進賬。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你有一大筆資金放在銀行裡面存款,目前只有銀行是保本保息,收益是穩定可以預見的。

而想要獲得40萬的收益,我們就算按照5%的存款利率計算,對應的存款的本金至少要達到800萬。

有800萬的本金,再加上每年40萬的收益,那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基本上是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了,即便你有房貸車貸,但只要這些負債不超過2萬塊錢,那你仍然可以過上一個非常富足的生活。

40萬塊錢平均下來每個月的收入是3.33萬,按照目前我國的整體收入水平來看,一個月能夠有3.33萬的收入,已經算是非常高的,比如目前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真正能夠月入2萬塊錢以上的人數比例也不會超過5%,大多數人的月薪都是在1萬以內,能夠有每個月3萬塊錢以上的那更少了。

當你每年有40萬的被動收入的時候,你可以操作的空間還是挺大的,假如你有外債,即便每個月3.33萬塊錢當中,你拿2萬塊錢出來還債務,但仍然剩下1.33萬元的收入可以自由支配,在這1.33萬元當中,如果你的家庭一個月的生活支出是5000塊錢左右,你仍然還剩8000塊錢左右可以存起來,這部分錢又可以繼續產生利息。

假如你沒有任何外債,那一個月3.33萬塊錢的收入對你來說可操作的空間更大。你每個月拿1萬塊錢來充當生活費,剩下的2.3萬塊錢繼續滾存,那麼你的錢只會越來越多,這樣又可以起到抗通貨膨脹的效果,即便是未來物價上漲仍然不會影響你的生活水平。

因此我個人認為,如果一年真的有40萬塊錢的被動收入,你完全把可以把工作辭掉,在現實生活當中就有不少類似的人。

比如我認識一個人,他父母來深圳比較早,在深圳買一塊地皮,建了2棟6層的房子,大概有60個房間。他們除了拿少部分的房間出來自住之外,其他房間都租出去,這些房子租出去一個月的租金大概有5萬塊錢左右。這就是一種被動的收入,所以這哥們平時根本就不上班,而都是到處旅遊,偶爾回來收收租金,生活過得非常愜意。

不過真的有一年40萬的被動的收入,具體要不要工作,我認為要看年齡來,如果你的年紀已經在50歲以上,那不妨把工作辭掉,好好享受生活吧。

但如果你只是個三四十歲的人,這個年齡正處於人生黃金的時間段,我覺得人不能只盯著錢看,除了錢你要去體驗一些不同的東西。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還可以證明自己,可以鍛鍊自己,同時為了預防未來有可能出現一些意外情況之下,自己還有能力能夠生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