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國人口那麼多,為什麼年年都有用工荒,人都哪去了?

服裝品控員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先分析是用工荒的那部分人群。從招聘的人員看大多是低要求普工或基礎性技術工種。造成這原因有如下幾點:



第一,從企業分析招人難的原因。

1.工資待遇偏低,無法與社會物價指數成正比,工人要養家餬口啊!

2.工作時間嚴格和長,造就工人生活三點一線方式,對於大多數年輕人是不可接受的,沒有生活樂趣!

3.管理模式上6s什麼的定製式管理大大的剝削了工人的正常報酬時間,也讓自我價值觀比較強的年輕人沒有興趣。


第二,從勞動者觀念來分析。

1.工廠上班,尤其基層工人工資低,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再加升職加薪幾率為零。所以現在年輕人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沒有希望的事情上。

2.高房價帶動的物價上漲,刺激了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人更加偏向於來錢快,自由度高的行業。對工廠工資根本都看不上。

3.自由職業,自媒體時代年輕人學歷的優勢讓他們對傳統工廠工作冷淡。

綜合兩方面原因,得出結果就是勞動力供需的結構發生了改變,勞動者不一定就是在工廠上班才找得到錢!


渝談越歡


企業每天都在裁員,員工每天都有離職的,同時企業每天也在招聘,可以說有來有走的,但總體來說,這是需求方和供給方的矛盾。

前些年,每到春節的時候,最多的恐怕就是回家鄉的農民工兄弟,他們一年到頭在外邊打工,到了快過年的時候,拿上自己賺了一年的打工錢高高興興的回家了,給家人買些禮物,給兒子買玩具,給自己的妻子買衣服或者化妝品、首飾等等,給自己的父母買些保健品,可以說這時刻是最溫馨的。


但一到正月初五之後,農民工兄弟們就開始要外出打工了,他們大包小包的從家裡帶一些特產出去,這樣接下來吃飯或許就不用買菜了。家裡的香腸臘肉、泡菜小吃能帶上的都帶上,他們想的是在外邊節省的每一分錢都是可以拿回家的,可以讓妻子孩子過上好日子。所以他們吃點苦是可以忍受的。

但是近些年來,外出的人開始變少了,並不是說大家不工作了。而是現在很多人外出打工的工資,可以還沒有自己在家附近找的工作工資高,外邊又要租房,還要各種交通開銷,這樣算下來,還真不如在家附近工作。如果外邊工資就只比家裡的高几百塊錢,那真的沒必要跑這麼遠。也正各個地方看到了這樣的契機,開始和工廠合作,在農民工的家鄉辦廠子,就近的招農民工兄弟,既可以降低工廠的住宿成本,也給當地的農民工提供了就業機會,可以說一舉兩得了,有的甚至是夫妻兩人都在家鄉工作。這就更合適了。

所以,並不是人不工作,而是大家生活條件越來越高了,而打工者的待遇基本上全國也趨同了,這就讓很多人不外出工作了,但是那些繁華城市的用工需求還是在增長,這就是出現了用工荒的說法。


不過,這樣也好,讓企業的待遇更上一層樓了。大家說呢?


老王偵查記


每年中國的農曆春節前後,都會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春運”大潮。大年三十之前,在異地居住的打工者們,會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回到自己的老家。差不多初十~十五左右,這些打工者們又會浩浩蕩蕩的回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城市中。

中國到底有多少農民工(農村戶口)在城市裡打工?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商業與經濟學院經濟研究院孟昕教授指出,根據201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大約分別為8億和6億左右。因此按照這個標準來算的話,中國的城市居民人口數量大約佔到全國人口數量的57%左右。

同時如果按照戶籍來算,中國大約有9億的農村戶口和5億左右的城市戶口人數。因此按照這個標準來算的話,絕大多數(64%左右)的中國人還都是農民。

基於這兩個數字,我們大致可以得出,大約有3億左右的農民工在城市中打工。

另外一項研究(Yang et al, 2016)顯示,中國目前大約有2.6億左右的勞動力,從農村去往城市,在自己出生的家鄉以外的地方工作。

不管是2.6億還是3億,這個數量級別的移民勞動力,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國際移民加起來的總數還要多。

移民勞動力對於中國的很多大城市來說,已經不可或缺。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居住的居民肯定有這樣的感覺:每逢過年假期的時候,城市中好像經歷了一場“生化危機”,不僅街上空空蕩蕩,而且很難享受到平時習以為常的各種服務。

但是這2.6億~3億的中國人,卻都面臨一個普遍的問題:即他們在自己工作的城市中呆不長。

像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即使是大學本科畢業生,都很難拿到落地戶口,更別說那些沒有大學文憑的打工者們了。由於沒有戶口,他們在自己打工和生活的城市中過著“二等公民”的生活。不管是租房買房、看病醫保,或者子女上學,這些打工者們都面臨比城市當地居民更大的困難。

這樣的情況導致下面一些現象發生:

首先,沒有當地戶籍的勞動力的收入水平,要顯著低於本城市的居民。孟昕教授的研究(Meng, 2012)發現,即使控制了諸如年齡,工作經驗,學歷,健康程度等多種因素,農村戶口勞動力的收入還是要比城市戶口勞動力的收入低40%左右。

這些勞動力的收入比較低,背後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平均來講,農村的教育水平不如城市。即使大家都有相同的初中或者高中文憑,從農村地區畢業的學生,其掌握的基本技能不如城市中同等水平學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

第二、用工單位有“隱性歧視”。他們看到來自於農村地區,沒有當地戶口的求職者,知道這樣的勞動力比城市戶口居民要求更低,因此更可能開出比較低的薪水。

其次,很多在城市中沒有戶口的“漂泊一族”,到了40歲左右就不得不離開自己工作的城市,回到老家。

上圖來自於孟昕教授的研究論文(Meng, 2012)。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從農村去城市的打工者,主要集中在18~25歲年齡段。在30歲以後,外出打工的人口(男女皆同)比例開始顯著下降。40歲以後還在異地城市裡打工的勞動力,已經屬於少數。

這些勞動力回老家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老人”和“孩子”上。老人的年紀越來越大,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需要人照顧。把老人接來城市看病,有異地醫保和住房條件等現實問題。因此更可行的辦法,是孩子自己回老家去照顧父母輩。

同時由於打工者的孩子在城市中沒有戶口,只能回到老家參加中考和高考,這就導致孩子需要被送回老家上學。這兩個主要原因,導致這些大量的勞動力,在遠遠沒有達到退休年齡的時候,就不得不離開城市。

再次,中國在2000年~2009年之間,勞動力工資上漲很快,讓人感覺中國可能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所謂的“劉易斯拐點”)。但根據孟昕教授(Golly and Meng, 2011)的研究,表面上的勞動力短缺,其實反映的是中國戶籍制度帶來的結構性矛盾。如上文所說,這些沒有戶口的勞動力,在40歲上下就不得不離開自己工作和居住的城市,回到老家去。

從經濟上來說,這是極大的資源浪費。第一、他們還遠沒有到退休的年齡,在生產率上面正處於年富力強,又有經驗的巔峰時期。其次、他們回到老家,從事的可能並非是自己最擅長或者積累了最多經驗的行業,以前積累的人力資本白白浪費了。再次,在城市中,又有不少行業發生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因此推高了企業的用工成本,讓人誤以為中國的勞動力不夠用了。

在我和孟教授的對話中,她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蓄水池”比喻來幫助聽眾朋友們理解這個問題。

假設城市中的勞動力是一個蓄水池。每年都有很多年輕人從農村湧入城市。但由於上文中提到的那些原因,同時也有不少“年邁”的勞動力離開城市,回到老家。當離開的勞動力數量超過進城的勞動力數量時,我們就會看到城市中勞動力“短缺”的情況發生,並由此推高了勞動力工資水平。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孟教授在論文中指出,政府應該考慮從政策角度改善這些農村勞動力在城市中的生活狀態,延長他們在城市中的居住時間。在醫療,孩子讀書等問題上,他們應該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如果能夠將這些勞動力在城裡的居住時間拉長7~10年,那麼就能有效解決城市中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我向孟教授指出,在大城市居住的居民,很多人都會抱怨房價高,交通擁擠,入學困難,看病困難等典型的大城市病。因此現在很多大城市都進行人口限制。比如,北京提出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以內的紅線,上海提出2020年人口不超過2500萬人的控制目標。這些宏觀調控目標,和上文提到的增加城市中的農民工勞動力供給是否矛盾?

孟教授的觀點是,應對大城市病,更好的解決辦法是提高城市管理能力。比如東京都市圈,有接近4,000萬左右的人口,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4,600多人。這個例子說明,通過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在基建、房地產、配套設施等方面做足功課的話,我們是有能力管理人口更多的大型城市的。

我又向孟教授指出,很多學者呼籲政府打破戶籍制度的限制,讓農村人口自由的在城鄉間流動,或者選擇去城市中安家。但是口號喊了這麼多年,卻不見任何變化,可見在現實中,戶籍制度改革面臨很多阻力。展望未來30年,中國人有沒有可能實現不再被戶籍捆綁的願望?

孟教授指出,從經濟角度來講,有淨勞動力流入的地方政府沒有動力進行戶籍改革。對於那些一線和二線城市來說,他們可以源源不斷的收到青壯年勞動力供給。而這些勞動力,在年紀大了以後,都會離開這些城市回老家。因此從這些城市的角度來看,他們享受到了年輕勞動力帶來的好處,卻不用為此付出像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成本,實屬一筆不吃虧的買賣。沒有政府官員會想要主動殺死這樣一隻下金蛋的天鵝。

同時,對於任何一個地方官員來說,如果他提議撥出一部分資源去解決“外地人”的教育/醫療等問題,也很可能會招致當地利益群體的反對。比如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外地孩子把本地孩子上好學校的機會搶走了,或者醫院裡本來病床床位就很緊張,還要和更多的人搶。這些因素都是戶籍改革很難推進的潛在原因。

因此,要想看到戶籍制度改革有實質性的進展,可能非要中央政府進行統一規劃,並且撥出必要的資源。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要比很多人想象的複雜得多。

孟教授也指出,目前讓她比較擔心的是中國農村地區的教育質量問題。上文中提到,很多進城務工的打工者的孩子不得不回到老家去上學。平心而論,國家政府對於教育的支持非常重視,因此很多學校的硬件設施還是相當不錯的。但由於沒有老師肯去農村地區工作,因此這些學校的師資力量相對來說就要薄弱很多。這就直接影響了農村學校的教育質量,也影響了在那裡上學的孩子的能力培養。

因此孟教授呼籲,我們應該讓這些打工者的孩子們在城市裡有學可上。這樣他們的父母們會在城市裡呆的更長,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將來也會更有出息。同時也能解決城市中出現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可謂一箭三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


人還在,只是環境、制度、崗位、薪資待遇不合適,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做或者沒有辦法做。具體來說,大體可以總結為兩種情況:

1.不願意做

中國是一個大型的勞動力市場,中國從來不缺勞工,但是為什麼年年都會出現用工荒,原因之一主要是因為企業留不住人而導致。

當前,我們的大部分企業仍是以粗放型管理為主,很多企業家過度重視經濟利益,忽視對人才的關懷。可以說,現在很多企業員工的工資水平待遇都普遍較低,尤其是那些經營規模比較小的企業,員工的工資水平更是少得可憐。

企業的過度剝削是留不住員工的最主要原因。在這裡想講一個身邊的例子,我的一個大學朋友。當年大四畢業前,他去了一家傳媒公司上班,剛開始大家都覺得他的工作挺輕鬆、挺風光的,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天天吹空調,喝茶看報,美滋滋。

但是,其實不然,只有我們走得最近的才瞭解他的苦,他每天下班後還要熬夜通宵趕稿子,改稿子,有時候甚至要早早趕到公司處理最急的稿件,週末休息也可能會被叫去工作。因為工資不高,聽說那個公司的老員工基本都走光了。

為什麼年輕人喜歡跳槽,很大部分原因是企業工資低,管理不人性,企業前景不樂觀等導致。企業留不住人,導致人才流失,加劇了用工荒的局勢。

2.想做卻做不了

想做卻做不了的一般是文化程度較低,知識水平有限,技術缺乏的群體,這類群體一般從事體力活動。對他們來說,知識、技術不夠,力不從心,完全無法勝任腦力勞動或者技術性勞動這樣的工作。

雖然他們有嘗試的心,但是很少有企業會給他們這樣的機會。現在很多企業招聘人才都是先看學歷,如果學歷達不到,直接就被淘汰掉了。想做卻做不了,挺可憐,這也在無形中加劇了用工荒的局勢。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影響因素。但是,總的來說,中國人口那麼多,卻還年年出現用工荒的現象,大概就這兩個原因,一是不想做,二是做不了。

大家對此又是怎麼看的呢?



【以上僅個人觀點,若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關注:快嘴社會說,一起聊人生。】

讀書文史


近年來,每年春節過後,中國的很多製造企業都發生了用工荒現象。於是,一些企業明明中要招聘10人,卻寫要招聘20個人,老闆們心想,再多找些能幹的人來企業工作,這樣企業骨幹力量才能傳承下去。但事實情況是,就連這10個人的名額,工廠也招不滿。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不屑去工廠打工了。

對此,一些專家表示,現在年輕農民工被一些唱高調的媒體誤導,動不動就說招個普工包收包住收入一萬元,不願意進工資太低的廠。但實際上國內製造企業工資都開得很低,而需要的卻是熟練工和苦工種。於是一方面企業找不到想要的人才,而另一方面農民工又找不到想幹的活。企業和打工者僵持著,才會出現用工荒這種現象。

不過,我們認為,年年出現用工荒是各種原因造成的:首先,過去人們除了種地,就是到城裡找份工作,也習慣了城裡工作的辛苦。而現在卻不同了,現在城市打工收入雖然比鄉下要高,但是城市的生活成本也遠比鄉下高出一大截。這樣很多農民工算下來,我這樣背井離鄉外出打工,還不如在自己家鄉附近的企業做事,雖然收入不高,但是起碼還能照顧到家中老小。

再者,現在農村人口很多都是大學生,與父輩不同的是,他們也受過高等教育,在他們看來每天在工廠裡早上8點上班,晚上8點下班,過種日子沒辦法過。如果廠子裡有份白領省力的工作,或者還有人願意幹,但是廠裡現在主要是用熟練工和苦工種,工作環境差,收入水平低,大學畢業的農二代都不願意這樣的工作。

再次,去工廠上班,整個工作環境髒亂差不說,還要每天機械式的重複著幾個動作,平時在封閉的車間內,很難與人交流。早上一進去,再出來時已經是晚上!一天就這樣過去,一想人生就這樣度過一輩子,人人都會恐慌,而恐慌之後就要另尋出路。這些打工者寧願自己去街邊擺個燒烤攤也不願意進廠。

最後,企業只想要有經驗、肯吃苦耐勞的熟練工。而那批農二代或者大學生,企業多數是看不上眼的。因為,很多企業主認為,這些人要麼進來我們培訓好了,就跑了,企業損失很大,要麼吃不起苦,做上幾個月就離職了。企業需要的是上來就能操作的熟練工,需要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員工。

中國勞動力市場人口成千上萬億,就連每年新進入市場打工的人也有近千萬。但是人多並不代表企業能夠找到自己合適的員工。而對於多數大多者來說,現在與過去不同,找份工作如果覺得幹不下去就辭職走人,很多農二代、大學生都是抱著想找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去幹的,而一般製造企業工作勞累、單調乏味,工作收入低,沒有前途,這是多數年輕人都不願意去幹。企業和打工者都看不上對方,才會有這樣的用工荒。


不執著財經


從應試教育開始已經註定了這種情況,偏科的學生或者特長生就是“廢物”的思想深入人心,我同學數學物理經常滿分,文綜不行進的三本,不偏科的高材生少,高材生裡會實踐的更少,除了個別高校,專業實踐課少的可憐還偏於形式,更別說什麼學術研究,技術交流了,畢業後,不要說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就是符合專業的工作都找不到,亂七八糟的混個幾年,只能從沒接觸的領域開始工作,就像又開始上小學一樣!大部分的公司還需要你除了老闆的工作都要會做,沒有精力體力去學東西了,你的主要工作還必須精通,否則開除張口就來,工資待遇就不說了,能夠養活自己的已經是大佬了,一轉頭又需要買房子買車………大城市誰都想去,年輕人更想去,但是感謝媒體傳播發達的今天,我們很多都不敢去了,學歷,閱歷,經驗能力,專業能力能讓我們得到什麼樣的工作和生活大都心理有數了,大城市曾經是個造夢的地方,現在我看著卻是夢想的墳墓!經濟不好,房價太高不是用工荒的關鍵,20年前是企業騰飛的時候,沒有過用工荒一說吧,那個時候技術人才多嗎?現在……。 30年河東,30年河西,我有點明白什麼意思了!來自一個廢物90後的猜想


馬薩咔


世近年用工荒是工廠效益不好造成的,並不是沒人幹。以前都是大廠和外資企業,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工資在當時還算可以。但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經濟的提高。許多大陸人有點能力的開起了加工廠,加工廠越來越多,外資又撤走。加工廠沒有什麼貨做,一天工作八小時,有時沒有貨做不上班。不上班就沒工資,農民工都想多上班才有更多的工資。這樣一來,廠裡效益不好,打工掙不到錢。並且佔有了更多的勞動力,人玩的時間多了,所以就更缺勞動力,招不到工。打工的也無法做了,沒事敵一個月沒有什麼工資。小廠多,效益不好,更招不到工人,這是現在的真實情況。人人都想開廠作老闆賺錢,但貨少難度就更大了,又浪費了打工人的勞動力。


先知156237678


中國人口那麼多,為什麼年年都有用工荒,人都哪去了?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一邊是就業難、找工作難,一邊是招工難、用工荒,矛盾嗎?其實一點不矛盾。原因就在於,供需銜接存在問題,勞動力供應與市場需求並不完全協調,行業發展仍然與勞動力結構不配套,繼而出現了人員富餘與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從大的方面來說,可能是人口老齡化的前奏,是人口老齡化必然會出現的結果。同時,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也帶來了供需矛盾的加劇,帶來了勞動力需求與勞動力供應方面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和新興產業,普遍存在著勞動力供應不足的矛盾,且短時間內難以解決。

從中觀層面來看,由於在勞動力培訓和技術人才培養方面,過度強調數量、而忽視了質量,過度看有沒有人,忽視了有沒有有用的人,過度強調了勞動力轉移而忽視了本地勞動力的消化。如農村勞動力培訓,基本處於自我“成才”階段,絕大多數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也包括在鄉鎮工作人員,都是企業擔負著培訓任務。而新辦企業則用薪酬來挖其他企業的熟練工人,導致很多企業花了很大的代價,卻失去了許多勞動力。因此,如何適應市場需求,加大農村勞動力的培訓,讓更多有技術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再看城市企業,特別是對員工技術要求比較高的企業,也存在著供需脫節的問題。很多大學,培養的是非技術型工人,而是普通的高校畢業生。這些高校畢業生,有一定理論知識,卻沒有實踐經驗,沒有符合企業需要的技術。如果把職業技術培養放在突出位置,多多培養職業技術人才,城市用工也就不會這麼緊張。這也是為什麼格力等企業,始終存在著技術人才被挖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須加大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這,也是教育體制需要大力改革的方面。

從微觀層面來看,企業缺乏長遠目光,沒有與大學等建立良好聯繫,也沒有與鄉鎮等基層組織建立聯繫,形成良好的勞動力、技術人才培育培訓機制。更多的企業,只想著挖人家的人,而不想培養自己的人,導致勞動力和人才的雙缺乏。所以,企業也必須轉型,必須轉變觀念,轉變人才和勞動力使用意識。

所以,人沒有去哪兒,但人的作用與效率沒有發揮,人的使用和培訓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人的使用結構不合理,最終形成了結構性勞動力和人才矛盾。


譚浩俊


用工荒,從打工族的角度來說,第一,厭倦枯燥無味,一味加班,透支身體來賺取4000-6000塊錢。第二,在外打工和在家鄉打工,賺取的錢差不多,不如在家工作,既可以照顧孩子,也能賺錢。第三,被黑心老闆坑怕了,招工說4000到了工廠一發工資2500,你到哪裡說理去。第四,更黑心的老闆,不是剋扣工資,處罰罰款,就是拖延工資,要求無償加班,乾的多賺的少。心累,身體累!第五,五年前就是這個價錢,到了五年後還是這個價錢,工資沒有上漲,消費上漲,不另謀出路,活不起,死不起!

從老闆企業來講,首先有誠信,提高工資待遇,改善員工生活環境,提高員工福利保障。有句話說得好,好的企業不缺人,為什麼不缺人,這需要招工企業的老闆去取取經,同樣的企業,兩個結局。其次,有晉升空間,從25開始普工,沒有誰不願意學習的,因為學習技術既可以賺錢又可以升職,何樂而不為呢?最後,自省自查自改!有了缺點不去改,結局就是一個,


小唐三泡


其實這個問題是一個矛盾問題。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人口老齡化問,工廠想招年輕人,因此年齡限制嚴重;有的限制在35歲以下,有的限制在45歲以下,個別放寬到5O一55歲。而工廠一般條件都很差,又苦又累,又髒,年輕人多數不願意幹。而且多年前的計劃生育也減少了很多年輕人,造成了工人接續不上。而且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年輕人多數在上大學;就是大學畢業了,誰還願意去又髒又累限制又多的工廠?二是不良工廠的負作用。很多工廠老闆不按國家相關政策和法律辦事。進了我的廠,就是我的人。老子叫你幹什麼怎麼幹都得聽老子的,招工是說的再好,最後還不是老子說了算。至於工資嗎老子想什麼時候給你,給你多少錢,都是老子說了算的。上邊有政策,下這有對策。打工者人多,心不齊,膽小害怕,也門助長了不良老闆的不良風氣。造成了不少人不敢去工廠。三,現在年輕獨立意識強,又沒受過多苦,工廠限太多自然受不了,所以會經幹不`多長時就走人。四中介為了賺錢,無中生有添枝加葉,坑害打工者,造成了打工者的恐懼心,老擔心害,使人身心不寧,捎有風吹草好象回面皆兵也使部分幹不長久。總之這是信問題,也是個自然問題。解決也須要一系列的政策落實到位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