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同是卿大夫掌握权力,晋国三家分晋,齐国却是田氏代齐,关键在这

我国古代的春秋石器进入战国时代的标志就是晋国的三家分晋,分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并且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这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到了战国七雄时期。

不过与三家分晋同一时期的,还有一个诸侯国的世系发生了转移,那就是传统强国,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诞生地齐国。

战国七雄中有四个国家是发生世系转移而诞生国家,虽然齐国的名字没有改,但是国君却已经从最初的姜子牙的后代变成了田氏,而晋国则直接分裂出韩赵魏三个国家,不复存在了。


同是卿大夫掌握权力,晋国三家分晋,齐国却是田氏代齐,关键在这


另外三个国家分别是秦国、楚国、燕国,燕国和楚国都相对比较传统,而秦国则是通过变法改变了国家的政治的制度,这才变得稳定和强大。

齐国和晋国先后在春秋时期产生霸主齐桓公和晋文公,而且是没有任何分歧的霸主,为什么世系的转移会发生在这两个国家呢?这还得从西周的政治制度说起。

西周时期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所谓的分封制就是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同是卿大夫掌握权力,晋国三家分晋,齐国却是田氏代齐,关键在这

诸侯国同样也有分封权,诸侯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这种分封制度,从礼法上保障了周天子的最高权威,因为这些都是层层分封,土地和人民等都属于周天子,诸侯要承担起护卫周天子的职责,而卿大夫也要承担起护卫诸侯的职责,以此类推,一直到士这个阶层。

但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天子或者诸侯昏庸,政权很容易被他人掌控或者左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战乱纷争就是周天子的对于土地和人民的掌控仅限于都城附近,其他的都被诸侯国各自占有,他们有了兵权和财权,就只是表面上服从了。

经过几百年的战乱纷争,小的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吞并,诸侯国由争霸转向灭国战,而各个大诸侯国的情况也不一样。

齐国、晋国两个老牌强国已经变得外强中干,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两个国家的实力不容小觑,两个国家的情况也有些相似,国君的权利都被架空,被各个卿大夫把控。

先说晋国,晋国的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范、中行)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同是卿大夫掌握权力,晋国三家分晋,齐国却是田氏代齐,关键在这


如果不出意外,晋国的大权应该如齐国一样落入智家的手中,但是智家在最后昏招迭出,智家的家主智伯在面对韩、赵、魏三级的时候居高临下,索求无度,先后向韩、赵、魏三家索要土地,只有赵襄子拒绝了,于是智伯逼迫韩、魏两家讨伐赵家,这就是著名的晋阳之战。

赵襄子一度被三家逼得弹尽粮绝,不过关键时刻赵襄子的丞相张孟谈发挥了巨大作用,说服了韩、魏两家,于是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掉了智家,并瓜分了智家的土地,成为晋国最大的三个家族,最后韩赵魏还得到了周天子的信任,成为诸侯,晋国不复存在。

而齐国的情况跟晋国类似,齐国的田氏是陈国的后代,因为国内的斗争逃到了齐国,但是齐国还是齐桓公在位,于是齐桓公收留了田氏,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从此田氏世袭该官位,一直默默的壮大力量。


同是卿大夫掌握权力,晋国三家分晋,齐国却是田氏代齐,关键在这


田氏到了田桓子作为家主的时候,齐国的权力被田氏、鲍氏、栾氏、高氏、庆氏把控,其中庆氏是齐国王族的后代,田氏先联合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齐国当国的庆氏,然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得出,其实田氏非常的聪明,他在兼并的过程中,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消灭最强的对手,于是庆氏、栾氏、高氏先后被灭,而对于幸存的鲍氏并没有急着下手,而是着手收拾民心。

田恒子的孙子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田氏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掌握了民心,而在朝堂上则也掌握了权力,取代吕氏齐国是早晚的事情。

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晋国和齐国的情况相似,都是有卿大夫掌握国家的权力,但是结果却截然相反,这跟当时最强一方策略有关,如果晋国的智家能够循序渐进,没有那么高傲,那么智家可能跟田氏一样夺得晋国的权力,只是智家奇差一招,而韩赵魏三家的能人也很多,这两个条件出现在一起,三家分晋那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反观齐国,齐国田氏最强,他并不孤傲,非常有策略,先消灭最强对手,然后收拾民心,跟田氏争夺的家族也没有人才,这让田氏获得了最高的权力。

可见,当人在最得意的时候是不能忘形的,否则下场就是晋国的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