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史記· 李子柒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劉備我祖 / 文

馮錯 / 書


墨池出品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一)


李子柒,蜀郡女子,綿陽人也,庚午歲生(1990年),幼失依怙,亦失愛養母,其祖父母憫子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二)


柒孤弱,躬親撫之,故子柒於祖父母,情甚長。


子柒纖秀,形容細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三)

弱,然心存剛韌,有志焉。

常隨祖父為繩墨斗斧,故長於手技;又從祖母採集山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四)

林,汲泉園圃,故多識稼穡,及草木鳥獸之名。

十四歲,不得學,乃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五)

往城市,歷八載,多坎壈。嘗露宿園囿,受風霜之犯;或苦咽糟糠,蒙飢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六)

寒之虞。然好學,且勤敏,雖天不厚待,故不肯低頭草莽。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七)

某日,營作坊間,有鄉人見之,曰:“子柒,爾祖母病矣,思爾矣”。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八)

子柒太息曰:“吾久在城市,忘故園山林矣,屋前榆柳,清淺池塘,園中菜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九)

蔬,山中竹筍,皆待我歸,吾胡不歸,且吾青春尚富,祖母在日將短,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十)

此時不奉,他日必悔。”

一夕,子柒棄城去,夜歸,其夜月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十一)

如水,雲如淡,如子柒之心。

歸去來兮,載喜載奔,悅祖母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十二)

猶在,樂山林青鬱,嘆園中碧翠,驚不改當年。竹籬木槿,白沙淺溪,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十三)

有桂子三秋,有菡萏花開。

子柒曰:此自足之國也,吾何復外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十四)

求,以纖秀之身,逐無窮之慾,非吾所樂也。吾所樂者,採蔬而食,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十五)

煮酒自醉。為女中陶潛,可矣。

遂隱綿陽鄉里,遁跡林泉,耕作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十六)

南畝,無復他意。

或逢暮春,落花滿徑,嫩筍尖拔,子柒奮袖低昂,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十七)

逡巡竹林,掘筍滿筐。


或在端午,粽葉殷綠,白米如玉,子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十八)

柒剝葉捆粟,俄而煙嫋,清香溢遠。

或執竿入林野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十九)

之深,剝剝打桃,桃之落兮如雨。

或赤足行荷塘之中,采采挖藕,藕之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二十)

肥兮如魚。

有時隆冬,雪漫山野,天寒白屋,飲一杯無?子柒乃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二十一)

燃薪庭前,懸鐺火上,置菜湯中,移時,肉香浸菜,氤氳瀰漫,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二十二)


有土犬彷徨,有飄雪融湯,此時品酒,火前設餚,人生大佳,忘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二十三)


彼城市何方。

有時清明,琵琶垂垂,滿樹滿園,採擷滿階,釀而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二十四)


為酒,酒冽人醉。

子柒又好古造紙法,古印刷法,得古人之籍,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二十五)


仿而行之,居然可成,其著青衫,面目溫婉,遠視之,若漢宋女子,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二十六)

置身今日,造紙印字,宛然古風,亦一趣也。

子柒所為,種種皆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二十七)

在稼穡之間,南畝之際,無非耕桑,不過採漁,尋常農女所為,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二十八)


然天下所好,不可預也,朝夕間,忽成名。

或曰:蜀中有女子,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二十九)

名曰李子柒,身自稼穡,手有匠巧,悠悠乎隱士之風,陶陶然樂土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三十)


之趣。

於是眾生慕之,一時間居然千萬為計,若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三十一)

論田園之樂,必曰子柒之事。

又頃之,海外之人見子柒,驚曰: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三十二)

中華之樂,田園之美,居然如斯,吾輩神往。海外之慕,又百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三十三)


萬計。

名既聞,則利至,或曰,年盈數千萬計,眾生又豔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三十四)

羨。

子柒所示,雖看似天然,然亦為之不易,稼穡本勤,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三十五)


營作須敏,田園之事,豈曰悠然,或為一瞬之巧,乃歷半年之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三十六)


苦,人前陶然自樂,人後手繭累累。

田園之樂,或意中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三十七)


之樂也,或娛心之樂也,身若為之,非易事。

中華田園之美,為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三十八)

海外所慕,乃佳事也,子柒於斯,居功至大。

太史劉曰: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三十九)

田園之樂,當先歷汗滴下土之勤,先知廚禾當午之苦,勤苦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四十)


而後樂,則真樂也。

願眾生慕子柒者,非唯功利,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四十一)

乃在真趣,若徒慕子柒之聞名得利,則田園之樂不得,功名之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書(四十二)

利難至,則心累而矣。


養眼!米芾最精彩書法都在這了!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嶽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米芾書法,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他即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又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而如此妙境,則在米芾手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臨沂使君帖》縱31.4釐米,橫25.1釐米


釋文:芾頓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納,陰鬱,為況 如何?芾頓首。臨沂使君麾下。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伯充帖》縱27.8釐米,橫39.8釐米


釋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頓首啟。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難卻爾。區區思仰不盡言。同官行。奉數字。草草。芾頓首。伯充臺坐。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清和帖》縱28.3釐米,橫38.5釐米


釋文:芾啟。久違傾仰, 夏序清和, 起居何如?衰年趨 召,不得久留,伏惟 珍愛。米一斛,將微 意,輕鮮悚仄。餘惟 加愛、加愛。芾頓首。竇先生侍右。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彥和帖》縱30.1釐米,橫42.6釐米


釋文:芾頓首啟。經宿。尊候衝勝。山試納文府。且看芭山。暫給一視其背。即定交也。少頃。勿復言。芾頓首。彥和國士。本欲來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值雨帖》縱25.6釐米,橫38.6釐米


釋文:芾頓首。早拜見。值雨。草草。不知軸議何者為如法。可換更告批及。今且馳納。芾皇(惶)恐頓首。伯充防禦臺坐。庭下石如何去裡。去住不過數日也。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竹前槐後帖》縱29.5釐米,橫31.5釐米


釋文:芾非才當劇,咫尺音敬缺然,比想慶侍,為道增勝,小詩因以奉寄。希聲吾英友。芾上。竹前槐後午陰繁,壺領華胥屢往還。雅興欲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閒。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篋中帖》縱28.4釐米,橫39.5釐米


釋文:芾篋中懷素帖如何。乃長安李氏之物。王起部、薛道祖一見。便驚雲。自李歸黃氏者也。芾購於任道家。一年揚州送酒百餘尊。其他不論。帖公亦嘗見也。如許。即並馳上。研山明日歸也。更乞一言。芾頓首再拜。景文隰公閣下。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盛制帖》縱27.4釐米,橫32.4釐米


釋文:盛制珍藏,榮感。日夕為相識拉出,遂未得前見。寒光之作,固所願也。一兩日面納次。黻頓首。天啟親。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長至帖》縱33.3釐米,橫42釐米


釋文:芾頓首再拜。長至,伏願制置發運左司學士,主公議於清朝,振斯文於來世,彌縫大業,繼古名臣。芾不勝瞻頌之至。芾頓首再拜。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論草書帖》縱24.7釐米,橫37釐米


釋文: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張顛(癲)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閒而下。但可懸之酒肆。辯光尤可憎惡也。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向亂帖》 縱27.3釐米,橫30.3釐米


釋文:向亂道在陳十七處,可取租及米,寒光旦夕以惡詩奉承。花卉想已盛矣。修中計已到官。黻頓首。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丹陽帖》縱23.5釐米,橫22.8釐米


釋文:丹陽米甚貴。請一航載米百斛來,換玉筆架,如何早一報,恐他人先。芾頓首。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惠柑帖》縱22.7釐米,橫33.2釐米


釋文:芾皇恐。蒙惠柑,珍感、珍感。長茂者適用水煮起,甜甚。幸便試之。餘卜面謝,不具。芾頓首。司諫臺坐。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晉紙帖》縱23.7釐米,橫39.1釐米


釋文:此晉紙式也,可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腹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老來失第三兒,遂獨出入不得,孤懷寥落,頓衰颯,氣血非昔。大兒三十歲,治家能幹,且慰目前。書畫自怡外,無所慕。芾頓首。二曾常見之,甚安。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戲成詩帖》縱23.9釐米,橫34.6釐米


釋文:戲成呈司諫臺坐,芾。我思嶽麓抱黃閣,飛泉元在半天落。石鯨吐水出湔—裡,赤目霧起陰紛薄。我曾坐石浸足眠,時項抵水洗背肩。客時效我病欲死,—夜轉筋著艾燃。關漼。如今病渴擁爐坐,安得縮卻三十年。嗚呼!安得縮卻三十年,重往坐石浸足眠。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紫金研帖》縱28.2釐米,橫39.7釐米


釋文:蘇子瞻攜吾紫金研去,囑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斂。傳世之物,豈可與清淨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焚香帖》 縱25.2釐米,橫25.2釐米


釋文:雨三日未解,海岱只尺不能到,焚香而已。日短不能晝眠,又人少往還,惘惘!足下比何所樂?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法華臺詩帖》縱29.8釐米,橫42釐米


釋文:法華臺。塊圠有同色,雪深雲未開。終南晴夜月,彷彿似登臺。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河事帖》 縱29.4釐米,橫33.8釐米


釋文:聞張都大宣德,權提 舉榆柳局在杞者。儻蒙明公薦此職,為成此河事 致薄效何如。芾再拜。南京以上曲多未嘗淺,又以明曲則水逶迤。又自來南京以上方有水頭,以曲折乃能到。向下則無水頭。此理是否。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砂步詩帖》,行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淡墨秋山詩帖》29.1X31.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淡墨秋山畫遠天,暮霞還照紫添煙。故人好在重攜手,不到平山謾五年。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烝徒帖》 縱29.9釐米,橫31.6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芾烝徒如禁旅嚴肅,過州郡,兩人並行。寂無聲,功皆省三日先了。蒙張都大、鮑提倉、呂提舉、 壕寨左藏,皆以為諸邑第 一功夫。想聞 左右,若得此十二萬夫自將,可勒賀蘭。不妄、不妄。芾皇恐。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知府帖》紙本 行書 縱29.8釐米 橫49.6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黻頓首再拜。後進邂逅長者於此,數廁坐末,款聞議論,下情慰忭慰忭。屬以登舟,即逕出關,以避交遊出餞,遂末遑只造舟次。其為瞻慕,曷勝下情?謹附便奉啟,不宣。黻頓首再拜。知府大夫丈棨下。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賀鑄帖》 縱23.4釐米,橫36.8釐米


釋文:芾再啟。賀鑄能道行樂慰人意。玉筆格十襲收秘,何如兩足其好。人生幾何,各閼 其欲。即有意,一介的可 委者。同去人付子敬 二帖來授,玉格卻付 一軸去,足示俗目。賀 見此中本乃雲公所收 紙黑,顯偽者。此理如何, 一決無惑。芾再拜。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韓馬帖》 紙本,縱33.3釐米,橫33.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芾頓首啟:前日幸披晤。即日起居衝勝。韓馬預借三五日,節中數貴遊宴集處使之賞玩如何?忝親契敢爾。過節面納也。謹奉啟,不宣。芾皇恐。寺丞仁親閣下。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蘇太簡參政帖》行書19.6釐米*6.8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蘇太簡參政家物,多著邳公之後四代相印,或用翰林學士院印。芾記。


馮錯 | 史記· 李子柒

米芾《穰侯出關詩帖》

行書;縱29.4釐米 橫26.4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