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六百村民集体要求改姓:拿出家谱为证,并说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在《明史》中记载,在平江城被攻破时,张士诚的妻子刘氏有两个幼子,藏匿于民间,后来不知所踪。

而后,张士诚的后代究竟情况如何,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了音讯。

在一个村庄中,有六百村民要求要集体改姓:拿出家谱为证,并说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六百村民集体要求改姓:拿出家谱为证,并说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张士诚起义,建立大周

张士诚,小名为九四,是淮南泰州人,出身盐贩。

他是元末明初的义军领袖,同时也是地方的割据势力之一。在元朝末年的抗元起义领袖之中,有“(陈)友谅最桀(jie),(张)士诚最富”之说。

泰州地近海滨,因此百姓便多靠晒盐过日子,但是由于官府的赋税劳役很重,因此而民怨载道。年少的张士诚就是个会武术,又讲义气的小流氓。

由于贩私盐的利润高,而张士诚又轻财帛,很是乐意周济贫困,因此他也很得人心。

在1353年时,张士诚因不甘受官府以及地方豪强的欺压,于是便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以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为“十八条扁担起义”,而张士诚也被推为了首领。

之后,他招来了贫苦盐丁以及无业游民,接连攻下了泰州以及高邮,占据了一共三十六处盐场,并自立为“诚王”,国号为大周。

在1356年他建都隆平府时,其势力范围,几乎覆盖了江南大部分的富庶地区。

六百村民集体要求改姓:拿出家谱为证,并说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与朱元璋征伐多年,终成阶下囚

朱元璋与张士诚可以说是宿敌了,两人相持了十年,但是打来打去,谁也占不了对方便宜。直到1363年的“鄱阳湖之战”时,朱元璋一举击溃了陈友谅,再顺势攻取了武昌城。

之后挥师东向,直指苏浙。

在1367年年底,朱元璋大军包围了平江城,于是张士诚便率残部死守拒降。

在经过了九个月的攻坚战之,平江城破,而张士诚自杀不成当了俘虏,最终被押解到了应天府。

六百村民集体要求改姓:拿出家谱为证,并说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绝食自缢,张士诚死后仍被感念

据《明通鉴》记载:(至正二十七年)九月...乙丑...士诚将至应天卧舟中不食,比至龙江,坚卧不起,舁至中书省,相国李善长与之语,不答,已而士诚言不逊,善长怒,太祖欲全士诚,而士诚竟自缢死,赐棺葬之。

在被俘虏之后,张士诚并没有屈服,他先是绝食,而后更是自缢而死。

但是,即便是落得如此的悲惨结局,在他死后也仍有许多人感念他的恩德。

明代太仓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载:“高皇(朱元璋)尝微行至三山街,见老妪门有坐榻,假坐移时,问妪为何许人?妪以苏人对。又问:‘张士诚在苏何如? ’妪云:‘大明皇帝起手时,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归附。苏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 ’”

六百村民集体要求改姓:拿出家谱为证,并说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为缅怀张士诚,还有后人题咏赋诗一百余首,收录在《吴王张士诚载纪》一书中。

有诗为证:庶卒射天狼,草莽群雄起四方。帷幄运筹施策用,称王,半壁东南尽属张。

别曲意深长,力谏难成隐水乡。寄意江湖豪客传,辉煌,花垛长留翰墨香

即使是在朱元璋登基了十几年后,在江浙一带也还有人祭奠张士诚,怀念他的恩德,可见他生前还是获得了一定的民心的。


六百村民集体要求改姓:拿出家谱为证,并说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时隔650年,张士诚后代要求集体改姓

在张士诚去世的650年后,在江苏泰州一个村的吴姓家族有600多人,自称是张士诚的后人,而且还集体要求改为“张”姓。

那么,为什么张士诚的后人会姓吴呢?

该村的村民拿出家谱以及先人的牌位,并说出了隐藏了600多年秘密。

据记载,张士诚在兵败被俘自杀后,他的后代为了躲避灭族,便隐姓埋名流落到苏北民间,并定下一个秘密祖训:“生姓吴,死姓张,有朝一日认祖归宗”。

六百村民集体要求改姓:拿出家谱为证,并说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当时可是张士诚的堂兄张士俊,带着一个儿子以及张士信到兴华一带躲藏。

后来,张士俊等人还在兴化一带练兵,准备为张士诚报仇,然而朱元璋的明朝却如“铁桶”般牢固,因此张士诚的后人也知道没希望了,便打消了念头归于平静。而这个村的那些吴姓任,也是就是当年流落到此的张士诚的后代。

六百村民集体要求改姓:拿出家谱为证,并说出隐藏600多年的秘密

小结

动荡年代,身不由己。当初被迫改为了吴姓,相信张士诚的后人也是并不乐意的。

如今,已经过去了600多年,一切都归于平静,而作为张士诚的后代,想要改回原先的姓氏,也是合情合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