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有啥智慧?做父母的都看下

這句俗語雖然很簡單,但一字千金,裡面蘊含著古人的智慧。

“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

以前農村,那會還用的是油燈。到了晚上,在房屋的前門不點上一盞油燈,整個後院就會顯得非常昏暗。也可以說是前門不亮後門怎麼亮?

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有啥智慧?做父母的都看下

意思也很簡單,但智慧非凡。

第一種智慧:父母是孩子的表率。

也有古語講上樑不正下樑歪。在農村,父母是家庭裡的頂樑柱,父親更是家庭的“掌門人”。因此,父親一定要在諸多方面做好表率作用,因為他是一個家庭的“引領者”。這裡句俗語裡面的“前門”代表著“父親”,“點燈”則代表著“表率或者標杆”。而後院很明顯指代的就是孩子或者後輩,“不亮堂”則指代了一個失職的父母所帶來的“災難性的後果”。

因此這句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也的告誡父母一定要做好表率,否則可能就會給一個家庭帶來“上樑不正下樑歪”的惡劣影響!

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有啥智慧?做父母的都看下

第二種智慧:提醒父母,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農村老人雖然沒有念過多少書,但是在田間勞作中,他們也能夠領悟到這樣的智慧。那就是:“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水不流,會發臭;人不學,會落後。”由此可見,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就如同這句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講述的一樣,如果父母自己都喪失理念、無法無天,那麼孩子也很難有所成就。

就比如高鐵上或者候車廳裡面的熊孩子,表面上是“熊孩子”非常令人討厭,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熊孩子有“熊家長”。父母的家庭教育失敗,家長沒有擔當好“家庭教師”的職責,才是“熊孩子”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這句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也是提醒家長,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有啥智慧?做父母的都看下

這句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雖然並沒有古詩詞那麼優美,但是就如同農村老人一樣樸實如華;在簡單的言語中,就能夠說明高深的道理。

正如《道德經》中所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所以,俗語其實就是老祖宗對我們的告誡,也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