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項鍊》:瑪蒂爾德的丈夫,用十年艱辛為自己的一句話埋單

法國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的《項鍊》給很多同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了中學課本中影響較深的課文之一。年輕貌美又極度虛榮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因為要參加教育部的晚會,向自己的朋友借了一掛鑽石項鍊。正當她沉醉在女人的虛榮和所謂的成功時才發現鑽石項鍊不見了,為此夫妻二人歷盡十年艱辛,忍受了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終於還清了債務,最後卻發現項鍊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項鍊》:瑪蒂爾德的丈夫,用十年艱辛為自己的一句話埋單

剛開始學這篇課文有兩種感覺:一種是認為瑪蒂爾德太愛慕虛榮追求享受了,因此才導致了這樣的悲劇。第二種是認為瑪蒂爾德和她的丈夫太有“契約精神”了,項鍊丟失之後,兩個人沒有推脫責任,而是義無反顧的選擇冒著非常大的風險和壓力去賠償,二人真的非常有勇氣,值得欽佩。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加深,再重新品讀這篇課文,觀點和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瑪蒂爾德的丈夫勇敢的選擇和妻子一起承擔賠償的責任,真的是如我們所想象中的勇於擔當的好男人嗎?或許是出於一種補償心理吧。

瑪蒂爾德是虛榮的,她的丈夫何嘗不是?虛榮成了悲劇的導火索

正當瑪蒂爾德為沒有高雅奢華的生活而每天以淚洗面,甚至都不願意去看自己的女同學的時候,她的丈夫帶著得意洋洋的神情回來了:他帶回了一張教育部長髮的晚會的請柬。他一再強調這張請柬是很難得到的,大家都想要,但是份額不足。

那麼這張請柬就讓人感到意味深長了:

1、瑪蒂爾德的丈夫用這張請柬在妻子面前賣弄自己的能力。

他深知妻子的苦惱,沒有辦法認識那些上流社會的人物,現在自己煞費苦心獲得了一張令很多人垂涎的請柬,說明自己在教育部是有一定的能力和手段的。他想用這樣的方式取悅自己的妻子,向妻子證明自己不是那麼不堪。因此他才洋洋得意,並且一再重申請柬的不易獲得和珍貴。

2、帶妻子瑪蒂爾德參加晚會正是自己的虛榮心在作祟。

文中多處渲染瑪蒂爾德的年輕貌美,這一點她丈夫是心知肚明的。瑪蒂爾德一直苦於沒有結識上流社會的機會,而丈夫也是瞭解、支持的,甚至把妻子當成結識那些政界要客的一個途徑。自己資質平平,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本領,但是自己有個如花似玉的妻子,並且豔冠群芳,這不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嗎?

按照我們普通人的思維,一般不願意讓自己的妻子拋頭露面,尤其是很多上流社會男人在場。這對年輕貌美的妻子而言有著太多的誘惑和不確定性。而瑪蒂爾德的丈夫卻反其道而行之。試想如果不是因為虛榮心,他又為什麼如此熱心而不遺餘力的促成這件事情呢?

《項鍊》:瑪蒂爾德的丈夫,用十年艱辛為自己的一句話埋單


不得不說,瑪蒂爾德是虛榮的,她的丈夫也一樣。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充斥著奢靡享樂的社會風氣,在這樣的背景下,每個人都想方設法想躋身於上流社會,這個男人也不可倖免。並且他的虛榮心成為夫妻二人的悲劇的導火索。

自作聰明的“借項鍊”主意,成了悲劇的直接原因

妻子因為參加晚會為衣服發愁,做好了衣服之後又為首飾煩惱。她的丈夫也是極力獻計獻策。先是建議她戴幾朵時新的玫瑰花,遭到妻子的拒絕之後他靈光一閃,冒出了一個“絕佳”的主意,就是讓瑪蒂爾德去找好朋友借首飾。

她丈夫高聲叫喚起來:“你真糊塗!去找你的朋友伏來士潔太太,問她借點首飾。你和她的交情,是可以開口的。”

她迸出了一道快活的叫喚:“對呀,我怎麼沒想到。”

“高聲叫喚”,並且說妻子“真糊塗”。而他的建議也得到了妻子的讚許,瑪蒂爾德“快活的叫喚”。殊不知正是丈夫這個自認為高明的建議,成為了接下來一場悲劇的直接原因。

《項鍊》:瑪蒂爾德的丈夫,用十年艱辛為自己的一句話埋單


瑪蒂爾德挑了很久,但是一般的首飾她都看不上,偏偏看上了一掛最昂貴的鑽石項鍊。對戴著這樣一掛昂貴的項鍊去參加晚會,夫妻二人對潛在的風險沒有一點預見:可能脫落丟失,還有可能被人偷竊。此時此刻夫妻二人完全沉醉在了晚會可能帶來的“成功和喜悅”。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瑪蒂爾德憑藉靚麗的外貌、華麗的裝飾獲得了所有男人,包括部長的注意,引發了在場女士的嫉妒和羨慕,完全不知道即將從幸福的雲層跌入地獄。

勇挑“還債的重擔”,瑪蒂爾德的丈夫很可能出於一種“補償心理”

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制,個體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偏差,為求得到補償。從心理學上看,這種補償,其實就是一種“移位”,即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優勢,趕上或超過他人的一種心理適應機制。

可能不少人被瑪蒂爾德丈夫的後期表現所感動,他勇敢地挑起了和馬蒂爾德一起還債的重擔:

每月都要收回好些借據,一面另外立幾張新的去展緩日期。

她丈夫在傍晚的時候替一個商人謄清賬目,時常到了深夜,他還得抄錄那種五個銅元一面的書。

末後,這種生活延長到十年之久。

十年之末,他倆居然還清了全部債務,連同者的利錢以及由利上加利滾成的數目。

十年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夜以繼日,如果換成沒有責任心或者沒有擔當的男人,也許早已離開瑪蒂爾德,去追求輕鬆自由的生活了。而她的丈夫沒有這樣做,很可能就是因為“補償心理”。

《項鍊》:瑪蒂爾德的丈夫,用十年艱辛為自己的一句話埋單


1、清貧的生活令妻子感到苦悶,或多或少都會令丈夫心生自卑。

如果瑪蒂爾德是平民家一個相貌普通的女子也就罷了,偏偏是一個容貌出眾的女子。沒有像樣的嫁妝,也沒有機會認識上流社會的人物,只好委身嫁給了這個教育部的小書記。

瑪蒂爾德看朋友回來總是以淚洗面,內心的抑鬱和苦悶溢於言表,這不能不給她的丈夫一定的心理壓力,進而變得自卑。這種自卑就是補償心理的一種表現,因此他千方百計得到請柬想換來妻子的歡心,也想讓貌美如花的妻子給自己帶來認識上流的機會,從而改變夫妻二人的地位或者生活。

2、項鍊丟失以後的愧疚心理。

可以說丟失了名貴的鑽石項鍊(雖然後來發現是假的),和瑪蒂爾德的丈夫有著直接的關係,正是他的自以為是和推波助瀾,才把二人的生活推向了水深火熱。雖然妻子沒有埋怨自己,自己的內心可能也充滿了愧疚和不安,因此只好用加倍的付出來補償。

當妻子滿心狂熱地要漂亮的衣服、名貴的首飾,作為丈夫的他沒能理性地勸阻,還出了個借首飾的餿主意。

當妻子帶著名貴的鑽石項鍊在晚會上狂舞的時候,他沒有起到照看之職,而是在隔壁的小房間睡著了。

等離開晚會的時候,沒有及時檢查隨身攜帶的貴重物品,尤其是這掛名貴的鑽石項鍊。

因此說這掛名貴項鍊的來與去,都和自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丟失項鍊的責任上,自己遠比瑪蒂爾德的責任更大。

《項鍊》:瑪蒂爾德的丈夫,用十年艱辛為自己的一句話埋單


總結

文章的最後以戲劇性的結尾結束:那掛鑽石項鍊是假的,最多值500法郎。只是用十年的時間,來學會正確的面對生活,接納生活,代價確實有些太大了。瑪蒂爾德是值得同情的,因為她是一個不幸但是勇敢的女子。

再看她的丈夫,雖然項鍊丟失之後一直和瑪蒂爾德勇敢地承擔著生活的重任,但是十年之間這個男人的內心應該隱隱作痛:在夫妻二人的悲劇中自己扮演了最不光彩的角色,不管是出於自卑還是愧疚,都促成了他的補償心理,完成著並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妻子一起還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