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被废的皇后那拉氏,怀有身孕出宫嫁人,结局如何呢?

聚膳源


清朝唯一被废的皇后那拉氏,怀有身孕出宫嫁人,结局就是替顺治爷生下了孩子!



这位被废的皇后全名叫博尔济吉特·孟古青,来自蒙古科尔沁部。你必须知道的是蒙古科尔沁部先后在清朝有四后、十三妃,清朝皇帝爱娶这儿的姑娘不是因其漂亮、贤惠,而是政治联姻,保证科尔沁部所属的蒙古漠南部的地理位置的安全,因此孟古青也是合亲的产物,政治婚姻的悲剧。

明朝后期,蒙古分裂三部,漠西部,包括清朝痛恨准噶尔部,漠北部、漠南部。漠南因与努力哈赤建立后金国接壤,为免除后患,努力哈赤最先进攻科沁尔沁部,多次较量后科尔沁撤兵联姻结盟。努尔哈赤娶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儿,正式拉开了满族与蒙古科尔沁部满蒙联姻的序幕。


由此看出联姻的军事目的性相当强。随着清朝入关建立政权,联姻的目的也有所改变:最初蒙古嫁女是为了依附满族,后来满族主动联姻是为了笼络蒙古族,加强藩属关系。所以在满蒙联姻作为加强统治的手段下,表妹孟古青嫁给了顺治帝,由多尔衮指亲,来了场亲上加亲的政治婚姻。

顺治与多尔衮中间有说不明的关系,一是相传多尔衮与孝庄皇后有染,这令顺治心里堵了一根刺;二是多尔衮在教育顺治学习中,始终把顺治当小孩子,不够尊重,伤了顺治做皇帝的面子;三是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威风凛凛,大小政事独断专权,引起顺治的强烈不满和情绪抵抗;四是多尔衮欲杀争夺皇位失败后的豪格,被顺治救下,后战胜张献忠回京被杀,这笔债顺治记在了多尔衮身上。


种种原因,顺治记恨多尔衮,自然也不喜其指亲的孟古青,加上孟古青仗着蒙古大小姐的身份,刁蛮任性,不喜欢顺治身边有多的女人,又喜欢极其奢华的作风,这两人三观不合,自然矛盾重重,只是在多尔衮的压制下,顺治选择了容忍。

多尔衮后来见君臣生了嫌隙之心,干脆撒手不管,做了半旗旗主,后来病死。而孟古青依然不知收敛,嚣张跋扈无容人之量。最后忍无可忍,不顾孝庄太后反对,废后改妃。

历史记录到此,但王的女人不是谁都敢要的,这顺治发起火来是要人头落地的,因此孟古青最大可能就是堵气回了蒙古,做自己的大小姐去,顺便替顺治生下了孩子。书中也有记载。
这场政治婚姻终究还是因为一个男人毁了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爱情,不将就完整地传到了现代,成为单身男女的借口,可笑也可悲。


历史不旧


清朝历史上唯一真正意义上被废的皇后是顺治帝的第一任妻子,但是她不叫那拉氏,她是孝庄太后的侄女,名叫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

孟古青出身高贵,是孝庄太后亲哥哥吴克善的女儿,是孝庄太后侄女,是哲哲皇后的侄孙女,这样一位蒙古科尔沁的格格,从出生就注定会和大清皇室有姻缘,孟古青貌美秀慧,有国色天香之色。

在顺治八年的八月,孟古青和顺治举行了大婚,成为顺治的皇后,也是清朝第三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

帝后不和,皇后被废

虽然孟古青和顺治是表兄妹,属于亲上加亲的婚姻组合,然而顺治帝对这位表妹却是没有一丝喜欢,反而可以谈的上是厌恶至极。

顺治之所以讨厌孟古青,不是因为孟古青的长相,而是讨厌孟古青为人处世的风格,更因为孟古青是顺治最恨的多尔衮给指婚的。

而孟古青本身性格也非常不讨喜,仗着自己是科尔沁的格格以及太后的侄女,也不把顺治放在眼里,经常公然顶撞顺治。

不仅如此,孟古青没有母仪天下的气度,嫉妒宫中其他妃嫔,还经常监视并且干涉顺治和其他妃嫔的接触,这在古代的封建皇室,孟古青的脾气秉性确实犯了大忌,当然也因此威胁到了她作为皇后的地位。

在顺治十一年八月,顺治对孟古青忍无可忍,因此不顾当时群臣和孝庄太后的反对,也不理会清朝的祖宗规矩,以志趣不合为理由,将孟古青降为了静妃。

孟古青被废黜以后,另一位科尔沁女子,她的堂侄女孝惠章皇后,成为了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

皇后被废后的结局

孟古青被废以后,顺治皇帝看在孝庄太后的面子上,以及为了保全科尔沁的脸面,并没有将孟古青废为庶人,而是把她降为了静妃,虽然不做皇后了,好歹也还是妃位,高于其他一般妃嫔,因此顺治对这位表妹也算仁至义尽了。

但是成为静妃后的孟古青彻底在清朝皇室的官方史料中消失了,没有只言片语证明她的结局如何。

虽然很多人传言孟古青被废以后,怀有身孕出宫嫁人,可是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而且看起来也并没有道理,毕竟孟古青作为一个已经被废黜的皇后,顺治怎么可能还临幸她呢,如此这样,孟古青更不可能怀上孩子。


再者说,就算孟古青怀上孩子,她也不可能出宫再嫁人,一入宫门深似海,既然进了皇宫,生死都必须待在紫禁城,紫禁城守卫森严,孟古青一个被废的皇后,是不可能让她出去的,毕竟这牵涉到皇家颜面和体面,出宫都是难事,更别说怀孕嫁人了。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孟古青的结局,她怀孕出宫嫁人又不可能,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那就是孤老冷宫,作为封建皇权政治下的牺牲品,孟古青没有别的选择。

从嫁给顺治开始,她已经不是自由自在的科尔沁格格了,而是担负家族使命的妃嫔,她一方面有负于科尔沁的期望,另一方面又失宠于顺治,古代深宫的女子没有了家族和夫君的依靠,也没有生下皇子,她自己注定是孤苦无依过完自己的后半生的。


小聪历史客栈


清朝历史上总共有12个皇帝,16位皇后,其中唯一有一个皇后是被皇帝废除的,就是顺治皇帝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这位女子是一个奇女子,十分有意思。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女人,成为皇后,最后为何她又被顺治废除呢?今天我就跟你一起唠一唠。


一、成为皇后

孟古青的父亲是吴克善,这家伙在当时可是一个大人物,十分了解政治,玩转政治的手段足够独特,为了能够与满清贵族联姻,他不惜将自己家中的很多女人都嫁给爱新觉罗家,首先嫁的就是孟古哲哲。


皇太极当时为了稳固政权,就与吴克善达成政治联姻,将孟古哲哲纳入宫中,并且立为皇后,可惜孟古哲哲肚子不争气,一直也没给皇太极生下一儿半女。在那个母因子贵的年代,要是一个皇后没有孩子,就十分糟糕。

吴克善眼看孟古哲哲生孩子没有希望,自己的政治梦想可能会化为乌有,于是就把孝庄也嫁过去,孝庄为皇太极一下子生下三个公主,可惜依旧没有生下儿子。当然,孝庄虽然没有生下儿子,但是后来辅佐了顺治与康熙两个皇帝,也算是十分了不起。


孝庄之后,吴克善继续将已经守寡多年的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皇太极对海兰珠一直有情,如今终于如愿以偿,并且很快生下一个儿子,皇太极将其立为太子,可惜一岁不到就早夭。

失去皇子的海兰珠悲伤过度,以至于一病不起,不久离开人世,远在他乡作战的皇太极听说自己心爱女人去世,立马赶回家,悲伤欲绝,不久也随海兰珠一起前往西天。皇太极当时年仅五十出头,没有立下太子,突然去世,让太子之位的争夺陷入白热化。

弟弟多尔衮与大儿子豪格,双方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双方相互退让一步,让年仅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成为皇帝,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一起担任摄政王辅佐顺治。


从此以后,多尔衮可以说虽然没有成为皇帝,实权却胜过皇帝顺治,多尔衮想方设法将豪格一派收拾,最后握紧实权,据说还与顺治的母亲孝庄搞出很多绯闻,顺治十分火大,也只能忍受。

吴克善呢,则是继续与爱新觉罗家族联姻,在多尔衮的支持下,吴克善将女儿孟古青嫁给顺治,并且成为皇后,这也是一场政治联姻,只是顺治当时没有实权,无可奈何。


二、废除孟古青

历史有时候就是十分有趣,多尔衮权势滔天,却在一次打猎过程中不小心坠马身亡,顺治一下子因祸得福成为真正拥有实权的皇帝,终于可以出一口气。在多尔衮去世后不久,顺治就削除多尔衮爵位,并且开棺鞭尸。


对多尔衮如此,对孟古青也一样,顺治早就对其不悦,孟古青还一点反应没有,继续保持她与生俱来的小姐脾气,一言不合还敢对顺治发脾气,顺治怎么可能忍受得了这样的皇后,于是提出要废除孟古青。

当时孝庄皇后以及朝中大臣都觉得清朝历史上还没有皇帝废除皇后的先例,不允许顺治废除。顺治可没法忍受,当时刚好处于叛逆期,对多尔衮不爽,对管束他的人都很不爽,别人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就是要做,所以最后毫无疑问,顺治还是将孟古青废除。

孟古青废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历史记载,什么时候去世的都不知道,应该就是顺治不允许史官记载,所以才会如此,至于说她后来去世时是否怀有身孕,历史资料中没有记载,我们也无法知晓。



结语

生在皇室之中,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的,顺治如此,孟古青也一样,两人都是政治的牺牲品,顺治与孟古青相比,也许还是幸运的那一个,因为至少顺治最后还有机会掌握实权,过了几年皇帝瘾,而孟古青呢,则一生被利用,最后还无端牺牲,可悲可叹!



嗔痴历史观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题主的问题,俺用中指抠着后槽牙乐了。这题主绝对是个见风就是雨的人,啥那拉氏,满清十二个光脑门的皇帝,拢共十六位皇后(生前封的,死后追封的不算),唯一被废的就一个——顺治的老婆。

而顺治这小伙娶了俩大老婆(皇后),这里边压根就没有一个那拉氏,所以题主您瞅窜行了,记岔气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拉倒吧,人家顺治一共四个皇后,咋到你老梁的嘴巴里成了俩,那俩哪去了,被你涂改了?”

瞧你说的,这说的哪和哪啊,咱今不是说了吗?说的皇后那都是活着的时候封,死后追封的咱不算,您说的那俩是经过雍正和乾隆累加的,这不能算!

好了,咱接着上边的话接着说这事,首先咱科普一下。那拉氏这是满族人的一个姓氏,是海西女真王族的姓氏,后来呢这姓分化了,变成了四大那拉,叶赫那拉,哈达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

这四个姓虽然是一个姓,但是是各自为族的,所以大家伙一定要记住了。因为这是满族中的贵族姓氏,所以那拉氏在满清皇帝的窝里,占有一席之地,老多的后妃都出自这一姓。

但今天这事和人家那拉氏压根就没啥关系,请不要想多了。

那么这位废后是谁呢?

叫博尔济吉特氏.蒙古青,这也是顺治的第一位皇后。估计有些人瞅着这博尔济吉特氏,感觉到眼熟。

对啊!您这大眼珠好使唤,这姓是来至于蒙古科尔沁草原,想到啥了没有?

对头,满清鼎鼎大名的孝庄就这姓。孝庄是姑姑,这蒙古青是侄女,一个是顺治的妈,另一个是顺治的老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这关系有点子乱吧!”

哎!这事咋说呢?人满清对这没啥讲究的,人家叫这亲上加亲,咱作为现代人知道这事对后代的影响,但那会的人不知道不是!所以咱对这问题,不能说啥。不过这种事了多了以后,也直接导致了后来满清的皇帝子嗣不旺,最后的三位皇帝宫里边都没听过娃的哭声,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好了,这话扯远了,咱接着聊。

那为嘛姑姑和侄女能扯上这样的关系呢?

就这事和一个人脱不了关系,这人叫吴克善。是孝庄的亲哥哥,是蒙古青的亲爸爸。

过程是这样的。话说这吴克善干嘛嘛不行,吃嘛嘛不够的主,但这货有个特长,就是交际能力还成,再有就是他们家女人是个顶个的棒。

首先皇太极在的时候,这货就想方设法的和皇太极拉关系。大家伙也知道那会为了表示亲近,表示双方有相互利益的联盟关系,都喜欢整联姻这套。

所以啊吴克善干脆就把自己个的姑姑孟古哲哲塞给了皇太极,而皇太极也是需要在蒙古族中找寻一个能力不咋地,但能潜伏在蒙古族当中当内应的主,所以就同意了,而且为了表示双方关系的重视,他还把这孟古哲哲弄成了皇后,就这身份,不可为不贵重。

但这事好是好,可这孟古哲哲嫁过去之后,一直就没有身孕。吴克善要想让他的富贵延长延长,这孟古哲哲的肚子不争气,这不成啊。

所以吴克善转头又把自己个的妹妹孝庄给塞了过去,但这事也没整好。孝庄的肚子挺争气,但一连串下了三个公主,这家伙咋就没个皇子出来呢?

这问题人家皇太极不着急,但吴克善这就着急上火了。吴克善这就着急忙慌的把自己个的另一个出嫁守寡的妹妹塞给了皇太极,这妹妹就是有名的海兰珠,是孝庄的姐姐。

话说皇太极早就喜欢上了海兰珠了,这被吴克善塞过来,这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皇太极对这海兰珠爱的要命,而海兰珠也争气,一家伙就给皇太极生了一个儿子。

这家伙把个皇太极开心坏了,一拍大腿根立马就立了这还没有拳头大的婴儿为皇位继承人,还大赦天下。

这把个吴克善开心坏了,他的地位稳固了不少,回头庆典的时候还拉着一大帮子蒙古首领来庆贺。

可这娃他享不了这福分,不到一岁就走了。

这事就把个海兰珠给弄病逝了,当年海兰珠病逝的时候,皇太极还在前线打仗,接到消息大营都不要了,自己个带着几个兵就往会赶,但紧赶慢赶的也没瞅进海兰珠一眼。结果就因为这事,成了皇太极的心病,没多久皇太极也完蛋了。

后来这不两波人为了皇位差点把脑浆子都打出来了,一波是多尔衮,另一波是豪格。

后来这两波人都做了妥协,这就让这天大的馅饼,咣叽砸到了福临,也就是顺治的头上,顺治迷迷糊糊的就当了皇帝,那会他才六岁能懂的啥?

可蹲在一边的吴克善不乐意了,这事弄的,他这和满清的皇室似乎要走远了,这那成啊!所以回头他又把自己个女儿,也就是蒙古青给提溜出来,提出要嫁给顺治。

当时满清的朝政是多尔衮点头才成,多尔衮为了巩固满清在蒙古的势力,也就同意了。

所以顺治娶蒙古青是多尔衮给强加上去的。

接下来的事

后来多尔衮这不狩猎玩去了,结果一个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把自己个给弄死了。

这顺治一家伙这就成了真真的皇帝了。

要知道多尔衮活着的时候,顺治就知道自己个就是个傀儡,指不定啥时候多尔衮就把皇帝的帽子给撸了,套自己脑壳上了。

这事要办好了,他顺治能来个禅让,弄不好指不定就咋挂了。所以他对这多尔衮表面上很顺从,但从心里那叫个恨得牙痒痒。

所以就有了后来对多尔衮掘坟鞭尸砍脑瓜的举动,从这一连串的事情上咱就不难发现顺治有多么的恨多尔衮。

那么蒙古青是多尔衮强加给他的皇后,所以顺治对这皇后也不看不上眼。

再加上这蒙古青还有点小女人的脾气,特别的喜欢嫉妒,无法忍受顺治的移情别恋。好吧顺治表示很生气,而且俩人的生活方式还不一样,蒙古青喜欢奢华的生活,而顺治要俭朴一点,所以俩人能过到一起那才叫怪了。

所以顺治坚决要废后,这事孝庄不同意,宗室不同意,大臣也不同意,但就是拧不过顺治,这一家伙蒙古青就变成了静妃。

打这里起这蒙古青就从史料当中消失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为嘛消失了呢?”

为嘛?这事您得问顺治才成,他不让写呗!后来死在那一年?不知道!死后埋那嘎达了?这也不知道!

咱只知道,这事到了康熙手里边的时候,康熙把这蒙古青以及康熙的生母加上董鄂妃,一并塞到了清东陵中的孝陵合葬了。

至于题主说的出宫有了身孕这事,那是《朝鲜王朝实录》中的记载,但这事那孩子的年龄和满清记载当年这事的时间对不上。

而且,咱想一下,一个皇帝的老婆,被人家皇帝废了,还能出宫溜达回自己个的家乡,又嫁给别人,这事说的就不那么靠谱。

毕竟顺治压根就不是个大心眼的人,他能干出这事?加上那吴克善,这货能冒着得罪顺治的风险,把自己个女儿再嫁一遍?拉倒吧!这事听着就玄乎。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她是清朝唯一被废的皇后,也是第三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她就是清世祖福临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

博尔济吉特·孟古青是顺治帝福临第一位册封的皇后,是顺治帝舅舅吴克善的女儿,孝庄文皇后的侄女。出身科尔沁部贵族的她,自小养尊处优娇纵,虽然如此,但还是不能抹掉她还是个聪明漂亮的女子。

顺治帝十四岁时,与博尔济吉特氏完婚,这门婚事是摄政王多尔衮指定的,这个人不会是孟古青,也会是别人,无论是谁,顺治帝都暂时无法与之抗衡的能力,毕竟顺治帝能当上皇帝,多尔衮在背后的助力不会少,这时的顺治帝只能接受。

前面我们说到,孟古青可以说是家里千娇百宠出来的孩子,喜奢华,性善妒,跟顺治帝的性子完全相悖。两人婚后免不了争吵摩擦,本就没有什么感情基础,感情越发冷淡,相看两生厌,顺治帝萌生了想废后的念头。让顺治帝如此不满除了孟古青本身性子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个皇后是多尔衮选的,对顺治帝来说才是心底最深的那根刺。

终于,1650年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这让顺治帝松了很大的一口气,一根压在头上的横梁终于移除了。本来如果孟古青对顺治帝柔情蜜意一些,乖顺贤惠一些,即使她是多尔衮指定的皇后,顺治帝也不会废她,可惜她依旧嚣张跋扈,不能容人,这让顺治帝十分恼火。顺治十年,不管群臣和孝庄太后的反对,他将博尔济吉特·孟古青皇后之位废除,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从那之后,关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的记录就消失了。

关于世祖废后的结局,阿浅个人有几个猜测:1、孟古青被接回科尔沁草原生活,之后可能再嫁人生子,毕竟当时并未有已婚妇人不能再嫁的规定,且出身高贵的她再嫁并不难;2、从高高在上的皇后被废,降为妃位,对从小出身优渥、性子高傲的她来说,是无法轻易接受的,也有一种可能她无法忍受这样的结果,自杀而死,这样的结果对清皇室来说,无疑是难堪的,也符合不记录的要求;3、最后一种说法是出自朝鲜李氏王朝实录记载,废后返回科尔沁并生子,这个孩子可能还是顺治帝的,后面清廷派人要接回,被拒绝,可记载时间与官方史料有冲突,故被排除。

关于世祖废后的结局,你怎么看呢?


若浅话史


清世祖顺治一共有两后十五妃,其中第一位正宫皇后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清朝唯一由皇后被贬为妃的蒙古科尔沁部女子——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

孟古青是孝庄太后侄女,算起来和顺治还是姐弟的关系。她由睿亲王多尔衮主婚,嫁给了当时年仅十四岁的顺治帝,并立为皇后,两年后被废为静妃,此后下落成谜。


孟古青最后到底去了哪里

孟古青为什么会和顺治翻脸,以至于顺治不顾群臣和太后的脸面,开启了清朝首废皇后的先例呢?说法很多,其中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因为孟古青和顺治的婚事是由睿亲王多尔衮主婚的,而顺治在继位的前八年一直受制于多尔衮。

多尔衮死后,顺治集聚多年的怨气大爆发,不但要求众臣“以后任何事都要告知朕”,而且对多尔衮安排的这桩婚事也是十分不满,所以导致了孟古青的被废。不过此事有疑问:因为孟古青在顺治六年入宫,顺治八年被立为皇后,被废是在顺治十年,而多尔衮死于顺治七年。

如果孟古青真的是因为顺治和多尔衮的斗争被废的话,那不可能在多尔衮死后还被立为皇后,直到两年后才被废的。所以我认为:孟古青的被废其实不是顺治和多尔衮的斗争,而是顺治和他母亲孝庄之间的博弈。


这一点可以在顺治的第二任皇后看出:顺治在十年八月废孟古青,顺治十一年五月迎娶博尔济吉特氏.阿拉坦琪琪格为妃,六月册封为皇后。这个同样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的女子,是孝庄太后的侄孙女。顺治依旧不喜欢她,甚至在董鄂妃入宫后,顺治还想着二度废皇后,已经正式开会议论此事了。多亏了孝庄太后强下懿旨才算保住了阿拉坦琪琪格的皇后之位。

所以顺治对于和孝庄太后有亲的两任皇后都不满,连续两次都要废掉她们,可见顺治和母亲孝庄之间的感情确实不好(也有旁例可佐证:《清史稿》里关于顺治和孝庄太后的记载只有不到五十字,而同书记载的,关于康熙和祖母孝庄之间的字数却多达700字)。以此来看,孟古青的被废,其实是顺治和孝庄之间的牺牲品。

而孟古青被废为静妃后呢?她去哪里了?据远在千里之外的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记载:孟古青最后回去了科尔沁草原并生子,成为了另一位蒙古王公的妻子了。不过此说依旧存疑,连宗主国都讳莫如深的事,怎么可能被藩属国所知悉呢?

我认为孟古青最后应该还是留在了紫禁城,毕竟她当时的身份还是妃子,加上紫禁城有亲姑姑孝庄在,虽不能母仪天下,但不惹事、不招嫉,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还是很容易的事。




一贰一橙


在大清几百年的历史上,很少出现过皇后被废的情况,即使是乾隆皇帝的继后,虽不得他的喜欢,但也没有被废,只是在死后没有得到皇后的待遇而已。


清朝唯一被废的皇后是博尔济.吉特氏,并非那拉氏,她是科尔沁草原蒙古亲王吴克善的女儿,是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女,也即是顺治皇帝的表妹。

博尔济从小在草原长大,有着草原人所特有的洒脱率性,而且十分的聪明,顺治帝登基后年龄尚小,当时由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掌权,多尔衮为了给顺治以后铺路,就给他安排了这桩满蒙联姻。
在满清,亲上加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顺治、康熙都娶了他们的表妹,慈禧太后也把她的侄女嫁给了光绪皇帝,都是为了控制权力而产生的政治联姻。
顺治帝大婚后,就慢慢的受不了他这个表妹的大小姐脾气,她虽说长得漂亮可人,但有太多的缺点,让他难以忍受。

博尔济的妒忌心特别强,爱耍小性子,仗着姑姑孝庄太后,看见漂亮的妃嫔得宠,她恨不得想掐死对方,从而导致后宫不和,一次两次还好,可时间一长,她耍臭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多,这就让顺治帝很反感了。
还有,博尔济出身于大户人家,平时都穿金戴银,生活奢侈无度,不管是什么,都要用最好的,完全不知道作为后宫之主应有的表率,而顺治帝比较崇尚节俭,两个人几乎水火不容,一见面就是吵架。
但这些都是表面原因,其实真正原因还是与多尔衮有关,因为这门婚事是多尔衮提出的,自己贵为一国之君,婚事却不能自己作主,他也很憋屈,而且多尔衮仗着自己是摄政王的身份,根本不把顺治帝放在眼中,这就更让顺治帝不满,因此在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就将博尔济废掉,降为静妃。

不久之后,博尔济又回到了科尔沁大草原,但按照清朝宫廷规定,皇后被废后就会被打入冷宫,是不可能出宫的,这可能与孝庄太后有关,孝庄太后与顺治帝相互妥协的结果,毕竟博尔济是自己的亲侄女,侄女被废,她也很没面子,再打入冷宫,那她的颜面何在,致死她也不会同意的。
而顺治帝此时却宠爱着董鄂妃,想让她上位,但孝庄太后这一关是没法通过的,最后只能各退一步,董鄂妃的事,孝庄可以不管,但博尔济必须放出宫,就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博尔济被特许回到了娘家。
至于说,博尔济出宫后,生下了顺治帝的儿子,这应该是不可能的,这是根据朝鲜史料的说法,但毕竟朝鲜的史料不全,在清朝的后宫里,皇帝宠幸妃嫔都有严格的记录,妃嫔如果怀孕了,都有特殊的照顾,如果博尔济怀有身孕,专职的太监肯定知道,是断然不会让她出宫的,唯一的可能是博尔济出宫后再嫁人,然后怀孕生子,

因此说,博尔济是很幸运的,脱离了后宫这个大监狱,获得了新生,不然她也会在冷宫中抑郁而死。








遗产君


首先纠正一下题目的错误,第一,清朝唯一被废的皇后是博尔济吉特氏,而不是那拉氏;第二,废后并没有怀有身孕;第三,废后更没有再嫁。

根据《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九册中记载说,清国入关后的第一夫人、顺治帝的元后博尔济吉特氏,在被废掉后,回到了娘家科尔沁蒙古,生下一个男孩,在科尔沁长大,很有贤名,被清国朝廷知道后,担心科尔沁有挟天子的行为,向科尔沁索要这个男孩,但被拒绝了,之后废后母子就失去踪迹。

这则史料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认为废后没有被禁锢在皇宫,还能回到娘家,还是很幸运的。废后真的很幸运吗?朝鲜史料记载的就是真实的吗?

01,出身显贵的第一夫人

顺治帝元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字叫额尔德尼布木巴(额尔德尼本巴),她是科尔沁左翼中旗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

科左中旗是和清廷联姻最多的部落,也是闺女嫁到清皇室中取得显赫地位最多的部落,吴克善家族一共和清廷联姻56次,娶32,嫁24,联姻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各部,又出了孝端、孝庄和孝惠,因此被康熙帝亲切的称为舅家。

额尔德尼本巴的曾祖父叫莽古斯,莽古斯的女儿哲哲就是太宗孝端文皇后,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多尔衮,一个嫁给了多铎。

莽古斯的儿子寨桑,即额尔德尼本巴的祖父,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是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察罕、索诺木、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太宗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太宗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

哲哲为皇太极生了三个闺女,其中固伦端靖长公主又嫁回娘舅家,额驸是索诺木的儿子多罗郡王奇塔特。

布木布泰为皇太极生了三女一子,儿子就是顺治帝,长女固伦雍穆公主也嫁回娘家科尔沁,额驸就是第二代卓礼克图亲王毕勒塔噶尔。

吴克善就是额尔德尼本巴的父亲,毕勒塔噶尔是她亲哥,嫂子兼表姐是固伦雍穆公主,昭圣太后布木布泰和元妃海兰珠是她亲姑妈,大清第一皇后哲哲是她亲姑奶。这样一个贵女中的贵女,性格多少会有些刁蛮跋扈的。

02,为满蒙联姻尽义务

满蒙联姻是清国的基本国策,从太祖到太宗,从皇子皇孙到皇女,都要和蒙古各藩部联姻,这是身为皇室的责任和使命。身为皇帝的顺治帝自然也不能例外,要为满蒙联姻尽自己的义务。

顺治七年(1650),摄政王多尔衮给顺治帝订婚,新娘就是额尔德尼本巴,来自科尔沁草原的亲亲小表妹。当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猝死,顺治帝终于可以亲政。

顺治八年(1651)正月十二,十四岁的顺治帝举行亲政大典,接受朝贺。五日后,正月十七,舅舅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送闺女到达京城。

吴克善同志早在26年前的天命十年(1625)和十七年前的天聪八年(1634)分别护送妹妹布木布泰、海兰珠嫁到清廷,这次又亲自护送亲闺女来到清国的新都城北京,来做清国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后,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和硕亲王满达海、多罗端重郡王博洛、敬谨郡王尼堪及内大臣等,联名上书,请于二月内举行大婚礼。顺治却“以大婚吉礼。此时未可遽议。所奏不准行。”

顺治帝为何拒绝在二月举行大婚呢?以猴格看来,原因可能是这样的:

  • 其一:或许是顺治帝准备清算多尔衮,所以不想册立多尔衮为他选定的新娘。
  • 其二:顺治帝刚亲政,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才当家作主,自然是什么都要抓到手里最安全,忙得不得了,哪有空结婚啊?

不管什么原因,反正皇帝说现在结婚不是时候,因此,准新娘由姑妈庄妃布木布泰照看。就在本月二十三,顺治帝才得以尊生母庄妃为皇太后,一次性上尊号昭圣慈寿。

按例上尊号是遇到大事上一次,一次两字,这回一次性上四字,是因为布木布泰在儿子继位是没有被尊为太后,所以这次追补两字,加上本次亲政上尊号,一共四字。同时,制定皇太后仪仗,布木布泰这才成为清国的皇太后。

正月二十八,顺治帝又传谕礼部,晋封麟趾宫大贵妇娜木钟为懿靖大贵妃,晋封衍庆宫淑妃巴特玛为康惠淑妃。

顺治实录这些记载只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太宗后宫在顺治帝继位后都没有得到尊封,直到顺治帝亲政后才晋封。

二月初十,顺治帝率诸王、文武群臣恭上昭圣慈寿皇太后尊号宝册,宝文曰:昭圣慈寿皇太后宝。次日颁诏天下。二月二十一,追论多尔衮罪状,对他展开一系列清算。

同时还要防备郑亲王济尔哈朗,还要忙着收拢多尔衮的正白旗,将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进一步加强皇权,等等等。看看小皇帝忙的,的确没有结婚的时间啊!推迟婚礼的确是忙工作。

03,清国入关后首次册后大典

额尔德尼本巴在待嫁的时候,得了一次病,并不严重,但是她亲亲的姑妈,新出炉的昭圣皇太后还是很紧张,专门派三位使女去请教传教士汤若望,老汤问清楚病情后,给使女一块圣牌,交代让患者挂在胸前四天左右就可以痊愈,果然没几天就好了。

老汤是实在人,用一个圣牌忽悠人,可知准新娘的病根本不算病,纯属皇太后小题大做了。

六月十八,定大婚礼物,行采纳礼,开始进入婚礼流程。八月初二,顺治帝宴请舅舅兼准岳父吴克善夫妻俩,命亲王以下、尚书以上以及亲王郡王妃等,都出朝阳门迎接。八月十二,派固山贝子吴达海、礼部尚书阿哈尼堪、固山额真蓝拜去祭告天地、太庙。

八月十三,清国在北京紫禁城举行了首次、隆重的册立皇后大典,皇后的册文夸赞:“毓秀懿门。钟灵王室。言容纯备、行符图史之规。矩度幽闲、动合安贞之德。”

结婚时这些赞誉的话我们看看就好了,就像有些结婚的誓言一样,千万不要当真。因为皇帝大婚,昭圣皇太后又加二字徽号“恭简”。

就在科尔沁高贵的公主额尔德尼本巴大婚之时,亲亲表哥丈夫、顺治帝的后宫中,一个小小的庶妃巴氏已经有了身孕,并在额尔德尼本巴婚后两个月多、当年十一月初一诞育大阿哥牛纽。

米错,顺治帝十四岁就做爹了,新上任的皇后娘娘额尔德尼本巴也荣升嫡母,对于心高气傲的科尔沁公主来说,大概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当然,对每个女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体验。

顺治九年(1652)正月三十,刚三个月、虚龄二岁的大阿哥牛纽夭折。很快,三月十五,后宫庶妃陈氏又生下皇长女。

04,针尖对麦芒的婚后生活

从稀有的史料推测,额尔德尼本巴和表哥的婚后生活,还是有蜜里调油的时候,绝不是顺治帝所说的结婚就分居的状态。

一个贵为清国皇帝,一个是科尔沁的公主,一个任性放纵、暴躁易怒,一个刁蛮任性、骄奢跋扈,表兄妹俩都属于那种喜欢作死又骄横的人。蒙古女性地位比满洲女性地位要高些,做为一个满洲爷们,自然对这个蒙古老婆不满意,嫌弃她不恭顺,嫌弃她管的宽。

婚后的生活就是零距离相互了解,又不能互相容忍包容,矛盾自然就出来了。通过额尔德尼本巴的行为看,她是爱上了她狠心薄情的表哥,所以才会嫉妒,才会去争宠,才会去闹,她的行为却被顺治帝视为作天作地,躲而避之,夫妻之间终于越行越远。

顺治十年(1653)七月十七,后宫庶妃董鄂氏生二阿哥福全。后宫又进来一批新的福晋、小福晋,皇后嫉妒的发狂,表哥对表妹也反感到极点。

05,史上最拙劣的废后借口

顺治十年(1653)八月二十四,顺治帝突然传谕礼部、内三院察阅前代废后事例。

这道上谕惊到了大学士们,大家觉得皇帝有废后之意,因此,冯铨、陈名夏、成克巩、张端、刘正宗等人联名上书劝谏,大家都认为皇后母仪天下,关系甚重,像前代的汉光武、宋仁宗、明宣宗,都是贤明的皇帝,却都因废后一事成为抹不掉的失德污点,皇帝陛下怎么能学他们呢?

几位大学士措施非常的委婉,劝顺治帝不要做那种沦为后世笑柄的蠢事。十六岁的顺治帝很阔气的说:皇后无能当废!还很严厉的申斥冯铨诸臣沽名钓誉。

既然被大臣察觉心意,也没有瞒着的必要,八月二十五,顺治帝就把废后的想法给他妈昭圣太后说了,到第三天,八月二十六,正式发出谕旨废皇后为静妃,改居侧宫。

○(顺治十年八月)己丑。谕礼部。朕惟自古帝王。必立后以资内助。然皆慎重遴选。使可母仪天下。今后乃睿王于朕幼冲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谨于八月二十五日奏闻皇太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顺治实录卷77)

这道上谕给出了三条废后的理由:

  • 其一,这桩婚事是睿王独断专横“因亲定婚未经选择”;
  • 其二,从结婚开始就夫妻不和睦,已经分居三年,“即与朕志意不协。宫阃参商。已历三载。”宫阃原指后妃居住的卧室,此处喻指夫妻感情,参商是天上两个互相不能碰见的星星。
  • 其三,皇后不贤良淑德,不足以承担统领后宫的重任,“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

这三条理由都挺可笑的,某来挨个批驳:

其一,你说因亲定婚,你们清国满蒙联姻不都是亲戚连亲戚的近亲结婚?再怎么选择不还是亲戚?除非你违背你爷定下来的满蒙联姻国策。

其二,顺治帝自己说他们两口子从结婚就分居,这话谁信?反正我是不信。

做为一个被汤若望说“性癖发达”的皇帝,在结婚后还有道德方面的过失流传出来,老汤劝谏他,他还“强言护短、面色惭赤”,询问汤玛法到底是吝啬的罪过大,还是淫乐的罪过大,老汤回答说是淫乐罪过大,顺治帝点头默认。

这样一个早早就开荤的好色之徒,会和皇后分居参商不见?如果真不见,你怎么知道皇后“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呢?你要不喜欢皇后,谁敢在你面前鼓吹皇后佳丽?如果你没和皇后在一起生活相处,你怎么知道皇后极巧慧?

夫妻二人肯定蜜里调油过,所以他才了解皇后的性格,这会儿想废后,就说自己从结婚就分居,那是说瞎话忽悠大臣呢,后来在董鄂妃行状里,他自己又承认是因为皇后太妒忌才分居的。

综上可知,这货说结婚分居是瞎话。

其三,妻子不贤良淑德,这个理由都不值得批驳,贤良淑德的标准还不是做为丈夫的你说了算?这能当废后的理由?不能!

因此,面对皇帝鬼扯的三个理由,群臣当然不能信服,纷纷劝谏阻拦。

06,汉官们提出避免废后的解决方法

八月二十七,礼部尚书胡世安、侍郎吕崇烈、高珩联名上奏说“夫妇乃王化之首、自古帝王、必慎始敬终。”“圣谕中未言及与诸王大臣公议。及告天地宗庙。臣等职司典礼。所奉敕谕、若不传宣恐中外未悉。若遵奉传宣恐中外疑揣。伏愿皇上慎重详审、以全始终。以笃恩礼。”

啥意思呢?这几位是说,当初立后的时候可是祭告过天地宗庙的,你现在随口就废后,也没和诸王大臣商量,恐怕惹中外议论,应该慎重行事。

顺治帝就批示,让议政诸王贝勒大臣、内三院、九卿、詹事、六科都给事中、各掌道御史共同商议废后事宜,然后将会议结果上奏。

还没等会议结果出来,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孔允樾就言辞激烈的上奏,引经据典,引古为鉴,着重批评以无能废后的理由太过低级,“况我皇后正位三年、未闻显有失德。特以无能二字、定废谪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且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

批评之后,老孔又苦口婆心劝谏,女子无才便是德,怎么能用无能的理由来废后呢?再说,娶妻有几个合乎心意的,大家不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觉得皇后不合心意,可以仿照旧制,选立东西二宫,处理宫务,让皇后自己呆着不就行了,何必落个废后的名声?

前面讲完理了,后面老孔晓之以情:皇帝陛下啊!自从你亲政以来,天下人都觉得是尧舜复生了,今天突然要废后,传到后世,不是让人耻笑这不是开国之主应该做的事?皇帝你是天下之父,皇后就是天下之母,做父亲的有休掉母亲的权利,做为人子就算知道母亲有过失,也要哭着求父亲不要休妻,更何况天下人都不知道皇后犯了什么过错,就要被废掉,谁能忍心不为皇后请命呢?

老孔的奏章让顺治帝无法批驳,人家连解决夫妻不和谐的法子都给你想好了,你还有啥理由废后?没办法,顺治帝就把老孔的奏章也推给诸王大臣一起商讨。

接下来,八月二十九,御史宗敦一、潘朝选、陈棐、张瑃、杜果、聂玠、张嘉、李敬、刘秉政、陈自德、祖永杰、高尔位、白尚登、祖建明十四人也各具疏力争,把性格暴躁、刚愎自用的顺治帝惹毛了,以宗敦一诸人“明知有旨会议,渎奏沽名”,命有关部门议处。

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首的诸王大臣商量后,在九月初一上奏,请求按照孔允樾的意见,“仍以皇后正位中宫”,建议“选立东西两宫”。

07,顺治帝的胜利

面对这样的结果,顺治帝很不满意,批示说我都和皇后分居三年了,我知道废后会被后人非议,但我不介意留下恶名被人视为失德之君,孔允樾说没听说皇后有失德,你从哪里知道的?从实具奏。

他拿不出皇后失德的证据,反而让老孔拿皇后没失德的证据,真是!瞠目结舌的老孔拿不出证据,眼看皇帝是铁心废后,他也拦不住,只能认错。

九月初四,无奈的孔允樾上奏说,我连皇帝你都不常见到,皇后居住深宫之中,她有过无过,岂是我能知道的?我也不敢知道啊!前几天我上奏说没听说过皇后失德,也是希望皇帝陛下你能够给皇后一次机会啊!我劝谏你也是我的忠君爱君之心啊!啥都不说了,我洗好脖子待罪吧!

诸王大臣们看看老孔都不硬硬了,他们更不阻拦,九月初五,济尔哈朗上奏说“所奉圣旨甚明,臣等亦以为是,无庸更议。”意思说你是老大,你要废就废吧!我们奉旨行事就是。

顺治帝看济尔哈朗的推诿之言,把废后的责任都推他身上,他也不甘示弱,批示说,废后的事,也不是朕乐意为之,但容忍已久,实在难以勉强自己,才想着废后,“诸王大臣及会议各官既共以为是”,就遵照之前的废后谕旨吧!又把责任推给诸臣说他们共以为是,这组君臣也是够了。

不说顺治帝君臣打嘴官司,这位在后位上坐了两年零十二天的科尔沁公主,也许还没有适应远离草原的生活,就从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也是实际的冷宫,面对高墙红瓦,开始与世隔绝的凄苦生活,从此消失在官方视线中。

08,废后的真实原因

佳丽又巧慧的额尔德尼本巴为什么被狠心的表哥废掉呢?什么无能、什么睿王订婚,前面已经分析过为什么不是这些原因,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七年后,顺治十七年(1660),顺治帝亲手撰写的《孝献皇后行状》中无意中披露了当初废后的原因。

“前废后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乃处心不端,且嫉刻太甚。见貌少妍者,即曾恶欲置之死。虽朕举动,蘼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接见。且朕素募简朴,废后则癖嗜奢侈,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倚绣缀饰,无益暴殄,少不知惜。尝善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废后之行若是,朕含忍久之,郁慊成疾。皇太后见朕容渐瘁,良悉所由,谕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废之。及废,宫中人无一念之者。则废后所行,久不称众意可知矣。”(孝献皇后行状)

顺治帝在行状里说废后有两个大缺点,其一,嫉妒心太强;其二,好奢侈。

废后自认是最美丽的,看到后宫有漂亮的妃子,她就憎恶的“欲置之死”,皇帝睡谁她就收拾谁,为此还和皇帝吵架,她的行为严重干扰到顺治帝的私生活,这么好色一娃,怎么可能只守着你一个人?自然是分居不让皇后干涉到他。

顺治帝批判废后好奢侈,衣服帽子都得是珍珠宝石点缀,用餐的餐具都得是金制的,不是金制的就不高兴,还表白他自己崇尚简朴,其实,他和废后差不多,都是爱铺张浪费讲究享受,不过是习惯的美化自己罢了。

还说什么他忍废后很久,忍到容颜憔悴到生病的程度,他妈可怜他就让他废后,废后被废以后,宫中没有一个人怀念她,可见她平时的所作所为多么不得人心。这话我都不想说他,你是皇帝,谁那么大脸敢在你面前怀念废后啊?找死吗?

09,神秘消失的废后

不管什么原因,总之,这位科尔沁公主被废了,就此失去踪迹。《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九册记载说废后回娘家,还生了孩子,被不少人相信并传播,李朝实录记载的就是真的吗?

其实是有待商榷的,读史有很关键的一条,叫孤证不举,就是只有一处记载的要慎重对待,具体分析。

李朝实录记载:康熙六年(1667)三月,出使中国回朝鲜的使臣郑致和向国王报告说,他听说顺治废后回蒙古娘家了,后来生了儿子,已经十四岁,清国向蒙古索要这个男孩,遭到拒绝。

这个记载,我认为是不靠谱的,那个孩子要在康熙六年十四岁,必然生育顺治十年或者十一年,顺治十年八月废后时,顺治帝就说已经和废后分居,怎么可能怀孕?

就算被废时怀孕,清廷又怎么会允许她回娘家?退一步说,就算回娘家才知道怀孕生子,科尔沁蒙古做为清廷忠实的伙伴和臣属,又怎么可能去和清廷搞分裂?

如果真的生下有蒙古血统的皇子,科尔沁蒙古还不得乐疯了,快马加鞭的送回北京交给昭圣太后,等着接班?

总之,废后回娘家是不可能,生孩子更不可能,李朝实录记载这条不足为据,不用当发现新大陆似的信以为真。

徐广源先生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到一条史料:嘉庆十二年军机处发文给东陵承办事务衙门,询问顺治帝的静妃金棺在何处安奉、何时奉安?奉安后遇岁时年节、诞辰、忌日如何行礼。但东陵承办事务衙门给军机处的回文却一直没有查到,实在令人遗憾。

但这一条史料最少从侧面证明了,废后静妃没有回娘家,而是老死宫中,被葬在东陵。

10,猴格说

朝鲜使臣郑致和明显夸大了科尔沁蒙古的能量,在皇太极时期,科尔沁在武力上都不敌满洲,到了顺治年间,藩部对清廷更是忠心温顺,清廷对藩部的控制力也在逐步加强,根本不可能出现藩部另立皇子的事情发生。

最明显的就是,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因为闺女被废受到牵连,他虽然身居嫡长,本支在科左中旗却日渐没落,别说比不上四弟满珠习礼那一支,连老二察罕(孝惠的祖父)那一支都不如。

吴克善一支除了前两代和清廷有联姻,之后数十代都没有再和皇室有嫁娶,直到末代卓礼克图亲王色旺端鲁布,在清国末日宣统三年(1911)二月的时候,迎娶到一位宗女,道光帝第九子孚郡王奕譓的嗣子贝勒载澍的女儿。

可见,婚姻从来都是和政治紧密相关的。

最后说一句,郝蕾演的真好真好!

就是这样。

参考资料:顺治实录、汤若望传,孝献皇后行状、清史稿、清26后妃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


猴格大人


清朝帝王12位,皇后16位,而被废的皇后就有两位。其中一位便是乾隆的继后,虽然没有明面上颁发废后旨意,但是那拉氏去世之后并未举行国丧,甚至连和帝王合葬的资格都没有,堂堂皇后竟然与贵妃屈就在一个墓穴上,相当于不废而废。而这被废的第二位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更是诡异,史书只有身为皇后之时的记载,被贬为静妃之时整个人便凭空消失。


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这位皇后可是大有来头。父亲乃是科尔沁的亲王――吴克善,姑姑乃是孝庄太后,相当于和顺治是表兄妹的关系。科尔沁与满族可谓是渊源颇深,吴克善更是善于利用这种关系。先是将姑姑哲哲嫁给皇太极做了正妃,哲哲久未生育之后又将妹妹大玉儿嫁给皇太极,最后大玉儿失宠之后又将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所以博尔济吉特氏与爱新觉罗是长久的联姻利益关系。

自然也就能够明白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为何不得顺治帝的喜爱。前期满族为了天下安定,自然是要拉拢蒙古族,自然联姻就成为最为常见的手段。而孟古青便是这个时候和顺治婚姻的产物。顺治本就厌倦了这种宫廷之中的政治利益,再加上孟古亲正好是多尔衮为顺治帝选择的妃子,这更加令顺治帝不喜。


古往今来,摄政之人与帝王本来就不合。更何况顺治帝还是有雄心与抱负之人,这就更加促进了与多尔衮的矛盾。多尔衮欺负顺治年幼,时常在朝政上公然指责,更是经常对顺治帝不敬。再加上多尔衮与孝庄太后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顺治帝对多尔衮的厌恶更上一层楼。因而孟古亲注定会成为这场联姻的牺牲品。

多尔衮外出狩猎之时从马背上摔下去世,顺治帝提前亲政。而在这不久,顺治帝便是开始处理孟古亲。前期先是剥夺了孟古亲统摄六宫的信物,之后便不顾旁人劝说一味坚持地的废后。顺治帝提到,孟古亲举止粗俗,尤其善妒,所用之物过于奢华不配为国母,故而废后,改为侧室――静妃。


随着被废,孟古亲在史料上的记载也戛然而止。按理来说虽然未侧妃,但是终究是顺治帝的女人,就算顺治帝厌恶也是需要在后宫中老死,出宫的可能性太低。但是若是从孟古亲的家庭背景来看,出宫也是可以的。毕竟孝庄太后是她亲姑姑,被废之后又不得帝王喜爱,吴克善为了女儿考虑,接回科尔沁也是极有可能的。

至于朝鲜历史中提到,孟古亲怀有身孕被赶出皇宫,这件事情不太可能。满族虽然民风彪悍,但是对于血脉还是非常重视的。若是孟古亲真得怀有身孕的话,是绝对不会被放出宫的。若是这样,孝庄早就不顾伦常纲理下嫁多尔衮了。而且顺治帝因为多尔衮和政治联姻不喜孟古亲,孟古亲为后之时尚未被宠幸怀有身孕,何况是被废之后,再加上后期董鄂妃的出现,孟古亲怀有身孕更加没有可能,故而孟古亲回科尔沁有可能为真,但是孩子一定不是顺治帝的。


小镇月明


清朝有两位被废的皇后,第一位是顺治皇帝的博尔济吉特孟古青皇后。第二位是,乾隆继后那拉氏因断发惹怒乾隆皇帝,最终落得不废而废的凄惨结局。而有传言称:孟古青被废后赶出宫外时怀有身孕,那么这是不是真的?结局怎么样?

清朝唯一被废的皇后那拉氏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在盛京突然驾崩。满清权贵内部经过激烈的政治斗争,最终确定由年仅6岁的福临也就是顺治继承皇位。考虑到顺治帝尚小,因此皇室内部推举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多尔衮给侄儿顺治帝定下了一门亲事。这个女子是科尔沁部的一名蒙古公主,姓博尔济吉特,名孟古青,是卓里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也就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顺治帝的嫡亲表妹。

到了顺治8年初,卓里克图亲王吴克善亲自率领送亲队伍来到京城。不巧,顺治帝正在对多尔滚进行清算。同年8月,经众大臣的再三催促,顺治帝不得不下旨举行婚礼。这便是北京城的首次隆重的皇帝结婚。于是,孟古青幸运地成为了清朝入住中原的第1位皇后。

孟古青美貌出众,不仅是众大臣,就连顺治帝本人也是暗暗叹服。传教士汤若望曾经称顺治帝“好女色”(顺治帝功能旺盛,虽然24岁驾崩,却生下有17个孩子)。应该说顺治帝对于如此美貌之女子是非常满意的。但是令顺治帝没有想到的是,博尔济吉特孟古青有两个令他讨厌的脾气。



一是,孟古青皇后喜好奢华,吃饭的时候都必须要用金子制成的餐具,如不满足便发牢骚。其二是嫉妒心强,假如被她看到皇宫中有比较漂亮的宫妃,她必将置对方于死地。作为皇帝拥有多个女人也是常事,而且顺治帝又比较提倡节俭。所以,孟古青皇后的这两个缺点非常令顺治帝不满。顺治十年八月,顺治帝终于下了一道谕旨,宣布废黜孟古青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从此,清朝官方史料便没有了关于孟古青皇后的任何记载。


不过,据朝鲜史料称顺治十三年三月,蒙古以卓里克图亲王吴克善为首的众多亲王将孟古青接回了娘家。另据朝鲜《燕行录》记载,孟古青皇后出宫时竟然已经怀有身孕,回到蒙古后生下了一个男孩。按理说,孟古青皇后被废之前已经与顺治帝处于分居状态,因此,顺治帝很难会再次召幸于她。不过,回到蒙古后的孟古青皇后改嫁他人之事也是不无可能。

很有可能是,孟古青皇后改嫁他人之后生下了一个男孩,而被误传为怀有身孕离开了皇宫。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去世后,应该是葬在了蒙古草原。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