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无犬子!开国少将血战上甘岭,老山轮战,儿子又守“上甘岭”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这句古话非常适合形容开国少将李德生和他的儿子李和平。

李德生将军,河南新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经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奋战一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虎父无犬子!开国少将血战上甘岭,老山轮战,儿子又守“上甘岭”

李德生少将

李德生将军和许多开国将帅一样,对子女言传身教,严格有加,不允许他们有特殊照顾,相反,还处处比别人更严格。

李德生的儿子李和平在父亲的培养教育下,成长为一名军人。李和平参军的时候,正是特殊年代,正常秩序受到冲击,加之苏联的严重威胁,“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成为当时的战斗口号,大有大打一仗的可能。有的家庭害怕真的打仗,舍不得自己的子女参军,当时号召干部子女要做出模范带头作用,李德生便把儿子送到部队。李和平就是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参军入伍。

李和平和父亲虽然是不同年代的军人,但都与上甘岭这个与我军光荣历史紧密相关的地方有不解之缘,成为两个历史时期的“上甘岭人”。

虎父无犬子!开国少将血战上甘岭,老山轮战,儿子又守“上甘岭”

李德生和儿子李和平

李德生将军于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12军35师师长、副军长等职,先后参加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和上甘岭战役。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15军军长秦基伟指挥了前半段,后半段则由12军副军长李德生指挥。1952年10月下旬,李德生统一指挥12军、15军部队守卫上甘岭。他吸取15军的经验教训,总结创新用兵、火力、工事、通联、保障等战法,粉碎了美军的进攻,扩大了阵地,接续书写了上甘岭辉煌战史。

巧合的是,李德生的儿子李和平,也在12军任职,任36师106团团长。而这个36师的前身,正是当年浴血上甘岭的12军31师,106团的前身则是诞生了一大批战斗英雄的91团。这个团坚守上甘岭43天,著名的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就出自91团。胡修道在与美军的殊死搏杀中,创下一人击毙280名美军的纪录,成为抗美援朝战争杀敌最多的战斗英雄之一。除此之外,91团还涌现了朱友光、王万成等英雄人物,91团也被誉为“上甘岭英雄团”

1984年至1985年,昔日的上甘岭英雄集体106团,再一次与上甘岭结下不解之缘。按照老山轮战安排,南京军区1军统一指挥所属1师、12军36师及部分支援配属部队,于1984年12月接替老山防务。

虎父无犬子!开国少将血战上甘岭,老山轮战,儿子又守“上甘岭”

老山地区的八里河东山,因条件艰苦、争夺激烈,被称作“八十年代的上甘岭”

36师106团驻守于老山的八里河地区。这里山势险峻,沟壑纵横,尤其是距离后方较远,不仅频繁遭越军的炮击、偷袭,而且后方补给运输也非常困难,如同当年的上甘岭一样经常被越军炮火阻拦,食品饮水难以运上来,环境十分艰苦恶劣,被称作“八十年代的上甘岭”。

虎父无犬子!开国少将血战上甘岭,老山轮战,儿子又守“上甘岭”

通往“八十年代的上甘岭”主峰道路十分艰险,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路

李和平带领团队,驻守在艰苦的八里河东山。他们发扬32年前上甘岭前辈的牺牲奉献和坚忍顽强精神,随时与来犯越军展开殊死战斗。

虎父无犬子!开国少将血战上甘岭,老山轮战,儿子又守“上甘岭”

李和平组织沙盘推演

一次,李和平指挥分队出击越军一处A型工事,立即遭到越军反扑。越军早就知道李和平的身份,如能抓获李和平,就能作为一个很好的炫耀素材,也可以进行要挟勒索。当时越军甚至喊“活捉李和平”,发起一轮又一轮疯狂的进攻。

李和平命令战士进入防御工事,给炮兵群明确射击诸元,要求在我军阵地前近距离实施炮火压制。我军炮火随即呼啸而来,李和平和战士们躲避在防御工事内,阵地前的越军被炸得血肉横飞。炮击之后,106团随机发起反击,全歼了这股越军。

这个光荣的上甘岭英雄部队,在“八十年代的上甘岭”再次谱写了新的光荣战史!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欢迎文创作者加入,留言或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