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篳路藍縷之路 企業勵精圖治之為

​“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

大國篳路藍縷之路 企業勵精圖治之為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會在北京舉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重要節點,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之年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充分肯定我們黨治理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全面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明確了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以及總體目標、工作要求,為堅定製度自信、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瞭正確方向。

制度是定國安邦的根本,成就偉業的保障。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實踐,形成了一套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深入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要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上下功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不斷開創“中國之治”的新境界。

經濟社會發展、現代化建設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好的制度保障。四中全會部署要求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完善國資國企制度體系,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和完善分配製度、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

進入新時代,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繼續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制度建設的分量更重、任務更加艱鉅。

深刻把握時與勢,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大任務,是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根本要求, 是應對風險挑戰、贏得主動的有力保證。

企業——社會發展的經濟細胞,在未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國家宏觀戰略進程中, “國家之治”如何落實到“企業之治”?企業應如何發揮其社會經濟基石的支撐作用?如何完善企業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如何完善健全企業產權制度體系、文化管理體系、企業資產管理體制?企業決策者如何在企業精神、企業經營管理、企業組織結構創新等諸多方面,更加有效地解決企業在嶄新的歷史階段所應面臨的問題?中央對國企改革的新部署以及國有、國企、國資三大改革任務如何明確……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要精神,推動企業改革發展再上新臺階,把全會精神成果轉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結合會議對“加快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總體要求,本刊特遴選切合企業未來發展、企業經營管理實踐的理論性文章,希望就站在全新的戰略高度領悟從“大國之治”到“企業之治”深刻內涵的世紀課題提供一份有益的思考成果。

大國篳路藍縷之路 企業勵精圖治之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