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户型好的房子关键时刻能救命

要问我最大的感受,那就是疫情过后,还是努力赚钱,买一套房吧!

不用担心房东不租,不用担心酒店不收。拥有自己的一套房,没人能限制你回家。

再有点闲钱,还是买一辆车吧!虽然车是个纯消费品/消耗品,但在紧急的关键时刻,能让你带上一家人,逃脱风暴中心,隔离感染的风险!

长沙从今天起,开始全面复工,对房市而言,原计划的小阳春,肯定是没有了,虽然为了应对,开发商纷纷出炉了“网上售楼部”,但恕老周直言:毕竟房产属于“非标、大宗、低频”商品,千房千面!

脱离了线下实体考察,所谓的“线上卖房”,唯恐只是开发商的痴人呓语,销售线忽悠管理层、最后达成两厢情愿的集体YY罢了!

当然,好处也是有的!会改变大多数人的购房习惯:原来说看房,直接开车去现场就行了!现在,实地看房之前,别急,先到线上看一看!或者加个置业顾问,先聊一聊!

So,出于资金回笼压力,开发商3-4月大概率会有一波大的促销行动,同时为配合刺激经济,预计4-5月有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宽松。

2月3日,央H已放水8000亿,这只是前奏,接下来,水还有很多!先稳股市,再稳楼市!放眼看,大水汹涌之下,普通百姓能抵御通胀的,唯有房产。

疫情过后,我给买房人的6点建议如下:

避开“带病”房企

众所周知,房企的负债率普遍比较高,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犹如大浪淘沙,一些边缘的中小型房企、一些本身就资金链“带病”的房企,肯定更难熬!所以,选品牌大、实力强点的开发商,最好年前无资金压力,或有央企、国企背景,相对靠谱。是否有资金压力,上市房企,可以查看公开的财务报表。或者更简单和直观的方法,可以网上搜一搜年前的新闻,该开发商是否有项目停工的现象。

户型好坏,关键时刻能救命

2003年的非典疫情,香港一共确诊1755人,死亡300人,而淘大花园一个小区,就有321人感染,42人死亡,分别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和七分之一。而近半数感染者,都住在同一栋:E座,而且集中在7/8号房。事后的调查发现,除了下水道的传播渠道外,正是E座7/8号房之间,这个宽度为1.5米的狭长天井造成的“烟囱效应”,让病毒随着排风扇的助推力,通过打开的窗户,进入相隔数层的住户!

所以,虽然为防控疫情,专家一直强调家里要经常通风,但如果你家不是纯南北通透的板式户型,尤其要注意,靠近内天井的卫生间窗户,还是尽量关闭的好!同时全天打开排气扇,卫生间及厨房的地漏,存水弯里要加上水,还可以使用喷洒一些消毒液。

虽然类似香港淘大花园的“致命户型”,已经不多了,但事实上,这类带内天井的设计,常存在一些带连廊的户型当中,算是比较常见的!

此外,一些梯户比高的公寓楼、筒子楼,也是通过中央内天井通风的,也同样是这类高危户型!

物业服务的最温情时刻

可以大胆预测:此次疫情过后,物业服务的好坏,将在买房决策因素中的权重占比,大幅度提高!

物业VS业主,平日里的紧张关系,在这段非常时期,得以空前缓解!

据老周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主动帮业主集中采购蔬菜或日用物资的物业品牌有:建发、龙湖、长城、绿地等。

有的物业还在小区主入口自建了消毒通道,包裹送到业主家前,也都统一喷洒消毒水!

可怕的病毒面前,物业就是每个普通人的最后一道防线!人人自危的当下,物业展现了极其温情的一面,尤显可贵,令人感动!

低密/低容的房子,关乎舒适,更关于健康

选出租率低、业主素质高的小区

尤其对改善购房而言,如果两个意向楼盘,一个是纯粹大户型楼盘,一个是包含小户型/公寓的综合型楼盘,肯定优先选前者。

自住比例高、出租人员少,这样的小区,安全系数肯定更高!

另外,邻居的素质也很重要!正所谓:百万买房,千万买邻。

如果碰到一些谎报/隐瞒病史或接触史,甚至不管不顾,到处走动和人接触,来往的“无良”邻居,坑的不是一家两家,而是一大群人!

二手房老破小,可以来考虑放弃了

老破小,之所以被一部分投资者青睐,一是往往在老城区,地段十分优越;二是部分带学位。

但这类二手房,因为年代久远,往往户型设计过时,且多为楼梯房,本身通风采光就不佳,长期居住,不利于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大部分原业主基本都置换出去了,甚至一个套房子都换了几轮房东了,外加租户和流动人员较多,物业管理又往往跟不上,所以会存在较大的交叉感染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