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经历过双抢吗?

湘土农家boy


我作为一个七零后的,从小就经历过,那时父母亲每年到了阳历七月十号左右就开始双抢,要把田里的稻谷收割完后,又要进行插秧,真的太累太辛苦了,而且还要抢在阳历八月一日之前把秧苗插好,这样才能有好的丰收。那时十二,三岁双抢我在家煮饭炒菜给爸妈吃,爸妈出去割稻谷和插秧,都是吃尽了苦头。特别阳历七月份是全年最热的一个月,每天都三十几度,外面田里的水都很烫,农民都整着严热去田里进行双抢,是多么辛苦累的一件事。苦从甘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有了收割机和插秧机,减轻了农民的好多负担,也给农民过上了好的生活。


乡村正义哥


我是乡村黑嫂,我来回答。

看到有不少回答提起“双抢”就扯到了七八十年代,其实,九几年时,这在农村是很经常的。

黑嫂自己有这方面的经历,这种记忆是刻骨铭心的。

所谓“双抢”,指的自然是抢收和抢种,我们这里是豫北地区,双抢分别指的是夏季抢收小麦和秋季抢种小麦。

咱们在这里说下那时候的“双抢”。



一、农历五月初旬抢收麦

我们这边小麦收割季节一般在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左右几天。

我小时候,队里的“大麦场”刚刚划成田地,也就是没有“麦场”了,那怎么办呢?收割的小麦该堆放在什么地方?晒小麦又该在什么地方晒?这些都成了问题。

于是,我们这里开始到收割前,自己建“麦场”。

怎么建呢?

提前三天开始,把地里一片没成熟的小麦割掉抱出去,然后把“麦茬”挖掉清出去,接着就是“平地”,把垅给平了后,再把清出去的“麦茬”抱回来一些,洒过水后先用脚踩,踩硬实后用“石碾子”碾,家里有驴的用驴拉着,没驴的用人推着碾子压。

地面压瓷实后要凉两天,但这时候不能闲,要开始割麦。全部是用镰刀割,阳光下弯腰割,热得全身是汗,可谁都怕下雨,一下雨就得完蛋。

割完后开始跟“麦场”里抱,麦芒扎得人要多痛苦有多痛苦,我从小对麦芒过敏,每个麦季都如同生一场大病。

抱完后要用“脱粒机”脱粒,那需要好几个人,分工不同,可谁都是累到不行。头上骄阳似火,地上热浪直冒,空气酷热难当,衣服没有干的时候。农民却都喜欢这样的天气,生怕阴天,更怕下雨把小麦给淋了。

脱粒后,要晒几天,干透后装袋拉家,整个过程需要十五到二十天。



二、农历八月抢种麦

抢种时,其实也要先收,先把田地里夏季种的玉米给收了,那种感觉也是很难忘的,玉米叶子有多讨厌?扎得人痒疼难耐,越挠越痒,出汗又更加疼。

收完玉米后,开始把玉米杆割倒,同样是抱出去,玉米茬挖出来捡出去,这才到上粪和撒肥,找车犁地、耙地,然后打垅。

这一切都做好后,开始种麦,人力播种,后面一个人扶着播种机,前面五六个人拉。全部播种完毕后,用石头砘子再拉着碾一遍,让麦种和土更好的结合。

整个过程持续一个月左右。



总结:以前双抢和现在对比,是十几年间国家的巨大进步

双抢对现在的农村孩子来说已经很陌生了,他们经历的收小麦是这样的:收割机去地里,一个小时割完直接成麦粒,路边就有收小麦的,直接从收割机里倒入人家车里,过磅后拿钱回家,整个过程持续三个小时。

秋季也一样,都是几个小时就收完了。

从需要一个月,到现在的几个小时,我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这是巨大的进步。而未来,我们会更加方便,我们终将迈入全部现代化农业时代。

这就是最好的时代。

我是乡村黑嫂,一个有态度的农村观察者。喜欢我,请点击关注。


乡村黑嫂


小周是广西桂林一个小山村的,我们那里都是种植两季水稻,所以一直都有双抢。提到双抢,小周真是背都发麻了,那简直就是小时候的噩梦,真的是每逢双抢瘦几斤啊!

何为双抢?

双抢指的是:抢着收割,抢着种植,为什么要用抢字?那是因为要跟时间抢,过了那个时间收割和种植就不好了,时间很短,所以每天都在和时间抢着干,特别辛苦。

双抢的时间是在七八月份,必须要立秋前把水稻种下去,不然迟了种的水稻就不饱满了,时间很紧,最多也就二十来天,那时又是最热的时候,还时不时来个雷阵雨,有时饭还没吃两口,又要跑去收谷子了,这就是双抢。


和大家说说整个过程,就知道多辛苦了

先说90年代时,那时路不好,也没有机械,犁田靠的是牛,打谷子靠的是踩的那种打谷机,其他的就都是人工了,没有机器靠人力,你不知道有多累。

1)上午割稻谷

为了抓紧时间,经常是天还没有亮就被大人抓起来去割稻谷,小时候手小,抓不稳,经常挨割到手,现在手上还有几个疤呢,而且每次都要要割完一块田才给回来,吃完早饭马上又出去割下一块田,最关键的是那时候天天放西游记,又不得看,猴子蹦出石头那个音乐,现在都有阴影。

2)下午打稻谷

下午就去打谷子,就是稻穗上的谷子打下来,那时用的是脚踩才动的打谷机,这真是又热又累又刺皮肤又脚疼啊!打好后,还要等风来,过下筛,把扁壳的吹出来,整理好后再装袋,再挑回来,大人挑一担大的,最少一百多斤,小孩子就抗工具或者抗一包小的,回到家基本天快黑了。


3)晚上放水

晚上大人们也没有得休息!要去放水,把田里水罐满,第二天好犁田,放水可不是轻松活,有时水不够了,要走好几个村才能把放水下来,因为水渠临村都是相通的,上面村民把水堵住了下不来,就得去看看了,有时为了抢水,经常是半夜出动的。

4)插秧

收完稻谷放完水后就到犁田、拔秧苗了,男人们牵着牛扛着犁去犁田,一般男孩子也会跟着父亲去犁田,女孩子则随母亲去拔秧苗,拔秧苗最恐怖的就是蚂蟥,秧苗田里最多蚂蟥了,经常是腿上吸着好几根,扯不都扯掉,扯掉了还会流血,孩子们都很怕蚂蟥,可又没办法,活必须干呀。

再到插秧,火辣辣的太阳,经常会把田里的水热的烫脚,★用手一撮一撮的将秧苗插进田里,指甲里都是泥,手指都是倒刺了,感觉手都插短了一截似的。泥里不好行走,孩子们经常是在田里摔跤,满身都是泥巴。


就这样继续重复着,抢着收割,抢着插秧,即盼着下雨,好有水犁田,又怕下雨,禾苗熟了容易倒,倒了不好收割也容易发芽,时不时来个阵雨,人被淋湿了没事,家里晒着的谷子被淋湿了就麻烦了,一般这个时候都是老人在家帮看谷子,帮煮饭菜的。

5)双抢快乐时光

双抢非常辛苦,每过一次都要黑几圈瘦几斤。但也有快乐的时候,村里所有人都在田里劳作,非常热闹,一般都是一边聊天一边做事。♥也只有双抢时大人才舍得买很多西瓜吃,劳作时累了就吃个西瓜,那个时候累了有个西瓜吃可真是幸福呀!傍晚还可以和伙伴们熏老鼠,捡烧了的草堆里的爆米花吃,满满的回忆。



后面机器多了,路修好了就没有那么辛苦了,现在,都抛秧了,很多都不种水稻或者只种一季了。自然双抢都没有了,很多农村孩子也都感受不到双抢了。


农人解说


70前出生的农村孩子大部分有双抢的经历,80后出生的农村孩子就不一定了。我是60初出生的农村孩子,参加夏季双抢是那个年代的必修课。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双抢。大概在五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捡禾穗,捡回的禾穗交给生产队记工分。

到了八岁以后,就是跟着大人打谷拿禾把,也就是把割倒的禾把抱起来喂给打谷的大人。记得有位老伯很难伺候,好多孩子都被他骂过,但从来没有骂过我。

不到十三岁,我们同村的五个男孩就带着一帮孩子单独打一只桶了。我是年龄最小的,有两个是同年,另外两个大两岁。我的体质较弱,力气没他们大,就是他们轮流挑担送谷。

我们这帮孩子兵还真不含糊,每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一天要打五千斤谷,有时比大人正劳力打得还多。

七月流火,双抢是最炎热的时候,顶着烈日,踩着打谷机,汗流浃背,满身的稻谷灰。劳累一天,吃完饭洗个冷水澡,就在晒谷场纳凉睡觉,即使有蚊子叮咬,也呼呼睡到天亮。

往往抢收完早稻之后,还要抢种晚稻。俗话说:春抢季,夏抢时。插秧要抢在立秋前完成,立秋前后差一个时辰,禾苗的长势有显著的差别。稍晚一点的话,有的禾苗还不抽穗。

我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学会了扯秧插秧,小时候跟着大人学扯秧,乐趣是在秧田里挖野荸荠,甜甜脆脆的味道很是令人追忆。

夏天扯秧插秧也是个累活,烈日炙烤着脊背,水蒸汽腾腾升起,闻着却不是什么好滋味。我记得最多的时候,一天插了一亩二分田。

遇到蚂蟥多的水田,还要时刻提防着。小蚂蟥可随手扯掉,被那种很大的牛蚂蟥叮着了,就只能用草把揉搓。被牛蚂蟥叮过的地方流血多,还会留下伤口,甚至还会溃烂。

回想青少年时期参加生产队双抢的往事,那种苦和累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可想象的。

现在的农村,大多数只种一季中稻,撂荒现象也非常普遍,“双抢”一词或许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明日一说


所谓农村的双抢就是抢收抢扦即赶季节,是我这辈子人生的起蒙。知青岁月人民公社化集体工,一到这个季节每天还不亮,生产队的哨声就反复四起,我绷紧的神筋就随即而起,踊入到队里的人群。队长就一天的抢扦做一个排工,然后三五成群各就各位,动镰后是两大块割谷脱粒,扯秧栽秧。而清晨不看见主要是割谷扯秧,天一亮后赶回芧草屋,慌忙做了早饭三两口又出来起工。太阳开始东升温度不断升高,现在开始就是用打稻机脱粒,喂的喂递的递忙过不停,然后将谷一担担挑到队屋里禾场上要晒干,田耕出来后一部分人就在紧张的栽秧中。双抢最难熬的就是临近中午和下午出工,田里的水是热的还有蚂蟥呼腿,顶在田头里火尖上是不能抽身的。我那时20左右年青气盛不甘视弱,能挑谷180斤什么活都能干,这就叫人到无处止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双抢的时间在10天半个月,每天收工时都近月亮出!;知青岁月中的双抢是农活中的一个节点一个关,一辈子刻骨铭心的络在了心灵里,难以磨灭耐人寻昧的记忆中,直到人生的永远!


老谢35094


我是六0后,虽然从小学到中专毕业参加了工作,但对那段我参加过的双抢生活经历仍记忆犹新。我的家乡是八一年分田到户经营的,那时我才十五岁,记得我爸妈及哥姐在双抢时,天没亮就起床去干活了,吩咐我在家煮饭,有一次水放多了,煮了一锅粥,还有一次煮饭,饭没煮熟成了夹生饭,爸妈回来吃饭,看到这情形也是哭笑不得,到放暑假时,我也不得不去参加双抢了,十五六岁,个子又小,清晨与大人一起起床,早上割谷,割完几块,再用机械,人工踩机械,一天下来,腿都快瘫痪了,双抢时正值七月,又热,蚊虫叮咬,拔秧时蚂蝗吸水,扯都扯不下,有一次吓得我大哭。记得八三年七月某一天,我
幼小年纪,背喷雾器去制虫,制了几块田后,有一个村干部来到我制虫的田埂上,叫我不要制虫了,说我录取通知书下来了,考取了中专,说我很优秀,我激动得哭了,因为那时我有空要参加双抢,常常半夜起床拼命的背英语语法与单词,真的不容易啊,但是我现在初心不改,也热爱劳动,热爱农业,热故土!


NIJINPING


你了解双抢是什么意思吗?双抢是指一年有两造的栽种,一边抢收,一边耕种,忙得不可开交的意思。农村里,夏天抢收稻和播种插田时间里就是双抢。




说到双抢,农村人出身的我,双抢是农民最难熬、最辛苦的日子。双抢在7月份是夏天是酷热,看看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是如何一路走过来的。



那时候我,一般早上早早起床,4~5点起床做饭,忙完家里的大大小小喂鸡喂猪。吃饱早饭天稍微刚亮,夫妻俩扛着打禾机摇摇摆摆的向农田出发了,准备获取一天忙碌大丰收。



农村生活并没有那么简单,收割几天的稻子,还要极时播种,不然耽误了时间没有好收成。首先精细作,用牛棃犂耙耙泥土稀烂,等上一天时间,才能把秧田垄起一块块秧田,然后把提前育好稻芽细致播下去。



接下来的时间大不一样。一边忙碌收稻谷,一过迈力犂田,有时侯天气说变就变,还要急忙跑回家收末晒干的花生和稻谷。种过田的农村人都会知道农民的辛苦,收获是来之不易,不是天掉下来的馅饼,一口吃了说容易。

完成辛苦收割,还要劳碌插秧。插秧也是一项累活儿,整天弯着腰就够你受,背向着太阳,烈日当空,农民做苦做累有谁知道?只有自已亲身经历才懂得。


现在农村大变化了,有了收割机、犁耕机、烘干机,样样俱全,减少了农村人难熬的劳作,解决了双抢的困惑难题。

农村的你又如何看待双抢的呢?农夫军哥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评论和点赞。


农村军哥


作为出生于七零后的女性,双抢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灾难》。

当年母亲生了我们姐妹五个,身体体弱多病干不了农活。田里的农事全压在父亲一个人的头上,从我记事起,每年的七月我们姐妹和父亲是披星戴月的在地里收割早稻,然后又抢插晚秧。那时候家里有一个扮桶,每天要抬到地里去,晚上要抬回来。家里没有劳力,父亲一人搬不动,那时年仅十三四岁的我勇敢的和父亲一人抬一头,双手紧紧地握住扮桶的两边,扮桶的木条边深深的压在我稚嫩的肩膀上,陷进去一条深深的痕印。汗水顺着头发流进眼睛也腾不出手来擦,我们父女一步一步小心的走在田间小路上……这样的场景一直做到我成年才好转,因为姐姐出嫁了,自有姐夫帮着抬。

虽然现在已经很多年没做过农活了,但当年经历过的双抢造成了我吃苦耐劳的品格。有时候遇到困难坚持不下去时,想想当年吃过的苦,心情一下坦然了,双抢都不怕,这点困难算什么。


岁月如歌274001046


当然经历过了。“双抢”不是指抢了红包又抢劫别人哈,是指咱南方农村每年7月下旬早稻成熟时,抢割早稻抢插晚稻,简称“双抢”。为何要“抢”呢?因为在我们这早稻必须在立秋前插秧,若插晚了在晚稻将成熟时就秋凉了,会结不了谷。为保险起见当时提出“不插八一禾”,即8月1日前必须晚稻插秧完毕,故必须在7月下旬十天到半个月之间抢割早稻抢插晚稻完毕。那时我下放在农村,当时没有任何农机,全靠人力作业,这段时间的劳动强度很大很辛苦,累的腰酸背痛,但伸伸酸累的腰身,看着收获的黄澄澄的稻谷,新插秧的嫩绿的田野,喜在心里笑在脸上。


lipuren


我是50后,我看了一下几位刚才说的“双抢”,80年代后的事,比我们那不算事。我们那时,家里人口多,父亲在外工作,儿女在家的我是老大,13岁,我就要在生产队挣工分,双枪抢杀禾扮禾,用我们本地话说叫驼子不伸腰,担稻子谷,130-140斤一担。插田,和男劳动力一样,但每天工分只有男劳动力的一半。白天天气酷热,我们拔秧都在凌晨四点左右起床,脚上蚂蝗叮,身上头上蚊子咬,真苦。这样干大概要一个月。有几年,男劳动力基本干轻松活,而插田扮禾是童与姑。80年代好多了。基本双抢半个月完成了。但这也是一种历练。成年后参加工作,时常回忆这种经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