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刺激證券大金融,管理層政策頻出,外圍大跌A股何去何從?

利好刺激證券大金融,管理層政策頻出,外圍大跌A股何去何從?


當下外圍形勢雖然較為不樂觀,但是從A股自身的基本面而言,不會出現大問題,當下橫盤震盪都是正常調整,不用害怕,等到5日線上移乖離修復,大金融板塊啟動且配合市場市場放量,就可以再次上攻。

操作上遠離高位股小心補跌,關注一些低價低位個股,大盤以5日線為風控,個股則是以10日線為風控,高位依舊適當收緊標準。

上週四外圍全線下跌,A股也是順勢洗盤,而週五外圍還是一片慘淡,歐股崩盤,油價大跌,美債創歷史新低,只有美股因為非農數據超預期而有所抵抗,當下外圍只會對A股造成短期衝擊,主要是影響到開盤這一個時間段。

上週五出現星期六天地板,作為風險偏好最高的資金參與的方向,出現這麼大的虧錢效應,必然會打擊市場人氣,降低市場風險偏好,從而影響其他個股的接力和空間,短線而言需要小心,注意關注虧錢效應是否持續擴散。

市場回顧:

上週五受外圍大跌影響,A股集體低開,全天維持弱勢盤整,藍籌股全線調整,券商、地產板塊領跌,短期均線向多頭趨勢發展,但長期趨勢仍沒有修復好。截至收盤,滬指跌1.21%%,報收3034點,深成指跌1.10%,%報117583點,創業板指0.75%,報收2193點。

個股與板塊方面:

盤面上看,口罩概念、造紙概念、特高壓、醫療器械概念、等板塊漲幅靠前;證券、水泥、通信服務、白酒概念、醫療廢物處理等板塊跌幅靠前。總體而言上週持續性最好的就是基建與Y Q兩個方向,外圍收到影響疫持續下跌,疫情防護逆勢表現強勁,新基建方面特高壓、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持續性相對較好,其餘相對活躍板塊的多是低位輪動補漲。

本觀點由孫清(執業編號:A0150618030004,江海老師)編輯整理。本文章、數據不作為提供具體的買入、賣出依據,自主作出投資決策,風險及投資損失需自擔,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