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清知府 竟遭扒官靴 --枣庄牛山孙氏与清官张玉树的故事

到过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牛山村“孙氏宗祠”的访客,也许还记得宗祠享堂大门上方悬有“恪遵世德”的楷书匾额,这是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68年)时任峄县县令张玉树为褒扬峄阳牛山孙氏家族的题赠。岂不知,张县令在峄县的历史上与牛山孙氏的渊源还远不止如此,与其有关的,还曾发生过牛山孙氏秀才孙毓磐“扒官靴”的故事。

十年清知府 竟遭扒官靴 --枣庄牛山孙氏与清官张玉树的故事

张玉树题赠牛山孙氏家族

张玉树,字德润,号荫堂,陕西武功县人,清乾隆四十年至五十年(公元1765—1785年)任峄县知县。张玉树在峄县为官十年,清正廉洁,勤政奉公,兴利除弊,敢同恶势力及不法刁徒作不懈斗争。他在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煤炭、陶瓷及手工业和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取得了卓著政绩。他特别关心民间疾苦,贴近平民百姓,为峄县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在明、清两代近百位县令中,唯张玉树官望名垂后世,“张青天”的美誉,至今众口称道。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清官,怎么还被牛山孙氏秀才孙毓磐扒了官靴呢?请看现任峄城区作家协会主席邵明思先生搜集整理的《清官张玉树轶事——县官不廉》所讲的故事。

十年清知府 竟遭扒官靴 --枣庄牛山孙氏与清官张玉树的故事

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四十九年(公元1782—1784年),山东巡抚国泰、江西巡抚郝硕等犯贪污罪先后被判斩刑。只因他们上行下效,狼狈为奸,山东的一大批府、州、县官员受到株连而获罪,但是时任峄县县令张玉树却出淤泥而不染,“十年清知县,一派赞扬声”。期间,以峄县孝廉孙蓉衫、副贡张蓝坡等贤达智士为首的八十余名各界头面人物,代表全县士民屡次上书陈情,反映张知县勤政廉政、礼贤下士、爱民如子……经过他们多方恳求,好不容易才留下张玉树届满连任。

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两届期满,吏部下来公文,张玉树因在峄县两届任上政绩卓著被提升为胶州知州。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奔走相告,惊动全县上上下下。县衙门前天天人山人海,有的人手捧香盘顶礼膜拜,有的献上“万民伞”请求张县令再续留任。张玉树闻知,出衙敬劝,好言慰抚,说明他在峄县连续两任,已经破例了,话说事能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况且上谕难违,敬请乡亲们谅解。

张玉树临行的那天,县城里从士绅名流到工匠贩夫,几乎倾城出动,乡下的农桑渔樵等平民百姓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峄城南门外夹道欢送。张玉树一行只见到处是人山人海,沿街一路摆宴,还有的手捧酒壶,众口一词:为县大老爷饯行,祝愿青天大老爷步步高升!张玉树走到众人面前,一一表示叨扰,并吩咐跟班的取出制钱回敬,以表谢忱。

十年清知府 竟遭扒官靴 --枣庄牛山孙氏与清官张玉树的故事

这时,有几匹快马一路奔驰而来,为首的是阴平社名士——张玉树的文友——峄阳牛山孙氏秀才孙毓磬。孙秀才滚鞍下马,急匆匆上前,拦住了张玉树的马头,说道:“县台大人请留步,大人还欠我们峄县士民一笔账目,请结完账再走。”说话间,孙秀才示意让随从打开“账本”,随从人员展开的却是两轴对联,在场的百姓都围上去观看,有识字者还高声念出:县官不廉,看我青山饮我水;小民无礼,拦君坐骑脱君靴。

众人一看,欢呼雀跃,齐声喝彩……张玉树感动至极,泪沾衣襟……这时,老百姓一齐上前,把张玉树的官靴扒了下来。

峄县士民代表一直把张玉树送到三里堂,张玉树最后一次向众人躬身告别。临别前,老百姓跪求张玉树嘱咐几句贴心话,张玉树沉思片刻,语重心长地说道:“穷死别落志,饿死别做贼;靠山吃山,靠地吃地;出力吃饭,憨厚做人。”

十年清知府 竟遭扒官靴 --枣庄牛山孙氏与清官张玉树的故事

孙毓磬秀才导演了一场“扒官靴”的正剧,深受峄县百姓的赞赏。之后,他们在峄县城南门里的城墙上挖了一个洞,把张玉树的官靴放在洞里,洞外镶上玻璃,上写“贤侯遗履”四个大字,借以纪念这位清官张玉树,更是借以期望后来的县官,都能走清官张玉树的路子。

孙毓磐,因“扒官靴”而一时扬名全县,成为峄阳牛山孙氏家族中的一代名士。他所导演的“扒官靴”这场行为艺术,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绅士行为,也代表了峄阳牛山孙氏家族一贯的不畏权贵、惩恶扬善的传统家风,继而凝聚成为鲁南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