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州区有座现存最完整的明朝敌楼,据说是十二对河南夫妻修造

至从朱元璋定都北京之后,明朝便花大力气修建天津城,作为拱卫京师的重要屏障。明朝中后期,为了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明朝又着手重修长城。这就包括天津北面蓟州区的黄崖关长城。

天津蓟州区有座现存最完整的明朝敌楼,据说是十二对河南夫妻修造

黄崖关长城

黄崖关长城有52座敌楼,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是一座名叫“寡妇楼”。单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其背后有一段凄凉的故事。

蓟州区原名蓟县,更早的名字是明朝时期设立的蓟州镇。抗倭名将戚继光曾驻扎这里长达十六年之久,一年365日有360天,过着“横戈马上行”的生活。戚继光治军严厉,从不骚扰百姓,深得蓟州镇百姓的拥护。

他为了对抗北面的蒙古人,提议在冀州镇重修前代留下来的长城。由于蓟州镇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京师的屏藩,因此朝廷很快就批复了。

戚继光带着他的戚家军以及招募来的兵丁,民夫,在这里风餐露宿,修了整整三年才修成。戚继光在这一千多公里的长城防线上,布置了一千多座敌楼。所谓敌楼就是长城上供士兵们巡逻放哨,遮风挡雨的城楼。这些城楼几乎每个都有名字,而这其中的寡妇楼却最为独特与悲壮。

天津蓟州区有座现存最完整的明朝敌楼,据说是十二对河南夫妻修造

长城外戚继光塑像

相传当时戚继光修长城时,招募了从河南来的12个年轻小伙。他们踏实能干,而且服从军纪,深得负责修造此城楼军官的喜爱。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加之又要防备外敌入侵,有些地方难免仓促。结果,刚修一半的城楼,突然之间坍塌了,那十二个河南小伙因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而他们远在河南的妻子还不知道这个悲伤的休息,一直在家乡苦苦等待夫君回来。可是等了好久都没有音讯。这十二个妇人便结伴来到蓟州镇寻找他们的夫君。这时她们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经在几个月前去世了。十二个妇人失声痛哭,在场的士兵们莫不掉下眼泪来。

当时,戚继光刚好骑马路过,他知道这个情况后,便下令给予那十二妇人丰厚的抚恤经,还亲自接见他们,勉励她们回乡照顾公婆,抚养子女。

十二个妇人早就听说过戚继光的大名,如今见到戚继光如此平易近人,关心士兵,因此大为感动,决定把抚恤金留给军营,他们也留下来完成丈夫未尽的任务。

这十二个女人如同男人一般,在工地上肩挑手抗,最终完成了敌楼的修建。戚继光对此大为感动,边将这座敌楼命名为了“寡妇楼。”

天津蓟州区有座现存最完整的明朝敌楼,据说是十二对河南夫妻修造

寡妇楼

现如今再走进这座高13米,砖石结构的寡妇楼,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威严和悲壮,感受到那十二对河南夫妻拳拳为国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