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大軍說:你們皇帝在我手上!趕快投降!于謙巍然不動

正統十四年,瓦剌大軍兵圍土木堡,隔絕水源之後誘降明軍。明軍中計,最終導致高階文臣武將數百人被殺,明朝統治系統出現第一次斷層,不僅如此,連御駕親征的明英宗朱祁鎮也被俘虜。經此一役,瓦剌大勝,抓住了明朝皇帝,將明朝幾十萬精銳部隊全數殲滅,史稱“土木堡之變”。

瓦剌大軍說:你們皇帝在我手上!趕快投降!于謙巍然不動

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的消息傳回京城之後,群臣恐慌,議定戰守大計。少數大臣認為,應當退回南京,效仿南宋故事,而兵部侍郎于謙認為:若放棄北京,必會使瓦剌大軍士氣大振,而且北京地勢險要,失北京則天下不保。于謙的提議得到了多數大臣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得到了當時監國的郝王朱祁鈺和太后孫氏的支持。因為兵部尚書隨明英宗御駕親征被殺,此時兵部沒有主事的,因此孫太后晉封于謙為兵部尚書。

瓦剌大軍說:你們皇帝在我手上!趕快投降!于謙巍然不動

于謙

此時,收尾北京城的主角已是于謙。于謙為讓大家洩憤,首先將大奸臣王振的家屬斬殺,並將王振抄家,搜出贓款贓物不計勝數,大快人心;于謙以為,國不可一日無君,應當先立一個君主,穩定人心。于謙遂將此諫言稟明太后孫氏,孫太后深以為然,於是讓正在監國的郝王朱祁鈺登基稱帝,是為明代宗,遙封遠在瓦剌的明英宗為太上皇。

瓦剌大軍說:你們皇帝在我手上!趕快投降!于謙巍然不動

朱祁鈺

按照明朝的制度,兵部尚書是不能直接指揮軍隊的,而此時實在危急,因此明代宗特許兵部尚書于謙指揮軍隊的權力。

于謙分析土木堡之變的失敗原因,是一些列的指揮失誤所造成的,然而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後勤保障。於是,于謙積極備戰,力求在開戰之前,將後勤保障完善起來。

首先是士兵人數,土木堡之變之後·,京城兵力空虛,精銳部隊全部拉出去打光了,為了彌補此項缺點,于謙命令各地兵馬勤王,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聚集了二十二萬兵馬,形成了明軍對瓦剌大軍人數上的優勢。

其次是武器方面,土木堡之變之後,京中士兵武器裝嚴重不足,比如,京中只有十分之一的士兵有盔甲。於是,于謙在命令工部大力打造兵器的同時,還積極從各地調集軍需物資,特地從舊都南京調來三分之二的武器裝備。不僅如此,于謙還派人去土木堡撿拾明軍潰敗時殘留的盔軍需物資,致使軍需物資不成為戰爭的拖累。

最後是糧草,京中有數百萬石糧草在東郊通州。有大臣害怕被瓦剌軍隊利用,希望直接將其燒燬。然而於謙認為,軍隊不可一日無糧草,再從他地調糧,恐怕時間不夠。因此,于謙發動群眾,規定從東郊通州將糧草運回京城可受重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幾天,通州數百萬石的糧草就全數運抵北京。

瓦剌大軍說:你們皇帝在我手上!趕快投降!于謙巍然不動

經過一月的精心準備,北京城內士氣大振,此時,瓦剌大軍來犯,裹挾著明英宗朱祁鎮,要求于謙等多名大臣親自來接見,方可送還。于謙認為,這是瓦剌大軍的詭計,企圖在接見時殺掉這些高官,再圖一舉進攻北京。於是于謙派遣官員前往接見明英宗朱祁鎮,宣揚“民為重,君為輕”的思想,並告知他京城中已有皇帝。

瓦剌大軍欲裹挾明英宗趁機攻克北京的計劃失敗了,只得悶著頭進攻。但是,明軍雖遭打大敗,底氣猶在,而且經過了一月的準備,糧草均需均已充足,瓦剌此時進攻,自然也只有潰敗的結果。

瓦剌大軍說:你們皇帝在我手上!趕快投降!于謙巍然不動

瓦剌大軍潰敗之後,將明英宗朱祁鎮送還明朝,明朝將其軟禁,七年之後,明英宗朱祁鎮復辟。復辟之後不久,就殺掉了于謙,使大明的軍事指揮系統出現第二次斷層。

只是可惜,于謙一世忠良,最後落得個屍首異處的下場,實在令人惋惜。

筆者下篇文章講此後的“奪門之變”以及於謙被斬的經過,想進一步瞭解的朋友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