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皇帝的最後一次御駕親征

在古代,御駕親征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代表著統治者必勝的信念和與全軍共存亡的決心。

但御駕親征也是一種冒險的行為,意味著將國家首腦置於未知的危險境地。

所以能選擇御駕親征的君王往往都是具有非凡勇氣的。

細數中國古代史,不乏御駕親征的皇帝,但誰又是最後一位御駕親征的漢人皇帝呢?

嚴格來說應該是隆武帝朱聿鍵,但那時崇禎已死,明朝已經不復存在,朱聿鍵的最後一搏也只是大明皇族誓死捍衛尊嚴的一種方式。

在真正的統一王朝下,最後一位御駕親征的漢人皇帝應該是明武宗朱厚照。

漢人皇帝的最後一次御駕親征

關於朱厚照,是明朝皇帝中最有爭議的一位。

有人說他天資聰慧大事上從來不耽擱,但他建立豹房,荒淫無道,強搶民女,甚至孌童也是不爭的事實。

作為一個皇帝,他有著七情六慾和赤裸裸的慾望,相比於那些高高在上彷彿是天神的君王,朱厚照更像一個真實的普通人。

他有著普通人的邪惡和懶惰,也有著普通人的粗鄙和骯髒。

但歸根到底,朱厚照是一個很勇敢的人,也是一個有本領的人,他與蒙古小王子的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今。

漢人皇帝的最後一次御駕親征

小王子達延汗是蒙古的中興之主,16歲親政之後就率領大軍東征西討,並時常侵犯明朝邊關。

作為草原上新興的少年英雄,當時的達延汗和明朝的君主朱厚照其實年齡相仿。

朱厚照一直對這位大名鼎鼎的敵國統領感興趣,他迫切的想知道這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王子有什麼本領。

應州之戰是兩位年輕統治者之間的交鋒,同時也是兩個政權的一次對抗。

結局是明朝戰勝了韃靼,朱厚照在戰場上親自指揮戰鬥,率兵救援了當時已被分割包圍的明軍。

他身臨一線與參與搏鬥,並在戰鬥中親手殺死了一名敵軍。

應州大捷作為中國漢人皇帝最後一次御駕親征,結果是朱厚照獲得了勝利,小王子引兵西去。

漢人皇帝的最後一次御駕親征

但是關於這場戰爭一直有個疑點,那就是傷亡人數很不科學。

據《明實錄·武宗實錄》記載:

“是役也,斬虜首十六級;而我軍死者五十二人,重傷者五百六十三人。”

而《明史·韃靼列傳》又記載:

“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萬騎自榆林入寇,圍總兵王勳等於應州。帝幸陽和,親部署,督諸將往援,殊死戰,敵稍卻。明日復來攻,自辰至酉,戰百餘合,敵引而西,追至平虜、朔州,值大風黑霧,晝晦,帝乃還,命宣捷於朝。是後歲犯邊,然不敢大入。”

小王子如果領兵五萬來進犯,那麼明朝應對的兵力應該也在五萬左右,在一場雙方共投入十萬人的戰爭中,只有幾十人的傷亡明顯是很不合理的。

關於這種情況,我們推測應該是後代著史之人的主觀篡改,所以才造成了這種不對稱的記載。

我們都知道朱厚照參與的應州大捷距離明軍慘敗皇帝被俘的

“土木堡之變”還不到七十年,所以當時的朝野上下是非常反對朱厚照這一行為的,但朱厚照執意親征,並且為了耳根清淨沒有帶任何一個文官隨行。

在古代每個官員都是各司其職,參與戰爭的武將們無法將所經歷的事記載下來,而沒有任何文官在場也讓這場戰爭的真實情況更加撲朔迷離。

而明代歷史又是清代人所編著的,對於敵對王朝,清朝的史官很有可能會抹黑前朝君主,淡化他們的功績。再加上沒有事件經歷者有說服力的證詞和朱厚照向來荒淫無道的名聲,所以才會出現這種讓人費解的記錄。

漢人皇帝的最後一次御駕親征

但不管怎樣,朱厚照當時一定是來到了蒼涼的漠北,並參與了一次真正的戰鬥,在殊死搏鬥中時,他不再是一國之君,而是一個保家衛國的勇士。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朱厚照和他所代表的大明皇族,始終將這一祖訓堅定傳承著。



每一篇,都是一個瘋狂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