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德国装甲大军进攻莫斯科,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保卫战

1941年秋季,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正打得惊天动地。由于苏军统帅部反应迟缓、指挥无能,造成战争初期的全面溃败,损兵折将250余万人,被德军深入800公里,首都莫斯科已经面临敌人的严重军事威胁。

希特勒及德军统帅部判断苏军没有战略预备队,已接近山穷水尽的地步,攻下莫斯科是指日可待的事。于是德国宣传机构开足马力吹嘘东线战争已经取胜,苏军已基本被消灭。9月30日,希特勒亲手签署了进攻莫斯科的军事计划,代号为“台风”。他狂妄地下令禁止接受莫斯科的投降,并建立一个特别工程指挥部,准备炸毁克里姆林宫。

100万德国装甲大军进攻莫斯科,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保卫战

​然而,英雄的苏联军民没有屈服,他们的顽强斗志和抗敌决心有增无减,一天比一天更猛烈地进行战斗。激战至10月中旬,德军发觉苏军的抵抗更加顽强,战斗日益艰苦。而苏军防线在加强,并不断发起猛烈的反突击;苏联的动员体制超出德军想象,正从后方源源不断地开来新的预备队;莫斯科广大人民英勇参战支前,冒着大雨泥泞和气温下降走到前沿,在首都周围筑起了绵密的防御工事。

德军已连续作战4个多月,前线部队伤亡惨重,而后方补充却远远不够。此时参战的步兵师每师减员达到2500 人左右,相当实有兵力的三分之一,很多连队只剩60到70人。装甲部队的损失也很严重,战损加上保养不力无法出动的坦克数量激增,一个装甲师平均只有正常兵力的35%左右。

100万德国装甲大军进攻莫斯科,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保卫战

​而且自10月中旬俄罗斯内地的天气转坏,先是雨雪后是冰冻,道路状况极差,空中支援和后勤补给都很困难。百万德军部队在泥泞中跋涉,重装备深陷泥潭,车辆难于运行,德军前进速度骤然下降。其补给线越来越长,而又易遭苏联游击队袭击,运输工具不足,后勤供应无法满足前线部队的基本要求。好不容易气温继续下降,大地上冻,坦克车辆可以行动了,但严冬也到来了,德军的冬装尚未运到,士兵们冻得手脚发麻,艰难支撑。上述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德军的士气和战斗力,昔日威风八面的“闪击战”已不复存在。

11月13 日,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第聂伯河畔的奥尔沙召集各集团军群和各集团军的头目开会,讨论各集团军群冬季继续进攻的问题。会上,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的军官陈述了大量困难,都反对进一步发动攻势。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博克则主张作最后一次攻击莫斯科的尝试。德军统帅部认为,年底前还有攻占莫斯科的一线希望,于是决定作最后一拼,在更冷的天气到来之前再次向莫斯科进攻。

100万德国装甲大军进攻莫斯科,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保卫战

​至11月1 日,中央集团军群编成内的3个集团军、1个装甲集团军和2个装甲集群共 73 个师(内14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3个警卫师、1个骑兵师)又4个旅,其第9、第2 集团军被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牵制,不能参加11月份的进攻行动,德军可用于进攻莫斯科的兵力为51 个师(内13个装甲师和7个摩托化师)90万人。德军的进攻企图是,同时用2个快速集团分别从北面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和南面图拉、卡希拉突破,对莫斯科作深远的迂回突击,在莫斯科以东封闭合围圈。并且以主力实施正面进攻,在莫斯科以西歼灭苏联西方方面军主力,尔后总攻莫斯科。

面对当前危机局面,苏军最高统帅部判断德军将拼死夺取莫斯科,必须作好防御和实施反击的准备。斯大林连续发布了一个又一个命令,11 月上半月给西方方面军补充了10万人、300辆坦克和2000门火炮,并增调了反坦克炮兵和火箭炮部队,计划在12月初集中6个集团军,以便实施机动作战。苏军还在莫斯科附近集中了1000 多架作战飞机,使前线飞机数量超过了德军。

就这样,规模宏大的莫斯科保卫战拉开了大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