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獨霸一方,當土皇帝,可為什麼卻沒人敢公開宣佈獨立】

自從清帝宣佈退位以後,中國就開始了軍閥割據。尤其是袁世凱稱帝失敗死掉後,中國基本上就失控了,完全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時代。

【民國軍閥獨霸一方,當土皇帝,可為什麼卻沒人敢公開宣佈獨立】


我們知道,古代王朝結束以後,經常會出現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的狀況。那些諸侯們,為了爭奪天下,常常會稱“公”或者稱“王”。比如,陳勝起義以後,立刻就稱“陳王”。劉邦只拿下沛縣,也稱“沛公”。項梁項羽一開始雖然沒有自己稱王,也是把熊心扶持起來,稱為“楚懷王”,後來又稱“義帝”。

那麼,古代諸侯們在爭奪天下的時候,為什麼會急急忙忙地稱公稱王呢?這是因為,這樣做,相當於拉了一杆大旗。古代的百姓,大都是不明真相的百姓。不明真相的百姓,他們就有一種盲從的心理。聽說某個地方有個“公”有個“王”,不管這個“公”這個“王”是自封的還是祖上傳下來的,都會對其充滿敬畏,因而都會歸附。

如果這個諸侯不只是稱“公”稱“王”,而是稱“帝”,也就是說,宣佈獨立,建立國家,那麼,其號召力就是更加強勁的。三國時期,曹丕稱帝以後,孫權就表達了歸順之意。後來劉備稱帝,帶著大軍攻打東吳。孫權依然有忌憚,急急忙忙地就求和。就比如孫權自己,他稱帝前和稱帝后,東吳的人對他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可見,當某個諸侯成為皇帝后,其威懾力是很大的。

不過,當清朝結束,中國進入軍閥割據年代的時候,雖然全國各地打成一團,卻沒有人稱“公”稱“王”乃至於稱“帝”宣佈獨立,這是怎麼回事呢?

說起來,雖然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與古代王朝末年的諸侯爭戰,本質上是一樣的,但形式上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有什麼不同呢?

先說這些軍閥,為何和古代那些爭奪天下的諸侯們本質上一致。

【民國軍閥獨霸一方,當土皇帝,可為什麼卻沒人敢公開宣佈獨立】


因為他們所建立的都是私家政權。比如奉系軍閥,那就是張作霖的家天下。整個東北地區,就是張作霖一個人說了算,張作霖就是東北的土皇帝。再比如閻錫山,他也在山西說一不二,山西就是他的天下。還有劉湘、劉文輝、楊森等人,他們之所以在四川打成一片,也是想爭奪四川的霸權,獨自掌控四川。

由此可見,他們本質上和古代的割據的諸侯們,沒有任何區別。

但為什麼又說他們在形式上和古代不一樣呢?

因為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已經結束了,此後國家將進入共和時代。這一點,已經成為當時的主流認識。不管你心裡怎麼想,你對外也只能這麼說,表面上必須這麼做。

【民國軍閥獨霸一方,當土皇帝,可為什麼卻沒人敢公開宣佈獨立】


如果你在表面上都不這麼做,那麼,你將受到全國人民的譴責和聲討。當時有兩個實際的反面教訓:一是袁世凱當了大總統以後,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不願意在總統選舉中下臺,因此宣佈稱帝。結果,在全國人民的一片怒罵聲中,他當了83天皇帝,就灰溜溜下臺,並驚嚇而死。二是張勳帶著辮子軍闖進北京城,把溥儀扶持起來,重新稱帝,想恢復封建帝王時代。他更加慘,在北京只呆了12天。

這兩個事例說明,誰要是想稱帝,誰就立刻會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

而且當時的輿論情況和古代也完全不同。古代信息閉塞,交通也不發達,科學也不發達,天下發生的事情,老百姓只能道聽途說,而且很容易陷入迷信。但民國時期,各地的報刊書籍已經非常多,同時交通也發達了不少。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都可能通過報章雜誌傳遍天下。而且當時言論相當自由,知識分子的獨立意識強,他們對某個軍閥的批判,會迅速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聲音。這樣一來,自然就沒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公”稱“王”,乃至宣佈獨立稱“帝”了。

【民國軍閥獨霸一方,當土皇帝,可為什麼卻沒人敢公開宣佈獨立】


不過,雖說軍閥們不敢宣佈獨立稱“帝”,但是,他們其實已經是實際上的獨立。不稱“公”不稱“王”,但是他們可以稱“軍長”,稱“司令”,稱“總司令”;在獨立王國裡為所欲為,只不過是換了一種說法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