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官至骠骑大将军、得知旧主驾崩,吐血而死

宦官,这并不是一份光彩的职业,做了宦官意味着无法生育,家中后继无人。古人很讲究香火的继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且宦官由于身体不健全,身心皆受到很大的摧残,不是迫不得已,走投无路应该是没人做这么一份不光彩的职业,但是大多数宦官一旦得权,那残忍的手段,绝对能让朝廷成为人间地狱,宦官专权导致国家灭亡的教训也比比皆是。

被誉为

693年武则天统治时期,岭南流人谋反,试图推翻朝廷,最后兵败被灭,败军之将,只能处置,于是年幼的岭南人冯元一被阉割了,最后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送奉入宫,由于为人帅气又机灵,深得女皇武则天嘉赏,毕竟年纪幼小,后犯小错误被鞭打赶出皇宫

在出宫后,老宦官高延福看其可怜,收为养子,于是由冯元一改名为高力士。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高力士于是往来于武三思第宅。一年后,武则天又想起了这个机灵又帅气的宦官,复召其入宫,隶属司宫台,官府供给粮食。高力士身长六尺五寸,天性谨慎细密,擅传诏令,授官宫闱丞。

被誉为

景龙年间,李隆基在藩国,高力士倾心侍奉,尽心照料,获得李隆基恩宠相待。到唐隆年间(710年)高力士因平定韦后之乱有功,晋封为太子太保,李隆基便表奏力士进入太子内坊局,每日侍奉左右,被提拔为朝散大夫、内给事。李隆基即位后,高力士参与诛杀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银青光禄大夫,任内侍省同正员。开元初年,兼任右监门卫将军,执掌内侍省事务。

被誉为

要说唐玄宗的心腹宦官非高力士莫属,每有四方进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进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决。李隆基常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因而常止息于宫中,很少出外宅,可见李隆基对宦官高力士相当的信任,而高力士有了玄宗的信任,那可真是权倾朝野,文臣武官都要给高力士面子,肃宗在东宫时,称其为二兄,诸王公主皆称呼"阿翁",驸马们称其为"爷"。

被誉为

天宝初年,加官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晋爵渤海郡公。天宝七载(748年),加官骠骑大将军。力士家资殷实丰厚,非一般王侯所能比拟,其于来庭坊建造宝寿佛寺、于兴宁坊修建华封道士观,宝殿珍台之宏富,十分奢侈豪华。其于京城西北截取澧水建造碾房,五轮同转,每日可碾三百斛麦子。当初,宝寿寺大钟铸成,力士斋祭以庆祝,举朝人皆至。凡击钟者,敲一下给百千钱;有顺从其心意的,敲到二十下,少的也有十下。此后又有华州袁思艺,特别承蒙玄宗恩宠。然而高力士乖巧谨慎,人皆喜欢;袁思艺骄狂倨傲,人皆疏远惧怕。可以看出来高力士也是一个贪钱的大宦官,不过因为乖巧谨慎,拿了钱真可以办成事情,所以很多投机取巧的大臣比较喜欢高力士。

被誉为

但是好日子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而瞬间破灭了,唐玄宗李隆基逃往蜀地,袁思艺跑去投靠安禄山,高力士则侍奉李隆基至成都,晋爵为齐国公。同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不久将李隆基迎接回长安。高力士因护驾有功,加官开府仪同三司,赐给五百封户以食租税。

被誉为

唐肃宗李亨继位后,玄宗李隆基当了太上皇,居住在兴庆宫

。一天,久雨初晴,李隆基到了勤政楼。楼下的市民和来往行人,见到了李隆基,流着欢喜的眼泪,高呼万岁,当时李亨正生病,李辅国上奏请求将唐玄宗迁到西内(唐太极宫称西内)。李亨也担心玄宗重新掌握政权,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于是默认了李辅国的行为,李辅国怨恨玄宗做皇帝时没有重用与他,便安排了五百刀斧手给了玄宗很大的下马威,玄宗很吃惊,好几次掉下马来,都被服侍者扶上了马。高力士骑马来到李辅国面前说:"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辅国你也是老臣了,怎么敢如此无礼,你给我下马!"李辅国赶紧下了马。高力士宣示了李隆基的旨意:"将士们应该忠于职守。

被誉为

"于是李辅国命令士兵把刀放回刀鞘内,齐声喊:"太上皇万福!"纷纷向李隆基叩拜。高力士又说:"李辅国来牵马。"李辅国赶紧穿上靴子,去牵马,和兵士们一齐护送太上皇平安到了西内。李辅国领众人退出后,李隆基哭着拉住了高力士的手说:"多亏你呀!若不,我已成刀下鬼了。但因为肃宗怀疑玄宗重新掌权,于是玄宗的心腹人马,九仙媛、高力士、陈玄礼,都流放到瘴气多的地方。

被誉为

高力士被流放黔中道。高力士行至巫州,见其地荠菜多而人不食,感伤不已而歌咏。道宝应元年(762年)三月,遇大赦回归,到郎州,碰到流放之人谈及京城事,才知李隆基已经驾崩。高力士北望号啕痛哭,吐血而死。李豫因他是耆宿长辈,曾护卫先帝,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被誉为

高力士是一位深得玄宗宠幸的宦官,从小被迫阉割进入了皇宫,其后一直小心翼翼地为皇宫权贵们服务,由于为人谨慎机敏,侍奉皇帝又十分的用心,所以深得玄宗喜爱,信任,在玄宗落魄时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在一次次的政治斗争中也出力不小,取得了骠骑大将军与国公的封号,一生忠心护主,在旧主死亡之后,伤心的吐血而亡,也算是历史上一位忠心不二的好宦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