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常常對著屏幕吶吶,那是你跟他說話太少了?

現在小朋友接觸手機、ipad的時間遠遠超過我們小時候,這對小孩子語言溝通能力的培養,是不利的。研究發現,長時間對著屏幕會誘發兒童語言發展緩慢、記憶力減弱、體能較弱、社交能力不足等問題。

除視頻聊天外,我們不建議給18個月以下的寶寶面對屏幕的時間太長。18個月後的寶寶時間可以略長,但最好在爸爸媽媽們的陪伴下一起觀看或玩耍。

如果你家寶寶18個月大時,還沒開始牙牙學語,也沒開始使用有意義的詞語,或者在別人說話的時候看起來似乎沒有聽見或聽進去,這時,建議你最好與兒童專家見聊聊了。

如果孩子在3歲時說出的話還不能讓家長理解,或者不怎麼說話,那麼需要加強注意了,有可能的話找專家請求幫助也是有必要的。

寶寶常常對著屏幕吶吶,那是你跟他說話太少了?

寶寶自出生以來,天生就是學習語言的能手,他們一直在學習詞彙、發音、反覆練習對話中。從一開始牙牙發音,能出說一兩個詞彙,到完整的句子,他們的語言能力是一個加速度成長的過程。3歲以後會進入到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

自查:你們家寶寶掌握了哪些技能了呢?

首先,我們對照一下你的寶寶,處在哪個階段,應該掌握的說話技能,是不是都掌握了?下面這些階段不是順序的關係,中間會有交叉重疊的階段。

24-30個月:能夠用正確句子說話,回答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會背兩句6個字的兒歌,能說明一件簡單的事情。

26-36個月:說的話能夠被不熟悉他們的人聽懂;開始使用代詞:“我”、“你”、“我”、“我們”、“他們”。

30-36個月:會說簡單的複合句,會背誦1~10的數字,能背幾首兒歌。

36個月:理解大部分成年人所說的話。

2歲:幼兒會愛上給生活中的東西取名,比如“小狗狗”和“飲料”。他們也能夠理解並遵循一些簡單的要求,比如“把你的書拿給我”或“揮手說再見”。

3歲:他們開始掌握簡單的句子,比如“狗狗去了哪裡?”。雖然他們表達並不清晰但他人能明白他們說的大部分意思。

對照上面的進度表,也許你的孩子還沒有掌握到同齡孩子需要的足夠的技能。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讓孩子自己表達,並在孩子表達後及時給予積極回應,多多鼓勵他們,切不可取笑他們哦!

寶寶常常對著屏幕吶吶,那是你跟他說話太少了?

小小孩在玩聖誕球坐在沙發上

提升:在遊戲中“能說會道”

學會說話是一項複雜的技能,爸爸媽媽們不妨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在遊戲中提升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想要寶寶們早點“開口說話”,可以嘗試以下這些遊戲。寶寶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詞彙量越多,他學到的就越多哦。

1.讓孩子自己挑選一本他感興趣的書,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大聲朗讀這本書。

2.經常和孩子談論家長裡短,哪怕是:“今天天氣不錯,我要把這些衣服掛在外面曬乾,你覺得怎麼樣?”這種對話式的溝通,能勾起孩子學習表達的興趣。

3.積極回應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例如,如果孩子在假裝開車,他問你下一站要去哪裡,你可以假裝乘客積極配合,參與到他的遊戲中。

4.和孩子一起唱歌/兒歌。在家裡播放一些故事、音樂,帶動孩子的節奏感,刺激他的聽覺。

5.重複孩子的話,並加上更多的詞彙。例如,當孩子說“火車”時,爸爸媽媽們可以跟孩子說,“是的,這是一輛大紅色火車”。

6.當孩子“說話”時,微笑著看著他,讓他知道你正在傾聽。同時,別忘了給他點贊,多多表他為清晰的表達一件事情做出的努力。

7.你說完一句話後,留出時間,讓孩子有機會回應。他可能並不總是說得對,但他仍然會盡力回應,這有助於他學習對話。

8.家長們可以指向身體的某一部位,或者家裡的某一器物,並說出相應的名稱,把這變成一場“認知遊戲”。例如,可以問孩子:“你的嘴在哪裡啊?”,並讓他指出來。

寶寶常常對著屏幕吶吶,那是你跟他說話太少了?

比起早教機和給寶寶看語言學習方面的DVD,腦專家給爸爸媽媽的建議是:多和你的孩子說話,和TA聊天、唱歌、講故事都行,孩子更容易在面對面的人際溝通時掌握詞彙。所以還在等什麼,在你家孩子面前變身話癆吧,未來他們一定會比你更能說會道!

你有什麼和孩子溝通的好方法?歡迎一起交流。

#育兒經##聰明孩子養成記第七期#

關注我們 投資孩子從投資自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