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後,戰敗的德國很懷念“施裡芬計劃”,施裡芬計劃有多厲害

19世紀末期,德國元帥施裡芬在擔任總參謀長期間,曾制定過一套嚴密複雜的作戰計劃,被人們稱為“施裡芬計劃”。施裡芬計劃的主要目標,是要解決德國征服歐洲的未來戰爭中,如何應付同法國和俄國的兩線作戰的問題。

不過,由於施裡芬元帥在1913年去世,這套計劃被繼任者小毛奇進行了一些修改,最終導致了施裡芬計劃失敗,德國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

一戰後,戰敗的德國很懷念“施裡芬計劃”,施裡芬計劃有多厲害

(施裡芬舊照)

那麼,如果施裡芬計劃不被小毛奇修改,德國能不能贏得一戰的勝利呢?

首先,我們先來明確施裡芬計劃的內容。所謂施裡芬計劃,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進行解讀。

從戰術上來說,施裡芬計劃就是後來威名赫赫的“閃電戰”雛形。施裡芬元帥認為,在戰場中用炮火掩護步兵衝鋒的做法,可以迅速打擊敵人,加快戰爭的進程。

從戰略上來說,施裡芬計劃是將德國的軍隊分為東線和西線兩部。其中西線的敵人主要負責對法作戰,兵力設置大約有80個師。並且這支龐大的隊伍還會被細分為左右兩翼。

左翼部隊有11個師,主要分配在凡爾登中央地段。這裡離巴黎只有135公里,法國的大量精銳國防軍,都會被安排在凡爾登一線。因此左翼部隊的任務,就是要在戰爭開始後誘敵深入,但絕對不能被完全擊潰。

而右翼一共設置了約68個師,是德國的王牌部隊。在戰爭開始後,右翼部隊將會取道歐洲的中立國比利時,並由比法邊界進入法國。在進入法國之後,右翼部隊將會清掃法國沿海,並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包圍巴黎。最後他們集體向東,從法軍背後進行包抄。

至於東線對俄作戰的部隊,則安排了10個師和一些地方部隊。東線德軍當然不是要侵略俄國,他們只是用少數兵力,配合奧匈帝國的軍隊,一同將俄軍牽制在東普魯士邊境。

一戰後,戰敗的德國很懷念“施裡芬計劃”,施裡芬計劃有多厲害

(進攻中的德軍)

德軍東西線的兵力分配大約為1:8,這並不是施裡芬看不起俄國。在經過長期周密的分析計算之後,施裡芬認為俄國廣闊的土地、老化的戰爭動員機制和破舊的鐵路網路,都會使得俄國的戰爭反應速度大大降低。最終他得出了一個結論,俄國至少需要6-8周,才能使所有對德軍隊完成集結。

而在這段期間,西線德軍用炮火掩護步兵推進的“閃電戰術”,是完全能夠拿下法國的。

耗費了十多年的時間,施裡芬計劃一直到1906年才完全成型。不過由於年齡的關係,施裡芬也從總參謀長的位置上退了下來。這份施裡芬計劃,被交到了繼任者小毛奇的手上。

小毛奇是一個聰明人,但性格卻十分懦弱,缺乏魄力。在他看來,施裡芬的計劃是一場豪賭。不過,儘管心中對於施裡芬計劃不相信,小毛奇卻沒有重新制定一份作戰計劃的勇氣。

一戰前夕,小毛奇對施裡芬的計劃進行一些改變。儘管大的框架並沒有變化,但小毛奇卻在東線和西線的左翼,都增派了不少的兵力。而這些兵力,原本是安排在西線右翼的王牌軍隊中。

這樣一改,幾乎是完全破壞了施裡芬經過精密計算之後的作戰策略。這也最終導致德軍在法國陷入苦戰,後來只得以戰敗收場。

那麼,如果小毛奇不對人員比例進行改動,德國又能否攻下法國呢?

一戰後,戰敗的德國很懷念“施裡芬計劃”,施裡芬計劃有多厲害

(小毛奇舊照)

這個很難說。不過,施裡芬計劃雖然想法不錯,但是也存在一個很大的漏洞。什麼漏洞呢?

這個漏洞,就是“閃電戰”。實際上施裡芬計劃引以為傲的“閃電戰”戰術,在一戰中並不可行。由於當時坦克才剛剛問世,還並沒有能投入到戰爭中。因此一戰的戰鬥大都以人肉推進為主。為了防禦德軍的衝鋒,英法聯軍在戰場上設置了無數的鐵絲網和塹壕。在沒有坦克的情況下,德軍的推進速度根本快不起來。這也就意味著,德軍在兩個月之內拿下法國的計劃,很可能是一場空談。

除此之外,施裡芬計劃的制定完成時間是在1906年,而一戰的爆發卻是在1914年。以8年前的計劃,來應對時刻變化的各國軍備,這顯然是非常不現實的。

拋開其他不談,哪怕德軍在西線進展順利,已經接近攻陷法國。但俄國早已經從日俄戰爭的療傷狀態裡走了出來,他們的軍隊集結速度,早已今非昔比。那麼德國依然會陷入兩線作戰的泥潭裡。

說到底,由於德國地理位置的原因,他們一旦發動侵略戰爭,肯定會陷入多線作戰。一旦開戰,很難保證勝利。別的不說,二戰的結局,就是最好的證明。

(參考資料:《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