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多胎家庭,孩子即便再多,最孝順的總是這個,真相很諷刺

在前20-30的中國家庭以孩子多為榮,有的家庭生3-4是很常見的事情,那時候人們的思想是養兒防老,如果生不出來兒子就會一直生,導致家庭裡面會有好幾個孩子,當然孩子多了對於父母來說照顧孩子的品質可能就會稍微差一些,畢竟那麼多孩子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更別說一碗水端平啦。

中國式多胎家庭,孩子即便再多,最孝順的總是這個,真相很諷刺

但是在中國家庭裡面有個不變的規律,那就是不管父母怎樣對待孩子,到最後最孝順父母的總是這個。

中國式多胎家庭,孩子即便再多,最孝順的總是這個,真相很諷刺

鄰居黃姨家中就有三個孩子,當時周圍鄰居都羨慕黃姨,這下等到老了可以輪流去閨女兒子家去住,可等著享福吧。每當黃姨聽見鄰居的話嘴上笑得合不攏嘴。

可是事實好像沒有朝黃姨預期的發展,黃姨家的三個孩子,老大是個閨女,老大是家裡第一個孩子老大出生的時候全家人都圍著老大,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都給老大買,老大當時的感覺真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在老大5歲左右的時候有了家裡的老二,老二也是個閨女,到老二這父母對孩子的新鮮勁也用完了,養育孩子也認為有經驗了,而且玩具和衣服真好用老大剩下的就可以啦,對待老二的態度真是:一個孩子照書養,兩個孩子照豬養,

老二也就稀裡糊塗長大了。

家裡一直想要男孩,在老二3歲的時候,黃姨終於如願以償的生了個男孩,這下可把家裡人高興壞了,對待孩子全家人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而且對待兒子的要求是有求必應,簡直寵的不行

想必大家都能看得出來,在這個家庭裡面最被忽略的應該是老二,老大是第一個孩子,全家人都比較驚喜,最後一個是兒子,是家裡夢寐以求的,只有老二是多餘,但是不同的對待方式得到的結果肯定不同。

老大長大之後在外地上學直接談了對象定居外省一年也回不來幾次兒子從小被寵溺的無法無天,現在成家了還得讓黃姨補貼家用,更別提孝敬父母了,唯獨小時候被忽略的老二成了父母的主心骨

,黃姨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老二操持,想必現應該有些後悔當初應該對老二好一些,可是時間不會倒流,已經回不去了。

中國式多胎家庭,孩子即便再多,最孝順的總是這個,真相很諷刺

為什麼在家庭中最被忽略的,長大後卻成了最孝敬父母的孩子呢?

1)長大後想讓父母認可自己

從小被父母忽略,這樣的孩子內心會憋著一股氣,越是不看好我,我越是要努力混出點成就,俗話說:逆境中出人才,還真是一般不被看好的孩子,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有一番成就,思想獨立,經濟獨立,所以孝順老人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不爭饅頭爭口氣,就是想讓父母來認可自己。

2)讓父母慚愧

還有就是小時候父母的不關心,不關注,會在孩子的內心留下陰影,孩子想通過自己對父母的反哺讓父母感覺到慚愧,慚愧自己的行為,慚愧當初對自己的忽視,雖然這種想法不應該有,但是在子女的心中卻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雖然有這種心理,但是對父母的關愛卻一點也沒有少。

3)想要得到父母的關心

往往小時候缺什麼長大之後就會越嚮往什麼,小時候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關愛,長大之後就越想得到這一塊,所以就想到將心比心,不信我現在有能力了,對父母好,父母還不關心我,其實還以為想要得很簡單,就是想得到父母同樣的關心和關愛,不求多但求平等。

中國式多胎家庭,孩子即便再多,最孝順的總是這個,真相很諷刺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父母既然選擇把孩子生下來就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不要讓孩子成為附屬品,自己留下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