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胄是車騎將軍?官職太大了吧?

歷史都付笑談中


車騎將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漢制,金印紫綬,位僅次於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將軍及前、後、左、右將軍之上,位次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師兵衛,掌宮衛,第二品,是戰車部隊的統帥。漢時,車騎將軍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戰事時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後便罷官。東漢末年開始成為常設的將軍官名,唐朝之後廢除。

車胄是司州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東)。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置車騎將軍、徐州刺史。曹操滅了呂布,後來任命車胄為車騎將軍、徐州刺史。建安五年(200年),左將軍劉備殺胄,據沛以背曹操。

曹操封車胄為車騎將軍處於何種原因不詳,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車胄在曹操的心目中非常重要,曹操陣營兵多將廣,車胄能脫穎而出被曹操拜為車騎將軍,還委以重任,當徐州刺史,這麼重要的官職,說明車胄此人武功,軍事韜略是很不錯的,曹操是知人善用,能入曹操的法眼很不簡單的一個人,平時在曹營中很有威望。曹仁是大將軍,車胄是車騎將軍官職是很大了。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中的主要內容是:劉備受了董國舅的衣帶詔之後,在自己住所耕地,就是所謂的“韜光養晦”。有一天下雨,曹操讓劉備去喝酒,就是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曹操讓劉備論英雄,劉備故意說原始、袁術、劉表、孫策等人。曹操並不在意,曹操最後說天下英雄就是我和你,嚇的劉備手裡的筷子都掉地上了。所以後來劉備就找藉口去了徐州。

徐州的車胄接到曹操的命令,要他殺死劉備。車胄與陳登商議,因陳登與劉備感好,暗地裡送信於劉備。當劉備人馬來到徐州城下,關羽詐稱張遼,因車胄不認識張遼,趁車胄出城查看時將其斬於馬下,張飛進城又殺了車胄全家。


海納百川233699882


導語:

在平定了徐州以後,曹操將車胄封為車騎將軍、徐州刺史,並且讓他帶著老婆孩子一起留守在徐州。那可是正兒八經的封疆大吏,曹操憑什麼就這麼相信車胄呢?他有何過人之處?

其實我們在歷史上,很少見到對車胄這個人的記載,不過他一出現,就足夠讓我們感到驚豔,這是一個活不過一集的大將。

01曹操手裡沒幾個州,把徐州給車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這個時候還沒有發生官渡之戰,袁紹才是中原地區真正的土豪,手裡有青州、幽州、幷州以及富強的冀州。而曹操手裡呢?只有兗州、豫州、司隸以及徐州。

徐州是剛剛從呂布手裡搶來的,這期間呂布還曾經攻打過曹操的兗州,所以曹操的實力並不是很強大。徐州作為剛剛被征服的州郡,曹操居然放心大膽地交給了車胄,可見車胄這個人並不簡單。

四年,張楊為將楊醜所殺。以董承為車騎將軍,開府。自都許之後,權歸曹氏,天子總己,百官備員而已。---《三國志》

曹操打下荊州的時候,才敢把這塊地盤交給曹仁掌握,打下漢中交給夏侯淵掌握。而這都是後話了,在此之前的封疆大吏,或許只有車胄一人。

這裡我們需要注意一個細節,車胄不是自己獨自一人前往徐州的,他是帶著一家老小到徐州去的。這可以說明兩件事:

  1. 首先車胄這次調往徐州,就不會有太大的人事調動了,應該是長期駐紮在這裡。如果短期調動,車胄沒有必要拖家帶口。

  2. 其次車胄能夠拖家帶口,可見曹操對他有多信任。一般將領外出打仗,妻兒老小,那可都是要留在大本營的。至少可以作為人質來利用,這也有利於君臣之間的關係。

可是曹操卻如此放心車胄,不免讓人覺得車胄和曹操的關係不簡單。不管信任的原因是什麼,反正可以肯定曹操是信任車胄的。

所以說曹操封車胄為車騎將軍,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兩人的關係已經到了某種程度,而且曹操也放心車胄這個人的能力。

大膽猜測一下,這就好比劉備放心關羽鎮守荊州一樣,既對他的忠誠感到放心,又對他的能力感到放心。曹操對車胄的心思,應該也是一樣的。



02車騎將軍或許沒有給車胄。

我們看這段歷史的時候,從《三國志》上的講解來看,車胄只是獲得了徐州刺史的任命,並沒有獲得車騎將軍。

他獲得車騎將軍的任命,是在演義裡看到的。所以這就有一個疑問了,到底哪個是真的呢?其實我們可以退回去看看這一段歷史。

  1. 車胄獲封車騎將軍前往徐州的年份,是公元200年1月份。而這一年有一段非常有意義的故事,那就是衣帶詔洩露的事情。

  2. 國舅董承在公元199年,獲封車騎將軍。不過當時已經是曹操當權的時代,他這個車騎將軍壓根就沒有實權。所以他為了解救漢獻帝脫離苦海,就聯合了劉備、馬騰等好幾位大臣一起,準備謀殺曹操。

  3. 這期間就有一份衣帶詔作為他們起事的精神支柱。

    衣帶詔是漢獻帝所寫,具有奉旨辦事的理由。公元200年的正月初五,衣帶詔時間洩露,董承等人全部被殺,劉備此刻早就已經逃往徐州。

這麼來看的話,車胄應該是在劉備離開許昌前往徐州之前,就已經獲封車騎將軍、徐州刺史了。然而如果在這之前的話,那就是衣帶詔事件沒有爆發的時候,這個時候董承才是東漢的車騎將軍。

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三國志》

同一個時期,不分左右的情況下,怎麼會出現兩個車騎將軍呢?雖然演義上是把車胄任車騎將軍的時間,也安排在了公元200年的1月份,可還是有時差存在。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曹操只是給了車胄徐州刺史的官職,並沒有封他車騎將軍。所以說這裡應該是演義上的一個漏洞。



03車胄極有可能是一位文官,類似荀彧這樣的文臣。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推論呢?其實只是我自己的想法。當時徐州城屢次遭受曹操的襲擾,百姓們對曹操的厭惡之情已經達到了不可消除的狀態。

  1. 陶謙活著的時候,曹操曾經攻打徐州,並且在路上屠城三座,血流成河,泗水為之斷流,可見慘況非常。

  2. 呂布搶了劉備的徐州以後,曹操再次帶兵來襲,再次採取了屠城的策略,先後屠殺人口達數十萬之多。以至於徐州都不剩下什麼人口了。

經歷了這兩次屠城以後,曹操在徐州,其實早就失去了民心。那麼這個時候曹操要想統治徐州,該怎麼做呢?

先主據下邳。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萬人,遣孫乾與袁紹連和,曹公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三國志》

我認為曹操應該以漢獻帝的名義,派遣朝廷命官前往徐州,努力發展徐州的農耕經濟,而不是派遣重兵把守徐州。因為徐州的百姓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戰爭,真的是看到士兵就害怕,哪裡還有什麼心思重視生產呢?

車胄極有可能就是那種,類似諸葛亮、荀彧之類的文臣,他胸中有治理地方的韜略,所以擔當了這次的重任。

總結:車胄是文臣有這麼幾個說得通的理由。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得出車胄應該只是徐州刺史,並不是什麼車騎將軍。那麼我為什麼說他是文臣的概率大呢?

  1. 首先,車胄前往徐州,是為了安撫百姓,重治生產的。

    並不是為了重兵把守,防止外敵入侵的。而文臣更加適合這個角色,他能夠有效地減輕百姓對曹操的仇怨。

  2. 其次,車胄是拖家帶口前往徐州的,如果他是一員虎將的話,在曹操創業初期,哪裡來這麼好的機會,可以成為封疆大吏呢?曹操那些兄弟們諸如夏侯淵、夏侯惇、曹仁還都在排隊呢,車胄何德何能?

  3. 再者,此前從未聽說車胄為曹操立下什麼功勞。如果他是一員虎將的話,在曹操征戰天下的過程中,不可能不留下任何記載。

答案或許只有一個,車胄原先是漢朝的臣子,後來曹操接漢獻帝過來以後,車胄轉而就投到了曹操麾下,這屬於間接叛漢了,可是百姓們不清楚。

車胄這個人是有一定治國方略的,所以曹操放心地讓車胄前去恢復徐州地區的生產。曹操希望用車胄的治理,讓徐州百姓淡化對他的恨意,轉而將矛頭指向其他人。

沒想到劉備過去,直接把車胄和他全家給殺了。並且應該告訴了徐州百姓們,車胄是曹操的人,殺車胄,是為了給徐州的百姓報仇雪恨。

《三國志》

《三國演義》


江湖小曉生


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偶爾聽到一次車冑的名字,車冑當時是曹操手下的車騎將軍。開始的時候對這個官各沒有多大的概念,並且車胄在三國演義裡面,屬於是打醬油的人物,就出來過兩個照面就掛了,所以也就對他沒有什麼印象了。

後來看多了三國之後才覺得有點不大對勁,覺得車胄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因為車胄的官名車騎將軍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大官,他不屬於雜號將軍。有很多名將折衝將軍樂進,橫野將軍徐晃之類的,當時都是三國裡面了不起的英雄。但是這些將軍的品級事實上非常的低,在他上面還有一大堆的將軍。

但是車騎將軍不一樣,車騎將軍絕對是排名前幾列的,在他上面只有大將軍和驃騎將軍了。也就是說從武將上排名看的話,他是第3位。而當時朝廷的大將軍由曹操封給袁紹了,所以在曹操的陣營裡面,車胄絕對是僅次於驃騎將軍的將領,如果有驃騎將軍的話。車胄還有另外一個官民,就是徐州牧,這也是了不得的一個官位。

因為當時曹操的地盤最多也就三個州而已,曹操自己出任了兗州玫,而徐州是擊敗呂布之後得到的,任命了車胃為徐州牧,所以車胄絕對是曹操之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不過在真正的歷史上,車騎將軍是董承,就是因為衣帶詔被殺的那個,車胃並沒有當過車騎將軍。不過這絕對不影響車胄的地位,車胃之所以名氣不大,主要是因為死的太早,在徐州被劉備所殺,所以早早領了盒飯,自然就不出名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演義第二十回,曹操擊破呂布之後,命令車騎將軍車胄權領徐州。劉備、朱靈擊敗袁術,朱靈帶兵回到許都,劉備留在了徐州,將車胄殺死,張飛夷滅了車胄全家。

但在史料中,對於車胄的記載很少,據《先主劉備傳》記載,劉備殺徐州刺史車胄,留下關羽守下邳,自己回到了小沛。也正如題主所說,《劉備傳》記載,獻帝國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衣帶密詔,斬殺曹操。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劉備懼怕,主動請求要擊袁術,趁機擺脫曹操囚籠,出走徐州。

這是陳壽明確的記載,不會有錯。董承是車騎將軍,車胄是徐州刺史。演義所說車騎將軍車胄不足為信,這不算大問題。關羽都能被羅貫中先生安排斬殺華雄、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這點事算不得啥。

董承是國舅,在獻帝最悲催的歲月裡,一直陪伴著他,而且弄出了個衣帶詔這麼大的事,陳壽記述董承時自然會更加嚴謹。況且,董承是獻帝身邊的人,其史料是有具體記載的,不會有錯。

因此,車胄不會是車騎將軍,僅僅是刺史,這沒有太多可說的。


車騎將軍是不小的官職,在漢末三國時期,軍閥混戰的情況下,軍事將領的權力、地位就更加突出,非一般雜牌將軍可比。

究竟有多大,看一下具體的史料:

漢制,金印紫綬,位次於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將軍及前、後、左、右將軍之上,位次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師兵衛,掌宮衛,第二品,是戰車部隊的統帥。

由此可知,這個職位很高,但一般不常設。在漢代時,車騎將軍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戰事時才拜官出征,平定叛亂之後便解除官職,交回兵權。

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到處在叛亂,車騎將軍也就成為了常設的將軍。但是,此時天下都在平叛,也就不是車騎將軍專門負責的事,但其地位依然如舊。

劉備歸附曹操之後,被拜為左將軍、領豫州牧。就一般而言,州牧是德高望重的刺史才能領授。左將軍在車騎將軍之下,劉備是豫州牧,車胄是徐州刺史,也就不可能是車騎將軍。何況董承是車騎將軍,沒有出現空缺,更不可能授予車胄。

董承被曹操誅殺,到劉備殺死車胄,這段時間太短,授予車胄車騎將軍的可能性極小。

正如題主所說,這個官職太大,不可能授予車胄。

再分析一下車胄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可能更好理解這個問題。

據《曹操傳》記載,劉備誅殺了徐州刺史車胄,但沒有記載曹操啥時候任命車胄為徐州刺史。演義中,曹操誅殺呂布後,任命車胄為徐州刺史留守。這事恐怕靠譜,值得采信。

據此推斷,車胄可能的情況是:一是跟隨曹操出征,或者曹操平定呂布後,從朝廷徵召為徐州刺史;二是車胄本屬徐州當地官吏,提拔使用。

徐州本地有頭有臉,跟隨過陶謙、呂布、劉備的人物,都有一些史料記載,沒有任何蛛絲馬跡的車胄不太可能是徐州本地官吏。

徐州刺史也是地方大員,封疆大吏,也應該有很深的資歷才可以擔任。

比如劉琦,赤壁之戰後,劉備表奏為荊州刺史,這是得益於其父劉表的關係;益州牧劉璋是繼承其父的職位。車胄沒有這些背景,最大可能來自於朝廷。

徐州刺史看似是個高位,但卻是個燙手的山芋。曹操與陶謙的恩怨情仇,導致了曹操對徐州屠城,積怨很深。而且徐州面臨袁紹、袁術的夾擊,要守得住恐怕需要很大的兵力,曹操當時還並不具備這個實力。他不太可能派遣自己的心腹將領或者文臣去把守,最好的安排,就是從朝廷派遣官吏擔任。既減少了自己核心團隊的人員危險,也表明了曹操擁護漢室的心跡。

在當時的情況下,刺史的任命沒有具體的資歷要求,只要曹操想任命誰那就是誰。

因此,在豹眼看來,車胄不可能是車騎將軍,因為這個官職太大,太重要,車胄又不是曹操的心腹重臣,也就不會任命他為車騎將軍。豹眼一向把演義當作小說來看,不會糾結它的歷史真實性。車胄最大可能的是從朝廷裡冒出來的,獻帝再不濟,手下二千石的官吏還不少,隨便挑一個吃閒飯的出任刺史,也具備資格。宰相家奴七品官,何況是天子呢?跟隨獻帝從長安返回洛陽的官吏中,隨便一個就具備這個資格。

之所以車胄歷史記載較少,最大的可能就是之前沒有啥出彩的地方,不值得立傳。在別人的傳記中留下個名字,打打醬油就很不錯了。


豹眼看歷史


導語: 在平定了徐州以後,曹操將車胄封為車騎將軍、徐州刺史,並且讓他帶著老婆孩子一起留守在徐州。那可是正兒八經的封疆大吏,曹操憑什麼就這麼相信車胄呢?他有何過人之處?

其實我們在歷史上,很少見到對車胄這個人的記載,不過他一出現,就足夠讓我們感到驚豔,這是一個活不過一集的大將。

01曹操手裡沒幾個州,把徐州給車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這個時候還沒有發生官渡之戰,袁紹才是中原地區真正的土豪,手裡有青州、幽州、幷州以及富強的冀州。而曹操手裡呢?只有兗州、豫州、司隸以及徐州。

徐州是剛剛從呂布手裡搶來的,這期間呂布還曾經攻打過曹操的兗州,所以曹操的實力並不是很強大。徐州作為剛剛被征服的州郡,曹操居然放心大膽地交給了車胄,可見車胄這個人並不簡單。

四年,張楊為將楊醜所殺。以董承為車騎將軍,開府。自都許之後,權歸曹氏,天子總己,百官備員而已。---《三國志》

曹操打下荊州的時候,才敢把這塊地盤交給曹仁掌握,打下漢中交給夏侯淵掌握。而這都是後話了,在此之前的封疆大吏,或許只有車胄一人。

這裡我們需要注意一個細節,車胄不是自己獨自一人前往徐州的,他是帶著一家老小到徐州去的。這可以說明兩件事:

首先車胄這次調往徐州,就不會有太大的人事調動了,應該是長期駐紮在這裡。如果短期調動,車胄沒有必要拖家帶口。

其次車胄能夠拖家帶口,可見曹操對他有多信任。一般將領外出打仗,妻兒老小,那可都是要留在大本營的。至少可以作為人質來利用,這也有利於君臣之間的關係。

可是曹操卻如此放心車胄,不免讓人覺得車胄和曹操的關係不簡單。不管信任的原因是什麼,反正可以肯定曹操是信任車胄的。

所以說曹操封車胄為車騎將軍,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兩人的關係已經到了某種程度,而且曹操也放心車胄這個人的能力。

大膽猜測一下,這就好比劉備放心關羽鎮守荊州一樣,既對他的忠誠感到放心,又對他的能力感到放心。曹操對車胄的心思,應該也是一樣的。

02車騎將軍或許沒有給車胄。

我們看這段歷史的時候,從《三國志》上的講解來看,車胄只是獲得了徐州刺史的任命,並沒有獲得車騎將軍。

他獲得車騎將軍的任命,是在演義裡看到的。所以這就有一個疑問了,到底哪個是真的呢?其實我們可以退回去看看這一段歷史。

車胄獲封車騎將軍前往徐州的年份,是公元200年1月份。而這一年有一段非常有意義的故事,那就是衣帶詔洩露的事情。

國舅董承在公元199年,獲封車騎將軍。不過當時已經是曹操當權的時代,他這個車騎將軍壓根就沒有實權。所以他為了解救漢獻帝脫離苦海,就聯合了劉備、馬騰等好幾位大臣一起,準備謀殺曹操。

這期間就有一份衣帶詔作為他們起事的精神支柱。衣帶詔是漢獻帝所寫,具有奉旨辦事的理由。公元200年的正月初五,衣帶詔時間洩露,董承等人全部被殺,劉備此刻早就已經逃往徐州。

這麼來看的話,車胄應該是在劉備離開許昌前往徐州之前,就已經獲封車騎將軍、徐州刺史了。然而如果在這之前的話,那就是衣帶詔事件沒有爆發的時候,這個時候董承才是東漢的車騎將軍。

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三國志》

同一個時期,不分左右的情況下,怎麼會出現兩個車騎將軍呢?雖然演義上是把車胄任車騎將軍的時間,也安排在了公元200年的1月份,可還是有時差存在。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曹操只是給了車胄徐州刺史的官職,並沒有封他車騎將軍。所以說這裡應該是演義上的一個漏洞。

03車胄極有可能是一位文官,類似荀彧這樣的文臣。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推論呢?其實只是我自己的想法。當時徐州城屢次遭受曹操的襲擾,百姓們對曹操的厭惡之情已經達到了不可消除的狀態。

陶謙活著的時候,曹操曾經攻打徐州,並且在路上屠城三座,血流成河,泗水為之斷流,可見慘況非常。

呂布搶了劉備的徐州以後,曹操再次帶兵來襲,再次採取了屠城的策略,先後屠殺人口達數十萬之多。以至於徐州都不剩下什麼人口了。

經歷了這兩次屠城以後,曹操在徐州,其實早就失去了民心。那麼這個時候曹操要想統治徐州,該怎麼做呢?

先主據下邳。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萬人,遣孫乾與袁紹連和,曹公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三國志》

我認為曹操應該以漢獻帝的名義,派遣朝廷命官前往徐州,努力發展徐州的農耕經濟,而不是派遣重兵把守徐州。因為徐州的百姓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戰爭,真的是看到士兵就害怕,哪裡還有什麼心思重視生產呢?

車胄極有可能就是那種,類似諸葛亮、荀彧之類的文臣,他胸中有治理地方的韜略,所以擔當了這次的重任。

總結:車胄是文臣有這麼幾個說得通的理由。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得出車胄應該只是徐州刺史,並不是什麼車騎將軍。那麼我為什麼說他是文臣的概率大呢?

首先,車胄前往徐州,是為了安撫百姓,重治生產的。並不是為了重兵把守,防止外敵入侵的。而文臣更加適合這個角色,他能夠有效地減輕百姓對曹操的仇怨。

其次,車胄是拖家帶口前往徐州的,如果他是一員虎將的話,在曹操創業初期,哪裡來這麼好的機會,可以成為封疆大吏呢?曹操那些兄弟們諸如夏侯淵、夏侯惇、曹仁還都在排隊呢,車胄何德何能?

再者,此前從未聽說車胄為曹操立下什麼功勞。如果他是一員虎將的話,在曹操征戰天下的過程中,不可能不留下任何記載。

答案或許只有一個,車胄原先是漢朝的臣子,後來曹操接漢獻帝過來以後,車胄轉而就投到了曹操麾下,這屬於間接叛漢了,可是百姓們不清楚。

車胄這個人是有一定治國方略的,所以曹操放心地讓車胄前去恢復徐州地區的生產。曹操希望用車胄的治理,讓徐州百姓淡化對他的恨意,轉而將矛頭指向其他人。

沒想到劉備過去,直接把車胄和他全家給殺了。並且應該告訴了徐州百姓們,車胄是曹操的人,殺車胄,是為了給徐州的百姓報仇雪恨。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迷失了方向的馬


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殞命。操大犒三軍,拔寨班師。喚過車騎將軍車胄領徐州。操軍回許昌。

關羽襲殺車胄,將胄頭去迎劉備。備大驚曰:曹操若來,如之奈何?懊悔不已,遂入徐州。張飛已將車胄全家殺盡。備曰:殺了操心腹人,如何肯休?車騎將軍果然非一般人做得。

車騎將軍乃漢軍三巨頭之一,窺者甚眾。看三國時車騎將軍,皇帝亦頭葷:中郎將皇甫嵩鎮壓黃巾軍七連勝,朝廷加為車騎將軍;朱儁滅黃巾軍有功,詔封車騎將軍;十常侍手握重權,趙忠、張讓向破黃巾軍將士索金帛,嵩、儁不肯與,俱奏罷其官。帝又封趙忠為車騎將軍;李榷自寫職銜勒要官品,封為車騎將軍;袁紹以渤海起兵,將以誅董卓。自號車騎將軍,主盟。皇帝頭更葷了!

曹操攜天子以令諸侯。錄尚書事,自封大將軍。於是以袁紹為太尉,紹恥班在操下,不肯受。操以大將軍讓紹,自行車騎將軍。二人職銜互換。至於後來,操“喚過車騎將軍車胄”是否忘了自己身份?

唯曹魏車騎將軍張郃,蜀漢車騎將軍張飛:皆國家名將,萬人之敵,名至實歸。

建安十四年,劉備表孫權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這亂的!


霧都溼氣


答:車胄的車騎將軍是羅貫中給封的。事實上並沒有可能到這個官職。

理由有三個。

第一當時車騎將軍已有人,是誰呢?就是曹操本人。再說了漢朝的官還是要經過漢獻帝批准才可。其他是不能說只能做的事情。

第二、車胄哪裡來的能力接受這麼高的職務。

作為三國演義中的打醬油角色,不需要給他帶一身這麼昂貴的頭銜。實際上 徐州刺史也是名存實亡的。那邊一下子被劉備藉著和被朋友的老闆 一起吹牛。說這個徐州太守的官不好做,建議換一個更好的。車胄只不過是因為其中一員而已。

第三、車騎將軍是一個至高官職。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漢制,金印紫綬,位僅次於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將軍及前、後、左、右將軍之上,位次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師兵衛,掌宮衛,第二品,是戰車部隊的統帥。漢時,車騎將軍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戰事時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後便罷官。東漢末年開始成為常設的將軍官名,唐朝之後廢除。

對於車胄來說這是不可能嘚理由就是曹操想做官的時候也遇到一些努力讓生活變的好。他們犧牲自己的時間,但是這個車胄沒幹什麼事情,加強了軍務,但是實際效果等於0

結論 車胄沒有做過車騎將軍 但是徐州刺史的還是挺好的


南閣水哥


答:《三國志·先主傳》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

《三國演義》上說是“曹操置車騎將軍、徐州刺史。”一點都不大!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稱州牧,職權進一步擴大,由監察官變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

如果嫌車騎將軍官職大,那麼太尉怎麼辦!

後因累積政績遷為幽州刺史,劉虞任幽州刺史期間,在鮮卑、烏桓、夫餘、濊貊等外族間有崇高威望,隨時朝貢,不敢侵擾,百姓傳唱歌謠讚頌劉虞的功德。

中平6年,189年漢靈帝劉宏派使者升劉虞為太尉,封容丘侯,官拜三公。不還是幽州刺史嗎!

太尉可要比車騎將軍大的太多了吧。


中行偃1


我是起居郎,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車胄是車騎將軍的說法,只在三國演義當中有過描述,正史中記在當時的車騎將軍是董成,也就是給劉備衣帶召的那個人。

以當時軍制的排名,以大將軍為首,之後依次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再之後是前、後、左、右四方將軍。這都是長設的頂級武將稱號。

漢朝末世改變了這一格局,各地起兵的諸侯,以及農民起義領袖大量的自稱將軍,並設置將軍的名號,加上東漢朝廷也被諸多勢力把持過,確實將將軍的官職濫發,如果車胄確實有車騎將軍的名號,也肯定跟董成的無法相比。


起居郎雜記


三國演義是小說,裡面存在很多誇大和虛構和張冠李戴的故事,不必當真。《三國志》《後漢書》等正史裡面車胄的官職僅為揚武校尉、徐州刺史。不是車騎將軍。

在漢代軍職中,車騎將軍和驃騎將軍以及大將軍是漢代的最高武職,合稱漢軍三高官,在當時的曹操集團中很多比車胄資格老,能力強的將軍都還沒有封為車騎將軍,小說家之言不可當作信史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