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一、無冕影后阮玲玉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阮玲玉

●阮玲玉(1910—1935),祖籍廣東香山縣南蓢左步頭鄉,原名阮鳳根、阮玉英,1910年4月26日出生於上海,父親阮用榮是浦東亞細亞油棧的工人,因積勞成疾,罹患肺癆而殞於英年。自玲玉七歲時其母親開始到張家做傭人即(崇德女校校董)家,開始了母女寄人籬下的生活。

八歲時,阮母不願意看到天資聰慧的女兒步自己的後塵,所以決心讓阮玲玉讀書.於是阮玲玉於這一年進了附近的一傢俬塾開始了讀書生涯,並取學名阮玉英。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1923年崇德女校又與聖模女校中學部合併定名為“甬江女子中學”

後來,阮母為了讓阮玲玉得到更好的教育,苦苦請求東家張老爺讓阮玲玉以半費優待進了崇德女校。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電影《阮玲玉》張曼玉飾演的阮玲玉,吳啟華飾演的張達民劇照

1925年,16歲的阮玉英與張達民即是(崇德女校校董)家的四少爺在海寧路時有機會碰面,便被後者留心並開始追求起來。後來張家知道了此事,極力反對。並設計趕走了阮母,迫使他們離開張家以斷絕阮玲玉和張達民的來往。張達民卻瞞著家裡,將走投無路的阮玉英母女安排在北四川路鴻慶坊暫時落腳。之後阮玉英與張達民同居,並自動退學。 

素來喜歡花天酒地的張達民卻並不是可以託付之人,他們當時的生活費用全靠張達民從家裡所得的月份錢。習慣了花天酒地的張少爺沒過上幾個月的安分日子便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圈子,給阮玉英的生活費自然越來越少。自愛自強的阮玉英決定出去工作以維持生活。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掛名夫妻》宣傳報

1927年阮玉英改名為阮玲玉,考入明星電影公司,首次在影片《掛名夫妻》中出演角色,以其樸素自然的表演贏得導演卜萬蒼的賞識,被“明星”聘為基本演員,接連拍攝了《血淚碑》(1926)、《楊小真》(1927)、《洛陽橋》(1927)、《白雲塔》(1928)四部影片。從此踏入影壇,代表作有《野草閒花》、《神女》、《新女性》、《三個摩登女性》等。她是中國無聲電影時期影星之一,代表中國無聲電影時期表演藝術最高水平,在民國時期的影壇地位僅次於影后胡蝶。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阮玲玉

阮玲玉端莊大方,清麗脫俗。對待表演藝術,她勤奮刻苦,傾注了全部的熱情,不懈追求。表演中,她能夠準確地體味人物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覺,並用適當的眼神、表情、動作準確地表現出來。這種準確的內心感應力和形體表現力結合得又非常自然,顯示出她卓越的才華和非凡的功力。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阮玲玉出殯當天的景象

1935年3月8日,中國默片時代的當紅影星阮玲玉,在她如日中天的時候,吞下了三瓶安眠藥結束了自己25歲的生命。阮玲玉,是紅極上海灘的影星,被稱為“中國無聲電影時代的靈魂”。1930年5月,《影戲雜誌》在上海舉行電影明星的票選,阮玲玉以絕對優勢奪冠。她的突然離世,像一枚重磅炸彈,震驚了上海灘。

二、諜海情仇鄭蘋如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鄭蘋如

●鄭蘋如(1918年-1940年2月),祖籍浙江蘭溪,為中日混血兒,上海名媛。其父鄭鉞,又名鄭英伯,浙江人,早年留學日本法政大學時,加入同盟會,從事民主革命活動,是國民黨元老之一。在日期間,結識了出身於日本名門望族的木村花子女士。木村花子素仰中華文物,對中國人民抱有親切友好的感情,積極支持孫中山、黃興領導的中國革命運動,自願為革命黨人傳遞信息與文件。在活動中,她與鄭英伯交往較多,日久生情,遂締結良緣。

從此,花子女士改名鄭華君,隨夫到中國定居,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奔波於大江南北。1928年以後鄭英伯棄政從教,在上海復旦大學任教授,以後還擔任過上海公共租界的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的首席檢察官等職。他們夫婦生有二子三女,鄭蘋如是次女。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鄭蘋如(右)與其母鄭華君女士合影

1937年底上海淪陷後,鄭英伯一家繼續留居上海,參加地下抗日工作。鄭英伯是中統上海潛伏組負責人陳寶驊的重要助手,鄭蘋如與二哥鄭南陽成為中統上海區的情報員。她憑藉著母親日本人的關係和熟練的交際能力,周旋於日寇的高級官員和偽職人員中,獲取了許多重要情報。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解碼電報,汪精衛的"豔電"

1938年歲末,鄭蘋如探聽到國民黨副總裁、國民參政會議長汪精衛準備叛逃越南河內並將發表叛國投敵“豔電”的情報。由於重慶方面未能重視,汪精衛的叛國投敵行為沒有得到及時制止。

1939年春,鄭蘋如的未婚夫王漢勳(弟弟鄭海澄的空軍戰友)曾兩次寫信約鄭蘋如去香港結婚。國難當頭之下,鄭蘋如一再推遲婚約,兩人相約抗戰勝利後再步入婚禮殿堂。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色•戒》影片女主角原型為鄭蘋如,而男主角原型則是漢奸丁默村

政府對鄭蘋如極為倚重。於是,他們把制裁漢奸丁默邨的重要任務交給她。日偽時期,汪精衛政權在當時上海極司菲爾路(今萬航渡路)76號設立了特工總部,主任丁默邨是原軍統第三處處長,在漢奸李士群撮合下投靠日偽,破壞抗戰。為此,中統上海潛伏組織負責人陳果夫的侄子陳寶驊,決定抓住丁默邨好色的弱點,施“美人計”除掉他。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丁默邨(左)與李士群(右)

丁默邨本是個色中餓鬼,交到如花似玉的鄭蘋如自然是喜出望外,而鄭蘋如佯裝成涉世未深的少女,不時恃寵撒嬌,與丁默邨時斷時續,若即若離,逗得丁默邨饞涎欲滴,神魂顛倒。

由於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初時並不知情,難以確定李士群身份。就命令他協助鄭蘋如刺殺丁默邨,以考驗他的忠誠度。李士群領受任務後轉身就把真相全盤告訴了丁默邨。(注:1932年,李士群被中國國民黨中統特務逮捕,他受不了嚴刑拷打便自首叛變,隨即被委任為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上海工作區直屬情報員、南京區偵查員,從事特務行動。李士群以上海《社會新聞》雜誌編輯的公開身份,與同為中共早期黨員但均已叛變加入了中統的丁默邨、唐惠民等人一起攻擊共產黨和進步人士。)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西伯利亞皮貨店 圖片來源:《世界軍事》雜誌

於是,鄭蘋如計劃以購買皮大衣為由,將丁默邨誘至戈登路與靜安寺路交叉路口的西伯利亞皮貨店,讓預伏的中統特務將其擊斃,但是早已知道計劃的丁默邨自然不會中計,反而丁默邨早已佈下羅網,等她上鉤了。因此後來鄭蘋如驅車到76號要見丁默村時,就被丁的親信林之江給扣住,她被關進76號的囚室。

在獄中忍受各種酷刑,拒不招供,對於殺丁原因,辯稱因為丁移情別戀,故而僱兇手殺之洩恨。李士群的老婆葉吉卿很快就得知消息,她派了畲愛珍、沈耕梅前來審訊,丁默邨自然不好阻攔。鄭蘋如否認她與中統的關係,只承認暗殺丁默邨是因為她不甘被玩弄。丁默邨雖然惱恨鄭蘋如參與對自己的謀殺,但又著實迷戀她的美色,因此他並沒想要置她於死地,只是想關她一陣子,再把她放出來。但丁默邨的老婆趙慧敏卻悄悄找到林之江,並對他面授機宜,於是鄭蘋如被暗中移解到憶定盤路三十七號的“和平救國軍”第四路司令部內。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汪精衛陳璧君夫婦

汪精衛的夫人陳壁君曾對鄭蘋如曉以生命無常之理,勸她投靠日偽政權,然蘋如不為所動。後來,他們又以蘋如為人質,要挾其父親,希望他出任汪偽政權的司法部長,鄭英伯以自己有病在身毅然拒絕。

於是1940年2月,鄭蘋如被汪偽政權下達了對鄭蘋如秘密執行槍決的命令。林之江擔任行刑官,押著她到滬西中山路附近的荒郊曠地上執行。解押她上車時,訛騙她是解赴南京,不久即可開釋。等到抵達中山路附近的荒郊要她下車時,鄭蘋如已經知道這裡將是她的殞命之地。她依然態度從容,下了車,仰著頭,向碧空痴痴地望著,嘆了一口氣,對林之江說:“白日青天,紅顏薄命。你我有數日相聚之情,今若同去,亦不為晚。若君無意,則有死而已。唯勿槍擊我面,壞我容貌。”

林之江對此一代紅顏,竟至手顫心悸,下不了毒手,他背過臉,指揮他的衛兵上前。槍聲起伏,鄭蘋如連中三槍,血濺荒郊,一位溫婉嫻淑的女子就此為國捐軀,年僅22歲。

三、美麗傳奇林徽因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漢族,福建閩縣(福州)人,出生於浙江杭州。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進士出身,歷官浙江金華、孝豐等地。父親林長民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擅詩文,工書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叔叔林覺民。因為從小受到家人的薰陶,因此,林徽因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泰戈爾訪華期間與林徽因和徐志摩合影

1921年,18歲的林徽因遊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留學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林徽因被徐志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同年3月徐志摩與髮妻張幼儀提出離婚。之後,他們一起組織新月社活動,一起演戲,並常有書信來往。1924年泰戈爾訪華期間,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擔任翻譯,之後徐志摩陪同泰戈爾去了日本。同年,林徽因和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同時赴美攻讀建築學。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熱戀中的林徽因和梁思成

四年後,她同梁思成結婚。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結合在當時可以說是新舊相兼,郎才女貌,門第相當。他們在婚前既篤於西方式的愛情生活,又遵從父母之命所結的秦晉之好。又因林長民是段祺瑞內閣中的司法總長,梁啟超做過熊希齡內閣的司法總長、段祺瑞內閣的財政總長,所以說是門當戶對。

1928年8月,夫妻偕同回國,一起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林徽因在到職前先回福州探親,曾應福州師範學校和英華中學之請,作《建築與文學》和《園林建築藝術》的演講。又為其叔林天民設計福州東街文藝劇場。翌年,到東北大學講授《雕飾史》和專業英語。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考察期間的林徽因

在古建築考察方面,林徽因協助梁思成破解了中國古建築結構的奧秘,完成了對《營造法式》這部“天書“的解讀。數年時間她還單獨或與梁思成合作發表了《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平郊建築雜錄》《晉汾古建築調查紀略》等有關建築的論文和調查報告,還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營造則例》一書寫了緒論。這是一本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必讀的重要工具書。

林徽因在從事建築科學研究之餘,也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抗戰勝利後,林徽因全家於1946年8月回到北平。不久,她為清華大學設計教師住宅,並接受校外的設計任務。1948年5月,她在《文學雜誌》發表了《病中雜詩》9首。1949年初,兩位解放軍的突然到訪,表現出的對重要文物古蹟的保護態度,讓他們消除了對共產黨的疑慮,並應解放軍請求,編寫了《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此書後來演變成為《全國文物保護目錄》。是年,林徽因還被聘為清華大學建築系一級教授。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臥病在床的林徽因

1952年,梁思成、劉開渠主持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林徽因被任命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抱病參加設計工作,與助手關肇鄴一起完成了須彌座的圖案設計。1955年4月1日6時20分,林徽因病逝於同仁醫院,享年51歲,她是中國著名女建築師、詩人和作家,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民國三大傳奇女子(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