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蒲壮所城,位于浙闽交界处的苍南县马站镇蒲城乡,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逾600多年,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抗倭海防城堡建筑。城堡依山面海,南方正,北弧圆,平面呈“天圆地方”状。蒲城原系沿浦湾一角,因潮汐涨落,泥沙淤积,渐成菖蒲、芦苇丛生的海滩。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城门口,来来往往的村民,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坚固的海防城堡,是明代朝廷为防倭寇而建,原名蒲州所,后壮士所与之合并,改称蒲壮所,属金乡卫,现名蒲城。1500多年前,来此搭寮垦荒的先辈取蒲叶编织为门而得名“蒲门”。唐宋以来素为戌守要地,明洪武十七年(1384)为防倭寇而建,首任千户总驻守夏积在龙山脚下主持修建蒲城城墙,3年后竣工,此地便改名为“蒲城”。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站在城墙上,看到一户人家门口站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家,饱经风霜的生活不禁写在了脸颊上。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快看,有妖怪,蒲城内惊现手握白云的妖怪。还有那些正在辛苦的创作当中的老师们,精心的捕捉着每一个动人的镜头。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筑城抗倭,置蒲门千户所和壮士千户所,后合为蒲壮所。城周围2500余米,高约5米,东、南、西三面各有一门。墙用三合土夯筑,内外包砌块石,城外环绕护城河。其基本保留了原建筑格局及一批历史、人文建筑,周围的山上还有一些烽火台、墩等。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城内有很多的祠堂,古厝,古色古香,也许就是浙南建筑的一大特色吧,还有城隍庙、妈祖庙、铁械局、跑马道及明代浙南民居群等多处古迹。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一位老奶奶坐在祠堂前,天气热的不行,老人家体力不支,只能坐下休息休息。蒲壮所城墙周长约2550米,高约5米,底宽约7米,顶宽约4米,北面城墙靠山,为圆弧形,南城面海,东、南、西面有三座瓮城,均为方形,蒲壮所城整体呈天圆地方形状,外绕护城河,与浦江相通。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老奶奶休息好了,继续挑着东西往前走了,看的出老奶奶是挑着担子出去卖一些自家的东西吧。城内古色古香的建筑,大部分都是有一些年代了。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蒲壮所城因北面城墙依山而筑,故元需设置城门,其余东、南、西三向城门依次为威远门、正阳门、挹仙门,各城门皆建有城楼,城门外各设有护城门。诸城楼、城门及护城门形制、规模相似,城门及护城门均用较规则的条石砌成拱券,两门朝向不一,平面中轴线上成九十度直角,两门之间均设置瓮城,各护城门外左右两侧各筑敌台一座。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为防倭寇而建,城内却有三种语言

城门口正坐着一些乘凉的老人们,看到我们拿着相机正在拍他们,一点也不怕生,继续聊他们的家长里短。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蒲城是浙闽之间交通要道中的一个重要驿站。从这里到达对岸的福建虽然只隔着一条狭长的沙埕港海湾,看看不远,走路却要花很多功夫。当地流转着这样一首歌谣:“远看对面山,近看在眼前。过渡两里远,走路得三天。”

有趣的是,只有6000多人口的蒲城竟使用瓯语、闽南语、畲语三种方言,其中城内居民通用的瓯语,据说是来自温州一带的抗倭兵官所说的方言受当地闽南话影响后的产物。经过代代相传,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今天,这里的瓯语仍然能与苍南、平阳等地的瓯语交流,但已带有浓重的闽南语口音。600多年来,这个语言孤岛一直未受周边的闽南语同化,这也是个奇迹。

交通信息:

1、从温州客运中心乘发往苍南县的班车,到苍南乘坐至马站的班车即可。

2、坐高铁或者动车到苍南站,然后到汽车站乘坐至马站的班车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