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图外的“小中国”,竟然是唐和明的皇室后代成就的

人口的迁徙,未必最终都叶落归根,而更多是像蒲公英,随风而去,落地扎根,在新的土壤中过完一生。

人的故土情怀,却又不像植物,他们背井离乡,远走高飞,但却始终难以忘却故土的记忆,并将这种情愫一代代流传下去。

中国的历史中,就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因各种原因远走国外,至今没有回来,但却在新的国度里,慢慢集聚成一个一个的华人区,被民间称为“小中国”。

中国版图外的“小中国”,竟然是唐和明的皇室后代成就的


1

在印度东北部,有一个地区名叫曼尼普尔邦,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该地区一直都是一个独立的王国。直到19世纪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后,才被划为印度版图上的一个邦。

曼尼普尔王朝的建立,与来自中国的移民有直接关系。据当地古文献记载,唐朝后期(也有说五代十国时期),战乱四起,中国四川一位皇子为了避难,来到了曼尼普尔,后来与当地一位公主成亲,所以便有了曼尼普尔王室

中国的皇子再没能回到中国,他和他的随从在新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族群不断扩大。一千多年过去了,皇子的后代们在异国被同化了吗?他们还认同自己的祖先是中国人吗?时间的河流会不会将皇子带去的一切都淹没掉,只留下一个空洞的传说?

让我们看看,在今天的曼尼普尔,能寻找到一些什么答案。

你会看到,曼尼普尔当地人的特征与印度人明显不同,肤色、五官都具有黄种人的特征,一个中国人与当地人站在一起,根本无法分辨出来。他们很多人还会说汉语,并且说自己是唐朝人的后裔。


中国版图外的“小中国”,竟然是唐和明的皇室后代成就的

你会看到,当地人崇拜龙的图腾,每年会举办龙舟赛,还会在期间吃粽子,还很喜欢中国的武术文化和传统乐器,比如竹笛在这里就十分流行。

你会看到,当地人喜欢看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如《西游记》《还珠格格》在这里都大受追捧。当地人还爱翻唱中国歌曲,据说2008年这里最流行的歌曲是《老鼠爱大米》。

看来,皇子的后代们没有被同化掉,他们还认同自己的中华血脉。这是因为,文化没有断,龙的图腾、故乡的习俗、汉语汉字等等中国文化的元素,没有因千年的岁月而被埋没,也没有因异国的氛围而被同化,它依然深深扎根在这些“蒲公英“的心中。

难怪民间会将曼尼普尔称为“小中国“。


2

在缅甸的东北部,有个地方叫果敢,与中国接壤。

果敢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云南省。1894年,中、英双方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规定果敢为中国领土。但仅仅三年后,英国强迫中国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划入了英属缅甸。此后,果敢一直由缅甸管辖。

说到果敢,不能不提到一段亡国的历史。

明朝末年,清兵入关。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前明官员逃至南方,拥护明朝宗室建立小朝廷,欲延续国脉,抵抗清兵。

奇怪的是,在清兵大举南下之时,南朝内部朱姓宗室却为争抢皇位,闹得不可开交,有的自称为帝,有的自封监国,各据一方,互相争斗,甚至暴发战争,极大削弱了抗清力量。这其中,就有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朱由榔。

朱由榔是1646年12月在广东肇庆称帝的。在南明争抢皇位的争斗中,他撑到最后,也死得最惨。

1658年,在吴三桂率领的清兵追逼下,朱由榔率余部逃入缅甸,在草房之中苟活度日。1661年,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王交出永历皇帝朱由榔。朱由榔最终被拘押到昆明,不久便在篦子坡被用弓弦绞死。

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死了,标志着明朝彻底灭亡。朱由榔的部下随从大部分人不愿降清,逃入中缅边界线附近科干山(果敢地区)避难。此后他们没有再回去中国,而是在果敢繁衍生息,成为了中华民族在异国的一支血脉。

三百多年过去了,当年誓不降清流亡果敢的明朝遗民,他们的后代怎么样了?

中国版图外的“小中国”,竟然是唐和明的皇室后代成就的

当你走在果敢的市面上,看到人民币在这里可以自由流通,打电话座机用的是云南临沧区号,手机信号来自中国移动,电力由南方电网变电站输送,你也许会为这里有个“小中国“而骄傲。但这只能说明当地经济依然落后,以后这些都会发生变化的。

最重要的是,在今天的果敢,你依旧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果敢人的心中,一直认为自己还是中国人,他们说的是汉语,写的是汉字,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运动会音乐放的是中国的“运动员进行曲”和“歌唱祖国”。在果敢地区的诸葛炮楼山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座诸葛亮庙。

对血缘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坚守,这才是三百多年来使果敢人即便身在异国,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根的根本原因。


3

在远离中国17,000公里的南美洲大陆,有个小国叫苏里南。你若到这里旅游,在街上可随处见到中文的广告牌和横幅,可见到许多长着华人面孔的当地人,可看到许许多多中国人开设的商店餐馆,还可以看到为数不少的中文报纸和中文的电视台。

中国版图外的“小中国”,竟然是唐和明的皇室后代成就的

你如果是客家人,那就更是恍如进入了客家地区,因为这里的华人绝大部分都是客家人,随处可听到当地人讲一口流利的客家话,客家话还被这个国家确定为法定语言。

苏里南人口只有约60万,华人就占了约5万,而华人中客家人又占了绝大多数。客家人的祖居地在广东,他们怎么会成为太平洋彼岸这个南美小国的主要居民之一呢?

那要追溯到19世纪的废奴运动。

大航海时代欧洲的探险家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继而一批批欧洲人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并开设了种植园和矿山等,又从非洲大陆贩运了大量黑奴到美洲。其中荷兰作为17世纪航海和贸易的强国,其商船数目超过欧洲所有国家商船的总和,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苏里南就是在1667年成为荷兰殖民地。

到了19世纪,废奴运动在美洲大陆取得效果,大量的种植园与矿业需要有替代的劳动力。于是,1853年,第一批18名华裔契约工诞生,他们大多来自广东,成为最早来到苏里南的华人。

用工契约结束后,这一代的华人没有回到中国,或许他们看到这里有更多的赚钱机会,于是选择留了下来,并且看准这里零售贸易缺乏的商机,纷纷成为了小商人。


20世纪之后,苏里南的矿业大发展,在苏里南的华人纷纷叫中国的亲戚来南美掏金,苏里南的华人渐渐多起来。聪明勤奋而富有经商头脑的华人,渐渐占据了苏里南经济的半壁江山,他们先后在矿业、零售业、蔬菜种植、家禽养殖、餐饮等等行业都大有作为,曾经整个苏里南零售业都是广东客家人和浙江人的后代,在首都巴拉马利波更是有将近一千家由客家人经营的商铺。

华人的大量进入带来了传统的中华文化,苏里南的华人于1880年成立了华侨组织“广义堂”,旗下有专属的养老机构与中文学校,学校里经常举办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文娱活动。当地华人还出版了华文报纸、华文电视台,介绍中国的内外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息。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全力保留、发扬中华文化,增强当地华裔居民的归属感,避免被当地其他族裔文化同化。在1980年,苏里南还选举产生了第一位华裔总统兼总理陈亚先。


中国版图外的“小中国”,竟然是唐和明的皇室后代成就的


现在,不仅客家话成为苏里南的法定语言,苏里南政府在2014年4月还将中国农历新年确定为全国永久性公共节假日,这在美洲地区尚属第一个。

在世界范围内,类似的“小中国“还不止这些。只要有华人在,就有华人社区或者华人地区。不管出去多少年,也不管繁衍多少代,黄皮肤不会变,华夏的血统不会变,中华文化的根也不会变。而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于华裔民众来说,将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归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