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為何吊死在宋江墳前?

智多星吳用本是一個學究,跟隨晁蓋智取生辰綱,隨後上梁山,多次用計謀幹成大事,人稱“智多星”。宋江死後,埋在蓼兒窪,無用和花榮一同去弔孝,兩個人哭得死去活來,最後雙雙吊死在宋江墳前。花榮重於情義,但吳用為何要吊死?

吳用為何吊死在宋江墳前?

吳用雖說是個一村學究,但他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生得眉清目秀,善使兩條鐵鏈。他和晁蓋交情不淺,一手策劃智取生辰綱事件,到了水泊梁山又一手策劃火併王倫事件,可以說他是水泊梁山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也是老百姓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如此智慧之人,為什麼非要尋短見呢?

吳用為何吊死在宋江墳前?

晁蓋掌權之後,吳用就開始了他的軍師生涯。但他並不一定就是晁蓋的死黨,而是隨著山寨的發展,站到了宋江的隊伍裡,而且變成了宋江的得力助手。宋江編造了九天玄女授天書的神話,給自己賦予了無與倫比的天授神權,不但如此,他還把吳用拉攏過來,用一句九天玄女的話“此三卷之書,可以善觀熟視,只可與天機星同觀,其他皆不可見。”就把吳用收服了。宋江的勢力漸漸大起來,讓吳用和他有一同觀看天書的權力,也讓吳用具有了天賦神權,吳用說話的分量就重了。出兵打仗的時候,吳用給他出謀劃策,兩個人一唱一和,往往能讓事情向著宋江有利的一方轉化。宋江和吳用悄悄地發展自己的實力,漸漸把晁蓋架空了。吳用投靠宋江屬於變節,但足智多謀的他可能並不那樣認為,他認為時勢造英雄,此一時也彼一時也。跟隨實力最強大的那一個才能生存下去,而晁蓋卻不是那個實力最強的,宋江才是。吳用第一次變節害死了晁蓋,晁蓋帶兵去打曾頭市的時候,他明明知道凶多吉少,卻不跟隨晁蓋去,也不給晁蓋增兵,只是敷衍似的勸上幾句,晁蓋手下人都是宋江的人,晁蓋不在前帶頭衝鋒陷陣,他們就不往前衝,結果斷送了晁蓋的性命。

吳用為何吊死在宋江墳前?

第二次變節就是跟隨盧俊義去打東昌府,他不出力,也不用智,盧俊義當然也不真打,只派郝思文出一陣,樊瑞、項充、李袞出一陣,兩陣都輸了,就一連十日不出陣。等到宋江帶人前來支援的時候,大將才走馬燈似的出馬。很明顯,吳用和公孫勝都沒有出力,盧俊義也只是敷衍。其中吳用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就是要大家看清形勢,讓宋江來做山寨之主。他跟隨盧俊義打仗卻不出力,很明顯是在變節,消極怠工,等待宋江來收拾殘局。他的機心頗重,他跟定宋江就一定要把他扶正。

吳用為何吊死在宋江墳前?

吳用善於審時度勢,根據形勢判斷軍情。當朝廷兩次招安的時候,宋江喜出望外,吳用卻說沒那麼簡單,要把朝廷兵馬殺個人仰馬翻,讓他們夢裡也怕,到那個時節才能平安接受招安。果然讓他言中,梁山軍隊兩敗童貫、三敗高俅之後,朝廷才拿出招安的誠意,讓他們去打遼兵。他始終認為,軍事實力很重要,而所謂的“忠義”只是一種道德追求,而不是什麼真的奮鬥目標。

吳用為何吊死在宋江墳前?

吳用跟隨宋江接受招安就是他的第三次變節。本來當土匪當得好好的,卻偏偏為了什麼“忠義”歸順朝廷,違背本性,違背初心,但他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怨恨,反而促成宋江辦成招安這件事。他本就知道招安的最終結局,只是不說出來而已。朝廷不信任他們,時時防備他們謀反,派他們去破遼兵,還要弄個趙安撫前去督戰;派他們去打田虎,弄個陳觀陳安撫帶兵前去督戰;派他們去打王慶,還是弄個陳安撫去督軍;徵方臘的時候,弄個童貫童樞密前去督戰。吳用早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其實是嚮往梁山泊生活的,只是不向宋江提出來而已。打完王慶之後,宋江被封為保義郎,盧俊義被封為帶御器械,正受皇城使;副先鋒盧俊義加為宣武郎,帶御器械,行營團練使;吳用等三十四員將,加封為正將軍;朱武等七十二員,加封為偏將軍。但宋江和盧俊義在紫宸殿外等了半天也沒見到皇帝一面,一是有奸臣阻攔,二是皇帝不想見到他們,三是他們官職太小,上不了朝堂。李俊、阮氏三雄等水軍頭領對吳用說出反了的心思,吳用不敢做主,說明他也看出其中的門道,知道“忠義”大旗打不了多久了。他告訴宋江,宋江以死相威脅,眾兄弟們才不敢造反,老老實實跟他去打方臘。能走的都是智慧之人,徵方臘之前走了公孫勝、金大堅、皇甫端、蕭讓、樂和,打贏方臘之後走了李俊、童威、童猛、武松、燕青等人,不願做官的有戴宗、柴進、李應、杜興等,不能做官的有阮小七,偏偏吳用沒走,也沒納還官誥,而是做了武勝軍承宣使。吳用沒有像武松一樣親手殺很多人,也沒有想柴進一樣做過方臘偽駙馬,更沒有像阮小七一樣穿過方臘的龍袍,也沒有直接得罪皇帝以及奸臣,他只是一個出謀劃策的軍師,帶兵打過仗,不怕什麼秋後算賬。可是,當宋江、李逵給他託夢之後,他就感到不安了。他和花榮到宋江墳前看視,知道宋江、李逵飲了藥酒是實情,就感覺時勢變了。事情並不像他們想的那麼簡單,當朝廷賞賜的官也是有性命危險的。才能當年水泊梁山的老大、老二都死了,李逵也死了,戰死的一大部分弟兄,出走了一批人,剩下的沒幾個了,如果大家再造反,只能公推水泊梁山的老三吳用為頭領了,但是大家都不能再造反了————時勢變了。況且,他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朝廷方面只有弄死他才能掩蓋皇帝以及奸臣的穢行。

吳用為何吊死在宋江墳前?

吳用不能第四次變節造反,他要秉承他自己都不信任的“忠義”,為宋江殉葬。他無家眷,孤身一人,無牽無掛,為了報答宋江的恩義,吊死在蓼兒窪。他的死可以逃脫朝廷奸臣陷害之禍,可以保全一些為官的弟兄們,可以成就大義,也可以表明他是宋江的死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