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奇怪國度,全是獨眼人,在寧夏一座山上被發現

提到上古時代,想必不少人都對其非常陌生,畢竟它的歷史已經有5000多年之久,當時所發生的一切,被傳到今天也不過是一段段看似虛幻的神話而已。中國曆來是對待正史較為嚴肅的國家,從夏朝開始,華夏文明的歷史就已經被逐步記錄了下來,可是在此之前的歷史,卻都被糅雜在一部《山海經》之中。

《山海經》中的奇怪國度,全是獨眼人,在寧夏一座山上被發現

毫無疑問的說,無論是“三皇五帝”、“伏羲女媧”、亦或是“后羿”與“夸父”,這些今人耳熟能詳的神話人物,無一例外都是出自於《山海經》。與其將《山海經》視作一部臆想類的書籍,倒不如說其是一個承載了上古文明的載體,其歷史、文學地位可見一斑。

《山海經》一書,究竟包含了哪些內容呢?用“包羅萬象”一詞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在整部《山海經》中,對上古時期的地理山川走勢、河流水文情況、各地動植物種類、金屬玉石礦藏的分佈,以及世界人文風貌等都有所詳述,稱得上是一部上古時代的“百科全書”。一直以來,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生物學家、醫藥學家都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從中得到了不少來自於古人的啟示。

《山海經》中的奇怪國度,全是獨眼人,在寧夏一座山上被發現

《山海經》的神秘有目共睹,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內容,是關於《山海經》內所記載的一個奇怪國家,它的名字叫做“一目國”。我們先看《山海經》原文描寫,《山海經·大荒北經》裡提到,“有人一目,當面中生;一曰少昊之子,食黍。”。還有另一段記載,《海外北經》:“一目國在其東,一目中其面而居”。文中的釋義大概是,有一個名為“一目國”的地方,它位於陰山的東方,其中的居民都是天生一隻眼睛,生在面孔的中間,而且都以黍米為食,自稱是天帝少昊的後代。

這段記載著實令人匪夷所思,當讀者們都在為“獨目人”的記載而感到驚訝時,專家們卻在探究“一目國”的所在位置。一部分專家認為,“一目國”很可能位於現今的新疆及中亞一帶,而少數專家則提出了“一目國位於今甘肅、寧夏一帶”的看法。專家們各執一詞,致使兩種說法僵持不下,直至1969年,這種學術界的尷尬才被徹底打破。

《山海經》中的奇怪國度,全是獨眼人,在寧夏一座山上被發現

在這一年的春天,寧夏賀蘭縣政府工作的李祥石,來到賀蘭口生產隊下鄉。在一次勞動中,他偶然發現賀蘭山口兩側的石壁有些特殊,仔細觀察後才大吃一驚,原來這裡密密麻麻的刻畫著類似人臉的壁畫,至此,賀蘭山岩畫被正式發現,為我國曆史、文化及藝術領域增添了一抹亮色。

賀蘭山是古代匈奴、鮮卑、突厥、吐蕃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之地,位於賀蘭縣金山鄉境內,在其南北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共有20多處遺存的岩石壁畫。根據考古專家的推斷,賀蘭山岩石壁畫的年代上限為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有1萬年以上。

《山海經》中的奇怪國度,全是獨眼人,在寧夏一座山上被發現

賀蘭山岩石壁畫的內容,多以表現當時人類生產生活為主,偶爾也會出現諸如“神靈”、“祭祀”、“圖騰”等圖案。有趣的是,就是在這些圖案之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幅奇怪的壁畫,該壁畫明顯是一個成年人的形象,然而在他的頭上,根本看不到五官,唯獨有一隻居於面部正中類似於窗口一般的眼睛,被定名為“賀蘭山獨目人”。

正是因為這個驚天發現,才讓《山海經》中“一目國”的秘密被揭示,原來該國正是處於寧夏一帶,並且書中所謂的“陰山”,很可能就是現今的“鐘山”,因為賀蘭山正好位於鐘山的東側地區。據此推斷,當時《山海經》的作者一定是來到國賀蘭山境內,並在此地發現了這些壁畫,他甚至還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獨目人”進行了適當的描寫,再經過後世的誇張與修飾,最終變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一目國”。

《山海經》中的奇怪國度,全是獨眼人,在寧夏一座山上被發現

“一目國”的謎底終於被揭開,這令所有人都感到欣慰,不過我們依然不能就此鬆懈,因為《山海經》中還有更多未解之謎等著我們去逐一揭曉。

【參考資料:《山海經》《賀蘭山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