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性的悲劇要多於西方

中國女性的悲劇要多於西方,我也是偶爾想起這個話題……

在神話中:

中國古代的“精衛填海”是一位悲劇女性的神話,以弱小的力量對抗大自然的力量。本是炎帝的小女,在東海遊玩被溺死,死後化為精衛鳥,瘋狂地向東海復仇,日復一日地銜取西山木石,想要填平東海;


“帝女瑤姬,未嫁而死”,相傳瑤姬為炎帝之女,未嫁而死,葬於巫山之陽,精魂化為了靈芝;

戰神女魃變旱魃,女魃本是高高在上的天女,為幫助黃帝耗盡神力,卻無怨無悔,後來無法返回神界,本是功臣卻變為了災星——旱魃;

祈雨女巫,上古時期,人們會採用曝巫的方式來求雨,女丑之屍就是求雨之時的獻祭品;

湘江女神,舜帝死後,兩者(娥皇和女英)痛哭,淚染青竹,最後跳入湘江,殉情而死;

嫦娥奔月,屈原《離騷》中記載:“羿淫遊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后羿如此淫佚畋獵,造成了家庭的不和,導致夫妻關係惡化,嫦娥因為無法忍受而選擇離開去奔月。

中國女性的悲劇要多於西方

而西方神話中,比如古希臘的神話中,女性的悲劇往往很少,除了宙斯外,其他的女神和男神並沒有明顯的地位差距,比如古希臘就供奉智慧女神——雅典娜。除了被供奉外,其他女神,如赫拉、德墨忒爾、阿爾忒彌斯、阿芙洛狄忒、赫斯提亞也是在十二主神中的,她們的地位並不比其他男神地位低。

在文學形象中:

中國女性的悲劇性更明顯。中國女性的悲劇主要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依附於男性的“才子佳人”,如崔鶯鶯和杜麗娘;

二類是反抗男性的“悲劇結局”,如潘金蓮與潘巧雲;

中國女性的悲劇要多於西方


中國女性的悲劇要多於西方


第三類是想依附而又不成但又不敢反抗的“怨婦”,如各種宮怨(馮香羅形象)和夫怨(琵琶女形象——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

而西方的女性悲劇則很少,更多的是被尊敬、膜拜。比如海倫,她的美貌讓世人追逐,因此而引起十年的特洛伊戰爭,瑪利亞永遠被視成了聖母,貴婦人永遠成為騎士的膜拜的對象。

在歷史中:

中國的女性的悲劇也是多於西方的,比如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是越王勾踐戰敗送給吳王夫差的禮品;貂蟬也是為了國家大計而周旋在董卓與呂布這兩個男人之間;王昭君更是遠嫁漠北;楊貴妃則死於馬嵬坡。

蘇妲己的確美麗動人,她所做的只不過是儘量使自己的丈夫開心一些,結果卻被加上了禍國殃民的罪名,結果被姜子牙斬首;同樣命運的人還有南朝中的陳朝,陳後主的愛妃張麗華因盡弄些《後庭花》之類的靡靡之音,結果也被李淵殺了。所以中國一直有著“紅顏薄命”、“紅顏禍水”的感嘆。

然而西方女性的悲劇相比較而言是少的,古希臘的女性,除了沒有公民權外,其他社會地位還是差不多的,她們依然是一夫一妻制;古羅馬也是延續這一規定。只是到了中世紀,獵殺女巫是西方女性最悲劇的一個時候,但是相比較中國女性幾千年來悲劇而言,還是要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