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婉約詞《鷓鴣天》,沒有體會過,就不知痛苦能有多深

作為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婉約詞其實寫得也非常好,只是由於他本人的性情,也很少會有人將他與婉約詞人掛鉤,但就像英雄也有鐵漢柔情般,辛棄疾也有著屬於他的細膩心思。不過辛棄疾的《鷓鴣天》雖是婉約詞,卻是"代人賦",站在女子的角度來傷春悲秋,又頗有閨怨詞的韻味了。

辛棄疾的婉約詞《鷓鴣天》,沒有體會過,就不知痛苦能有多深

古來寫閨情的詩詞大多偏"愁",這種愁又與男子的愁不一樣,或許相對來說格局要小一些,但因為都切合自身,倒顯得更加真摯與現實。也有一些詞雖是寫閨情,但卻借女子之口,抒發了更為實用的真理,華麗的辭藻中是帶著愁緒的柔情,這種詞,往往會寫得非常有意境,以此收穫多數人的喜愛。再回頭來看辛棄疾這首代人賦的《鷓鴣天》,就會發現它也是十分經典的作品了。

辛棄疾的婉約詞《鷓鴣天》,沒有體會過,就不知痛苦能有多深

辛棄疾的《鷓鴣天》一共有三首"代人賦",一首寫於淳熙五年,所代之人是羈旅的相思者,另外兩首都作於淳熙八年,那時的辛棄疾被人彈劾,隱居在江西上饒一帶,歌詠過江南鄉村的美好景色,亦代替過內心充滿離愁別緒的女子寫詞,而今天想要說的,正好是這首充滿愁緒的《鷓鴣天》,道盡了一個女子的百轉愁腸。

辛棄疾的婉約詞《鷓鴣天》,沒有體會過,就不知痛苦能有多深

鷓鴣天 ·代人賦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夕陽下的寒鴉歸巢,勾起了女子一片愁緒,池塘邊的柳樹發出新芽顯得極為溫柔,然而,若不是眼下正親歷離愁別恨的痛苦,怎會相信這人間真會有人能夠傷心到白頭?離腸斷,眼淚難收,因為相思,女子再次踏上了小紅樓,明明知道遠方的景象早已被無數的山峰阻斷,卻還是不自覺的靠在欄杆之上,只為了望向遠方的那個人、那片景。

辛棄疾的婉約詞《鷓鴣天》,沒有體會過,就不知痛苦能有多深

這首詞最著名的莫過於上闕的那句"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這是怎樣的一種傷心呢?沒有經歷過的人大都不知吧,的確啊,無憂無慮的人怎會理解那肝腸寸斷的悲慼呢?這首詞裡,辛棄疾以晚日寒鴉這樣的景色入手,從一開始就營造了一種悽清的氛圍,夕陽寒鴉本就是詩人們最愛用以渲染愁緒氛圍的意象,所以此時送人的女子,想起遠去的心上人 ,不免覺得"一片愁"了。

辛棄疾的婉約詞《鷓鴣天》,沒有體會過,就不知痛苦能有多深

然而初春時節,女子轉頭又見"柳塘新綠",送別時見"晚日寒鴉"固然愁苦,但這春意盎然的綠色又不免太過溫柔,給人以希望,這或許是女子憶起往昔的歡快時光了吧。曾經的美好總能讓人心生柔軟,更何況還有美好的未來可以展望,女子安慰自己的是不久之後,心上人就可以回來了。兩句話兩種截然不同之景,抒發的是女子兩種不同的感受,但也可知,女子此時的心情定然是極其複雜的。

辛棄疾的婉約詞《鷓鴣天》,沒有體會過,就不知痛苦能有多深

離愁別恨,相思成疾,思念讓人腸斷淚流,止不住的悲傷,讓人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登上小紅樓,上紅樓做什麼呢?登高望遠,只想尋找那人的身影,哪怕明知什麼也看不見,因為重山會遮住視線,可還是情不自禁的倚欄杆眺望,這是把滿心的愁緒都寄託在此了,如晏殊詞裡"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望眼欲穿也見不到那個心心念唸的身影,這是何等的絕望啊!如此之情形,還有歐陽修詞"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一樣的憂傷,使其眼淚怎麼也遮不住。登樓倚欄遠望,卻被青山遮住視線,無那人的身影。

辛棄疾的婉約詞《鷓鴣天》,沒有體會過,就不知痛苦能有多深

或許是沒有經歷過這種相思吧,所以不知詞中的女子有多痛苦難受。"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這不信的又豈止是詩中女子,又豈止詩人呢?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不知道這樣的悲傷該是什麼樣的,就像人們常說的,這世上向來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無論語言怎麼形容,因為沒有經歷過,就永遠不知道那是一種怎樣的心情與體會。俗話說:"針沒有紮在自己身上就不知道有多疼",那些有時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事,或許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明白是怎樣的一種體驗,甚至類似的事情與經歷,不同的人也不會是一樣的心情。

辛棄疾的婉約詞《鷓鴣天》,沒有體會過,就不知痛苦能有多深

這世上或許會有知己好友,他們會理解你,可真有一個人能真正的體會你所有的感受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說也,說懂你的也不過是類似的經歷,但感覺這種本就虛無縹緲的東西又有誰說得清呢?痛苦到極致的人,所有安慰都是無用之物。不要嘲笑別人丁點的小事就大驚小怪,每個人對事情的承載程度本就不一樣,就像有人在網上發表不當言論,事後還會說不就說了他幾句嗎,可誰又能知道,這樣的網絡暴力帶給別人多大的困擾與痛苦呢?沒有經歷過的人怎知道這世界的殘忍,那麼多的離恨足以讓人白頭了!

辛棄疾的婉約詞《鷓鴣天》,沒有體會過,就不知痛苦能有多深

辛棄疾寫得是飽受思念折磨的女子,這痛苦或許只有那女子才能真正的明白有多難熬吧,但願世上多數人都"不信人間有白頭",這樣就永遠不用體會那肝腸寸斷的離恨之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