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如詩如畫的一首《鷓鴣天》,清新絕美的意境下有顆矛盾的心

宋孝宗隆興元年,即公元1163年,張浚以樞密使的身份主持抗金之事,陸游對此深表慶祝,隆興二年,陸游任鎮江通判,張浚仍然都督軍事,對陸游頗為知遇,但是後來張浚去世,抗金之事便擱置了下來,到了年底,宋金之間達成和議,抗金之事不再。到了乾道元年,陸游調任隆興通判,第二年,便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職回家了。

陸游如詩如畫的一首《鷓鴣天》,清新絕美的意境下有顆矛盾的心

陸游從受到知遇,到調任隆興通判,最終被免職回家,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之下,陸游的心情可想而知。在這段時期中,他寫下了不少表現自己心情抑鬱的作品,比如一些句子如:“千里一身鳧泛泛,十年萬事海茫茫”、“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閒”、“三山老子真堪笑,見事遲來四十年”……

下面要介紹的這首《鷓鴣天》,也是在這段時間寫下的。當時的心境,可想而知。

鷓鴣天

陸游

懶向青門學種瓜,只將漁釣送年華。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

歌縹緲,艫嘔啞,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問道歸何處,笑指船兒此是家。

小注:(1)艫[lú],指槳;(2)嘔啞[ōu yā],嘈雜的聲音,此處是槳發出的聲音;(3)鮓[zhǎ],一種用魚醃製的食品。

陸游如詩如畫的一首《鷓鴣天》,清新絕美的意境下有顆矛盾的心

首二句“懶向青門學種瓜,只將漁釣送年華”,表示自己不願意像漢初的邵平那樣在長安青門外種瓜,而是願意回到家中過著清閒的垂釣生涯。其實,這裡只是詞人輕快的自嘲之語,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只是無可奈何而已,這從“送年華”三個字便可以清楚的讀出詞人的無奈之感。

但是,此時的陸游,確實也已經過上了垂釣的清閒生活。他在山陰縣南的鏡湖附近居住,湖光山色,風景是非常美麗的,所以詞人也不禁讚歎:“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可見,陸游對自然美景是真心喜愛的,所以才能吟詠出這樣可愛的句子,在輕描淡寫中,情景感十足,可謂用筆微妙,十分有韻味。

陸游如詩如畫的一首《鷓鴣天》,清新絕美的意境下有顆矛盾的心

下片從湖邊美景寫到泛舟湖中的情況,“歌縹緲,艫嘔啞,酒如清露鮓如花”,寫歌聲與槳聲相映成趣,寫美酒佳餚如花如露,這是詞人快樂、自在生活的一個表現面,讀之令人忘憂。於是當有人和陸游搭話時,他回答道:“逢人問道歸何處,笑指船兒此是家”,表明自己以船為家,自由自在、瀟灑放懷的生活態度。

但其實,如果我們結合他寫詞的背景仔細品味一下的話,還是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的,比如上片中的“送年華”,下片中的“笑指”,其實都是詞人內心矛盾的表現。陸游或許是真的熱愛這種悠閒的生活,這種大自然的美好,但是卻不是在這種時候,此時的愛,有一種被免職之後自我排遣的感覺。所以詞人才會用這種有些矛盾的字眼,有些勉強,有些無奈。

陸游如詩如畫的一首《鷓鴣天》,清新絕美的意境下有顆矛盾的心

整體來看,這首詞看似不費力氣,信手拈來自己生活的場景,十分清新自然,但是仔細品味之下,一絲無奈之感也表現的很明顯,這看似矛盾,但實際上卻是陸游對家國大事憂心的表現。所以整首詞讀下來,有一種舉重若輕、意蘊深厚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